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家庄已经开始大规模进行大棚种植,技术日臻完善,但是要将这门技术学到手,却也不是简单的事,更不是三五天就能学成的。
    眼看年关临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陈家络与张红霞商量来商量去都没商量出个所以然。
    得知杨家打算来京城过年,夫妻俩顿时悟了。
    往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服老两口带着两孩子来京城与他们团聚。
    陈家老两口先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答应。
    就算陈家络和张红霞因为学什么技术不能回家过年,陈家也不能大过年的关门闭户,要不然大过年亲朋好友过拜年谁接待?
    可是儿子媳妇的话也很有道理,他们也得为孙子孙女多做打算。
    两孩子越来越大,总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读书环境。
    于是狠狠心,给两个出嫁的女儿捎了信,带上自己腌的腊肉腊肠腊鸡腊鸭腊鱼这些,拖着孙子孙女与杨父会合来京城团聚。
    这一年春节,南街胡同十二号肯定前所未有的热闹。
    因为有老人笑,有孩子闹,满院子必定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于是刘欣雨干脆给张大牛放了长假,让齐师傅继续兼顾心雨童装厂的门卫。
    第420章 意外?还真有!
    张洪亮有那么多的亲人陪伴,刘欣雨没什么可以担心的。
    她有自己的事要忙。
    年前设计室接了两单定制,这是设计室第一次接定制。
    顾客的要求从设计到面料再到做工,几乎事无巨细,要求高到刘欣雨这个段位的设计师都有些崩溃,甚至生出拒绝的冲动。
    毕竟快过年了,而且忙了一年,刘欣雨也想着备备年货,好好过个年。
    但是这两位定制顾客身份比较特殊,实在没办法拒绝,只能耐着性子按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这样的定制,以设计室目前的技术水平,除了刘欣雨没人能顶得住。
    没办法,刘欣雨只能亲力亲为。
    这也正是刘欣雨没办法亲自指导陈家络和张红霞的主要原因,她能抽空亲自将两人送去方家庄已经算是很对得起张红霞了。
    经过将近十天呕心沥血的精心设计,两套定制设计终于得到顾客的认可。
    这算是刘欣雨重拾服装设计以来耗里最长,脑细胞死得最多的设计。
    好在顾客要求的面料只限于国产面料,刘欣雨让方静专门负责面料的甄选。
    方静的工作能力很强,对工作也是极为认真负责,加之多年从事服装生产,对国内面料行业也比较了解,交给她刘欣雨十分放心。
    方静也没有辜负刘欣雨的信任,短短十天带着陈敏君和林臻臻下江南跑内蒙,赶在刘欣雨的设计完成之前找到了两款合适的面料,并得到了顾客的认可。
    这两款面料都是目前国内面料市场上最高档最挺刮最细腻的全羊毛面料,区别一在颜色二在厚度,各有千秋,正好满足两位顾客不同的要求。
    设计有了,面料有了,接下来就是制作。
    虽然方静的缝纫技术不错,陈敏君和林臻臻在方静的指导下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她们的技术都不足以支撑顾客的要求。
    这样高要求的定制,就算刘欣雨肯放手,无论方静还是陈敏君和林臻臻也不敢上手,不过倒也不妨碍她们围观。
    裁剪缝纫这种事对于刘欣雨而言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辛雨时期没少接这样的定制,当然要求这么高的顾客却也是少见。
    在工作台上铺好面料,拿起粉饼和尺子,按照设计图和顾客的尺寸,刷刷几下面料上就留下了淡淡的,带着各种弧度的线条,然后拿起裁剪用的大剪刀咔嚓咔嚓剪了起来。
    胸有成竹,所以手上的动作稳且不带一丝犹豫,彰显其大设计师的风范。
    看得方静、陈敏君和林臻臻嘴巴微张,满眼都是小星星。
    刘欣雨的一整套动作简直太飒了!
    虽然刘欣雨对自己极有信心,但是为了让顾客满意,还是按事先的约定,在小年这一天亲自上门给顾客试衣。
    试的衣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衣,只是锁好边的面料用针线手工缝合固定而成。
    虽然还不是成衣,但是试衣的效果还是能看得到的。
    顾客带着挑剔的目光试的衣,却怎么都不找到可以挑剔的地方,当然是再满意不过了,只是顺口提了提交货的时间。
    按照事先约定的时候,交成衣的时间在除夕前一天。
    京城过的是北小年,今天就是小年,也就是腊月二十三,离交货还有六天。
    只是不出现意外,六天时间足够了。
    意外?还真有!
    而且这个意外就发生在设计室。
    哦,不,也不能算是设计室,而是发生在设计室隔壁的畅春巷311号。
    快过年了,哪家哪户都备上一两串鞭炮。
    正是鞭炮引起的事儿。
    也不知是哪家的小孩儿放得鞭炮,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火。
    畅春巷是条比较老旧的巷子,一家连着一家,挤挤挨挨的,一家失火搞不好就是一场祸及整条巷子的大灾难。
    设计室的房子是303、305、307改造而成了,距离失火的311,也就隔了个309。
    虽然刘欣雨在改造的时候,专门做了防火墙,但是面临大火,防火墙的作用依然有限。
    发现隔壁失火的时候,火势已经大了起来,而且随着风势有往设计室烧过来的趋势。
    刘欣雨首先想到的就是打119报警,放下电话指挥明显有些慌乱的员工收拾重要的资料,她自己由快速收拾好两套快做好的定制衣装以及设计图纸。
    消防队到来的时候,设计室的员工带着重要的资料,在刘欣雨的带领下已经撤到安全地带。
    虽然设计室里还有不少家当,辛皓几次想要冲回设计室,却被刘欣雨严厉阻止。
    对于设计室而言最重要的几样东西已经带出来了,再说了就算什么都没带出来,只要人还在,东西可以再置办,钱也可以再赚。
    所幸报警及时,消防出警速度也极快,火并没有烧到设计室,当然设计室的损失还是有的。
    毕竟消防水枪打出的水还是让设计室显得有些狼藉。
    但是比起失火的311和隔壁的309,设计室完全可以用幸运两个字来形容。
    看了眼有些狼藉的设计室,再低头看一眼自己手上拎着的定制的衣服和设计,刘欣雨在感到庆幸的同时又觉得有些烦恼。
    她得找地方做这两套衣服,地方倒是好找,去心雨童装厂就可以了。
    就是设计室收拾起来有些麻烦,本来她还打算早些给员工们放假,这下子想给他们放假都不行,总不能等过了年再来收拾,必须赶在过年前把设计室收拾好,不能影响过后的工作。
    “辛皓,你把手上的设计先放一放,带着大家先把设计室里里外外收拾收拾。哪天收拾好咱哪天放假。方静,你跟我去心雨童装厂,咱们得赶紧把定制的衣服做好给人送去。”既然有了决定,刘欣雨三下五除二就将工作安排了下去。
    听说收拾好设计室就能放假,刚刚历了劫的设计室响起了欢呼声。
    刘欣雨正准备带着方静去心雨童装厂,刘青松和刘新建匆匆赶了过来。
    看到刘欣雨安然无恙,两人顿时长长地松了口气。
    “听说畅春巷失火,可把你爷你奶给急坏了,好说歹说才没坚持自己过来。你没事,二叔就放心了。让新建留下来帮忙,二叔先回去了。”刘青松说着转身就跑了。
    刘欣雨张嘴正要说话,却发现刘青松已经跑远了,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第421章 心情总是有些微妙
    为了安陈招娣和刘厚兴的心,刘欣雨让方静带着设计图和定制报装的半成品先去心雨童装厂,她自己则拐进了喜洋洋餐馆。
    果然刚进餐馆,就被陈招娣和刘厚兴好一番打量和询问。
    “爷、奶,你们就放心吧,火刚起来我就跟设计室的人一起避到安全地带了。设计室也没过火,就是进了些水,已经在收拾了,最多明天就能收拾妥当,损失多少会有一些,不过肯定不大。”刘欣雨一一回答老两口的问询,既没隐瞒也不夸大。
    自听说畅春巷失火,陈招娣的心就没安稳过,这会儿一直“呯呯”乱跳的心脏总算缓了下来,拉着刘欣雨的手一脸庆幸地说道:“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人要是伤了没了,事儿可就大了。你们都给我听好了记住了,无论什么时候遇到这种事,逃命最要紧,什么钱啊物的,都别管!”
    刘欣雨有些惊讶地看着陈招娣。
    陈招娣一向把钱看得重,当年为了进山摘果子甚至要把生死置至度外,没想到现在她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可喜可贺!
    刘家现在开的是餐馆,餐馆出现火灾的机会应该还是比较高,刘欣雨最担心的就是出现火灾的时候,家人心里只念着抢救钱物把命送掉。
    有了陈招娣的这番话,就算有一天真出了火情,就不用太担心出现要钱不要命的状况。
    当刘欣雨的目光落在正在厨房择菜的王三妹身上,眉头不由微微蹙了蹙,因为她发现王三妹似乎有些不认同陈招娣的话。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于是不加思索地点头赞道:“奶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什么都没有人命重要!如果连命都没了,要钱有什么用!”
    陈招娣背对着厨房,并没看到王三妹的表情,不过想也能想得到王三妹心里到底是什么个想法,于是回头看了眼王三妹,又看了眼正在杀鱼的刘青松,意有所指地说道:“可不是嘛,钱没了可以再赚,人的命却只有一条,没了就真的没了。那么以前赚的钱,就要被别人花了!”
    刘欣雨看到王三妹手上的动作明显顿了一下,眼睛也不由自主地看向刘青松。
    刘青松手上动作没停,嘴里却道:“如果真要在钱和命中换一个,肯定选命啊!有危险当然逃命要紧,不要命的才是傻瓜!”
    王三妹收回目光,一脸的若有所思。
    呵呵,会思考就好!
    畅春巷失火的事,也不知怎么传到正在南街胡同养伤的张洪亮耳边。
    听说设计室隔壁失火,张洪亮就有些待不住了,往设计室打电话却没打通,应该是线路断了。
    张洪亮就想亲自往畅春巷走一趟,看看具体情况,却遭到张红芸和杨松林的强烈反对。
    张红芸理解张洪亮的心情,沉吟片刻道:“大哥,欣雨姐多聪明的一个人,肯定不会让自己置身危险。你要是不放心,我和松林替你跑一趟。”
    没人去畅春巷跑一趟,只怕张洪亮也不能安心,事实上张红芸心里也是十分担心的,为了让大家都安心,那就由他们夫妻往畅春巷跑一趟,如果设计室真遭了火,他们多少也能帮点忙。
    张红芸并不熟悉去畅春巷的路,杨松林却是熟悉了。
    在京城一个学期,除了学校,来往最多的就是南街胡同和喜洋洋餐馆,对畅春巷当然也是比较熟悉的。
    杨松林骑着自行车带上张红芸匆匆赶到畅春巷的时候,畅春巷依然显得有些嘈杂,远过多还能闻得到烟火味。
    欣雨设计室的墙上地上都有着明显的水迹,却能看出房子并没有过火的痕迹。

章节目录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隽眷叶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隽眷叶子并收藏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