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归行 作者:春夏不复

    分卷阅读163

    暴雨将身上的缟素淋湿,争先恐后朝宫内疾步而去,唯恐掉了队让人误以为自己对皇权有所藐视。

    高翔的车舆正停在京郊的军营外,因事发突然,情况紧急,尚来不及调遣,我与高翔乘坐的只是一驾紫姹临时找来的普通车舆,。只听得有人在一旁对车夫骂骂咧咧,像是说我们阻了他的道。

    我掀开帷幔偷偷瞥了一眼,眼前白茫茫的一片,也分辨不出是何人如此猖狂。

    高翔打起伞扶我下车,只朝那口出狂言之人瞪了一眼,顷刻前还嚣张跋扈的他,已然顾不上地上的雨水,跪在我面前,叩首求饶道:“恕下官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是大将军前来,还望恕罪。”

    我只低头扫了一眼地上那人污迹斑驳的缟素,便被高翔拂袖携着从他身旁越过,步入宫内。

    我回头暗瞟了一眼,那人仍伏地叩首,全身瑟抖的跪在原地,而周围的百官亦默然分立两侧,为我二人让出一条道来。

    也怪不得他眼拙不眼拙的,在这座皇宫里,像他这般势利的人比比皆是。

    高翔告诉我,那是九卿中的太仆,也就是京都“名门四秀”中的林木桦的父亲。

    一想起当年名满京都的“名门四秀”,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禁多少有些唏嘘。

    从适才太仆及其他官员对高翔的惶恐来看,九卿一众已貌合神离,不再唯建斌是从了。

    雨势丝毫未有缓迹,且越下越大,水溅丹陛,珠泄穹顶,雨幕如瀑布般将皇宫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下。

    顺着如麻人流的方向,来到椒房殿,门前一片哀泣之声,气氛甚是悲凝。我匆匆环视一瞥,众官员皆掩面耸肩,至于有多少人是真的落泪,有多少泪水是出于心中感伤,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众人见我和高翔赶来,皆止声分立,一双双眼睛俱向我暗瞟过来,怕是他们已经得知我去过长门宫,见过马明珠的事了。

    宫中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早已见怪不怪。

    我竭力不去看两旁一张张丑陋的脸,凝神专注随着高翔的步子朝前迈进,皇上那愈加佝偻的身形与童福苍白而面无表情的脸映入眼帘。

    落下雨伞,我和高翔在殿前向皇上行下跪之礼,三首叩毕,进入殿内接过童福递来的香烛,向着马明珠的棺椁再次行礼。

    当我起身后,才发现建斌也在列在其中,只不过他一直跪在棺椁一侧,被皇上与童福的身影所遮挡。原本英气勃发的他,就如同一尊雕像般静静地跪在殿内的一隅,一动不动,甚至都未觉察到我的到来。直到身旁的童福在身后暗推了他一把,这才如梦方醒似的惊愕过来,急向我二人还礼。

    脸上稍许沾点雨水,就可以充作眼泪,可这般欲哭无泪的木讷表情,我是再熟悉不过了。曾经在谨佩与姐姐的棺椁前,我大概也是这样的表情。

    尽管她与她的母亲有诸多分歧,可他,终究是在乎她的。

    忽然想起在爹爹坟前,建斌临别时向我说的一句话,“放我母后一条生路”。这句话已包含了一切。

    除了殿外的哀泣声和雨声,皇上的咳声亦在耳边长久不息。用余光扫去,他正在童福的搀扶下,颤着双腿勉强撑起自己的身子。尽管他巴不得马明珠死,可当她真的死去时,却还是显得那么地悲伤。

    恐怕,十数年的夫妻情分,不是说断就能断的,终究是有所眷恋。

    逝者已矣,往事如烟。所有的一切,都将化为尘埃,被大雨所侵蚀,被狂风所拂散。

    这一刻,我对她所有的憎恨,同样被这场滂沱大雨所浇熄,心中顿觉平和了许多。

    她这一生的罪孽,就此划上休止,永远埋藏在这座深墙厚院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她将以我朝皇后的身份,在史书上留下足迹。以国母的凤仪,为后人所称颂。

    世人将只会知道她马家为我朝立下的不世功勋,她马明珠统领六宫后妃的威严凤仪。

    一世基业泱泱数十载,判官笔下寥寥千百字;多少千古名臣良将无可考?多少千秋宫闱秘闻无所载?

    或许,历朝历代都是这个样子的,以至于我在书中,只看到高翔是如何荡气回肠地征战四方,却从来不曾知道他隐藏在这些功勋之下的心酸历程。

    不知道在百年之后,世人将如何评价高翔,如何评价我。

    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我只想在当下,在有生之年,与高翔一同逃离这座杀人而无形的人间地狱,过上我所期盼的宁静生活。

    哪怕只有一日,也不枉此生。

    皇后马明珠,汉中西城人,生于永成三年,姿姽德纯,秉性温笃。开平十二年八月十八,卒于椒房殿,年四十一岁,谥号昭宣皇后。是日,昼现飞流,陨于骊山,五岳齐震,百兽皆惶。开平十二年冬至,昭宣皇后葬于骊山天坑,皇上御题“七星陵”。

    这断记载是高翔告诉我的,这是在我朝史书中唯一一段描述马明珠的事迹。

    这短短数十字,便是她的一生。

    自骊山归来后,听说建斌主动向皇上请求,准许废除他的太子之位,去骊山接替建彦,为皇上继续修建尚未完成的皇陵,为她死去的母亲守孝。储君之位,事关国之根本,皇上招百官前来商议,众官异口同声,竟无一人反对。朝间,孙匡启奏,举荐建彦为太子不二人选,高翔已卸下涉政之职,默然伫立,不议左右,其余一众官员皆随声附和。自此,建彦成了我朝的第三位太子。

    建斌离开京都的那日,我就如同这十数年来的他一样,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密切注意着他的一切,亲眼目送他离开这片承载着他悲欢离合的土地。

    今日,我才知道在暗中默默地注视一个人,是那么地煎熬。好几次,我都有冲上去想与他告别的念头,正如他这些年来无数次压抑自己向我倾诉衷肠的冲动一样。

    我终究还是没有勇气,跨出那一步。

    面对这样一个对我痴念极深的人,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也不知能对他说些什么。

    我选择了与他当年一样的方式,在雍门的城头上,看着他化作一团黑点,消失在我的视野之中。

    或许,他也曾站在我此刻站立的地方,数次目睹我进出这座城池。

    望着天边的流霞和那个已经在我视线中消失的建斌,我心中默念道:愿一路平安。

    这五个字,是我唯一能够对他说的。

    流霞将天空映得五彩斑斓,一只青鸟停在我面前,似在向我回应着什么。

    我想,他应该听到了我的心声,他一定听到了。

    之后,我从童福口中听说了马明珠当日在长门宫自缢的内幕,他说她是不知从哪儿搞来的乌头,服下了大量的乌头,七窍流血而亡的。

    我不知童福为何要告诉

    分卷阅读163

    -

章节目录

锦归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春夏不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夏不复并收藏锦归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