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作者:捂脸大笑

    分卷阅读247

    第三排射完,第一排又重新搭弓上弦,再射一轮。如果不发生意外,在敌骑接近军阵前,他们能射出三轮,共九百支箭!这可是个足以消灭大半敌人的数字!

    然而敌军早有防备,骑兵举起了手中圆盾挡在面前。军演毕竟不是实战,只要箭头、槍尖上的白点不戳在面门、胸口这样的要害部位,就不算阵亡。因此这一群骑兵并未像匈奴兵那样选择骑射,而是把防御放在了第一位。

    这也是王隆的聪明之处。新兵的骑射水准可不怎么样,不如直接冲阵,靠马力撕破敌方阵型。有了这个思路,那群骑兵不曾有丝毫停顿,就这么冲了上来!

    这样一往无前的冲锋,立刻打乱了弓手的节奏。眼看射出两轮,“阵亡”敌人的却没有多少,谁还能沉住气,在千钧一发之际射出第三轮?孙焦一看就知不好,大声道:“举矛!迎敌!”

    在经过长时间的实战演练后,矛阵也发生了些微改变,除了一丈短矛之外,还有专门对抗骑兵的丈八长矛。接战前架在盾兵肩头,等到接战时,便立矛攻向敌人!

    这样两排长矛兵,能挡住敌军快马吗?!

    轰的一声,骑兵撞上了军阵,不少骑士落下马来。就算没有槍头,这个冲击力也十分惊人,更别提还有白点戳中胸腹,被判做阵亡之人。

    然而看到这一幕,孙焦骤然睁大了双眼!敌骑有诈!在骑兵阵营里,百余匹马背上,坐的并非骑士,而是稻草扎成的草人!这些草人同样穿着军装,又位于真正的骑兵身后,根本无法察觉。等到冲阵之时,才露出马脚。

    正面的敌军,只是诱饵!

    “侧腹!防备侧腹!”孙焦大声吼道。

    可惜,来不及了。

    一支骑兵绕过山丘,从左面直插军阵侧腹。防御力量都击中在正面,这一下彻底搅乱了阵型,让这支刚刚组建的新军溃散开来。

    山丘上,梁峰摇了摇头:“鸣金吧。”

    打到这种地步,实在无须继续了。孙焦的指挥重在远程阵营,这也是防御骑兵的最佳办法,光是弓手打出的三段阶梯速射,就下了苦工。但是步卒反应不够机敏,对敌防备不足,打法有些死板。王隆倒是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不论是冲阵还是设伏都相当不错,是个骑兵的好料子。

    不过今天这一仗,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用步卒防骑兵,牺牲太大。”梁峰沉吟道,“孙焦的弓弩阵用的不错,还当增加阵列厚度。”

    奕延颔首:“若是有三列弩手,定能让局势为之一变。不过就目前情况,蹶张弩无法配备全军。”

    蹶张弩的制作工艺,远比手弩麻烦,造价也要贵上三倍不止。就算是潞城府衙,也没法大量给兵士配备。

    梁峰皱了皱眉:“步兵对战骑兵,终究还是要靠弓弩。长矛阵对于少于己方的骑兵还行,若是两军人数对等,恐怕无法克敌。”

    这也是千百来打出的战斗经验。就像汉时名将李陵,五千精于弓弩的步卒对上三万骑兵,硬是靠长戟手和盾手为拒马,弓弩手在后列阵,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后来敌军增加为八万,李陵还且战且退,打了数天,杀了匈奴将近万人,直到弓箭储备告罄,方才落败被擒。

    要知道汉时,每位弓手携带的弓箭为五十支。按照十日的储量计算,保守估计,这一战就消耗箭矢二百五十万枝以上。面对这样的装备优势,就算是全盛时期的匈奴骑兵,也不敢撄其锋芒。

    同样,大宋能够硬抗辽、金、蒙三者数百年,也是因为其军备超乎常人的发达。神臂弓、八牛弩等等利器,加上火药和堡垒战术的运用,才让那些游牧民族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如今他们这点人手,对抗匈奴数万强兵,也必须从远程战上想些办法。

    思忖片刻,梁峰道:“也许能做些霹雳砲,用散弹或是其他弓弩,再作一条防御阵线。”

    古代所说的砲,其实是指投石机,故而用“石”字偏旁。霹雳砲,乃是三国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刘晔进献的投石车,因声如霹雳命名。后来马均对其进行改良,制出旋风砲,堪称是攻城一大利器。

    然而把这东西用在野战,却是谁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奕延摇头:“怕是不行。霹雳砲准头堪忧,更何况需要多人拖拽绳索,拉梢装石。太耗费人力。”

    这话让梁峰一怔:“拖拽绳索?”

    “霹雳砲需要盛放石块为弹,另一边,自然要靠人齐力拉梢,让石块弹出。”奕延见梁峰不明白,便仔细解释起了投石车的构造。

    听奕延这么一说,梁峰才反应过来,原来中国古代的投石车,都是人力驱动的。一边放石弹,一边垂下绳子,由青壮同时拉动,依靠这股力量,让石弹射出。普通单梢投石车,就要由四十人拉拽,若是换了大型投石车,要上百人才能发射。耗费人力且不说,根本谈不上准头。所以只能攻城这种目标极大,又不能移动的时候,才能使用。

    这忒么是影视剧误我啊!梁峰不由苦笑。古代战争片里,可都是机械投石机,一开机关,火球就嗖嗖往敌人城池里飞,哪出现过人力驱动的?不过这样,倒也解释了为何蒙元攻打南宋时,使用的回回砲会让宋军大惊失色,无法抵抗。恐怕就是当时西方的配重式机械投石车传了过来,攻击力远胜人力投石车吧。

    不过知道了症结所在,问题就好解决了。他手下的能工巧匠可不少,又有大数学家刘徽的两位亲传弟子,还能造不出可以升降刻度,保证精确性的机械投石机?归根到底,不过就是力臂和力矩的问题。再培养出一批可以校准射程的射手,组建一个“砲”兵营都够了。

    “霹雳砲我会让人改进,做成小型,不靠人力拖拽的样式。射程在三百步左右。届时便可以用霹雳砲和蹶张弩作为第一和第二防线,随后则是弓手。如此层层消耗,抵御匈奴骑兵也就有了把握。”梁峰最终拍板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自从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金属制造水平之后,梁峰才发现,如今造火药简直是异想天开。不说铁、铜匮乏的问题,就是让炮管内壁光滑这一点,就没办法实现。任何现代化造物,都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需要各式各样不同的工业体系同时作用。而跨越这个鸿沟,绝不是一拍脑袋就行的。

    如今,他确实能提前于时代,但是最多也就是一步两步。而这一步两步积少成多,方才能拖动胜利的天秤,落在他这一边。

    “若是能有射程三百步之神兵,属下定能让敌骑无近身之法!”奕延对梁峰

    分卷阅读247

    -

章节目录

簪缨问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捂脸大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捂脸大笑并收藏簪缨问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