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认识刘欣雨,知道刘欣雨与刘区长关系不错。
    以为刘欣雨今天来区里向刘区长拜年呢,二话不说把她带去了刘区长的办公室。
    如果没遇到刘区长的秘书,刘欣雨确实不打算去见刘区长,现在嘛只能先给刘区长拜年了。
    刘区长见到刘欣雨很开心,他们有段时间没见面了。
    在刘区长的心里刘欣雨是他的贵人。
    要不是刘欣雨,他也许会在畅春街道主任的位置上一直干到退休。
    要不是刘欣雨,就算到了区里,最多也就是个主管经济的副区长。
    要不是刘欣雨,他任期内政绩恐怕只是平平,结果八四年区里的集体经济一跃而为市第二名。
    刘欣雨有些心疼刘青松的拘谨,因此向刘区长问了个好拜了个年就打算离开。
    刘区长在看到刘欣雨身后的刘青松时,就在心里猜测刘欣雨今天来区里不只是来拜年问好的。
    就是不知道她是来找自己还是……
    刘区长等着刘欣雨开口,结果等来的却是一声告辞,倒是让刘区长生出些许好奇,干脆自己开口询问刘欣雨今天前来的目的。
    得知刘欣雨来区里是帮家里二叔办理营业执照,刘区长直接让秘书带着刘青松去工商科办理相关手续,刘欣雨则被他留在了办公室。
    “听说你打算把家里人全接来京城了?”刘区长看着刘欣雨问道。
    刘欣雨没想到刘区长居然也知道这件事,含笑点了点头道:“没错,把他们全接来京城了,户口也全落实了,都在咱们区!”
    刘区长虽然听说刘欣雨有这个打算,却不知道刘欣雨动作这么快,不但把家人全接来了京城,甚至连户口都落实了。
    他还打算给刘欣雨提个醒,让她抓紧时间呢!
    “落在畅春园一号园吗?你是怎么把他们的户口全迁来京城的?”刘区长有些不可思议,想到有可能在自己的辖区内发生花钱落户之类的事情,眉头不由紧了紧。
    刘欣雨摇头道:“我二叔买了杨柳胡同五号那个院子,他们一家子户口包括我爷我奶都落在那里,畅春园一号院在我名下,哪能进得了他们的户口。”
    刘区长长长地松了口气,刚才他是真的担心刘欣雨花钱给家人落户口。
    只是没想到刘欣雨不但自己有钱,家里的二叔也这么有钱。
    要是没记错的话,杨柳胡同五号院是个二进的四合院,没有一万三应该拿不下来。
    想到盛华服装厂与乌县有合作的那个青松袜厂好像就是刘欣雨二叔家办的厂,据说已经办了好几年了,那么在京城买个院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自己堂堂一区长,每个月的工资也许还不如人家一天的收入,想想挺不是滋味。
    不过人活着不能没有钱,但是钱也不是万能的。
    刘欣雨也好,刘欣雨二叔也好,至少他们的社会地位不能与他比。
    刘欣雨要是知道刘区长心里的想法,大概率面上会表示赞同,心里应该是不屑的吧。
    不管怎么样,营业执照办得很顺利。
    三天就拿到了执照,然后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证,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门营业了。
    第381章 请小工的问题
    营业执照一到手,刘青松就迫不及待要开业。
    刘欣雨理解刘青松急切的心情,也知道劝也没用,干脆给方木匠打电话让他赶紧把“喜洋洋餐馆”的牌匾送来,又张罗着买鞭炮并给方吉珍透露了开业信息。
    相信收到消息的同学朋友大多都会带着朋友前来捧场。
    餐饮的优惠卡已经制作出来,量不多,统共也就五十张,分两种。
    一种所有消费八八折优惠,一种是除酒水以外的八八折优惠。
    虽然同样都是八八折的优惠,差别还是挺大的。
    毕竟酒水的利润不断是高的。
    就这样“喜洋洋餐馆”于三月二日正式挂牌营业。
    虽然开业得略显仓促,因为刘欣雨和方吉珍的号召力,带着家人朋友前来捧场的同学校友就占了七、八桌,加上慕名而来的顾客,开业当天的生意还算不错,基本上可以算是座无虚席。
    “本来还以为晚上没有了你同学校友的捧场,可能做不了多少生意,没想到人比中午还要多。”当最后一个菜终于端上菜,刘青松捶着腰带着些许苦笑看着一脸疲惫地坐在椅子上的刘欣雨休息和道。
    现在终于明白刘欣雨曾经说过的话,做餐馆真的未必比种地轻松。
    待送走客人收拾好餐馆的卫生,刘欣雨盯着刘新建已经把当天的营业额算了来了。
    “多少?”当刘青松听到刘新建报出的总数,眉毛挑得老高,眼睛瞪得如铜铃。
    今天的营业额将近一千块!
    虽然今天的利润低了些,但是净利润绝对不会少于一成,也就是说今天一天就赚了差不多一百块!
    京城的钱果然好赚!
    刘欣雨摇了摇头,笑道:“今天开业同学朋友来捧场的多,到底一天能做多少流水,还得慢慢看。时间不早,大家都累了,还是赶紧回去休息吧。对了,二叔,明天需要备些哪些菜,需要多少量,你可得提前算好。”
    刘青松点头,从围裙的兜里拿出个小本本道:“我都记在本本上了,明天一早就去菜场备菜。鸡鸭鱼肉一样都不能少。”
    见刘青松心里有数,刘欣雨不由松了口气。
    先把大家送到杨柳胡同,刘欣雨和刘新建这才回了南街胡同。
    为了方便,刘家已经搬到了杨柳胡同,同样方家也搬到了方明的四合院来住,两座院子离畅春园一号院都不远,确实比住在南街胡同方便。
    开业之初陈招娣并没想过请小工,就算刘欣雨提出来,也被她一票否决了。
    开业三天后,陈招娣却找到刘欣雨,询问请小工的问题。
    这三天来餐馆吃饭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而且已经有了回头客。
    这么好的生意,只靠他们这几个人根本都忙不过来,这还是刘欣雨、刘新建和方家几个人都在餐馆帮忙的结果。
    转眼学校就要开学,刘欣雨和刘新建肯定要不能再来餐馆帮忙,就算来帮忙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全天呆在餐馆里。
    方家母女更不可能一直在餐馆帮忙,方静接下来的工作会很忙,方母也得照顾小土豆,而方明正在回乌县的路上,家里的几个厂的产品销售还得靠方明。
    餐馆必须得请小工,而且不是请一个两个,陈招娣算过了,怎么也得请四到五人才能勉强忙得过来。
    “奶,小工好找,只要放出消息马上就有人上门应聘。只是打算一个月开多少工资?”刘欣雨端起水杯喝了口水道。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来京城打工,请小工并不难。
    说到来京城找工,刘欣雨不同想起了曾经的你妈。
    要是没记错的话,曾经的父母就是这一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又不甘于过那种背着太阳面朝地的日子,与几个同窗好友相约来京城打工。
    他们来京城之初,为了生活只要给钱什么活都干。
    五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买了两台旧缝纫机租了间小屋给人做衣服,从一个小小的缝纫店渐渐地做大做强。
    现在的京城因为盛华服装厂的存在服装行业已经相当成熟,这样的缝纫店生存的空间并不大,也不知道曾经的父母今年会不会还来京城,来了以后又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唉……
    刘欣雨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把心思重新拉回到餐馆请小工的事情上来。
    “包吃包住,一个月给二十块,你觉得可行不?”陈招娣考虑了许久,略带肉疼地报了个数字出来。
    刘欣雨心里自有一杆秤,陈招娣报出的招聘条件并不算低,但是要让人家安心留在餐馆,这个工资还是略少了些。
    “奶,再加一点吧。”刘欣雨提议道。
    陈招娣却看着刘欣雨道:“京城的工资虽然比其他地方要高些,却也高不了多少,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五十块左右,咱们餐馆包吃包住,二十块工资不低了。”
    刘欣雨顿了顿,还是劝道:“奶,咱们餐馆从上午九点就得开始择菜洗菜,就算下午两三点能休息一两个小时,晚上怎么说也要到十点才能下班。一天要忙十二三个小时,上班时间比工人要久得多。虽然包吃包住,二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吸引力并不大。与其招了人没干几天就跑,倒不如开高点工资,能留住人,不会出现突然少个人,导致餐馆手忙脚乱的情形。”
    陈招娣皱眉想了再想,甚至还去后厨与刘青松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将工资提到二十四。
    虽然离刘欣雨心目中的工资还有那么一点差距,不过这次她没再提出异议,且先试试再说吧。
    餐馆的事一定下来,接下来就是方静的工作问题。
    本来刘欣雨是打算在京城与方静合作再办个厂子,把畅春园一号院剩下的地方用起来。
    结果于敏找上门,希望方静进盛华服装厂工作。
    给的岗位还不错,打版室主管。
    开的工资也不算低,七十五块钱的工资,足够方静养家。
    虽然盛华服装厂只是个集体厂,算不上铁饭碗,但是以目前的发展并不比某些国企差,方静明显十分心动。
    虽然对这样的结果刘欣雨心里是不太满意的,但是既然方静心动了,刘欣雨还是尊重方静的决定。
    第382章 该分的还是分了吧
    待方明从乌县运了货回京城,方静已经在盛华服装厂正式上班了。
    “姐,我不是让你听欣雨姐的安排吗?怎么就进盛华厂上班了呢!”方明皱眉看着方静,脸上的表情明显十分生气。
    方静抿嘴没有说话,虽然是于敏亲自上门招她进的厂,但是这几天在盛华服装厂的经历并不算愉快。
    在留芳被服厂,她是老板,几乎什么都由她说了算。
    在盛华服装厂就算她是打版室的主管,上面还有好几层领导,哪里能由着她说了算。
    打版室同事对她这个突然空降的主管更是多有排斥。
    短短几天,让方静觉得身心俱疲。
    虽然家里办了几年厂,方母的见识比普通的乡下老婆子要多些,但是在她的意识深处,像文静我这样的只有端上国家的饭碗才算安稳。
    见方明一回来,就冲着方静发火,脸不由就沉了下来,指着方明骂道:“你姐现在捧的可是铁饭碗,而且还是于厂长亲自上门请她去厂里上班的,这个工作能差?!不比你这种吃了上顿就得担心下顿好?”
    方明默默地看着一脸得意的方母,心里长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业已成舟,再多说也无益,只是可惜了刘欣雨心里的那个设计!
    “既然姐已经进厂上班,我也无话可说,那就把留芳被服厂转让的钱和这些年的利润全都分了吧。”方明沉默了许久,看向方静道。
    这笔钱一直没动,是因为刘欣雨打算在京城办了童装厂。
    盛华服装厂虽然也有童装生产车间,但是对童装并是十分重视,倒是一心想生产衬衫。

章节目录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隽眷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隽眷叶子并收藏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