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习惯在前菜和热菜之间加一道汤。
    唐磊也沿用了这个习惯,但大夏可从不搞什么奶油蘑菇浓汤。
    他端上来的这热菜第一道,乃是来自徽州的入冬第一省菜!
    三鲜蛋饺一品锅!
    这一锅,既是汤,也是菜,其用料之丰富,汤品之鲜美。
    可以称之为徽菜版的佛跳墙!
    但这菜除了徽州,却几乎没有名声,少有人知。
    大部分人提起徽菜,可能只会想起臭鳜鱼,黄山烧饼。
    但更多的,就没啥印象了。
    在八大菜系里头,徽菜算是相当低调的一种,低调的跟这块儿地方一样。
    以前有个笑话,说排哪块地方最没存在感。
    大家各倒苦水,为自己老家鸣不平,七七八八的排完了,一数。
    哦,都忘了把徽州放到备选项里头!
    要问徽州人上哪儿去了?
    勿cue,忙着搁外头打工呢!
    老家不太好混,不得不都往外走,整个州也没什么钱。
    但要说这里的人懒,那是绝对没有的。
    徽州天生地势不太好,种地种不成,由此滋生出了商帮。
    徽商十四五岁就出门做生意,其吃苦和勤俭,天下闻名。
    其经营所得,单贩盐茶所得,可比半数国库。
    最鼎盛时一度稳坐十大商帮之首,那是真真切切的阔过的。
    随着徽商的脚步,徽菜馆也遍地开花。
    也由此向大夏各地输入了……超级耐保存可以带在路上一边卖货一边啃的!
    臭鳜鱼!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头部菜品没选好。
    在徽菜随着徽商没落无声之后,很多地方都已经给徽菜挂上了“那个吃臭鱼”的标签。
    以至于很多好徽菜也没啥名声了。
    甚至吃到还要怀疑下,这是徽州能出的啊?
    就比如著名的腌笃鲜。
    这是纯纯正正的徽菜,做的好吃却经常被夸“好正宗的沪州味道”。
    对此徽州人也没啥脾气。
    毕竟沪州目前确实有着大量的徽州打工人……就很难说这菜现在到底变成了谁的口味。
    但腌笃鲜确实有着徽菜最大的特色。
    那就是——“鲜”。
    徽菜随州,是个没啥脾气的菜系。
    毕竟地处南北交界,既下雪又不供暖,被生活磨平了棱角,酸甜苦辣咸都吃。
    但这里有山有水,还有大量暂时不可刑可拷的好东西!
    所以徽菜的“鲜”,是真正取材于本地天然好食材所做出来的美味。
    不少徽菜前都会带一个地名。
    什么问政山笋,徽州虎皮毛豆腐,无为熏鸭,黄山炖鸽。
    实际也是告诉时刻,就这地儿出的食材做才好吃!
    这也是徽菜味道好但不出名的一个原因。
    外头没有啊!
    像那什么清蒸石鸡。
    指名道姓,要黄山休宁县山涧里的一种蛙来做才行。
    一旦污染了,吃完了,换地儿了,那就完犊子了!
    唐磊查的时候都怀疑。
    这些老徽人不会是因为这才不宣传徽菜光给人推臭鳜鱼吧?!
    之所以精确到那座山不能换。
    则是因为这不光是食材。
    严格来说,甚至有点像药材。
    毕竟大夏古医能吃的都能入药,徽菜也有这意思,做出来不是药膳就是食补。
    换个产地,那就没法保证了。
    所以唐磊自来了之后,除了臭鳜鱼,还真很少做徽菜。
    但现在对着这几个年纪不小的老爷子,唐磊一咬牙,掏出了他的挂。
    “换点食材,大过年的,这一锅,高低得给做好喽!”
    (作话:吃绿豆饼吗家人们?不是甜点心,是那种绿豆粉掺面粉做的小圆片片儿。下油锅一炸,金黄焦香,嚼着像锅巴,但比锅巴硬脆,撒点椒盐,巨tm好吃!但不推荐烧菜,软了就有点一般了。)

章节目录

美食:从承包食堂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羽毛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羽毛笔并收藏美食:从承包食堂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