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案 作者:大风刮过

    分卷阅读151

    由又一惊。

    原来这墓室的地面,竟被黑白两色漆漆成一硕大的阴阳双极图案,阴阳双眼,皆是朱红色,石棺的棺头就在阴眼处,而棺尾在阳眼。

    张屏与王砚都又蹲下身,再摸了摸地面,王砚道:“糙得很,应是修此穴的工匠所为。”

    张屏从袖中取出一纸一小锉,从地上锉了些漆和泥包进纸中,王砚不置可否地站起身,接过侍卫捧上的布巾擦了擦手,张屏默默把纸包放进袖中,自己摸出汗巾也擦擦手,与王砚又先后走向石棺。

    侍卫们提着灯盏在棺前照亮,

    棺身在灯火下,白中隐隐带着淡黄的纹路,雕刻华美的花纹,侍卫将灯盏凑近,棺上的流云便似要浮起一样。

    仙鹤口衔灵芝,蝙蝠翅托日月。流云飞逸,天花飘洒。棺头处还有一个硕大的字符,像一个符咒。

    一张黄纸,就贴在这字符之上,封住棺盖与棺身间的缝隙,黄纸上似有红色字迹。王砚在此驻足,左右侍卫立刻上前,提灯照亮,拂去纸上积尘,露出龙飞凤舞两行大字——

    坐山高,观水长,云外松下妙玄藏;座下虔许勤善功,自有福报世无双。

    棺头之前,卧着一只石雕的乌龟,背上驮着一香炉,看雕工,应是建造墓室的丰乐县工匠手艺。

    谢赋感到一股无形的威压,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敬畏。

    这样的棺,真的是留着装载区区凡俗肉身?

    世上若真有不生不死的仙,又怎会用上棺?

    侍卫们提着灯盏无声无息站在石棺周围,王砚和张屏盯着那黄纸片刻,缓缓绕棺行走,墓室壁上阴影重叠,竟有几分像在举行什么仪式。

    张屏抬手摸了摸棺身。一个侍卫立刻道:“请大人当心些,由小的先来。”

    这话陡然打破墓室中的沉寂,把谢赋惊了一下。他这才发现,从方才到此刻,已许久没有人出声了。

    王砚绕回棺头处,一把揭下棺头贴的黄纸,交由侍卫收管。

    “开棺罢。”

    众侍卫抡起铁钎撬棍,但看着石棺,都明显犹豫了一下,又齐齐看向王砚。

    张屏道:“此棺之前被打开过,棺盖应可直接抬起。”

    众侍卫仍是看着王砚。

    王砚瞥了张屏一眼,一摆手:“先抬抬试试。”

    众侍卫立刻分成四队,棺头三人,棺尾三人,左右棺侧各两人,棺头的一人喊号令,齐齐一抬,棺盖缓缓而起。

    因为棺盖沉重,侍卫们无法做出京兆府开木棺时那般流畅迅捷的动作,只能托着棺盖小心平移,缓缓露出的缝隙中并未蹿出什么,也没冒出什么。侍卫们将石棺盖抬到一旁。张屏与王砚几乎同时凑到棺边。

    石棺之中,空空如也。

    唯有棺底,余存些许赤色粉末。

    王砚着一侍卫入棺,用一狼毫笔将粉末扫入小瓷瓶内,道:“还是回去给老冯验吧,他虽不在此,也算这事带上他了。”

    侍卫道:“大人真是事事思虑周全。”

    张屏默默仔细瞅着棺内,谢赋也很有兴趣好好看看,但棺材口处暂时没他站的空隙了,他便转而去看棺材盖。侍卫暂将棺盖倚放在一旁,谢赋不禁俯身,抬手触摸,似石又似玉,沁凉入骨。

    唉,人到终了,管他是贫是贵,孰耻孰荣,都要归于此处。

    不知自己身后,睡的那口又是什么模样。

    了断之前,还是留一书罢,早晚都是枯烂成泥,不必浪费,能装下此身足矣。

    他正这么想着,却觉指下有异,触感不似石材,像是……蜡?

    谢赋不由出声,王砚与张屏顿时扑了过来。

    侍卫举着灯笼凑近照亮,棺盖内侧正中此处,果然是正正方方覆着一层蜡,王砚正要命侍卫刮取,那蜡甚薄,被灯盏的火一热,竟就融了,流了下来。

    侍卫失声道:“大人,这,里面好像有字!”

    王砚道:“灯拿远点,别都给烤化了,把蜡刮下来装好,留给老冯。看看下面什么东西。”

    侍卫遵命照办,一点点清下蜡,露出几行蝇纹般细小的刻痕——

    松下老蕉客,云外醉蓬莱;

    残酒脱沉赘,梦转千百载。

    金丹归泥穴,六息散八海;

    洞章书玄虚,临岳观太白。

    三横逢一纵,弓木遇长才;

    直把天门开,送我归阙台。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啦~~今天更早点,嘿嘿……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谢赋心神俱震。

    三横一纵,弓木长才,竟暗指了王砚与张屏之姓。

    难道这世上真有幽冥鬼神?

    王砚慢悠悠道:“这几句,难道是老冯正验的那具女尸躺在这口石棺中时,咽气前所刻?死前还要刻上两句,嗯,是个好文好墨的女子。”

    谢赋心又一缩,是,棺底的赤色粉末,冯大人也在木棺内的女尸上验到了。这表明,那具尸体一开始是躺在这口石棺里的?

    为什么又被挪进红漆木棺内,竖插埋在柳树下?

    若如王侍郎所言,难道那女子在石棺中,还活着?

    可封上的那层蜡又是怎么来的?

    张屏肃然道:“这几句,定非之前在此石棺中的尸首所刻,是别人刻的。”

    王砚双眉一挑,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谢赋这才发现,旁边的刑部众人竟都在笑,有几个还笑出了声。

    “张大人没跟我们侍郎大人办过案,误会了,侍郎大人是在打趣哩。”

    “大人怕小的们胆小,才讲个笑话给我们听。”

    “我们侍郎大人就是这么诙谐,两位大人日后多跟我们侍郎大人办几个案子就知道了。”

    刑部的人并没有完全说穿事实,其实是刑部每次办案,特别是验看证物尸首时,陶周风往往会亲临现场,说些推论判断,见解独到,风格清新,令人精神抖擞。久而久之,刑部众人已成习惯,办案时听不到两句尚书大人的教诲,便觉缺点什么,少了把劲。于是,每回办案,若尚书大人不在,便由王砚或其他主办之人效仿尚书大人说上两句,暖一暖场子。

    陶周风行事仁善,待下宽厚,刑部众人都很喜欢尚书大人,这事只当一趣,并没有对尚书大人不敬的意思。连陶周风自己都知道,还乐呵呵的。只是不好对外人言说。

    王砚一摆手:“罢了,正事要紧。棺材盖上这行字,不论何人所刻,十有八九,是故弄玄虚。刻完还涂上一层蜡,更是画蛇添足。与这坑中的布置一样,引人往神神叨叨的地方想罢了,或还盘算着有人挖开此处,发现棺中无尸,可以拿些尸解,升仙之类的借口搪塞。这些细枝末节暂不多计较。看来老冯验的那具女尸,此前曾在这口棺里躺过。这案子越发有趣了。不知棺中原本的尸首去了何处。”

    分卷阅读151

    -

章节目录

张公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风刮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风刮过并收藏张公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