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案 作者:大风刮过

    分卷阅读237

    玉劈成两半。群臣苦劝,工匠泣而不从,夫差怒而杀数匠,终有一位工匠惜命从之,甫将玉放置轮盘上,天上忽阴云密布,降下落雷,宝玉自行粉碎成尘。郑旦夜梦一赤龙吐雷击己,不久即暴病而亡。夫差尤执迷不悟,还将宝玉唯一残损稍整的碎片放入郑旦口中,随其入葬。后吴国终被越破。范蠡携西施远遁,文种不得善终。”

    怀王挑眉:“这故事就算结束了?那所谓黄帝宝玉就是被毁了,番贼又叨叨个什么?”

    王砚道:“可能是当年那边的番子到边塞做买卖,顺手在旧书摊上买了本传奇野话,书不全,只有上册。就当真了,且以为这东西还在。”

    怀王点头:“有道理。番子们都怪憨的。”

    冯邰哼道:“夷贼妄自附会,以为假借个公孙之姓便可攀连,华夏之正统,岂是他们能解尔?”

    王砚看看一言不发的张屏,兰珏再道:“凡写此传说的书册,大都还给按个小尾巴。譬如秦一统六国后,曾寻得此玉,秦亡后又不知所终。汉武帝得一玉片,着东方朔鉴之,东方朔曰,此,黄帝宝玉残片,因陛下乃天下圣主,自来归之。诸如此类……”

    冯邰咳嗽了一声,冷冷道:“真老套尔。”

    王砚笑道:“所以说,番子还是书没看全,不然该思量思量,是不是得了这个没福气拿的东西,亡国了。”

    冯邰向怀王一揖:“殿下,臣以为,这等野话,不当多言。”

    怀王放下茶盏,含笑道:“孤与几位爱卿也就是偷闲喝盏茶聊聊天罢了,自不能当公务论。”

    王砚又一扫归座的冯邰与张屏:“此案确实牵扯太多旧时人物琐碎杂谈,卷宗内如何陈述,上禀皇上,臣还在思量。”

    冯邰道:“自然是据实上禀。”

    王砚正色:“身为臣下,岂可欺君。若有丝毫隐瞒藏掖,顿时就要头颅落地,怎敢为之。冯大人可不要开这种玩笑。只是王某着实不擅长笔墨,唯恐奏折中陈述不能详尽罢了。不过我们刑部只管结案即可。冯大人还要处置那山那庙那坟的后续,及太后娘娘那里的回复,真是辛苦了。”

    冯邰面无表情道:“多谢王侍郎替京兆府操心。”

    兰珏退回座位上,也瞥了一眼张屏,张屏微微掀了掀眼皮,又顺下目光。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啦~~

    第174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屏在船上先拉扯玳王,又捡起了什么东西。这事兰珏问了兰徽。兰徽支支吾吾,只说不知道,没什么。儿子不会撒谎,又替旁人守秘密,兰珏十分欣慰。

    张屏当时的举动,王砚与怀王肯定更看得一清二楚。再观冯邰和张屏此时形容,一望即知是张屏把东西交给了冯邰,冯邰嘱咐他不要跟旁人说起,准备秘密上报皇上。

    玳王补觉醒来后,冯邰立刻求见,带着张屏与玳王三人在屏退左右的静室内约莫待了一刻钟。当时下水带船回岸的几名侍卫这两天都没露面,必也是被冯邰命令,不准提及看到的事,暂不出现,防止被怀王和王砚逮到盘问。

    王砚不痛快,与怀王来来回回敲打冯邰和张屏。兰珏趁机偷一小空,喝喝茶。

    玳王从和王墓中带出的,定然是一片玉。

    公孙兆说帝玉之用心,与王砚说公孙兆身世的用心相同。只是玳王也进了和王墓,还真带出了一片玉,令此事着实变得棘手。

    若是被最爱从这类事情上往外想象的太后得知,就更棘手了。

    兰珏能理解冯邰的慎重。

    这事与他无关,他只能详细讲讲黄帝宝玉的传说,由冯邰自去思量发挥。

    其实,古往今来,这样的神器故事,多如牛毛。若每个物件都要附会计较,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就什么都用不得了。

    世事哪,本应当简单一点。

    兰珏慢慢品茶。王砚又道:“可惜那和王墓,又封实了。没想到那墓竟是在山内做了机关,想挖出它,只能把整座山刨开。”

    冯邰冷冷道:“此事当由皇上与朝廷定夺。本府以为,大动干戈挖一座前朝坟墓,实在劳民伤财。当时山体震动甚剧,墓室或已坍塌,挖之也只是碎砖瓦了。”

    怀王一叹:“那就太可惜了。孤听启檀与这……是姓张罢?张知县,所言,那洞府,着实奇妙,竟让孤也生出避隐山林之念。孤死后,若也有一如此洞府可存残骨,当无憾也。”

    冯邰起身一揖:“前朝末代王侯,如何能与今时之殿下并论。请殿下万勿道此不吉之言!”

    怀王啊呀一声:“是小王失言了。错甚罪甚。多谢冯卿提点。”

    兰珏将手中茶盏放回案上:“殿下,臣忽而想起一事,当要禀奏。臣闻张知县及犬子讲述……”

    兰珏听兰徽、张屏讲述掉进洞府后的种种见闻,心中一直叹息无奈。

    所谓石头雕的松树竹子花草,实则应乃传说中的仙树——碧瑰、琅玕、沙棠。

    《淮南子》中云: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琁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

    碧瑰类松若桐,琅玕似竹,结实如珠,凤凰来栖。

    而今所谓凤凰食竹实之类的传说,就是把琅玕直接说成了竹子。

    由此可推,和王墓每寸每厘当都是依经卷而建,一砖一缝皆有典故。

    还有石壁上镶嵌的明珠,案上的宝剑,兰珏听描述仿佛是传说中的……

    唉!可叹张屏带着两个傻孩子,就像三头掉进瑶池的野猪,一路蹚过琼花宝树,只觉得这地方所有东西都不好吃,连盆麦糠都没有太荒芜。

    不过,也正是因为不识不得珍宝,什么都没乱动,他们才能平安从和王墓中出来。又可庆幸也。

    这些,兰珏自然只在心里感叹感叹,不与任何人谈及。

    “臣闻张知县及犬子讲述,和王骨坛前祭文,撰文者为高曙、徐祝。”

    和王挑挑眉:“哦,怎了?”

    兰珏躬身:“禀殿下,这高曙,在史书叛佞传中有名。史载,其与徐祝共镇守边关,然二人不合。徐祝得高曙通敌证据,上禀朝廷。高曙连夜叛逃,投自东真国国师李历德帐下。”

    张屏抬起头,怀王皱眉:“李历德这个名字,怎么听着耳熟。”

    冯邰揖道:“殿下,臣先前曾禀过,围攻金

    分卷阅读237

    -

章节目录

张公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风刮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风刮过并收藏张公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