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案 作者:大风刮过

    分卷阅读35

    之所以这样做,因他是个守法之人,杀人者偿命,他早有预谋杀马廉,亦早打算以命偿还,他不想别人知道他杀马廉的真正原因,所以生造了另一个身份。但他除了王侍郎外,又算错了两个人,一个是陈筹,他没想到,陈筹居然是陈子觞的弟弟,王大人因此着力查陈筹,没有怀疑其他。他算错的另一个人,是马廉,他不知道马廉真正的秘密,马廉的秘密又引开了大理寺的注意,所以他反而安全了。”

    张屏看向吕仲和,神色中有一丝悲哀:“吕兄,马廉没有投靠云太傅和王太师,他不知道真相,他想报仇。”

    吕仲和怔住。

    张屏又转过视线,继续向堂上道:“吕兄的秘密是——”

    吕仲和突然开口道:“张屏,我求你了,别说。”

    张屏顿住,再看向他,吕仲和的脸上一片淡然,定定地看张屏:“我杀了人,我偿命,该死的人都死了,你知道了真相,你也能明白。算我求你了,别说。”

    张屏沉默片刻,肃然道:“我若顾全了真凶的名声,两件案子,三个死者的冤魂皆不得安宁。”

    吕仲和的神情终于转为绝望,突然闭上眼,猛地向旁边的柱子撞去,他身边的衙役眼疾手快地按住他,掰住他的下颚,往他的嘴里塞了一团布。

    张屏的眼中又闪过同情和不忍,终于还是站直了身体,沉声道:“吕仲和虽然是凶手,但不算真凶,真凶早在六年前已经死了。若不是兰大人的提点,学生也想不到,陈子觞一案和本案的真相,竟是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

    啊啊,悬疑类真是太难写了……反复了无数次,像强迫症一样,一遍遍修……生怕出什么纰漏。

    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状况。

    本来已经贴上了,结果突然之间浏览器跳转,又倒回到之前的步骤,再回去贴文档的时候,怎么也选中不了,太诡奇了,现在右眼皮在不停地跳,跳得我的心乱颤,该不会是文章有什么大疏漏,不应当更这一章吧……

    还是好像逆天而行一样地贴了。

    总之,如果有什么纰漏和错误,请大家不要手软地砸我吧。

    唉,抱头滚下去了……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邓绪的神色已有些不耐烦:“张屏不必多言其他,直接指出凶手便可。”

    吕仲和在衙役掌下绝望地挣扎。

    张屏躬身道:“禀大人,学生所说的那个真凶,就是昔年的刑部尚书窦方。”

    他这话一出口,整个公堂都静了。

    连兰珏都一时无法思考。只听着张屏接着道:“学生在听到当年陈子觞一案时,也有一件事始终想不明白,陈子觞的文章中引用了他母亲的诗句,所以他并不是盗文,这样的证据,他不早点说出来,要等到他家破人亡,为他翻案的时候,才被查出。这不合常理。”

    任何一个人在被冤枉的时候,都会尽量拿出能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为什么陈子觞没有?

    是没有,还是说出之后,却被人故意无视?

    “窦大人是位清官,办过几件大案,学生久慕其名,在陈子觞一案中,他把陈家的家底全部掀出,唯独忽略了这条线索,学生觉得很蹊跷。还有就是陈子觞母亲的死。”

    陈夫人撞死在刑部门前,还故意挑在柳远的官轿到达的时候,这种举动,很像是无法做到某件事,无法说出某些真相时,无奈的最后挣扎。

    她在用自己的命喊冤,她知道什么,无法说出来?

    “等学生查到真相的时候,才发现,其实陈夫人是用自己的死来告诉世人此案的内情。”

    邓绪终于又开口了,他盯着张屏,一字字道:“你此时所言,已有诽谤朝廷命官之嫌,若你拿不出证据,什么后果,你自己清楚。”

    张屏未曾回答,只接着自己刚才的话说。

    “学生在查思贤书局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蹊跷的事,六年之前,陈子觞获罪的那场文会,思贤书局是主办的商户之一。”

    陈子觞被冤枉,那么谁能拿到他的文章,立刻给马洪?显然是主办文试的人。

    为什么马洪至死都不肯说出,他为什么要诬陷陈子觞?给他陈子觞文章的到底是谁?

    马洪与马廉家境贫寒,马廉怎么有能力更改自己的户籍,作为蜀郡人士来到京城?

    “种种拼在一起,陈子觞倒像是被人故意陷害的一样,这些学生都想不通,缺少一个原因。”

    缺少陈子觞被蓄意谋害的原因,这样精密的布局,布局的人显然不是一个平常的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六年之后,思贤书局的二掌柜为什么要搞出另一个假身份杀了马洪的弟弟马廉?

    “直到兰大人无意间看到了学生拓下的陈子觞的笔迹,告诉了学生一个典故,此案方才真相大白。”

    张屏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是那天他在陈子觞的祠堂拓下的碑文。

    邓绪按了按额头道:“兰侍郎,刚好你在,你能否详解一下,陈子觞的笔迹中,怎么能看出六年前的冤案真相?”

    兰珏道:“下官亦不明白真相是什么,只是觉得陈子觞的字很难得,没想到,本朝还会有人写出这样的一笔字。”

    左右把拓本呈上,连陶周风也凑上去看了看。

    卜一范道:“这是王右军的行书体,世人多习之,未有什么稀罕。”

    陶周风却皱了眉:“是有些怪了,他怎么能写出这笔字来?”猛然抬头,“难道……”

    兰珏轻叹道:“陶大人看出来了,此生的字摹的是王右军的兰亭书,但怪的是,摹得并非欧阳率、虞永兴、褚河南或冯承素之本。”

    据传,昔日唐太宗使宰相萧翼骗得了《兰亭集序》,爱不释手,命朝中的书法大家们临了摹本,还刻在石上,赐发皇亲重臣和天下学宫。

    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冯承素、诸葛贞的摹本最为出名。

    《兰亭集序》的真本相传做了唐太宗的陪葬,那些摹本与石刻亦在战乱中渐渐失传,流传到今世的,只有褚、虞、冯、欧阳的摹本。

    张屏道:“兰大人的这番提点,让学生想到了多年之前本朝发生的一件事,相信诸位大人定然亦很熟悉。”

    陶周风半张开嘴:“难道,难道……?”愕然坐回椅子上。

    张屏缓缓颔首。

    二十多年前,本朝曾经出过一桩令人唏嘘的奇事。

    庆州的一个小县东阾建庙挖土,从地下挖出了一只石匣,县里以为这是件古物,上交州府。

    当时的任庆州知府的,就是陈子觞的祖父陈文定。

    石匣送到州府时,陈文定的好友,翰林院学士周公遂回乡省亲,路过庆州,正在陈府做客,他精通古玩,鉴别此匣后

    分卷阅读35

    -

章节目录

张公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风刮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风刮过并收藏张公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