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掩映的骊山上,一间茅草覆盖的小屋里,一位美艳绝伦的公主,与一位眉目清秀的青年僧人,相依相偎,柔情似水,如胶似漆。这是最近山东影视台正在播出的一部叫大唐情史的电视剧里的镜头。片中的公主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僧人就是大唐净土寺的和尚辩机。
    一位公主和一位僧人悱恻缠绵,而且公主已经嫁人,对于世俗来说,实在是违反纲理伦常,实在是冒天下之大不惟,实在是有伤帝王家族的体面,实在为天下人所不齿。然而,我却觉得,高阳与辩机,是共同的命运,是灵魂深处共同的苦难,是共同美好的人性,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公主也是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
    短暂的欢娱和幸福,在他们的一生中是刻骨铭心的。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他们演出的只能是一出悲剧。辩机所面对的是死亡,是随时随地被绞杀,接受了高阳的爱,就意味着接受了死亡。爱与死同时降临这位年轻的僧人。高阳面对的是世俗的目光,是天下人的耻笑和蔑视。但是,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他们的心灵是苦难而美好的,他们的幸福是难得的。
    骊山上的一草一木,草庵里的点点滴滴,短暂时光里的分分秒秒,都充满了深情,充满了爱意,充满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世俗,超越了死亡,一日胜过一生。刻骨铭心的相思,刻骨铭心的等待。两个充满激情的生命,情浓似火,雷霆万钧,山盟海誓,缠绵悱恻。明知是悬崖,明知是刀山,明知是火海,一时间全抛脑后。在这里,一个男人和女人,演绎了一个凄美绝伦、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应台,是我非常喜欢的。这些年来,在外出差,买了许多有这首曲子的cd和磁带,有俞丽拿演奏的,也有盛中国演奏的;有小提琴演奏的,也有二胡、吉他、琵琶、古筝、电子琴演奏的。优美的旋律中,梁山伯与祝应台,一对痴男怨女,双双化蝶,令人扼腕,令人痛惜。
    滚滚红尘中,充满着算计、理智和深思熟虑,充满着欲望、金钱和高低卑贱,有多少情侣能超越世俗,超越生死,超越荣辱,忠贞不愉。即使有,也会被人嘲笑、被人觉得觉得神经不正常,又如何被人欣赏。梁山伯与祝应台的故事,也许只是人们的一个梦想,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有什么的情感能低过现实的利益和荣辱得失,能抵过生死和活着的诱惑,能抵过时光和岁月的消磨。
    蒲松龄描写的聊斋志异的故事,我最初是小时候从长辈们那里听来的,后来看过几部电影,直到前些年,才从书店里买了一本书,断断续续的读了些。之所以喜欢这些故事,是因为,我觉得聊斋里的爱情,充满了悲剧色彩,诉说了凄惨人生,是落伍者、失败者的桃花源。
    故事里描述的,多是些才高位卑的少年书生,或漂泊于荒村野岭,或栖身于蓬门破庙。月光如水,青灯黄卷。云里雾里走来一个个美丽的狐仙,红玉、胭脂、清凤呼之欲出的芳名,柔情似水,令人垂怜。荆钗布裙,拈花自簪,清秀空灵。她们无视权贵财富,倾心爱慕贫寒的书生,以死相许。清贫的欢乐,凄凉的温柔,虚幻的幸福,忠贞,善良,哀婉,令人荡气回肠
    也许,无须去问故事的是非虚实。这是一种无迹可寻的美丽,有时是一心可得,有时又是千金难买,超凡脱俗。很美丽的产生,又很美丽的消失,余音袅袅。这是几千年来许多书生的幻境,也是他们逃避现实、追寻梦想的桃花源。不知道,这样的故事,在人欲横流的当下,还有几人情有所钟。
    古往今来,留下了多少不朽的爱情悲歌。正因为它们的美好,正因为它们的毁灭,才有了它们的魅力和永恒。时间会改变一切,当曲终人散,湿润的心灵也会长出没膝的荒草。最美丽的爱情应当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告别人间时在字迹潦草的回忆录里最后的追述,是穿越时光的尘埃后依然闪现在脑海中栩栩如生的美丽,是落日黄昏中一颗爬满皱纹、衰老枯竭的心灵里供奉着的一位偶像和女神。

章节目录

存忠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存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存忠并收藏存忠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