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 作者:捂脸大笑

    分卷阅读417

    阳之人,怎好去并州任事?可惜,王浚虽然势大,却比那司马越强不了太多。只是不知并州那位,究竟如何……

    正想着心事,庐外突然有人道:“五兄,你可在?”

    听那声音,男子皱了皱眉:“台之吗?请进。”

    一个青年挑帘走进了草庐,见到案前之人,立刻两眼放光,跪坐对面:“听闻并州来人,辟五兄为长史?五兄可要应?”

    没想到这个族弟竟然问的是此事,他摇了摇头:“丧期未满,自当拒之。”

    听到这回答,那青年像是有些遗憾,长叹一声:“如此一来,我只能独去晋阳了。”

    “你要去晋阳?去做什么?”

    “晋阳崇文馆开始招贤了!听闻并州发行的《九章算术》,正是崇文馆中两位助教所撰,他们还是刘老先生的亲传弟子,我怎能错过?!而且并州机关术天下闻名,还有纳尽万卷的藏书阁,更是不容错过!若是能选入崇文馆,该是何等幸事!”那青年语速飞快,脸上都出现了些激动的晕红。

    没料到这个族弟竟然会因此跑去并州,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可是幽并或有战事,此去未必平安……”

    他的话没说完,对方就断然打断:“正是因此,才要速速前去!书可不比其他,一场大火,就烟消云散。若是不能闻未闻之事,知未知之理,岂不虚度此生?!”

    这话,让案后之人沉默了下来。过了良久,他轻叹一声:“台之,你也快到弱冠之年了。就没想过今后前程吗?”

    “并州有制科,就连寒士都能登科入榜。以我才干,在并州出仕又有何难?”那青年反问道。

    并州不是朝廷,在那里出仕,起家官就逊人一等。然而话在嘴边绕了两绕,却始终无法出口。朝廷的清流官,现在又抵什么用呢?司马越居心叵测,洛阳暗潮汹涌,哪是能去的地方?比起其他州郡垂暮颓唐之相,并州,还真是个难得的好去处。

    最终,祖逖开口道:“前往并州,未尝不可。只是你要趋利避害,切莫卷入战事之中。”

    “五兄,你真的不去吗?”祖台之还有些不甘,若是他这位族兄应了征辟,自己前往并州,不也有个靠山?

    “我说过,还要结庐……”祖逖抬手,止住了对方话头,“不过你入并州,可详细把州内情形说与我听。若是真如来使所言,应辟也未尝不可。”

    听到族兄如此说,祖台之的眼神更亮了,用力点了点头:“我定会为五兄打探清楚!”

    第258章 新果

    “祖士稚在居母丧?”一听这话, 梁峰就知道要遭。

    这时代, “孝”就是杆谁也无法撼动的大旗, 只要摆出来,其他事情都要退避三舍。既然祖逖摆出了居丧的理由,想要征辟, 可就难了。

    张宾颔首:“听闻他之前也拒了东海王,想让他出仕,怕是有些艰难。”

    其实张宾并不太明白主公为何会征这么个人为长史。祖逖出身范阳祖氏,也曾先后任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的掾属。但是惠帝移长安,东西两台并立后, 他就卸任致仕。就履历来看, 其实并不在怎么惊艳, 也未曾传出过文名或是战功。而且祖氏身为幽州大族,万一幽并开战, 他的立场就更难讲了。

    比起这人, 还是隐居故里的郗鉴更有才名。他已奉命去请, 若是能让郗鉴出任治中从事, 对于主公的人望可是颇有助益。

    “幽并大战在即,祖从事有些疑虑,也是难免。待到守庐结束,再辟不迟。”思虑片刻,梁峰终于还是没能放弃。

    他其实也知道张宾的疑惑,不过作为罕少几个能记住姓名的晋朝名人,祖逖这样的将才是真不能放过。另一位“闻鸡起舞”的参与者刘琨,已经在司马越帐下混的风生水起,官拜豫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成为一方封疆大吏了。他就不信祖逖这样的人物,没有半点争胜之心!

    见主公仍旧不舍,张宾不由笑道:“祖士稚未到,祖家却有一个人考入了崇文馆。若是能由他说动其兄,此事就简单了。”

    梁峰顿时来了兴趣:“祖家还来了旁人?此子叫什么?”

    “名台之,字符辰,乃是祖士稚族弟……”

    祖台之?梁峰的眉头微微皱起,这名字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对了,那个算出圆周率的大数学家,不是叫祖冲之吗?若是自己没记错,祖冲之似乎是南北朝人?

    梁峰来到此间有些时日了,早就熟知当世习俗。当年王莽篡权,重拾上古遗风,曰“二名非礼也”。也就是说名字只能起单名,不能用双名,就像曹操、刘备、孙权等皆是如此。从东汉到魏晋,世家一直以单名为贵。

    然而随着黄老兴盛,道教发展,天师道也在世家之中开始流行。信奉天师道之人,会在名字里加上“之、道、灵、玄”等字,称作“道名”。就像后世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字里同样出现的“之”字,非但不用避讳,还可以代代而传。

    现在冒出个祖台之,跟祖冲之生活的年代相隔不远,都姓“祖”,用道名“之”,说是没有关系,还真不太可能!难不成是那位大牛的祖辈?!

    梁峰顿时来了兴趣,急急问道:“这位祖郎,入的是崇文哪院?”

    “应是求知院。”张宾可没想到主公竟然如此热心,照实答道。

    求知院!梁峰心中喜意更胜。所谓家学渊深,世家擅长的学识,往往一脉相传。若是那祖台之入了求知院,怕真八九不离十了!这可是不亚于祖逖入帐的大好事啊!

    “把他的行卷取来,我要看看。”

    ※

    在崇文馆搬入晋阳之后,原本单纯的学院,分成了“弘文”、“求贤”、“求知”三院。其中弘文院还是负责教书育人,求贤院则用来安置经学儒士,兼为刺史府提供人才。求知院则是一个崭新的书院,里面重视的不是经史,而是数算、易学、地理、匠作、博物等杂科。虽然也有进身渠道,可以领取俸禄,甚至为官。但是选择求知院的,终归是少数。

    祖台之,就选了此院!

    这可跟他原本的打算不同。毕竟跟阿兄夸过海口,要在并州出仕。崇文三院之中,求贤院乃是最受士人重视的地方,且不说院内藏书,只是同学士们谈经论道,就裨益匪浅。同时这里也是并州选官之处,比制科要体面太多,更能达到贤名广传的效果。

    这么个地方,自然惹得众人趋之若鹜。不过入院要求也异常严格,除了院士举荐之外,只

    分卷阅读417

    -

章节目录

簪缨问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捂脸大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捂脸大笑并收藏簪缨问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