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韶华 作者:溪畔茶

    分卷阅读231

    她吻的时候都不见这样,还是男人都这样?

    剖白心意比实际行动更让他有一种袒露真心的赤/裸感。

    咕噜。

    不知是谁的肚子先发出了一声微响。

    “殿下,先吃饭吧?”沐元瑜问,因为她忽然发现自己是真的饿了,人一饿起来,那这个感受就势必后来居上占据到第一,别的都想不了了。

    朱谨深重新垂下了眼睛:“——嗯。”

    **

    用过晚饭后,沐元瑜揣着信回家,朱谨深重新回到了都察院。

    他大方地让丁御史等人去休息,然后自己独自又到了放案档的大屋里。

    他在自己书案上的两摞高高的案档里找寻着什么。

    小半刻后,找到了他想要的,缓缓展开。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县令柳长辉,贪赃枉法,强夺民财,引百姓公愤,负朝廷圣恩,夺官去职,流徙云南府。

    发黄黯淡的案卷上,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末尾处的印章因时日久远,已经看得不那么清楚,但配合旁边的签名,仍可明确认出这份案卷当时的主判者是谁。

    朱谨深长久地凝视着那个印章,目中闪过非常复杂的光芒。

    他记得很清楚,两千多前乐工案后,皇帝是把余孽在南疆的残余势力交给了滇宁王去查。

    查到现在,他的小妾跟独子忽然都死了。

    而小妾的娘家跟梅祭酒挂上了钩。

    沐氏在云南经营了几代人,想给滇宁王塞个女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最起码,这个女人的来历必须有证可考。

    柳夫人是不是犯官之后不要紧,柳长辉已经被流徙云南,那么就是已经为曾经的罪行付出代价,而由此,得到的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官方身份。

    一个官员,想被贬不难,准确地贬到云南府去,就要花费一番心思了。

    苏州府归属南直隶,南京刑部其实就可以做到这件事,但那一方的人却不怕麻烦地寻到了京城了,借了梅祭酒的手,最大限度地拉长了空间,让这件事看上去更具有自然和偶然性。

    时间渐渐流逝,被嫌碍事一直打发在外间的林安忍不住探进了头来:“殿下,都这个时辰了,该休息了吧?”他忍不住多唠叨了一句,“丁御史他们都该梦周公了,哪有您这个主官还在这里操劳的。”

    朱谨深垂下了眼睛,掩去了其中的诸多情绪:“知道了。”

    他站起来,把那份案卷揣到了怀里。

    林安见他听劝,十分高兴,但见他又揣了案卷,不由道:“殿下还打算带一份回房去看?给我拿着就是了,这些纸脏得很,别把您衣裳弄脏了。”

    朱谨深道:“闭嘴。不要跟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林安:“……”

    他有点惶恐,但还是把嘴捂着,点头如捣蒜。

    “我们回府。”

    “殿下今晚不在这里住呀——”林安习惯性多嘴,话出口见朱谨深脸色不好,识趣地闭了嘴,“哦哦,好的。”

    真怪,难道是世子爷死了弟弟,把他家殿下的心情也带的不好了?

    他在心里胡乱想。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评论猜对了,梅祭酒最起初被余孽看中,就是想通过他的手把柳夫人从江南弄到云南去,造出一个无可挑剔的过往身份。

    ☆、第135章

    都察院的查档陷入僵局, 迟迟不曾有进展。

    对这一点, 最高兴的是朱谨渊。

    他在运河边上吹了三四天寒风, 把脸都吹皴了之后, 打捞船终于出了一点成果,虽然捞到的只是一具家丁服色的尸体, 且因为脸面已经泡得不太像样,不好辨认了, 终究也是成果不是。

    更重要的是,经过验尸,发现了该家丁腋下的一道刀伤,从斜后方入,直刺入心肺, 证实了梅祭酒一家遇难绝非意外。

    皇子与锦衣卫指挥使两尊大佛在岸上站着,打捞船不敢有丝毫懈怠, 有了这个开始后, 陆陆续续地打捞出更多的成果来。

    朱谨渊开始觉得这是个好差事了, 虽然看捞尸冷了点也恶心了点,但是只要捞上来就算数,人在河里喝泡了水, 渐渐自然会浮上来。那案档沉睡在都察院里就不一样了,看着都好好地摆着, 却要靠人力从浩瀚的数据中分析查辨,一个也不会自己跳出来。

    他使人暗暗在都察院那边打听着,知道那边毫无进展之后, 连寒风吹在脸上都不觉得刺痛了。

    韦启峰还怂恿他:“殿下,叫我说准了,二殿下那里真查不出东西来,我们这里再耗两天,该捞的都捞上来,捞不上来的也沉底下去没指望了,殿下不如就去找皇爷,把都察院的差事夺过来。”

    朱谨渊有点跃跃欲试,但真要去这么干,他也有点担心:“不瞒你说,二哥还是有那么些聪明的,他都查不出来,我恐怕也——”

    “那也不丢人。”韦启峰大咧咧地道,“二殿下是兄长,兄长办不到的事,弟弟办不到又怎么了?您把这差事抢过来,就够给他难看了,过后的事,再说。”

    朱谨渊一想也是,他从前总被朱谨深毒舌打击,几乎没从朱谨深那里讨过好,虽然总想力压他一头,真对上他却不自禁要发憷。

    韦启峰这主意顾头不顾尾,不算好点子,但却让朱谨渊心动,他就默下了决心。

    一边吹着冷风一边祈祷,最好再过两天都察院还是什么都查不出来。

    按下都察院先不提,刑部里,梅小公子的供述也出来了。

    审他本身不费多大劲,主要是梅家只剩了他一个活口,那旧事只能寄望于从他嘴里尽可能多地说出来,所以才多审了一阵子。

    但所得也不多。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梅小公子何以会误会他的生母是暹罗人,是因为那个乐工来找过梅祭酒——当然,他不知道那个人是乐工,是刑部费尽力气逼他回想出那个人的形貌,然后跟乐工生前对照了一下,才对照出来的。

    当时乐工和梅祭酒起初说的是汉话,忽然梅祭酒就冒出一句暹罗语来,然后乐工脸色就变了,梅祭酒转回了汉话,威胁那乐工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来历”,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偷听的梅小公子被发现了。

    梅祭酒赶走乐工后,回来哄儿子闭好嘴,说那是个坏人,刚才的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也不要再提起。梅小公子好奇,问父亲那句他听不懂的话是哪里的,梅祭酒只哄他说是骂人的。梅小公子当时年纪不大,只有九岁,本来是听了,只是在心里存下这一段疑惑。

    但事情过去两三年以后,那个乐工寻到机会悄悄来找了他。

    乐工居然自称他的舅舅。

    乐工告诉他,他的生母祖辈是从中原迁居过去的暹罗人,到上一辈才又迁居回

    分卷阅读231

    -

章节目录

王女韶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溪畔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溪畔茶并收藏王女韶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