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北平城。
    随着天津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正月十九,北平城终于迎来龙朝军队的入城,一大早,道路两旁人山人海,朝阳门大街两旁的酒楼、茶馆门前、二楼纷纷站满了百姓,都在等待着大龙朝军队进城的一刻。
    大龙朝军队分别从东边的朝阳门、南边的永定门、西边的广宁门和北边的德胜门四路同时入城。
    当太阳升起的一刻,北平城外城十三座城门,内城三座城门全部大开,随着城门口内一阵鞭炮响起,大龙朝军队开始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城。
    最前方是盾刀兵,他们身穿深绿色军装,头戴笠形铁盔,外套皮甲,胸口有护心镜。其次是火枪兵,人人一身修身的深绿色军装,腰间系着武装带,外边是一件从颈部到膝盖的军大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暖,脚下是皮靴加绑腿带,肩扛一把带刺刀的火枪。随后是骑兵部队,人人穿着马靴,腰间挂着马刀,背上背着火枪。最后是炮兵部队,他们由马匹拉着马车,马车后是一门火炮,一架架火炮由炮筒、炮架构成,将炮架的一端固定到马车的专用尾端,五匹马就可以拉着马车和大炮进行移动。
    在这些队伍当中,一队女兵引起了所有百姓的注意,他们统一身穿深绿色军装,头上戴着布帽,小蛮腰上系着军装带,一侧挂着军用水壶,一侧背着用皮革制作的药箱,右臂上系着一个白布条,上面用红笔写着一个‘医’字,脚上是一双皮靴,看起来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这是大龙朝军队的后勤女医务兵。
    随着大龙朝军队的入城,其他几座城门的防务交接工作也在继续,很快龙朝第一军就相继控制了整个北平的防务。
    龙朝军队的入城给幽州百姓,特别是北平百姓留下来深刻的印象,都说龙朝的军队怎么爱民、护民,那都是耳听为虚,今日一见才知道什么叫无敌之师。
    龙朝兵部后勤部为了保障士兵衣服的得体,军服、军大衣、军靴都是按照需求订做,在皇帝陛下的要求下,做到了既好看威武,又实用方便。
    现在大龙朝军队的头盔为斗笠盔,内部有防震内衬,下方是下颌带,盔顶去除了盔枪,头盔的正面镶嵌有铜制帽徽。陆军的帽徽是一条龙和两把交叉的宝剑,海军是一条龙和船锚的组合,骑兵是一条龙和两把交叉的马刀,炮兵是一条龙和一门火炮的组合。而医务兵是一条龙和一个医字的组合。
    每名士兵的军服都有肩章,肩章能够区分职务大小,官员有领章,左侧衣袖上有臂章,臂章上有部队番号和职务。
    天津城光复后,袁牧文又令第二十五镇守备天津,第二军孙翔部西进接收宣化府,向大同府移动,第三军王鹤部南下,接收河间府、保定府和正定府,向赵国首都太原逼近。骑兵第五镇额哲部进攻归化城(呼和浩特),配合第二军行动。
    袁牧文又向邓舜下命令,令其派一军过黄河北上攻打卫辉府、大名府、彰德府、顺德府。一军攻打怀庆府、平阳府,最后围困伪赵国都城太原。
    在大龙朝军队体系中,官职最高的是皇帝陛下,然后是兵部尚书孙呈宗、兵部左侍郎兼兵部总参谋袁牧文,虽然按照官职是兵部尚书孙呈宗高于兵部左侍郎袁牧文,但是两人均是内阁成员,两人有不同的职责。
    兵部管理、任命所有都督、总兵、指挥使,而总参谋管理、任命所有的参谋人员。
    兵部日常负责军队后勤、宣传、招兵、训练,军队动员、军饷发放等工作。
    参谋部则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包括作战筹划、指挥控制和作战指挥保障、研究、拟制军事战略和军事需求等职能。
    所以在战时所有战区的军队都要听命于袁牧文,而所有军队的后勤保障都由兵部完成,这样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军队里兵只认将,不受中央管辖的情况发生。
    随着第二军、第三军相继展开行动,在幽州官员、军队的配合下,在正月二十七日,大龙朝军队相继接管了宣化府、河间府、保定府和正定府,幽州全境实现光复。
    正月十八日,徐象盛的第六军一路沿着确山的北侧向西行军,行军一日,很快就到了五峰山和白云山的中间,这里是淮河的支流汝河的源头,当徐象盛的部队行军到这里,所有军官顿觉不妙,因为探马汇报前方道路两侧都是山峰,大家都觉得此地地形太适合埋伏了。
    洪文襄道:“总兵,我观敌军必埋伏于两侧山林,明日我军可用炮兵轰击两侧山林,敌军必大乱,但是我观天气,明日恐有小雨,对我火器不利,总兵需做好短兵相接的准备。”
    徐象盛道:
    “文襄,看来我们第六军明日要干老本行了,命令全军,保护好子弹,炮弹,避免受潮,明日先五轮炮击,将士火枪上刺刀,做好与敌近身肉搏的准备。”
    洪文襄出生于福建泉州,因家境贫寒,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走街串巷叫卖豆干,洪文襄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作业换来《史记》、《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傲天七年,洪文襄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曾被兵部尚书王泰元评价为:“名驹千里,国石万钧”,此子如果参军成就不可限量。后因得罪豪门,被贬至辽宁都司任督粮官,现为第十八镇指挥使。
    正月十九日,徐象盛的第六军终于来到了五峰山和白云山脉最窄的地方,一早就下起了蒙蒙小雨,炮兵部队利用油布搭建了一个防雨炮兵阵地,第十七镇指挥使段孝先率领全镇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人人端着火枪,雨水顺着刺刀刀尖不断滴下。
    随着炮声响起,两侧山林里火光冲天,人仰马翻,许多埋伏的士兵被炮弹炸死,有的被震的两耳失鸣。
    李孝宽看着被炸的人仰马翻的两侧山林,虽然下雨天看不清楚龙朝军队的大炮为什么还能用,但是通过对龙朝军队火炮、火枪的研究,它们的唯一缺点就是害怕雨天。
    李孝宽于是让士兵擂鼓,命令所有将士冲下山林,靠近与对方肉搏,现在对方手里的火枪都成了烧火棍,对己方一点威胁都没有,也只有让将士们冲上去才能让对方的火炮失去作用。
    当李孝宽领着一万部下冲下山来,看到的是站成三排的一万多明晃晃的刺刀。

章节目录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萝卜青菜love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萝卜青菜love并收藏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