我觉得哪条都符合政策,希望县领导多考虑农家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照顾。
    厂子办起来以后,该上交多少税,一定按时交清,绝不拖延含糊。”
    可惜的是无论县长还是书记都没有给刘欣雨准话,只说需要回来研究研究。
    不过县长书记临走还是肯定了刘欣雨的商业眼光,让她先把机器组装起来,人员培训起来。
    刘欣雨心里多少有些失落,看来以个人名义办厂的时机还没到。
    这些机器最终很可能作价卖给大队,然后以大队的名义集体厂办。
    虽然心里难免失落,但是正如陈招娣所说,把这批零部件组装起来卖出去,她也能赚不少钱。
    想通了心情自然也就没那么沉重,送走县长和书记,干脆也不等县里的回音,刘欣雨直接与张支书商量村里集体办厂的事。
    张支书当然十分高兴,带着刘欣雨去大队部,先借题发挥狠狠地骂了林素珍母子一顿,罚母子二人打扫村里主要街道一个月。
    把刘家大房的人打发走之后,大家坐下来商讨办厂的事。
    一番商议之后,刘欣雨以总价四千元将运回来的零部件和配件卖给大队,她负责组装和工人培训,甚至还要帮忙联系原材料的货源。
    本以为大队付不出那么多钱,刘欣雨已经做好与大队商量如何分期付款的准备,结果让刘欣雨大迭眼镜,大队居然打算一次性付清四千元。
    尽管刘欣雨也想一次性收款,想了想还是提醒道:“办厂光有缝纫机锁边机可不行,还得采购原材料辅料,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少,可以分两期或者三期付款给我,大队不赖我的账就行。”
    张支书朗朗一笑道:“放心,大队有钱,五六十台机器只收四千,大队已经赚了大便宜了。你还得帮忙组装、人员培训甚至还要帮忙联系货源,再不把钱付给你就太亏心了。”
    既然如此,刘欣雨也不再推辞,钱嘛当然是落袋为安。
    第213章 办厂的希望只怕不大了
    张支书与大队领导在支付货款之时,额外加了一条,就是希望陈招娣和王三妹进厂当领班。
    刘欣雨明白了,这是不希望刘家继续在家里做书包。
    这样一来不但砸了家里的生意,同样也砸了方静姐弟的饭碗。
    刘欣雨觉得稍稍有些闹心,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决定了那就没有懊恼的。
    不过她也没帮陈招娣和王三妹答应进厂当什么领班的事,进不进厂,愿不愿当这个领班,得由陈招娣和王三妹自己决定。
    对于张支书提出聘请方静为裁剪大师傅、方明为销售主管,同样需要与方静姐弟进行沟通。
    刘欣雨从大队部出来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方家庄,这事得与方静姐弟好好谈一谈。
    方家已经今非昔比,不但生活条件天翻地覆,原本破败的房子也翻修一新。
    “欣雨姐,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不能再做双肩包的生意了?”得知民勤大队很快就将开办一家制包厂,方明颇有焦急地问道。
    方静嗔了方明一眼道:“你着什么急啊,先让欣雨把话说完。”
    刘欣雨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本以为有了缝纫机咱们两家就可以联合把厂子办起来,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今天县长和书记专门从县里过来看考察,走前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指示,言外之意是不赞同私人办厂,考虑再三只能把机器卖给大队,让大队来办这个厂子。
    静姐姐,对不起,这件事是我考虑不周。
    我留了几台机子,静姐姐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给你们一台。
    虽然是旧的,仔细点用再用五年绝对没有问题。
    你们可以继续在家做包包卖包包,也可以去厂里上班,我们张支书很欣赏你们二人。”
    “去厂里上班?哪个厂?”方母突然插话道。
    刘欣雨把张支书希望方静姐弟去民勤大队即将开办的制包厂上班以及给两人的职位和待遇一一道来。
    方母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啊!
    虽然只是民勤大队办的厂,每个月开的工资加一起不如现存挣得钱多,但是至少不用偷偷摸摸怕东怕西,方明也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少吃不少苦。
    方静与方明相视一眼,并没有当场给出答案,而是要考虑考虑商量商量。
    对于刘欣雨提到的旧缝纫机,姐弟俩倒是很有兴趣,方明甚至提出今天就跟刘欣雨回家挑选。
    既然主动提出要给方家一台缝纫机,对于方明的要求刘欣雨当然不会反对,甚至邀请方静一起去挑选机子。
    刘欣雨和张洪亮最初挑的零部件只能组装二十台缝纫机和五台锁边机,因为有了顺风车,后来挑选的零部件翻了两倍不止,因此可以组装的机子肯定超过六十台这个数量,而她卖给大队的其实只有五十台缝纫机、十台锁边机,外加一部分配件。
    虽然后来挑的零部件在质量方面不如最先挑的那些,但是能被张洪亮挑中,本身的质量肯定还是不错的,再稍加修理并不会太差。
    刘欣带着与方静姐弟有说有笑地回到家里,顺路去张家喊张洪亮,说好要送两台给张家。
    今天张家的男人全去张红霞家帮忙收割,等他们得到消息让张洪亮赶回来的时候,不但县长和书记早已经走了,刘欣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不过张洪亮还是通过张红芸多少了解到一些县长和书记对私人办厂的态度,心想刘家办厂的希望只怕不大了。
    这会儿正打算去刘欣雨家里问问具体情况,就听到张红芸惊喜的声音:“欣雨姐,你来了啊,快进来坐,我大哥刚回来,他正要去你家呢。”
    张洪亮连忙迎了出来,果然是刘欣雨。
    “张大哥,你现在有空吗?”刘欣雨拍了拍紧紧拉着她手的张红芸,含笑看着张洪亮道。
    确定刘欣雨的心情似乎并不坏,张洪亮一直提着的心缓缓放了下来。
    刘欣雨想在家乡办个厂,才顶着高温淘选盛华服装厂淘汰下来的机子零部件,又顶着高温坐顺风车回来,结果却被大队抢了这颗即将到嘴的葡萄,原以为刘欣雨会深受打击,现在看来刘欣雨比他想像得更坚强。
    “有空,有空,是要组装机子了吧。”张洪亮说着就要与刘欣雨往外走,却被张老太太给喊住了:“洪亮啊,天不早了,该去晒谷场把晒好的谷子挑回来。”
    张洪亮眉头微皱,有些不悦地回头看了老太太一眼,正准备开口,却听刘欣雨道:“张大哥,那你先去忙吧,等会有空了,记得去我家把给你家的那两台机子搬回家来。”
    “欣雨姐,你要给我家两台缝纫机?”张红芸惊喜地喊出了声。
    刘欣雨淡淡一笑,点了点头,转身带着方静姐弟走了。
    身后传来张红芸涂布的叽喳声:“大哥,你还愣着干啥呢,赶紧把家里的活干完了,好去欣雨姐家里搬缝纫机啊!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要不,我先去欣雨姐家里看看?”
    然后是张洪亮的声音:“欣雨,我忙完就来。”
    刘欣雨没回头也没说话,只是抿了抿嘴。
    张家那老太太明显有些不待见刘欣雨,方静有些心疼刘欣雨。
    以前就听说过不少张家不待见刘欣雨的传言,但是那些传言针对的人主要是张洪亮的妈妈吴巧珍和大妹张红霞。
    据说后来发现了刘新梅污告张洪亮并怂恿陈家络找茬之后,张红霞对刘欣雨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自刘欣雨去京城上学,有关张家不待见刘欣雨的传言才渐渐少了。
    现在看来张家依然有人不待见刘欣雨。
    刘欣雨感受到方静时不时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嫣然一笑道:“我只做好我自己,凡事问心无愧就好。”
    方静默默点头,刘欣雨身上有一种异于常人的从容气度,她这样的人,定然会有美好的未来,受不受张家待见,对她并没有什么影响。
    “姐,你终于回来了,你再不回来,奶都要直接去大队找你了!”刘欣雨几个还没到家,就见刘新菊从院子里冲出来,一边说一边止下打量刘欣雨。
    刘欣雨又惊讶又疑惑地看着刘新菊,不明白刘新菊的意思。
    等她进了家门,陈招娣一顿劈头盖脸的询问,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214章 怪自己太年轻
    刘欣雨不得不耐心地将国家的政策和县领导的意思,拆开来揉碎了细细地加以分析:“奶,这事吧,怪我没考虑周全。
    国家四月份的确出台了新的政策,允许有正式户口的富余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目前这个政策应该只局限于城市的富余劳动力。
    县长和书记离开咱们家的时候虽然说要回去研究研究,但是他们向张支书透了些消息,意思就是现在不能给我们执照。
    没有执照,咱们硬要办这个厂的话,那就是违法的。
    既然咱们不能自己办厂,这些机器放在家里就是一堆废铁,倒不如让大队来办这个厂。
    奶和二婶如果愿意,可以去厂里上班。
    张支书的意思景宁辩的,如果你们愿意大队办的厂里上班,你们就是领班,也就是小领导。”
    听说去了就可以当个小领导,从没有品尝过当领导是什么滋味的王三妹顿时眼睛亮了。
    陈招娣却不乐意,当个村办厂的小领导有什么意思,她年轻的时候,还当过一阵子村妇女主任呢!
    不过当她看到王三妹明显心动的时候,倒是替王三妹问了一句:“如果我们去了厂里上班,村里一个月给我们多少工资?”
    刘欣雨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道:“张支书的意思好像是普通工人一个月三十,奶和二婶是小领导肯定不止三十,但是也不会太高。不过效益好的话,应该还会有绩效奖。”
    虽然去了就能当小领导,但是一个月只有三十多块钱,王三妹眼中的光顿时暗了下去。
    现在她们婆媳二人每个月少说也有百八十块收入,还能兼顾到家里。
    要是去村厂办上班,不但收入少了,家也顾不上了,真正是亏大了!
    “不去!我们还与以前一样,在家里做包!”王三妹斩钉截铁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刘欣雨摇了摇头:“村里要办的就是制包厂,以后咱们家不能再做书包卖了。”
    王三妹一听顿时就炸了:“厂里这不是砸咱们家的饭碗嘛,咱的缝纫机不卖给村里不行吗?”
    陈招娣的眉头自然也皱了起来,不过她到底比王三妹沉得住气,只是默默地看着刘欣雨。
    刘欣雨从陈招娣的眼睛里感受到陈招娣明显对刘欣雨这种自砸饭碗行为的不满,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点了根蜡。
    早知道事情会是这样的发展轨迹,那天陈招娣说直接卖机器的时候,她就不会说出自己的计划了,怪自己太年轻,思量不够周全!
    “二婶,你别急嘛,如果二婶真不想去村办厂上班,咱们家可以做别的呀,又不是只能做包。”刘欣雨看了眼气呼呼瞪自己的王三妹,不以为然地说道。
    做别的?
    这下子不但王三妹刷地看了过来,陈招娣还是方静姐弟也都看了过来。
    刘欣雨却不着急揭晓谜底,而是看着方明问了些问题。
    方明一年三百六十天,至少有三百五十天是在走街穿度过的,几乎走遍了乌县大街小巷和乡镇田野,对于老百姓的需要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与方明一席谈,刘欣雨心里渐渐有了方向。
    事实上做了那么久的书包生意,生意已经没有开始那么好做了。
    倒不是说书包生意不能做,在乌县以他们这样生产和销售模式,利润已经越来越少。

章节目录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隽眷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隽眷叶子并收藏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