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林妹妹的婚后甜宠日常 作者:十一碗面

    分卷阅读81

    意。恐怕这次赐告归林,也和这事有关联了?”

    水澜的目光落在云蒸霞蔚的雾灵山顶,淡然道:“历来最忌讳功高盖主。当今被上皇压抑得久了,满腔宏图大志要施展,最恨身旁有个指手画脚的。我又不想替他们担那傻缺的骂名,不如远远的走开了,归林隐泉而去,岂不快哉?”

    独孤晔听水澜之言颇有道理,况且素知他行为不羁,但历世老练,因笑道:“看来你早知会闹到这步田地,故而及早抽身。”说着,却复又叹息,“只是苦了不少老臣,被折腾得够呛。也有灰心丧气的,借此为由学你一样告老还乡去了。”

    原来,自从永庆帝准予了水澜的告假,接连有官员提出告老还乡,永庆帝一开始还乐得顺水推舟,盘算着能培植新的力量,从而巩固皇权。但事实上,突如其来的变化导致的是青黄不接,地方区域甚至出现了骚乱,尽管很快平复,但客观上暴露出了新任官员的资历不足。

    至于内阁中,孟氏一家独大,飞扬跋扈,而北静王重礼贤下士,但于庶务上却不甚通晓。两者往往都是夸夸其谈,对民生民情实为一无所知,也从没到地方走动了解过,颁布的政令更啼笑皆非。

    时值河南府蝗灾爆发,稼禾灭绝,老百姓损失惨重,引起大规模的饥荒。辅国公居然上疏以德治妖,请永庆帝为万民表率,应当沐浴更衣,斋戒谢罪,从而驱赶蝗虫。

    永庆帝虽然不全信,但民间确实有将蝗虫视作神虫的习俗,如果遭逢蝗灾,认为是上天降下的因果,老百姓非但不去驱赶,而且要祭祀恕过。

    连北静王都认为可行,于是真的开坛祭祀,请离蝗灾。然而河南府这一年碰巧大旱,蝗灾不仅没有退去,更有愈演愈烈之势,老百姓流离失所,且因为皇帝的谢罪之举,民间逐渐传出了上皇暴毙,当今德行有亏,才招致上天惩罚的流言,使得永庆帝十分苦恼头疼。

    最终,消息传到水澜这里,他修书向皇帝延请了三个月的假,亲自到河南虫患最严重的灾区。黛玉对此也赞同,说道:“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蝗灾不除,饥荒难断,才是民不聊生。”

    于是跟随到河南府,水澜到了田中一看,那蝗虫可谓遮天蔽日,乌压压的侵没了百余顷良田。河南府的地方官听闻廉王亲自来,自然也陪在身边,不由叹道:“王爷请看,这样的情形已连续一个月,官府的存粮根本不够养活灾民,拨来的救灾粮款也是……哎。”

    水澜见他话中无奈,已知下拨的粮款必定短缺,安抚道:“无妨,本王会上疏陛下奏明此事。只不过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还是应该灭蝗救灾。”

    那官员见坐间还有许多乡亲父老,不便明言,走向水澜耳边说了两句:“王爷不知,这里的百姓很是迷信,决计不肯灭蝗,况且这蝗虫灭之不易,先前我们试过都不甚理想。”

    水澜听了,似是不以为意的笑道:“无碍,数年前安徽府蝗灾,本王曾亲身经历过,自有良策。你们将当地的百姓暂且撤离,好好抚恤一回,咱们再来商讨。”

    饥荒闹得利害,由官府出面的迁徙阻力倒不是很大,不出几日便安排到邻近去。等空无人烟后,水澜命人在田地中持铁锹挖一长壕丈余长,三四尺深,筑起火堆,蝗虫喜热扑火而来,瞬间烧死泰半,或用石灰水煮之,再行掩埋。

    试验了四五个村落以后,水澜上疏永庆帝施行推行,强制地方灭蝗烧杀,如若违抗必严惩不贷。同时监督拨款救灾,保证受灾百姓的饮食生活,从根本上缓解了赤地千里的蝗灾。

    过了一个多月,阴雨连绵,蝗虫驱退,河南府的庄稼复生,当地百姓莫不欢天喜地,载歌载舞,水澜也由此得到了一片赞誉之声,声望日隆。

    黛玉看在眼里,欲与水澜一般知行合一,便常与众官民妇人交谈,一时体会到民生疾苦,心中更为敬重得意。

    永庆帝虽然准了水澜的驱蝗良策,但在蝗灾过后,也没有开口请他回朝,却说辅国公督办有力,赏赐无数,黛玉不由暗自不忿,狠啐了一口:“这没心肝的东西,你之前还那样替他着想,要是没你主张灭蝗,还不知祸害成什么地步。”

    水澜正躺在塌上看书,听了夫人的话,越过书页瞧了她两眼,笑道:“夫人何必生气,我那里是替他想,不过看百姓受苦。照辅国公那个意思,皇帝要么是德行有损,要么是有多大味儿才能把蝗虫给招来?亏他那猪头脑子想得出来!”

    黛玉听说,不觉笑得两手捧着胸口,唉哟一声说不出话来。

    作者有话要说:  回来惹,想我了吗!

    第61章 第六十回

    一展眼到了金风送爽的季节, 是日水晗正专心对付着一个老乡送来的烤红薯,黛玉一面做针线,一面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教与她念。

    水晗摇头晃脑的跟着念,竟大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韵, 只是她人小腿短,还没小桌几高, 看起来未免有些滑稽, 紫鹃春晓等在旁听了, 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婆子走来, 请问黛玉说:“王爷请夫人和小郡主到外头坐坐, 乡亲们合请了小戏班子演豫剧。”黛玉答应了,带水晗出去。

    此时正值风清月朗之季,等水澜和黛玉都入席,便听八角月琴弹拨, 悠扬明快,妆扮的红脸齐眉,敲锣打鼓的上场,在戏台上唱演坐打,行腔铿锵有力, 酣畅淋漓。

    黛玉在贾府中也常看戏, 却是头一回看地道的河南梆子,点了一出《香囊记》并《审诰命》一起,指与水晗那个是小旦,那个是小生, 唱的是些什么,孩子原本爱热闹,水晗更喜的手舞足蹈起来。

    须臾乐止,小香芋到了午觉时刻,于是奶娘来抱走。水澜因带着黛玉四处散散,正走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黛玉又问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水澜一一答复,竟无一错漏,众乡亲不由惊讶,暗想道:难为这样尊贵的皇城人,还认得出咱们这儿的贱东西。可见在这金门绣户里,还有一两个惦记外头营生的大官儿在。

    因有几分酒兴在,又有如此音乐穿风度林,甚令人心旷神怡,便命取了一支紫竹箫来,吹一曲以娱黛玉,讨个欢喜。

    黛玉坐在树下石墩,耳内听一片优美箫声,树梢又透过一阵清香来,不禁想着:如今可以随性任意,诸事王爷多有照应。若能择一处山明水秀,从此归隐桃花源,不理朝政俗务才好。但当真如此,以安澜胸怀丘壑,难免不得一展抱负。

    当下抬起头再瞧,见水澜这般很风流的人品,复想永庆帝、北静王和辅国公等人作为,又想:虽说天下非一人之功可改变,然而交与这些人去混治,有多少无辜百姓受苦,那里还有安居乐业,河清海晏

    分卷阅读81

    -

章节目录

[红楼]林妹妹的婚后甜宠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十一碗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一碗面并收藏[红楼]林妹妹的婚后甜宠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