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 作者:金波滟滟

    分卷阅读178

    再好也没有用!”

    “并不是的,就是傻子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宁婉见喜姐儿一点也没有把自己的肺腑之言听进去,十分着急,想了想又说:“你记得宁雪吗?罗双儿对她很好,她果真也肯听罗双的话。”

    喜姐儿在三家村时是见过罗双儿和宁雪的,就点了点头,“知道了,我们早点睡吧。”

    宁婉从三家村到梨树村,虽然先是骑驴后来坐骡车,可还是累的,早就困了,只是硬撑着与喜姐儿说话。现在喜姐儿催促她早睡,也只得应了一声不语了,毕竟她该说的都说了,而喜姐比起当年的自己要强得多了,毕竟明媒正娶地嫁进去,在赵家的地位更高,一定要比自己过得好。

    况且赵家还有赵太太,虽然算不得大好人,但却是个有见识懂道理的人,她一力娶喜姐儿进门做儿媳,是因为大儿媳烂泥扶不上墙,她终于失望了,重新挑了一个好女孩打算教导好了撑起赵家的家业。

    赵太太之所以选中喜姐儿,就是看上了她,打算栽培她了,所以自己倒不必告诉喜姐儿怎么与赵太太相处,她们自然能相处好。

    在喜姐儿的一力坚持下,这门亲果然成了。虽然大姑大姑夫还有爹娘心里还都有点别扭,但是他们也并非完全不能接受,至于外人,竟有许多十分羡慕,竟纷纷来巴结喜姐儿呢。

    宁家人住了两天就回了三家村,爹回了家也不大说话,每天起来就用高粱桔杆扎小灯笼,一直做到晚上才歇下。大家就都知道他心里不大痛快,娘就说:“让你爹做吧,过两天就好了。”

    宁婉就给爹打下手,又有娘帮忙,三口人一天就能做上几百个拳头大小的红灯笼。原来这高粱桔杆的灯笼极好做,将桔杆的皮分成七八个细长条剥开,却不完全撕下,弯成弧形重新插入到柔软的桔杆芯里,就成了灯笼形。于氏在外面先糊上红纸,再用黄纸剪好的各种小窗花贴在上面,宁婉给灯笼缝上红丝线做的穗子,又用红绳将两个灯笼并排系在一处,用手指一挑,两个小灯笼又好看又喜庆。

    等到灯节到来时,德聚丰就送一对自家做的红灯笼,宁婉觉得颇拿得出手,更妙在没有什么花费。家里开了铺子虽然挣了些钱,但其实到了镇子上之后花销也大了许多,毕竟镇子上不比村里,无论什么都要从外面买,就是吃水也要花钱,因此能省则省一些。

    小灯笼要到正月十五才用,宁家本来就是趁着闲时做些,但是不想爹听了喜姐儿的亲事后就不大开心,因此也不出门儿在家里不停地做,又有村里许多人来串门儿,坐下来顺手就帮忙做些,因此没几日便做出几千个,宁婉用干净的柳条筐一一收好,“再不必做,已经尽够了。”

    爹心里的不快也淡去了许多,毕竟喜姐儿自己愿意的亲事,他还能怎么样?于氏也劝他,“一年到头儿,也只这么几日闲着,总要开心起来。”

    宁婉也说:“石头昨儿还问我,爹怎么不跟他玩了呢?”

    爹就说:“我哪里不开心,只是想着这么多灯笼早些做完心里也就塌实了。”又道:“今天三叔家让我们一家过去吃饭,你们不想去就算了,只是我想毕竟是三叔,我还是过去一趟的好。”

    宁婉就赶紧说:“酒可以去喝,可是爹什么也不许答应。”这么多年了,三房第一次让家里人过去吃饭,这饭岂是白吃的?一定是有事请托!

    娘也抿了嘴笑,“这就是‘鸿门宴’了吧!”原来马驿镇上虽然没有戏班,但是却常有说书的过来,于氏先是舍不得花钱听书,后来被宁婉带去听了几回上了瘾,现在肚子已经有几本书了。

    宁婉就一拍手,“娘果然有学问了,竟知道“鸿门宴”了!”

    爹心里岂能没数?且听书时也多是他和媳妇一道去的,早知道鸿门宴是什么意思,现在就无奈地一摊手,“我自然知道,我其实也不想去,只是怎么也却不过情面。”

    村里有好几家人想将孩子送到德聚丰,宁家商量了答应了两个,德聚丰要雇伙计,用三家村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可是三房的人宁婉是怎么也不能要的,三老太太来求情,她早就回绝了,爹娘都是知道的,现在再提醒爹一声。

    第128章 骡车

    宁梁最终还是顶住了三老爷子,不管他是声色俱厉还是温声笑语,又或者摆酒请客,就是没有答应让三房的人到德聚丰做事。

    宁家离开三家村的时候,从宁家只带了宁大河和红英和另外两个少年,家里选伙计自然是要人品端正能干的,三老爷子就是气又怎么样,如今就是最软弱的宁梁也不再把他放在眼里了。于情于理,大房都不欠三房的,为什么要事事退让呢!

    一家人到了马驿镇上就开始准备灯节的事,德聚丰门前挂了一排大红灯笼,用黄纸剪了些好看的图样贴了上去,在灯光的映衬下倒也满吸引人。而在宁家门前驻足观看的人又能得两个小红灯笼,一时都笑盈盈的。只是这一晚宁家人都在铺子前面忙着,再没空去看别人家的花灯,就连石头也不能到处乱逛,毕竟镇子上与三家村不同,人来人往的,家里再不放心他一个人乱走。

    过了十五,铺子就开板了,年初的生意自然不温不火。到了二月十六,宁家把生意交给了伙计,全家一大早去梨树村送亲,就见赵家迎亲的仪仗十分地宏大,赵国藩骑着系了红绸花的高头大马,带着上百穿着崭新红衣的从人前来替弟弟迎亲,一路上吹吹打打,早将这一带的人都吸引过来,到了万家门前,鞭炮齐鸣,又有四个人将成筐的铜钱到处抛洒,热闹无比。

    喜姐儿辞别了父母,由哥哥背上专门接新娘的骡车,这车并非宁家人来时坐的那种只有车架子的车,而是带车厢的。两匹高大的青骡身上披着红绸,车架和车厢俱是新的,尤其是那雕了花的车厢,又披了重重的红色绸带,还在最顶部扎了一朵硕大的红绸花——不必说三家村梨树村,就是虎台县里也没有多少家能用得起这样好的骡车接亲。

    看着载了喜姐的车子慢慢远去了,大姑也不顾门前还有鞭炮在响,又满是抢着捡铜钱的孩子们,将院门关上了,“既然嫁了,就盼着她以后能过得好吧!”

    于氏就拉着她回了屋子,“喜姐儿是愿意的,就一定能过好。”

    果然喜姐三朝回门时满脸喜气,她盘了头,上面戴着整套的镶红宝石赤金头面,那红宝石最大的有指甲大小,在黄灿灿的金子映衬下晃得对面的人都睁不开眼,一进门先脱下大红洒金面紫貂里子的披风,递给一直跟在她后面的一个小丫头,露出满花的大红漳绒袄裙,正是先前大家闲聊时艳羡不已的,脖子上挂着金镶红宝石的项圈,裙子一侧结着五彩的宫绦,下面系着玫瑰色玉佩,含

    分卷阅读178

    -

章节目录

重生农家幺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金波滟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波滟滟并收藏重生农家幺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