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案 作者:大风刮过

    分卷阅读232

    滑,启檀在手心里掂了掂:“好凉,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张屏沉默地伸手拿过,置于帛书之上。

    启檀不屑摆手:“肯定不是从这里掉下来的,我刚才胳膊是这么抡的。而且小知县你刚才也没看到这片玉吧。”

    兰徽咽咽唾沫:“是不是从坛子上……”

    启檀看看坛子:“坛盖鼓又滑,上面还有颗顶珠,搁不了东西。”

    张屏点头,兰徽转目望四周:“难道……”

    是什么看不见的……

    启檀道:“这东西没形状,也不像能给人用的。到底是什么?”

    张屏道:“虽不知其原本,但它在此处,必定是和王的臣子放置,作供奉之用。”

    启檀再翻个白眼:“不知道就直说,孤又不会罚你。”

    张屏沉默地把绸缎覆回帛书和玉片上,对着瓷坛恭敬三揖,转身道:“走吧。”

    兰徽跟着张屏行礼,听见这句赶紧嗯了一声,紧随张屏转出屏风。启檀在桌边来回走了两步,再张望左右,方才拖着步子向外:“去哪?”

    张屏出门,笔直朝着对面另一扇石门走去。

    “找宝藏。”

    启檀立刻飞快地跟了上来。

    石门之后,乃一方室。内立九根灯台。台上琉璃盏内,注满香油。张屏将灯盏一一点亮,便见一侧石壁,悬置一琴一笛。正上首长帷中,也挂着一幅画。

    画中,只有一个人。

    长鹤氅,冲虚巾,拂尘飘然,神色慈和。相貌与外面长画中教少年下棋的年轻人一致,但年岁略大了些。身侧题着几行字,与外面松树下石碑上的笔迹相同——

    性灵昔既肇,缘业久相因。

    即化非冥灭,在理澹悲欣。

    冠剑空衣影,镳辔乃仙身。

    去此昭轩侣,结彼瀛台宾。

    傥能踵留辙,为子道玄津。

    此为陶弘景诗作《告游篇》。

    题于画纸,所抒何念?

    画下方长案上,静矗着一块牌位。

    师兄玄及真人之灵

    弟玄旷敬立

    启檀转目打量室内:“这玄及是谁?怎么有他牌位的这间室比刚才的那间好?宝物在哪?”

    张屏走向长案左侧,掀开帷幔。

    “宝藏,在此。”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了。这几章写的有些慢,见谅哈~~

    第170章 第一百七十章

    帷幕后的墙壁中嵌着三格木架,每格皆陈列着三个黄缎包裹。

    张屏逐次解开包袱,露出九只大小一致,由紫晶雕成的方匣。启檀和兰徽半张大的嘴渐渐合拢。

    所有的紫晶匣上都刻着阴阳双极图案,并有阴刻朱砂描就的“壹部”、“贰部”、“叁部”等字样,莹透匣壁内,躺着一摞摞书册。

    “怎么全都是书?”

    张屏向众书匣一揖,捧起正当中的晶匣,透过匣盖,清晰可见匣中第一本书的封皮——

    《虚元秘卷》。伍部壹卷。

    张屏放下晶匣,拿起匣旁一方玉函,函内,也躺着一卷帛书。

    『庚申年三月十六,右营破贡州,于李历德宅内得《虚元秘卷》全九部八十一册。距余师兄身化时,正三年又十八天。

    丁巳年正月,东真军攻金州城,知府尹满弃城而逃,八千守军不战而溃。余师兄及,以此《虚元秘卷》九部,活金州数万性命。因负通敌之罪,身出道门,焚刑示众。

    师兄刑时,金州众民蜂拥观望,掷投秽物,口骂国贼。唯街市卖浆老妪郑氏,捧浆与师兄饮。

    岁前,敌兵又临金州,余阅告急战报,立发援兵,皆因郑氏。

    郑妪报师兄而余报郑,由是,师兄又全金州一城。师兄,师兄,我知你当欣然称赞于我,然我心已受万万凌剐之刑,坠刀剑火狱尤不及也。

    如是愚民,我为何要救?

    如是朝局,我为何要置身于斯?

    如是天下,更与我何干!

    我心本私,意于方外,欲得一己清静。如是之我,害累师兄。

    民易蒙昧,佞贼奸猾,然构陷得逞,祸根实我。

    尹贼已正法,师兄托郑氏逐我心魔,再全金州。如今虚元九部八十一秘卷皆归,敌兵暂退,覆东真之计已得。我负万万杀孽,早绝道缘,此罪身,待承业果。

    然纵我灰飞烟灭,师兄亦不可再还世间。书涂满纸,空对虚幻,意岂能达玄冥?阅者实仍唯我也……』

    启檀不耐烦地瞅着一动不动的张屏:“莫光顾着自己看,读来与孤和小影子听听。”

    张屏再望了帛书片刻,缓声道:“此乃和王追忆他师兄所写。和王喜欢修道,不问政事,楚朝被东真国攻打,和王的师兄在边塞某城的道观做住持,城被东真兵攻陷,领兵的头目喜好道法,和王的师兄便把这部《虚元秘卷》给了东真兵头目,东真军没有屠城。弃城逃跑的知府为了推脱责任,便就此说和王的师兄是叛国贼。”

    启檀哦了一声:“正好,那些想让和王不好过的人也顺水推舟了吧。”

    张屏微颔首:“这位玄及道长被火刑示众了,和王也因此不再修道,而是守国抗敌。”

    兰徽又吸吸鼻子:“后来和王也被楚朝的皇帝毒死了。”

    张屏沉默。启檀也沉默了一瞬,而后硬声道:“因为他遇见了一个昏君喽,又命不好生在楚朝要亡的时候。如果是太平盛世,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兰徽迟疑地点点头,又道:“可是,和王的师兄为什么不带着大家打番兵,而是把书交出去呀。他这样做别人确实会误会,这经书很珍贵吧。”

    启檀露出牙齿:“小影子,人家牌位跟画像都在这儿呢,当心他亲自找你聊聊啊。”

    兰徽脸白了白,转到案前冲着长案画像连作三揖:“晚辈无知妄言,请道长莫要责怪,莫要责怪……”再偷眼看张屏,方才的疑惑,他仍很想知道答案。

    张屏却只看着帛书沉默。启檀大模大样摆摆手:“嗳,打仗,岂是你这小毛孩想象的那么容易的。不然史书上怎么会有这么多屠城的记载。你该多看看兵书,一般一个城破的时候,城里的男人就不剩下多少了,大都是老弱妇孺。跟有铠甲刀剑的打,得几个甚至十几个才能拿下对方一条命。知府逃了,人心涣散,再说这是个道士。道士和尚都不杀生的。就算他杀了,也得这些人听他的吧。”

    兰徽眨巴眨巴眼,握住拳:“若是我在那里,可能什么也不想,先跟番子拼了!”

    启檀拍拍他肩膀:“好,无谋略,但忠勇可嘉!”

    兰徽道:“那你呢?”

    启檀晃晃头,把那句“本侠当然与你一样”晃进肚里:“这个,得多多思虑,知己知彼后才能定万全之策,懂吗?”

    兰徽哼道:“这么优柔寡断,不是侠士作风。”

    启檀呵呵一声:“有勇有谋才是大

    分卷阅读232

    -

章节目录

张公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风刮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风刮过并收藏张公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