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1月14日,走过了86个人生春秋的爷爷,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是一个寒冷而阴霾的上午。毕竟是三九的天气,非常的寒冷。街上的行人很少,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医院的院子里,杨树的枝条孤独的在寒风中摇动,叶子早已掉光了。病房里在经过骤然的紧张之后,变得出奇的宁静。从夜里2点开始,医生和护士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抢救,终于没能挽留住爷爷已经十分脆弱的生命。
    86岁的爷爷,躺在床上完全不能自理,已经半年多了。每天都处于混沌状态,吃、喝和大小便都没有了感觉和意识,全靠别人了,有时候在床上大叫,说一些常人根本无法听懂的话。没有了时间的概念,没有了欲望的折磨,没有了行动的能力。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已经没有或者不会有什么想法了。如一片枯萎的树叶,没有了水分,失去了鲜活的绿色。
    爷爷是在8天前的晚上进的医院,最初是肺部感染,喘的非常厉害。经过几天的治疗,好像已经基本趋于稳定。大夫也说,再打一两天针就可以出院了,熬过春节应该没有问题。然而,毕竟,风烛残年的爷爷,像一堵面临滔滔洪水而破旧不堪的随时绝口的大堤,终于没能再挺过10天、8天,没能再回到家中,没能再听到那年春节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我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死亡。这天晚上,是我和二弟在医院值班。头半夜,没有什么特殊的征兆。从夜里的两点,躺在病床上的爷爷气喘加剧,后来又消化道大面积的出血。我们赶紧叫来了医生,叫来了护士,也把父亲和三弟从家中叫来。医生用过了许多办法,一直忙活到天亮,但终于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看来,爷爷最后的时刻真的来临了。然而,处于昏睡中的爷爷,却没有呼喊,没有痛苦,也没有看到人们所经常说的回光返照。到上午9时多,呼吸慢慢地变得十分微弱,以至出现停顿,最后终于停止了呼吸。医生说,心跳已经停止。护士拔掉了打在脚上的吊针。爷爷走了。爷爷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围在病床前的我们,还有从老家赶来的叔叔,赶紧手忙脚乱地麻木地给爷爷穿起早已准备好的寿衣。没有想到,一个人的死,竟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容易。
    每个人,除去早年夭折外,都会经历老年,最终走向死亡。在老朽的时候,在疾病的折磨下,在风烛残年的时候,最终跟这个世界告别,从而经历人生的最后一幕。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幸运,还是倒霉;无论活的短暂,还是长久;无论对这个世界是留恋,还是厌烦,任何人都会有这一天,都会有这样一个时刻,都会无一例外的结束自己辗转的旅程,撒手而去。化作泥土,融入土地。
    爷爷的遗体紧接着运回了村里。丧礼按照乡村的风俗,一直进行了3天。一时间,老家的院子里,吹吹打打,哭哭啼啼,许多人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出殡那天的早晨,下了场小雪。爷爷的骨灰埋在了村西一处僻静地山坳里,和60年前就过世的奶奶葬在一起。办完丧事后的腊月二十五的晚上,一家人才像经历了一场恶梦般的、疲倦不堪的回到了城里。街上依旧灯火通明,行人如织,商店门前停满了车子,购年货的人进进出出。
    按照风俗,腊月二十八,是给爷爷圆坟的日子。那天从早晨开始,就下起了雪,乘车回家时,雪花满天飞舞,田野里、公路上落了厚厚的一层。来到坟前,四周的原野上,已经白茫茫的了。我不知道,呼啸的寒风中,漫天的飞雪中,隔世的爷爷是否可以御寒?是否可以忍受这般清冷和孤寂?
    爷爷走了,真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再回来了。然而,这个世界依然精彩,太阳依然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爷爷带走了什么?好像什么也没有带走,什么也注定带不走。人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就像一个过客,一个匆匆的过客。匆匆而来,匆匆赶路,又匆匆消失。甚至不留一点痕迹。
    也许,人们都希望长寿,希望在这唯一一次的旅程能够长些,更长些。然而,时光是无情的。美丽和芬芳,是这样的易失,挡也挡不住;衰老和疾病,是这样的时时的纠缠你,躲也躲不开。面对不可以重复的人生之路,面对绝对没有回程的旅途,我们应该想的开些,少一些计较,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虑和恐惧,尽可能的活的从容,活的自在,活的潇洒,快乐的珍惜和享受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

章节目录

存忠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存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存忠并收藏存忠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