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案 作者:大风刮过

    分卷阅读96

    罚,严明公允,循规摒私,罪须定后方有名。即便十恶不赦的凶徒,结案定罪之前,都只能称一声嫌犯。位卑职微者如一县衙役,亦需谨记。

    邓绪身列九卿,掌大理寺数年,却在审案开堂时,开口就称嫌犯为“逆贼”。

    此嫌犯,还是三品御史中丞。

    这个情况,卜一范应当吱上一声的。

    但是,卜一范想到背后墙壁的另一边坐的那位……

    邓绪可能张口就犯错么?

    幸而在卜一范思量的当口,陶周风替他吱了:“邓大人,虽然本部堂尚不知此案究竟,但……案既未定,暂称其为嫌犯,是否更贴切些?”

    邓绪道:“逆贼刘知荟,谋逆之罪已坐实。故而本寺如此称呼。”

    坐实,果然。

    谋逆之罪,不可能是邓绪随随便便就定了。必然是……

    侧门处无声无息出现一人,向邓绪比了个手势,邓绪又道:“不过,陶大人说得很是,案尚未审,用此称呼不妥,改称嫌犯罢。多谢陶大人纠正。”含笑看向卜一范,“卜大人记得记下本寺此失。”

    卜一范忙呵呵笑了一声。

    正在此时,侍卫将刘知荟押到。

    身缚铁链,枷锁紧套,侍卫除下其头上戴的黑布袋,露出面容,嘴里竟还塞着布巾。

    陶周风一脸震惊,忍了忍,待要再开口,邓绪已先道:“两位大人可能不知,嫌犯刘知荟其实武功高强,且与他同党者,被抓之后皆自裁避罪,本寺不得不如此防范。”

    卜一范只能无语。

    陶周风感伤地长叹一声:“本部堂真是越来越看不懂当下的年轻人了。”

    邓绪颔首:“是啊,都多才多艺,着实令人意外。”

    刘知荟立在堂下,姿态从容。

    他看也未看旁边坐着的兰珏一眼。虽面向堂上,似也没看着邓绪三人。

    他站在这石堂里,堂内一切,都不在他眼中。

    皎洁持身,卓然风骨。

    兰珏记起当年同科者评价刘知荟的这八个字。

    这辈子跟他兰珏无缘的八个字。

    数年前某日的情形不由得浮现在眼前。他因辜清章,初次参加了同科试子的一个文会。在城南一座私邸的花园内。一人向辜清章招呼道:“疏临老弟,你还不曾认识刘兄罢。这可是位佼佼才子,吾等都看好他能做今科状元,你二人定能谈得来。”

    刘知荟自座位上站起,一脸谦和,向辜清章拱手施礼:“孙兄这般抬杀,某惭愧不敢立足。在下刘知荟。”

    兰珏早就认得刘知荟,但刘知荟这样的人,自然不会跟他打交道,即便迎面碰见,也是各走各的,擦肩而过,从没有正式厮见招呼过。因此,就算旁人只向辜清章引见刘知荟,兰珏也不得不跟着站起来,向刘知荟见礼寒暄。

    刘知荟简单回礼,便继续与辜清章交谈。

    看似礼数周到,未有怠慢,其实明明白白地表露着,没把兰珏看在眼里。

    当时的兰珏因此很气堵。

    随后把酒联句,刘知荟的咏句一出,都是一片叫好,兰珏觉得,其实没有好到众人吹捧的份上,之后辜清章联的,比他灵动得多,正要替辜清章喝彩,刘知荟起身抚掌:“妙绝,刘某惭愧。”

    同座者道:“刘兄与辜兄之句珠玉相当,不必过谦。”

    兰珏暗暗不以为然地嗤鼻,辜清章亦起身道:“谬赞谬赞,我其实不擅对咏,佩之比我强多了。”

    按照文会上的惯例规矩,刘知荟起身喝彩,是表明他想接着对辜清章的诗句。众人称赞珠玉相当,亦是附和让刘知荟与辜清章对句,但辜清章说了这句话,众人不得不让兰珏接续。这种情形,兰珏应当以才疏学浅对不上推却,推让两三回后,刘知荟勉强地谦虚地接上。

    但当时的兰珏一上气就楞,竟不推辞,张口接了一句。

    场中一时寂静。唯独辜清章道:“绝赞绝赞,刚才我那句有点死板,佩之这一接,连我那句都活了一些。果然联句我还得靠佩之。”

    刘知荟淡淡一笑:“兰兄妙句。”回身坐下。其余人亦简略称赞,尴尬了一时,兰珏身边的人才勉强接下了这句。

    等到散场时,刘知荟又过来与辜清章道别,顺便与兰珏客气相辞。仍是礼数周全。

    兰珏回去后闷着没多说什么,还是辜清章先愧疚地向他道:“佩之,对不住,是我不会做事。”

    兰珏硬声道:“没什么,我跟他们不是一路人,在一起必然尴尬。以后这样的事,我就不去了。”

    辜清章道:“我也觉得没什么好玩的。以后推了罢了。”

    兰珏道:“你何必推却,他们很想跟你结交。其实,你本不应当与我来往,你跟刘知荟才该成为知己。”

    你要是真的当我是朋友,就不要理会刘知荟。

    明白的暗示,真如三岁小儿一般。

    不知为什么,兰珏回忆起这样的自己,失笑之余,又有点怀念。

    辜清章那时的神情恍在眼前,从这日之后,他时常会露出这种表情,然后道:“佩之……”

    疏临,疏临,那时的你,是真的初次认识刘知荟罢?

    你与刘知荟,到底是什么关系?

    那枚杏果,又有何秘密?

    为什么,你要把它给我?

    邓绪肃然道:“嫌犯已到,本寺先简略说说此案原委。”

    陶周风和卜一范正在云涛雾海中,闻之精神一振。

    “数月之前,大理寺接到线报,民间有人散布流言,意图不轨。暗查追源之后,本寺与新任断丞柳桐倚至沐天郡宜平县查访,得沐天郡知府高堪与宜平县丞张屏协助,拿得一伙潜藏在民间与宜平县衙中的乱党贼人。这伙乱党组织庞大,枝叶繁茂,有假作寻常百姓者,匍匐民间;有谋得功名者,潜入朝廷官衙;有艳丽女子与装神弄鬼者,蛊惑人心。抓捕的数十人,不过是微末小卒。主谋仍隐在幕后。本寺便又与礼部兰侍郎、高知府、张屏设局引诱,将女刺客离绾缉拿归案,并引出了潜藏朝中多年的幕后凶徒刘知荟。”

    卜一范称赞道:“本台恍然矣,邓大人布局真是精妙,之前只知邓大人微服去宜平,抓获一伙乱党,还当已经结案,不想案后有案,邓大人这般做法,亦是引蛇出洞。佩服,佩服!兰侍郎身在礼部,中毒一事,竟是以身犯险,协助查案。圣上时常教诲,朝中诸部,各司其职之外,更要协作配合,方能开阔和谐,益于社稷。兰侍郎此举,正合圣训,本台唯惭愧赞叹尔!”

    陶周风跟着拈须含笑附和了几句,而后不负卜一范期待地道:“……只是,其中一些关键,本部堂尚未明白。比如……刘知荟怎会做这样的事。状元出身,风华正茂,圣上与朝廷对他甚厚啊,明明有大好前程,为何要做乱党?”将痛心视线转

    分卷阅读96

    -

章节目录

张公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风刮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风刮过并收藏张公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