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31

    脚步声。

    田伟民一把扛起竹竿,拉着妹妹,猫着腰往另一个方向跑去。

    *

    兄妹俩鬼鬼祟祟地溜出了沙枣林带,一口气奔回了家里。

    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竹竿,打了盆水,洗沙枣。

    这冒险打来的沙枣,味道就是不一样。

    黎元元窝在沙发上,捏起一颗红褐色的小沙枣,先塞进嘴里尝了尝。涩涩的,带着一股清香和一丝甜味,与后世吃过的红枣、冬枣实在是不能比。

    可这会儿,却感到心满意足。

    这可是她亲自打下来的沙枣哦,新鲜得不能再新鲜,好吃得不能再好吃了。虽然涩得舌头发麻,喉咙发干,可还是一连吃了两大把。

    田伟民也是满脸兴奋。

    这是一种占了公家便宜还未被捉到的畅快感。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占小便宜的潜意识。倒不是指望着靠这去发财,可就是喜欢这种占了小便宜之后的满足感。

    这也是那个时代提倡“斗私批修、深挖思想”的原因之一。

    只要是人,都难以避免内心深处那自私自利的因子作怪。有的人能克制住,不过是受到规则的约束罢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约束不严,就会有人钻空子。

    尤其是到了后世,对个人行为举止的约束较为宽松。

    有些人,即便物质生活已经丰富到了极点,可占小便宜的心理却像脱缰的野马一般,控都控制不住。

    那些占用公共场地的,偷拿卫生间卷纸的,搬走盆景花木的,莫不是如此。

    他们指望这个发财吗?

    倒不是。

    就是那种有便宜不占,心里就痒痒的意识在作怪。

    此时,田伟民和黎元元也是如此。这种小兴奋,外带着一点沾沾自喜,搞得浑身上下都感觉轻飘飘的。

    “元元妹妹,沙枣好吃吗?”

    “嗯,好吃!好吃!”

    “元元妹妹,连队里种得都是小沙枣,只有远远的大林带里才有大沙枣,我上次吃的,还是孙大江送来的,是他爸爸骑车子去林带里打的,味道比这个还要好吃……”

    “哦……”黎元元心说,自己早晚也要尝尝大沙枣的味道,那恐怕是更接近于鲜红枣的味道。

    想着心心念念已久的“黑屁股”沙枣,不由得开口问道:“伟民哥哥,你吃过那种”黑屁股“沙枣吗?”

    “黑屁股沙枣?当然吃过了。”田伟民一脸兴奋。在林带里,“黑屁股”沙枣很少能见到,不过也有被发现的。

    哪个娃娃一旦找到了“黑屁股”沙枣,一定会当宝贝似的,不会轻易去告诉别人,以免被人提前摘走了。

    这种沙枣,呈椭圆形,个头小小的,只有指甲盖一般大小。颜色大多是乳白色,外表有光泽,末端有一个黑圈圈,深浅不一,所以被称为“黑屁股”。

    “黑屁股”沙枣熟透时,呈半透明状,一串一串挂在枝头。摘下来,一口咬下去,甜甜的,尤其是黑屁股那端,真是甜掉了大牙。

    根据经验,黑圈圈越大,颜色越深,就越甜。

    于是,常常有小娃娃站在沙枣树下,仰着头,盯着树梢看,就是为了找到“黑屁股”沙枣。

    一般情况下,一棵树上只要发现了一串,这棵树就有可能会结出更多的“黑屁股”沙枣来,尤其是高高的枝头上,长出黑点点的可能性极高。

    黎元元听得口水直流。

    原来爸爸没有吹牛啊?真的有“黑屁股”沙枣啊。

    不过,看这个样子,要想找到“黑屁股”沙枣恐怕很难。

    田伟民得意洋洋地吹嘘着,自己前几天还吃过“黑屁股”沙枣,是和孙大江、李志军一起在小溪边的林带里发现的。

    “元元妹妹,等到天冷了,下霜的时候,树上的沙枣会更甜更好吃的……”田伟民补充道。

    “唔……”

    黎元元心说,不光是下霜的沙枣好吃,只要是吃的东西,下霜了都好吃。像那些树上结的冬柿子、冬苹果、秋梨,沾点霜气都是好吃得不行。

    *

    兄妹俩坐在沙发上,吃着沙枣,吹着牛。

    夏日的边疆,外面艳阳高照,可屋里却十分凉爽。尤其是这种厚厚的大土坯建造的房屋,更是冬暖夏凉,一丝暑气也透不进来。

    黎元元感觉时间过得慢悠悠的,十分自在。

    现在,正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

    瓜果飘香,蔬菜满园。

    一点也体会不到七五年的困难,还真有一种田园般的感觉。

    “元元妹妹,你喝水!” 田伟民又倒了一杯凉白开,递给了妹妹。

    沙枣吃多了,就会口渴。

    俩人一口气喝光了小茶壶里晾着的凉白开。

    田伟民就把大茶瓶里的开水,又倒了一些进去,好晾着。等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里时,可以先喝一杯解解暑气。

    第19章 吃食堂

    *

    田伟民看看闹钟, 快到一点半了。

    再过半个小时,食堂就要开饭了。

    夏季天长,从“五一”到“国庆节”前, 连队里都有午休。

    中午, 为了多睡一会儿,大部分双职工家庭都不做午饭,而是去食堂里打饭打菜, 填饱肚子就好。

    田家自然也不例外。

    田伟民一放暑假, 爸爸就把中午打饭的任务交给了他。

    家里距离食堂也不远,走路的话五六分钟就到了。食堂里的饭菜都是提前做好的, 到了饭点已不是太热,也不会烫着手。只是爸爸一再叮嘱他, 一次少打一点,多跑两趟就好了, 路上要小心点,别把饭菜给泼出来了。

    而田伟民眼珠子一转, 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每次拿着饭票、菜票去打饭时,都让田伟军跟着。打好饭菜后,让弟弟端着大盆的馒头或者米饭, 而他来负责端菜。

    后来, 干脆拎着一只干净的菜篮子过去, 用两只带盖子的铝制饭盒盛菜,再用几层白纱布包着热馒头,他和弟弟一边一个提着篮子的把手。

    这样, 既省劲,又能防止把菜汤子泼出来。

    连队食堂里,中午一般卖米饭、馒头、炒菜、稀饭。

    去得早,就能选个好菜,去得晚,好菜都被人家打完了,就只能买点菜底子吃吃。有时,为了吃点好的,就要提前跑到打菜窗口,看看小黑板上写的都是什么菜?好心里有个数。

    如果哪天食堂里有肉菜,那就要拎着饭盒跑得飞快。

    再贵,也要吃顿肉。

    虽然一份菜里面也没几块肥肉片子,可多少能闻到一点荤味,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吧?再说,食堂里的饭菜是真心便宜,即便再贵,又能贵到哪里去呢?

    听了伟民哥哥的打饭经验,黎元元打算中午跟着哥哥一起

    分卷阅读31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