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冥的世界,本是一个凄清、孤寂的异域,阴森森,冷飕飕,充满寒气。然而,在300年前,一个叫蒲松龄的人写了一本聊斋志异的书,里面虽然讲的是人和鬼怪的故事,却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温情而又多姿多彩的世界。
    关于聊斋故事,记得小时候的晚上,在老家农村的大槐树底下,听老人们讲过。听后总有些害怕,回到家常常担心从黑暗的角落里窜出一个女鬼来。后来在中专读书时,看过一部叫画皮的电影,里面有个镜头,是女鬼害人时伸出长长的舌头,令人毛骨悚然。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不惑之年的我,在经历了人生许多的坎坷和沧桑之后,在目睹了红尘的喧闹和嘈杂之后,再找到蒲松龄的聊斋来读,别有一种心情,别有一番滋味。我知道,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而鬼,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读聊斋,透过一个个鬼的故事,看到这位蒲老先生描绘的鬼魅世界,却是一个心灵自由驰骋的世界,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世界,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清明世界。这里既有他的希冀、憧憬、幻梦,也有他的清醒、无奈、悲哀。
    聊斋,一个失落者的桃花源,一个落魄文人的梦幻之地。
    这里,有红袖添香的浪漫。风姿绰约的狐女,她们一个个有着美丽的名字,红玉、青凤、胭脂有的温婉可爱,有的调皮活泼,有的聪慧美丽。在清风吹拂的夜晚,她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悄悄来,悄悄去。两情相悦,以身相许;缘分尽了,各奔东西。不考虑钱财,不考虑利害,没有世俗繁琐的婚嫁仪式。爱一个人,不去占有,只想到为所爱的人奉献和付出。空灵,而不食人间烟火。
    于是,在夜的温馨中,在孤寂的村舍和破落的庙宇中,佳人粉臂横陈,妙眸生辉,妖艳的惊心动魄。千般关爱,万般柔情,摇曳的红袖,像清风,像明月,给一个个落魄的书生带来的是脉脉温情和真挚的抚慰。清贫的欢乐,凄凉的温柔。一时间,忘记了尘世的烦恼,忘记了生存的艰辛,只是一味的纵情,一味的欢愉,醉生梦死。如此良宵美景,如此美丽佳人,怎不令人神往。这是世世代代书生的梦,这是世世代代男人的梦。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蒲松龄描绘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在如今“喧嚣与躁动”的时代,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男才女貌”被“男财女貌”所取代,美女们赤裸裸地盯着钞票、名车、别墅,而富豪则把美女作为金钱可以俘虏的猎物。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情怀,被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
    这里,有至死不愉的爱情。人鬼相恋,冲破了一切世俗的规范,摈弃了男女交往的禁忌,书生们与梦中美丽、娇媚的女子相遇、相悦、相欢,大胆、肆意、癫狂,演绎了一幕幕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其情之真,其爱之诚,跨越了生死,跨越了荣辱,感天动地。
    你看,乔生和连城倾心相爱,一同经历了生而死,死而生,生而又死,死而又生;黄生为了同香玉世代相伴,葬身于牡丹花旁;狐女莲香为了能同桑生结为伉俪,乐死而不愿生真是生也为情,死也为情。情之所钟,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视生如死,视死如生,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作了最好的诠释。
    这里,有现实世界的颠倒。丑恶大多由人来制造,正义大多由鬼来伸张。鬼不求名份,不求钱财,只是真诚地给人以善良,给人以帮助,给人以美好,而人却一次次昧着良心给鬼以伤害。许多书生终究禁不住尘世的诱惑,冲不破现实的羁绊,做了薄情郎、负心汉。在这里,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人。那些鬼怪,是恶人做恶的借口;那些仙狐,是弱小之人的美好梦幻。鬼怕阳光,但人似乎更怕。
    在这个颠倒的世界中,可以视金钱如粪土,可以视权贵、名利而不齿。门户破落的公子,履考不中的书生,或漂泊于荒野,或栖身于破庙,穷困潦倒,郁郁寡欢。然而,富贵荣华,绝代佳人,却在夜晚的黄梁一梦中都能一一实现,尽管醒来却是一无所有,尽管醒来面对的仍然是一片废墟。
    这里,有惩贪治污的快感。郭沫若曾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里告诉我们的现实社会,豪强横行、生灵涂炭。下者谄,上者骄,官贪吏虐,虎狼一样吞噬着弱者的生命,平民百姓有怒不敢言,有怒不能言。促织里,成名一家为捉一头蟋蟀“以塞官责”而惨遭厄运、家破人亡。席方平里,席方平为代父伸冤,只能魂赴地下,强忍切割身体之痛。
    对如此黑暗的社会,蒲松龄作为一介文人,只有满腔的愤懑,却无力改变也无法改变现实。于是,只好幻想在鬼魅的世界里,借鬼魂的力量,阴曹摄政,惩凶驱邪,激浊扬清,把一个个贪官污吏送上了断头台,或者置他们欲生不可、欲死不能的境地,让好人扬眉吐气、大快人心,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报应,让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让人们相信公理和正义的存在。他笔下的阎罗殿,没有走后门,没有拉关系,没有贪赃枉法,是个为公正无私的地方,是个叫坏人惧怕的地方。当然,这一切在作者所处的社会,都只是一种愿望、一个空想而已,无异于痴人说梦。
    心底的希冀是对现实的绝望。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牢骚满腹的蒲松龄为落伍者在鬼魅的世界中建立了一处梦想中的桃花源,后来许多的人生失意者,都到此光顾,寻求慰籍,寻求寄托。我不知道,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上天对此是否有知并作何感想。

章节目录

存忠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存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存忠并收藏存忠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