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49

    不行。

    小龙港来了,小组里最兴奋地莫过于江慧勤了。她围着小龙港,一会儿拉拉手, 一会儿到保温桶那边喝喝水, 呱呱个不停。

    黎元元终于发现了这个小姑娘的一大特长, 嘴巴能说会道,眼皮子特别活,属于会来事的那种。而秋秋和唐唐就比较乖, 只是跟在小龙港的屁股后面,端着小茶缸子,看看热闹。

    不过半天,黎元元就发现了托儿所里的苗头不对。

    小小年纪,就开始拉帮结派了?

    那个江慧勤,原来是管车间的江排长家的娃娃,难怪能当上小组长?

    这个女娃娃心眼多,好胜心强,一见小龙港粘着元元,就想把小龙港拉到一边,跟着她玩。

    而小龙港也怪,就是喜欢跟着小元元,怎么拉也拉不开。

    结果呢,小元元也是第一天来托儿所,本来就很稀罕,大班里的娃娃也爱围着她,摸摸小手,拽拽小裙子,嘎嘎嘎地笑个不停。

    又加上小龙港在旁边凑趣,立马把所有的孩子都吸引过来了。

    就连中班那边的小娃娃,也把脸扒在木栅栏上,眼巴巴地朝这边看着。最后,干脆张开小嘴,大声喊着:“元元,元元,小元元!”

    黎元元立马在托儿所里出了名。

    不管是阿姨也好,小朋友也好,通通都认识了她。还有一个叫乔莎莎的小姑娘,更是拉着她入了伙。

    后来她才知道,这个乔莎莎是托儿所的孩子王,无论是男娃娃,还是女娃娃都听她的,就连江慧勤也不敢反抗。

    见妹妹大受欢迎,田伟波自然也是沾沾自喜。

    他跟在元元妹妹的屁股后面,充当着小保镖。

    见中班那边的小朋友也想和元元妹妹说话,就得意洋洋地卖起了关子,让人家巴着他,说了半天好话,才把元元妹妹领过去,和那边的小朋友们隔着栅栏,拉了拉小手。

    黎元元对自己引起的轰动,却看得很淡。

    一群小屁孩,就爱瞎凑热闹。

    倒是自己,以后就要在这个大院子里混日子了?

    想想心有不甘,可又无可奈何。

    在一片热闹中,也有安静的一面。

    她注意到,唯一一个置身事外的,就是那个小班长。

    他独自一人站在屋檐下,淡淡地看着院子里的热闹,就好像他不是其中的一份子,而是一个看客似的。

    黎元元忽然有一种感觉,这个小班长似乎与别的孩子有些不同。

    具体有哪些不同?

    一时半会儿却又说不上来。

    她注意地看了他了一眼,发现那个孩子正透过棚子边的空档,望着碧蓝的天空,似乎在追忆着什么?

    小小年纪,能追忆什么呢?

    还真是奇怪。

    *

    中午,托儿所放学了。

    黎元元背着花书包,挥着小手,向门口的两位阿姨脆生生地道了声:“杨阿姨再见!苏阿姨再见!”

    就随着两个小哥哥,一起出了大班的栅栏门,往家走去。

    在连队里,大班和中班的娃娃,可以自己背着书包回家。小班的,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来接,可以在托儿所里吃饭、午休。

    小班那边,有一间大房子,里面有那种带木栏杆的小床,高高地围成了一圈。小娃娃们可以脱了鞋,把在里面玩耍或者睡觉。

    那间屋子里,一共有二三十张小床,一排一排的,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床与床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站在里面的小娃娃,相互看着,却够不着。即便想打架,也打不了。

    这些小木床,都是连队里的木工房做的。

    仿照的就是大城市里幼儿园的样式。小床上的扶手和栏杆,都被打磨成了圆柱形,十分光滑。这样,既能防止磕磕碰碰,也很美观。

    还有,小娃娃们站在里面,即便抱着栏杆用牙咬,也不会拉着嘴。

    托儿所里的饭菜,是专门从连队食堂里打来的。中午不回家的小娃娃,需要家长提前报数,到时候统一交饭票就可以了。

    早晨,家长来送孩子时,也可以带一点吃的放在托儿所里。半晌午,让阿姨拿给自己的孩子吃。当然,阿姨里面有偏心眼的,也会把好吃的分一点给别的孩子。

    家长即便从孩子那里知道了,也不好说什么。尝尝而已,自己家的孩子不是也吃了人家的东西吗?

    还有一些喜欢炫耀的,一到探亲回来还专门拿一点土特产过去,好显摆一下。

    而婴幼班的吃奶娃娃,每天中午连队里都有牛奶定量供应。

    双职工们需要提前交奶票,这样才不会占了别的娃娃的定量。当然,里面有没有作弊的,就不好说了。

    比如,有一些馋奶的小班娃娃,一到吃饭的时候,就赖在婴幼班里不走,非要喝几口牛奶才行,保育员阿姨心一软,也会给那些娃娃倒一点喝喝。

    还有那些长得特别乖巧的小娃娃,阿姨也会主动倒点牛奶让她们尝尝。

    哺乳期的女职工们,在上班时间里可以按点过来喂养。

    那时候,婴幼班里人头攒动,挤满了妈妈。而吃了奶的小婴儿,大多被安放在“坐婆”里,老老实实地卡在里面。

    “坐婆”是一种育儿工具,用木头做的,呈长方形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就像一把高级餐桌加座椅。

    最上面一层,是一个长方形的方框,前面有两只把手,后面还有小靠背。在把手里侧,有一块活动木板平撑着,往外一掀就可以打开,小婴儿一放进去,就可以关闭,正好卡着,防止婴儿乱爬乱动。如果想让婴儿站起来活动一下,一掀木板,就可以了。

    最下面一层,是用来蹬脚蹬腿的。中间一层是坐屁股的,屁股下面的木板上还专门挖了一个圆窟窿,这是防止拉在板板上边,可以直接漏下去,在下面用纸或盆子接着。

    这种“坐婆”,既能锻炼小婴儿的胳膊和腿部力量,又能保障安全,还提高了保育员们的工作效率。也就是这种护理方式,才能一下子照看众多婴儿。

    这些,都是黎元元后来才了解到的。

    对这种“神奇”的育儿工具,十分好奇。

    在那个年代,木匠活儿还保留着自古以来的传统,讲究工艺和打磨,更讲究技巧。

    可惜,到了后世,这些手工技艺基本上都消失了,被一些新型的“学步车”所替代。而一些年轻妈妈们的视线,从此就被牢牢捆在了孩子身上,一刻也不敢放松。

    盲目追求“洋化”而丧失了自我。

    传承了千百年的技艺,就这么莫名消亡了,不能不令人叹息。

    *

    田家兄妹三人,背着小书包到了家门口。

    “元元妹妹,回来了!”田伟民赶紧拉开了房门,笑嘻嘻地打着招呼。

    一上午,他哪里也没去,老老实实

    分卷阅读49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