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22

    子谈对象。

    这个消息是一位女病号来她这边复查时,和病友们津津有味地聊天时,谈到的。

    当时,她并未在意。

    可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和今天的这台手术有关。

    对这种八卦,她毫无兴趣。可职业使然,总是能接触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传闻,想不听都不行。

    如果这事真像她猜测的那样,恐怕会有点麻烦。当领导的,和他们这些小兵不同,眼里哪能容得下沙子?

    到时候,万一给她和爱人搞双小鞋穿穿,可就难受了。

    邓医生听到爱人的担心,心里也是一紧。

    他用力握了握爱人的手,宽慰道:“玉华,不要再多想了,大不了被下放到连队去,还能怎样?”

    他想,艺不压身,即便去了连队也能做他的本行。

    在农场,最缺乏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专业人才。

    肖玉华听了这话,觉得好受了一点。

    她拥在爱人怀里,低语道:“舒平,我和你倒没什么,只是离开场部后,对孩子上学恐怕会有点影响。现在,下面的营部只设有小学和初中,等到小萧读高中时,还得跑到团场来,怕是不大方便……”

    “玉华,暑期开学后,小萧才读初一,还早着呢!”邓医生不禁笑了起来。肖玉华一想也是,自己实在是多虑了,也跟着笑了起来。

    夫妇二人手握着手,聊起了自家孩子。

    再过三天,邓铭就要去部队了。听说,是直接进入师部篮球队,那边条件不错,至少吃穿没什么问题。

    想着老大马上就要吃部队饭了,夫妇二人又开心起来。

    从此,他们家就是军属了。

    是不是也能参加年终的拥军茶话会了?

    正如肖玉华所猜测得那样,蔡秀梅的确不大舒坦。

    自从女儿从门诊上回来后,她心里一直疙疙瘩瘩的。

    这桩事虽然已经遮掩过去了,可她还是放心不下。这天晚上,她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要不,给邓医生提拔一下?

    邓医生的口碑一向很好,业务能力也强,虽然家庭出生不好,可思想觉悟并不低。在卫生院里干了十多年,换做其他人早就提拔上去了,可他就是因为家庭成分拖了后腿。

    现在营部卫生院里不是缺人吗?

    要不让邓医生下去当个院长?

    也算是报答他们夫妇一二。

    在场部,她是负责组织工作的,想往下面安插个职务,也不算什么难事,更何况是医院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单位?

    于是定下心来,打算瞅着合适的机会,给邓医生升个职务,下放到营部去锻炼一下。

    日后,眼不见为净。

    这样,心里也能舒坦一些。

    蔡秀梅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她和老邱都是团场领导,名声和脸面是第一位的。如果外面传出什么不好的风声,他俩的职务都会受到影响。

    以大局为重,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更何况,对邓医生和肖医生来说,下到营部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少,邓医生往上提升了好几级。

    这算是双赢吧?

    第15章 吃泡饭

    第二天清晨,田根宝爬起来做早饭。

    他按照沪上习惯,做了一锅泡饭。

    当然,这个泡饭十分简单,就是把昨晚剩下来的白米饭,用开水冲泡了一下,然后加上半包虾粉调味,再配上小咸菜和豆酱而已。

    这种饭食,放在后世看着很节俭。

    但在七五年,能这么吃饭简直就是奢侈。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吃着“粗粮杂面、瓜菜代”的时候,在农场,职工们却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这是因为,农一师辖下的这片绿洲上,大面积种植的就是抗旱杂交水稻。每年播种一季,到了九月末十月初时,集中收割。

    自耕、自种、自收、自储。

    除了上缴给国家,农场里还有一定的富余。

    这么一来,职工们的口粮标准里,除了玉米面之外,还配有大米、白面。总之,生活条件不要太好。

    而机耕三连,作为标准化的机耕连队,最初参照的是某邻国的机械化农庄模式,也因此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农机,进行大面积播种和收割。

    在七五年,机耕三连已经拥有十几台东方红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康拜因”等大型联合收割机。

    在农耕时节,履带式拖拉机可以挂着一排铁爬犁耕地。在收获季节,“康拜因”一圈跑下来,顶得上几十个农工的效率。另外,用粉碎机把芦苇、苜蓿、稻草打碎之后加工成饲料,可以用来养鸡养鸭、养猪养牛,从而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这与地方农村“肩挑手提”的传统耕作方式截然不同。

    从时间上来说,,内地农村的小农耕作模式,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逐渐被农机所替代。

    这比农场落后了整整三十年。

    黎元元吃着泡饭,感慨万千。

    眼前的一切与昔日收集到的资料,紧密结合起来。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抛开漫漫风沙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农场也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吧?

    在骨子里,她对这里总是怀着一种别样情怀。

    也许是祖辈父辈曾在这片土地上洒过热血,流过汗水吧?

    如果抛开繁华的物质享受,换一个角度来重温那段岁月,会不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体会?

    她想,尽快融入这样的生活。

    这一刻,甚至连回家也变得不那么急迫起来。

    她明白,自己还太小,即便着急也没什么用。

    她总不能自己插上翅膀,飞到一千公里之外的魔鬼城吧?更何况,她的来历始终是个秘密,她不想让任何人知晓。

    昨天,她扒在沙发上,看了一下边疆地图。

    从农场到北部边疆只能搭乘乌卡线上的长途汽车。按照目前的交通状况,大约需要三四天时间,途中还得住兵站或招待所。

    就她现在的情况,根本不可能独自出门,甚至连连队都出不去。更别提跑到三十公里外的沙井子,去搭乘长途汽车或顺风车了。

    现在唯有耐心等待,等着自己长大的那一天。

    再说,打心眼里,她是喜欢农场的,也想重新回到童年,好好过一把瘾。

    想想过去,身为独生子女,童年生活不要太寂寞哦。

    目前,唯一令她揪心的,就是她失踪后家里对她的担心和牵挂。可现在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随遇而安了。

    她想,爷爷奶奶都是性格开朗的人,过去吃过那么多苦,意志坚强不说,心中的理想始终不曾消散,也一定能看得开吧?

    而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事业,即便再担心她,也能从中走出来吧?

    黎元元小心地藏起了自己的心

    分卷阅读22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