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作者:捂脸大笑

    分卷阅读243

    变、战乱,上党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就开始大跃进式的发展。身为新上任的太守,梁峰必须趁这个机会,见见手下那些县令才行。

    上官有令,下面的官员怎敢怠慢。还未到正日子,各县县令就陆陆续续赶来了潞城。郭郊这样的人精,更是早早入了太守府,向梁峰汇报今年的政绩。

    “多亏府君指点。高都今岁光是流民,就安置了六百余户!官田又多出一倍,待到明年夏收,定能收获颇丰。”坐在下手,郭郊毕恭毕敬说道。

    郭郊说话颇有技巧。没有人比梁峰自己更清楚高都流民的去向。也就是说,除了分给梁府的四百户外,郭郊还顺利安置了六百户流民。上党一共才收容了四千户流民,高都一县,就占到了近四分之一。而且还是保证开垦官田的落户,只这一条,就是莫大功绩了。

    梁峰笑道:“冬野果真干才。春耕的耕具和种粮可还足用?”

    “足够!足够!”听梁峰唤他表字,郭郊心底可是乐开了花,“府君发下那一百匹马,帮上了大忙。谁能料到马力竟然比牛力还要强上许多!种粮更是无虞。去岁秋收的粮食就积了数仓,莫说是种粮,就是再养百余户都不成问题!”

    这可是高都最先实行官田制度的好处。连续两季丰收,让郭郊尝到了许久未曾见过的“仓廪足”的滋味。这还是交了一部分当做军粮呢!等到明年新开垦的田地也都丰收,光是田赋,怕是就能抵上党半郡的收入了。

    “哦?如此甚好。若是他县存粮不足,也可自高都调取了。”梁峰淡淡道。

    这话让郭郊一愣,但是见到梁峰那副泰然自若的模样,他立刻就反应了过来。恐怕府君要在元会上杀威了!若是哪县的县令胆敢跳出来说存粮不足,或是推诿拒不执行新法,恐怕高都就会被拉出来作为典范。这是要让他作急先锋,为府君助威啊!

    然而郭郊哪会犹豫:“县中官田,便是为了朝廷而立。下官自当尽心竭力,配合府君大计!”

    旁人也许会有所顾忌,但是郭郊早就上了船。从原先大胜匈奴贼寇时,他就认明了这位梁家家主才能非凡,值得投效。转眼对方便直升太守,有了朝廷官职。更别提这些时日来,数战数捷的功绩。乱世之中,还有比投靠这么一个强豪更安稳的事情吗?郭郊虽然才能有限,但是颇有几分圆滑世故,也比旁人更了解梁府的实力。所以答应的干脆利落,毫不迟疑。

    听对方这么说,梁峰满意颔首:“有东野这样的县官,方才是上党之福。”

    诸县令都聚在了郡城,台面之下,自然暗潮汹涌。但是到了元日,也就是大年初一这天,众人还是收拾停当,前往太守府参加元会。

    虽然不像朝廷大贺,但是太守府今年的元会准备还是相当周全。在鼓乐齐鸣之中,梁峰升正堂,邀诸县令入殿。庭院之中,点起了篝火,准备好的竹子投入了火堆之中,发出噼啪爆响,预示着驱鬼辟邪,万事安泰。

    然而当爆竹声停下之后,诸县令才察觉,大堂内并未安排酒席。这有些出人意料,要知道就算天子召请群臣,也是要设宴,由百官进献寿酒的。怎么到了太守府,反而无宴?难不成还要诸人先向太守献礼贺拜吗?

    座上,梁峰泰然道:“今日邀诸君前来府衙,便是为一岁之计。去岁上党屡遭兵祸,又颁布了不少新政,正想听听诸君所辖,可还安泰?”

    这话一出,众人就明白过来。这是要先考课功过啊!朝廷确实有考校百官功绩的规定,一般来说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诸郡的审核官,就是太守本人。不过考课也是有规矩的,都是由郡上记掾统计各县上记簿,随后呈报太守。哪里会在元日突然来这一出?更何况朝廷大乱十数载,考课本就有名无实,上次规规矩矩对各县考评,差不多是在太康年间了。平素不都是看县令对不对上官脾胃,哪个郡守会真把这事放在心上?

    然而静默只是一瞬,坐在下手位的高都县令郭郊便拱手道:“去岁高都收流民六百余户,开垦荒田万亩。开春之后,准备再建水车十架,供官田灌溉之用。”

    这政绩,简直让人瞠目了!不过在座都是人精,并不觉得郭郊在撒谎。要知道府君的庄园,就在高都境内,想来这位郭县令,也是府君的马前卒了。

    谁料郭郊刚刚禀报完毕,泫氏县令刘全也道:“下官所收流民不如郭县令,只有一百三十户,不过水车倒是多修了两座。今岁当再垦荒地,多种些田亩。”

    壶关县令随后道:“下官去岁召集流民,重修壶关和两陉城池。吴将军言,今春可借兵士助垦。”

    屯留县令则道:“去岁屯留遭遇匈奴侵袭,折损不少丁口。好在收容流民二百户,建邬堡两座,以安人心。”

    你一言,我一语,众人开始汇报起了去年的工作业绩。毕竟太守府三令五申,命他们收容流民,兴建邬堡,还发下马匹农具。如今查起来,谁不敢说没有成效?更何况还有几个县令出身寒微,颇有爱惜百姓之心,倒也干了不少实事。

    然而上党十县,并非都是这样勤政的好官。轮到涅县时,只见那位高县令一敛大袖:“去岁县中匪患,百姓多受骚扰,无心耕种。还请府君播下钱粮,救灾安民。”

    虽然禀报的是这样糟糕的政绩,但是高县令面上毫无愧色,反而有种属于士族的矜持。此子乃是陈留高氏别枝,自持身份,当然不会像其他县令那样恭敬。开口便要钱粮,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

    梁峰眉峰一挑:“需多少钱粮?”

    算都未算,高县令张口便道:“五千石当能缓过春荒。”

    这可是梁峰一年俸禄的两倍有余,他张口便来。大堂之中,不由一静。这位新任太守,毕竟来主政时间太短,碰上高氏这样的门第,要如何应对呢?

    谁料梁峰冷冷一笑:“五千石救灾,并不算多。但是涅县所缺的,却不是钱粮。”

    说着,他从面前的案几上拿起一物,扔在了高县令面前:“这是从涅县周遭剿灭的山匪口中得来的口供。去岁县衙加收赋税,逼得百余人逃离县府,投身贼匪。敢问这赋税,因而会增?”

    高县令完全没料到对方会拿出这样的东西,慌忙道:“都是东赢公出兵,方才加赋……”

    “出兵需用的是府库军粮,涅县府库,为何空虚?”梁峰扔出了第二个问题。

    “多,多年灾疫,府库存粮都要赈灾……”高县令额上已经见汗。这问题实在刁钻,总不能说他把府库中的钱粮花用一空吧?

    “若是赈灾,郡府

    分卷阅读243

    -

章节目录

簪缨问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捂脸大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捂脸大笑并收藏簪缨问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