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们在放松的同时,贡院内的考官们正在加紧阅卷。
    此次参加乡试的人数有三千多人。
    以钱向晨为首的阅卷官们,在考完试后便开始了紧张的阅卷工作。
    阅卷顺序与院试有些差别。
    先由年轻的学官们把答卷的名字密封好,再誊抄一遍。
    抄完写后的,便会交到几个阅卷官手中。
    阅卷官们会过一遍,把文章写得太差的先废黜点。
    写得好的则按照顺序摆放好,送到本次乡试总裁钱大人面前。
    先考完第一场,阅卷工作就已经开始誊抄了。
    卷子是一批批送来的。
    等考完试时,第一场的答卷已经阅到了一半。
    到了这时候,他一个主考官也已经很累了。
    虽然他们被关的地方条件肯定不像考生这么艰苦。
    但一连九天都被关在这个房间里,不能随意走动,再加上钱大人是第一次主持乡试,滋味绝对不好受。
    “这篇文章,连本官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破题与原本的题目毫无关系……”
    钱大人有些烦躁地用朱笔批阅后,放到一旁。
    这一沓阅完,又拿起旁边放着的一沓。
    最上面的文章,就是这一沓最好的。
    钱大人打起一点精神,开始看起来。
    一看开头。
    “破题不错......”
    再看下面第二段。
    “引申得也不错。”
    钱大人来了一点精神,开始继续往下看。
    越看,他越是惊叹。
    “从破题开始由浅入深,文中书理纯密,裁对整齐,议论纵横之势,文气连绵之纵。”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
    钱大人总算是彻底精神了过来。
    他又完整阅了一遍,期间在文章上用朱笔画了不少的圈。
    再次阅完后,他又看了一下后面的几篇。
    文气一脉相承,皆是起承转合圆滑、对仗工整的文章。
    “这考生,年纪轻轻,居然写文有如此文气,实在是难得。”
    “而且读起来声律优美,极有气势。”
    气是文章的主体。
    钱大人每一句赞扬,几乎都脱离不了这个。
    其他阅卷官听他这般称赞,都纷纷放下手中的文章凑了过来。
    负责这一沓卷子的阅卷官,有些高兴地说道:“大人也觉得这文章好?”
    钱大人点头,赞道:“这一沓卷子下面的文章我尚未开始阅读。”
    “但只看最上面这一份,作为这一沓卷子的魁首,确实是实至名归。”
    这阅卷官也高兴地说:“这考生通篇站在圣人角度,代圣人立言。”
    “辞采虽不算十分华丽,但因对仗非常鲜明,让人阅读起来更为赏心悦目。”
    “此文章不止文字压人,其内在法理更是沉博绝丽。”
    “学生方才阅卷时,便着实被惊艳了一番。”
    其他人也接过钱大人手中的文章,开始看了起来。
    看着,确实觉得都不错。
    不过,有个阅卷官又说道:“这篇文章确实写得不错。”
    “但学生手中,也发现了一篇不错的文章。”
    这阅卷官桌面上的文章还没完全排完,所以他暂时没把那一沓拿给主考官看。
    如今看到出了这么一篇好文章,他自然也坐不住了。
    把刚刚他发现的那一篇同样可以算得上是鹤立鸡群的文章拿了过来。
    “大人,学生方才阅的这篇文章,用词清丽文雅,上下浑然贯通,看起来与这篇文章风格不同,可绝对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乡试汇聚三千多秀才公,文章写得好的自然不会只有一个。
    这些阅卷官自然也想让乡试魁首经自己手里出现,所以发现了好文章,便都不会含糊。
    这位阅卷官本来想等手中这一沓卷子全部阅完再呈上去给主考官看的,如今也等不及了。
    赶紧就拿了出来,递给钱大人。
    钱大人被他说得也好奇,接过看了起来。
    看完后,他点头说:“确实也是一篇好文章。”
    “这篇文章用词老辣,可见考生文字功底非常扎实,很有底蕴。”
    再看回先前那一篇。
    就觉得用词遣句虽然按着自己的喜好来,但对比起来却显得有些稚嫩了。
    可方才那篇读起来又实在有气势,钱大人一时也有些难以抉择。
    反正答卷还没阅完,他干脆把这两篇文章单独放到一边。
    准备看看后面还有没有更好的。
    一连看了两篇让人惊艳的好文章,钱大人觉得自己精神了不少。
    又接连阅了不少答卷,挑出了一些差不多的来。
    后面也遇到一些不错的文章,从所有第一场的答卷中挑出了一共六份最为突出的放在一旁。
    等全部阅完后,钱大人又在六份卷子中又重新阅了一遍。
    “这几份文章都还不错。”
    这届学子写文章出色的不少,钱大人一时有些难以抉择。
    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确定能被取中的。
    只是名次要怎么排而已。
    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三四五名则称经魁,第六名为亚魁。
    乡试的名次排列,自然要从多方面来考虑。
    文章写得好,还得比较各人的字,最后还要综合考虑考生的秉性与名声等。
    六份答卷都被拆封,众人终于得以见到此次率先被乡试录取的六人名单。
    “顺安府林高杰。”
    拆开的第一份文章,便是后面那个阅卷官还没阅完一批答卷就赶紧拿给钱大人看的那份。
    那阅卷官兴奋地说:“大人,此考生乃是顺安府去年府试与今年院试双案首。”
    “虽然这文章比先前那一篇稍差了一些,但此子今年才十六岁。”
    “十六岁?”一提到这年龄,钱大人顿时有了兴趣。
    十六岁,府试院试双案首,这个是绝对的神童。
    若是这次乡试再被录取为解元,不止这个神童名扬天下,他这个主考官也会跟着扬名。
    二十六岁的乡试解元虽然年纪也不大,但十六岁的乡试解元无疑更让人瞩目。
    钱大人听了后,也心动不已。
    再一看这字迹,也写得相当不错。
    他心中基本已经有了答案。
    后面的几个人虽然也不错,可这名气比起来就差了一些。
    选出来的六份文章,还有最后一份。
    钱大人虽然心中已经确定好解元人选,但还是负责任地看完这几个考生的字和信息。
    最后一份。
    正是刚刚让钱大人看得来了精神,给了高度评价的那一份。
    这文章对仗极为工整,格式与文风都非常独特,与他们一直写的文章都不同。
    钱大人拿起来看了一眼上面写的信息。
    “江陵府,苏誉?”
    钱大人愣了愣。
    是他?
    这小子文章写得这么好呢?

章节目录

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菜比比并收藏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