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家在葡萄架下坐下,刘欣雨把今天方厂长打的电话内容说了说,然后看着张支书道:“方厂长能提供的面料是有瑕疵的处理品。
    面料质量应该不错,成为处理品基本上是托运过程中造成的,。
    这些面料只适合做衣服,没法用来做书包。
    不过方厂长这次来南方,不但去了申市的纺织厂,还去了甬市的纺织厂。
    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两个厂都有可以做书包的面料。
    咱们村如果真的打算办包厂,可以去这两个厂看看。
    这是我向方厂长要的联系电话,能不能买到合适而且便宜的面料,得去人家厂里面谈。”
    张支书拿着电话号码,心里有些感慨。
    虽然不是大队主动要抢刘家的这个厂,但是总归最终是大队来办这个厂。
    结果买人家的机器还要向人家赊账,人家却依然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帮助大队。
    那个姓方的厂长事实上是受了刘欣雨的托付才帮着联系货源,大队派人去采购面料,人家会不会不接待呢?
    张支书越想越觉得有这样的可能,他很想请刘欣雨同大队长一起去跑一次货源,最终又实在有些开不了口。
    “支书爷爷,咱们大队确定要办的是制包厂?”虽然有再次为人做嫁衣的嫌疑,刘欣雨考虑
    再三还是决定再确定一次。
    对于办什么厂,说真的张支书也好大队长也好,其实都有些茫然。
    之前之所以决定办制包厂,是因为刘方两家的书包生意一起做得不错,大家都看骊刘方两家赚了钱,有了缝纫机理所当然想的就是做书包。
    头脑冷静下来,才发现做书包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张支书曾经私下问过林裁缝,能不能做出那种双肩包。
    林裁缝十分肯定地说能,但是他做出来的与刘家做出来不是一个样,要不然他早就跟着做了,谁不想赚钱呢?
    张支书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你们做的那个双肩包,应该有什么窍门的吧,我听林裁缝说,他试过,但是做出来的书包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刘欣雨抿嘴轻笑:“确实有一些窍门,如果大队决定生产书包,可以请静姐姐和我奶到厂里担任指导,但是她们愿意不愿意我就不知道了。”
    “为什么不愿意?难道她们打算继续做书包,与大队办的厂竞争?”林浩诚有些不解地问道。
    刘欣雨摇了摇头:“大队办制包厂,我们家当然不会再做书包卖书包。静姐姐不是咱们村的,是隔壁方家庄的。我奶和二婶都不打算进厂,进了厂就照顾不了家里,我家孩子多,劳力少,离不了我奶和二婶。”
    张支书看了刘欣雨一眼,大队办了制包厂刘家不再做包,他是相信的,他不相信的是陈招娣和王三妹不进厂的这个理由。
    但是这个理由又确实存在,刘家参与分田到户的有八个人却有四个孩子,三个在读书一个还小,确实没什么劳动力。
    “你们家忙不过来,到时大队派人帮忙就是,既然你们家不再做包,你奶和二婶怎么说也得有一个人进厂。”张支书皱眉道。
    刘欣雨继续摇头:“这事我做不了主,真要让谁进厂,支书爷爷自己跟她们谈吧。”
    说到这里刘欣雨转身看向一直没说话的张洪亮道:“张大哥,咱们抓紧点,两天内能组装完毕吗?”
    第221章 直接把机子转手卖掉算了
    张洪亮看了刘欣雨一眼,虽然不知道刘欣雨为什么这么急,但是依然毫不犹豫地答道:“每天多干点,组装加调校两天完工没问题。”
    张支书一听,就有些焦急了。
    看刘欣雨这个样子,两天后似乎有其他的安排,他还想让刘欣雨帮忙跑一跑货源呢!
    果然紧接着就听刘欣雨道:“十九号我必须赶回京城,有事。”
    “不是正放暑假嘛,这个时候学校能有什么事?”张支书还没开口,林浩诚好奇地问道。
    刘欣雨笑着解释道:“不是学校的事,上午不是接了两个电话嘛,一个是方厂长的,一个是化工部设备引进司王司长秘书打打来的,说是二十号有个外事活动急需口译。”
    “口译?”张支书不解地问道。
    这次是林浩诚给张支书普及口译知识:“口译就是口头翻译,听说要求很高的,因为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自如转换,所以必须要有扎实的双语知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居然就能做口译。”
    说着对刘欣雨竖起了大拇指。
    事实上口译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的双语知识,还需要有广博的非语言知识和娴熟的口译技能。
    张洪亮也有提前返校的计划,不过他原本的计划是七月二十七、八号的样子启程。
    既然刘欣雨十九号必须赶到京城,他不妨再提前一些,两人同行也好有个照应。
    张洪亮提前返校,是因为他要参加科研项目,之前刘欣雨负责翻译的那台机床有几个零件需要进行调整。
    他是所有参加科研的同学中唯一拥有四级钳工证书的,负责该项科研的教授十分看重他,希望他在七月底返校,争取把机床调试到位,不影响科研的进度。
    不过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而是把杯中的凉茶一口饮尽,再次埋头组装调试机器。
    刘欣雨家里肯定放不下那么多机器,上午大队就安排了几个已经决定进厂上班的人过来把调试好的机器抬去刚刚收拾出来的厂房。
    说是厂房,其实是大队部的一间大会议室和一间活动室,每间都有五六十几平方。
    按一台缝纫机占地两平方计算,要放下那么多机器,这两间房显然不太够。
    当然这不是刘欣雨需要考虑的事,她要考虑的就是尽快把机器组装调试好。
    “大家搬的时候小心点,别碰了撞了。”张支书大声叮嘱几个嘻嘻哈哈过来抬缝纫机的大姑娘小媳妇,想了想觉得林浩诚在这里似乎也没什么作用,不如让他去大队部,指挥大家该怎么排放:“老林啊,麻烦你去看看这些缝纫机该怎么排放,顺便试试机子。”
    林浩诚来民勤大队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验收调试缝纫机,他倒是没说什么,得了张支书的吩咐,跟着一群抬着缝纫机的大姑娘小媳妇去了大队部。
    等刘欣雨家的院子终于安静下来,张支书凑到刘欣雨面前小声问道:“欣雨,要是大队不做书包,你看做什么既容易上手还能赚钱?”
    刘欣雨在心里叹了口气,就知道逃不过张支书的这一问!
    “支书爷爷,我先问你件事。”刘欣雨停下手上的活,一双大眼睛十分认真地看着张支书。
    张支书连忙道:“你问。”
    刘欣雨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想问问张支书有没有请好裁剪师傅。
    如果没有好的裁剪师傅,她的建议还是别办什么厂了,干脆直接把机子转手卖掉算了。
    今天还有人找上门来问她有没有多余的缝纫机卖,来问的有民勤大队的,也有隔壁奋斗大队、红星大队甚至还有更远些的红旗大队的。
    这应该只是开端,如果她愿意卖,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求上门。
    这七、八十台缝纫机肯定能卖个好价,锁边机则要麻烦些,不是像林裁缝这样专门做缝纫生意的人,一般人家不可能买台锁边机放在家里。
    张支书烟瘾犯了,拿出烟袋刚刚含在嘴里,想到刘欣雨似乎很反感别人在她家抽烟,将烟袋放在鼻子前用力嗅了嗅就将烟袋重新放好。
    沉默片刻之后,张支书叹了口气道:“咱们县里以前没有办过服装厂,倒是有几个像林裁缝这样的小裁缝,要找个不错的小裁缝来厂里当师傅并不那么容易。
    县里在帮忙找合适的裁缝师傅,队长也与林裁缝进行了接触。
    林裁缝的意思如果要他进厂,只做裁剪不带徒弟。”
    只做裁剪不带徒弟?
    想必支书和队长都不中意,否则张支书不会是现在这种表情。
    刘欣雨笑了笑,沉吟片刻问道:“只做裁剪不带徒弟,大队一个月准备开多少工资?带徒弟又开多少工资?”
    如果工资合适,倒是可以让方静试试。
    方静在裁剪方面还是很有灵气的。
    她只教了方静两个双肩书包的款式,现在却已经有四五种款式了。
    能把两种书包的款式发展成四五种款式,方静其实已经摸到了设计的门槛。
    只要给她设计图,肯定能裁剪出符合设计的衣服。
    刘欣雨很快就要回京城,想请她帮忙联系货源已经不太可能,那么就尽可能地从她这里挖些对大队办厂有用的信息。
    刘欣雨这样问肯定有她的用意,于是十分干脆地告诉刘欣雨,林裁缝提出的月工资。
    只做裁剪不带徒弟,一个月要四十元。
    这在城里确实不算高,但是在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民,却真的不低了。
    当然这点工资对于方静来说,却不算高,所以刘欣雨并不打算推荐方静进厂。
    大队办的这个厂无论生产书包还是服装,其实都能赚,就是赚的多和少的问题。
    方明今天带着两套童装去了县城,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还不知情况,所以刘方两家以后到底做什么生意一时间刘欣雨也说不好。
    面对张支书灼灼的目光,刘欣雨决定实话实说:“做书包的话全国读书的孩子那么多,销路的话倒是不太愁。不但需要一个好的裁剪师傅,对缝纫工的要求也比较高。
    咱们大队既没有这样的裁剪师傅也没有熟练的缝纫工,只怕很难马上赚钱。
    要不,还是直接把机子卖掉算了,保证队里能赚钱!”
    第222章 无心插柳
    张支书没好气瞪了刘欣雨一眼道:“你不会还在为自家不能办厂生气吧!”
    县里特地让财政给大队拨了款,现在把机器转手卖掉,他还要不要做人?!
    “怎么可能!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刘欣雨一边抓紧组装缝纫机一边继续与张支书溜嘴皮子,不过没敢继续让张支书卖机器,想了想又提了个建议:“要不,试试做秋衣秋裤。秋衣秋裤比较好做,面料也好找。无论是申市的纺织厂还是甬城的纺织厂,应该都生产做秋衣秋裤的面料。”
    商店里卖的那种薄款的秋衣秋裤,一套少说也要七八块,面料还是那种特别容易起球起静电的晴纶面料。
    刘欣雨建议张支书采购那种全棉或者含棉量高的面料,穿着舒服,其他的刘欣雨没有多说,因为多说无益,该怎么平衡成本和利润,总归得大队这些干部自己去摸索。
    当然为了让大队能有个好的起步,刘欣雨还是进睡房拿了一套秋衣秋裤的设计图递给张支书,采不采纳是大队的事。
    秋衣秋裤?
    张支书打开设计图左看看右看看,看不出什么名堂,不过还是将设计图好好收了起来。
    刘欣雨会设计的事,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但是张支书听说过一些,甚至知道刘欣雨给江南机械厂下属的服装厂设计过几套童装,每款都卖得很火。
    就是不知道手上的这套设计,能不能让大队的厂子取昨开门红。
    “行,那我就替咱大队的乡亲谢谢你。”张支书将设计图收好,又与刘欣雨聊了会,起身往大队部去了。
    到目前为止,已经抬了四五十台机器去大队部,他得去看看林浩诚安排得怎么样了。
    “你这丫头,手咋就那么松呢!要是咱们的童装做不起来,又不能做包,你又把秋衣秋裤的设计给了大队,岂不是断了自家赚钱的路?”等张支书走了,一直皱着眉头听着刘欣雨和张支书说话的陈招娣再也忍不住了,轻轻戳了戳刘欣雨的额头嗔道。
    刘欣雨对着陈招娣嘿嘿一笑,有些傲骄地抬了抬下巴道:“奶,你就放心吧,我这脑袋瓜子里头赚钱的好点子多着呢!”

章节目录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隽眷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隽眷叶子并收藏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