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作者:捂脸大笑

    分卷阅读362

    大有不足。应当择一选贤之法,充实郡县!”梁峰招齐了手下幕僚,开门见山道。

    “如今州内中正官暂缺,不如上奏朝廷,选出州郡各级中正,重启考评?”孙礼怎么说也是太原孙氏族人,对于九品中正官,可是熟悉无比。

    一旁段钦却轻叹一声:“中正官选官自是必须,但是选吏,难免大材小用。可是新兴郡收复在即,坐等中正官到来,未免迟了些。我看不如效仿使君在上巳宴的做法,拟些试题,招士子作答。只要才学兼备,就可入官府,暂代各级僚属。”

    孙礼其人极为通透,只是听段钦这么一说,便知梁刺史是想把中下级的人事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既然说了是选吏,又是用考卷这样粗笨的法子取才,高门十有八九要避之不及。那么会来应征的,当是庶族寒士居多。虽然与平常选才之法有些出入,但是说到底,不过是些浊吏。一州刺史自然有任命黜落的权利。

    这样既不会让世家产生多大的反感,又能解燃眉之急,未尝不是个办法……只是思量片刻,孙礼便点头称是。

    随即,刺史府大张旗鼓公示政令,宣布一月之后在晋阳擢拔人才。此次制课只设三门,经科、算科和医科。前者显然是为吏所需,而后两者则实用性极强,颇似匠技之流了。不过这样一道政令,还是引起了晋阳、上党两地的关注。

    上党郡学里的寒门学子倒是毫不含糊,听闻消息,立刻有人背上行囊,赶赴晋阳。本以为下次取士会选在明年上巳,谁料竟然能提前选拔,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而更多人,则在观望。刺史府下达如此政令,是否也预示着什么呢?

    一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总归还是让这个“新鲜事”,传出了并州范围。

    第220章 来投

    “孟孙, 你听说晋阳那奇事了吗?”小院的门扉碰的一声被人推开, 一个身着燕服的青年人闯了进来, 高声叫道。

    被称作“孟孙”的男子头都没抬,仍旧看着手中的书卷,闲闲道:“可是那梁使君又做了什么?”

    “呵, 自然是梁使君!据说晋阳刚刚出了政令,刺史府选擢吏人,出题命人作答。谁听说过选吏还如此麻烦的?还绕过了中正官!据说上党、晋阳的可去了不少人,只盼着能趁这机会捞个一官半职呢!”

    那青年说的眉飞色舞,一副八卦模样。然而听到这里, 看书的男子猛然抬起头来:“刺史府擢选?怎么出题?!”

    “这……”那青年不由一噎, 想了想才道, “命人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像当初上党就这么选过官吏。这次梁太守升任并州刺史,晋阳也依了循例吧?”

    “只是选吏吗?都考些什么?”对方仍旧追问飞快。

    “有经科、算科和医科?经科还能猜出个所以然, 算科和医科又是什么?”那青年也只是道听途说, 哪里能知道详细?

    这答案显然不能让人满足, 那男子皱了皱眉, 扔下了手中书册,突然道:“我要去晋阳走一遭!”

    “什么?”对方愣住了,“你不是刚刚赋闲吗?怎么又要出门?并州如今可不算安稳……”

    张孟孙可不是个碌碌之人,博涉经史,阔达高志,对于那些阀阅贵戚的清谈之风,向来鄙夷。因为这脾性,之前在中丘王司马铄麾下任都督时,便于司马铄不睦,最后告病去职。此后整日待在家中读书,似乎没了出门的想法。

    怎么只是听到了这个消息,就决意前往晋阳呢?

    “天下哪有安稳之处。”张宾已经长身而起,目中闪出了灼灼神采,“吾常自比子房,如今偶遇明主,岂不要亲去会会!”

    也不管友人呆滞的神色,张宾转身入屋,飞快的收拾起了行囊。

    虽然行动力不弱,但是从赵郡前往并州,还是要花费一番周折。如今冀州简直乱的不可理喻。一个名叫汲桑的牧马汉子起兵造反,转瞬就成了坐拥数千部众的匪首。这伙人又投了成都王司马颖的部将公师藩,更是借其称帝之事,闹的不可开交。

    幽州都督王浚也数次派兵,帮着镇守冀州的司马腾剿灭匪患。但是贼匪这东西,就像蔓生的野草,烧了也会重新长起,而且一次比一次旺盛。

    也亏得张宾艺高人胆大,才独自策马,穿过了兵匪混战的冀州境内,抵达白陉。穿过这里,就是上党,进而通往晋阳。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白陉附近,竟然有不少流民。

    这可是件奇事!并州是最初就开始乱的几州之一,不但匈奴立了国,境内还有数不清的胡人,兵祸四起。就算要逃难,不也该前往幽州避险吗?怎会想不开,投了并州?

    更离奇的是,白陉守关之人并没有阻拦的意思,只在关前设卡,检查过后,就放流民入境。身为士子,张宾毕竟跟其他人不大相同,还被那些守兵盘查了一番,声明自己是去晋阳赴考,对方才让开了通道。

    当跟在这些人身后,进入并州境内后,张宾几乎是瞬间知晓了,流民为何会向此处迁徙。

    只是一座太行之隔,简直就像隔开了鬼蜮和人间!上党之安定富足,远远超乎想象!

    一路行来,开垦荒田的农人处处可见。每隔十数里,就能见到一架或是几架水碓,从河渠里引出水源,灌溉田地。还有一座座新建的邬堡,大者能住上千户,宛若小城。小者也容纳三百余人,比村落不差多少。就这么宛若遗珠,洒落在山野之间。

    一动一静,一屯一守,把整个上党盘活了起来。只是看着这些邬堡和农田,就不难想象这田间百姓是如何在敌人的威逼下,保住自家性命。

    更让人称奇的是,田里那些农夫,可不止是种地。还经常能看到他们聚在一起操练阵型,练习刀弓。若是这一郡百姓尽皆如此,又是多大一股战力?

    自己还真是来晚了!张宾简直都懊恼了起来。以前他不是没听过上党梁子熙的大名。可是与他的功绩同样名声远扬的,还有他信佛心慈的传闻。张宾想要的主上,从不是个“贤臣”。也正因此,他一直未曾真正对那梁太守产生兴趣。

    然而如今看来,这哪是区区一个臣子的作为?!怕是换了汉文、魏武,也只在仿佛吧!

    就这么边走边看,又花了数日,他才来到晋阳城。比起上党,晋阳虽显狼狈,但是那种战后的凄凉,却不复存在。就像一月前根本没有发生过围城恶战一样,城门内外,皆是井然有序。还有不少车辆载着货物,排队静候验关。

    通商货可是地方安定的重要象征。

    分卷阅读362

    -

章节目录

簪缨问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捂脸大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捂脸大笑并收藏簪缨问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