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157

    田爸爸打算做一个韭菜鸡肉馅的小馄饨。

    去年,他跟着连队里的老职工学会了用柳条筐子栽种韭菜。按照这种土办法,已经吃了一个冬天的新鲜韭菜了。

    现在,筐子里的韭菜又齐刷刷地长高了。

    用小镰刀割下来,择一择,洗干净后,切碎就可以调馅子了。

    说起种韭菜,其实也不难学,就是稍微麻烦了一点。

    首先,要准备一只柳条筐子(最好是长方形的那种),在筐子的底部铺上一块塑料布防止漏水,然后在里面培土施肥,淋上水,撒上韭菜种子。在筐子的两侧,插上几根弯弯的竹子,就像一道道彩虹蓬在上面,然后在上面罩上一层塑料布。

    早晚时分,把这只柳条筐子搁在屋子里。到了中午就搬出去,放在大太阳底下,晒着。由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韭菜种子就发芽了。

    到韭菜长到一扎多高的时候,嫩嫩的,绿绿的,就可以割下来吃了。

    韭菜,是非常出味道的。

    尤其是在打好的馄饨馅里,拌上韭菜更是绝配。只是拌馅子的时候要注意一点,韭菜很容易出水,不能见盐,更不能用筷子使劲搅拌,那样韭菜就鲜了。

    拌馄饨馅子,要先拌好肉馅,然后再放入韭菜。

    拌肉馅时,放入葱姜碎沫、盐、虾粉、鸡蛋,拌匀后,先放点熟油护住馅子,这样盐分就被“锁住”了。等到开始包馄饨时,再拌上碎韭菜,这样可以防止韭菜出水,味道也更鲜美。

    黎元元这边听着田爸爸的做饭经,那边见田爸爸已经擀好了馄饨皮、备好了韭菜馅,准备开始包馄饨了。

    王妈妈也在一旁帮忙。

    她用平底锅在小火上摊了几张鸡蛋皮子,薄薄的,呈金黄色。然后,用刀切成细丝,搁在盘子里当配料。

    再用剪刀把窗台上摆着的那盘清水蒜苗,剪下来两棵,洗了洗,切碎后,搁在碗里,倒上醋和熟菜籽油,做了一大碗绿汪汪的调料,做蘸料用。

    另外,又备了一小碗辣椒油调料。

    待馄饨包好,下锅后。就在桌子上摆好六只大碗,在碗底分别放上虾粉、咸菜碎沫、煮好的海带丝、紫菜、熟鸡蛋皮子,当配料。

    白胖胖的馄饨煮熟后,在汤锅里飘了起来。

    临出锅前,田爸爸往锅里加了两勺滚烫的鸡汤,汤味立马出来了。在盛馄饨时,先舀半勺高汤,一下冲开碗底的配料,再加入馄饨,这样汤鲜味美,特别好吃。

    “来来来,馄饨下好了,都趁热吃吧!吃的时候,注意吹一吹,别烫着嘴了!”田爸爸乐呵呵地说道。

    几个小将早就围着桌子坐好了。

    在桌子中间摆着一大碗馄饨蘸料,和一小碗辣椒油调料。吃馄饨时,可以往碗里淋上一点辣椒油,也可以舀一勺子醋蒜苗,撒在上面,绿汪汪的,特别有食欲。

    这就看个人喜好了。

    当然,如果怕烫嘴,也可以取一只小碟子,倒上一点蘸料,蘸着吃。

    屋子里热气腾腾的,玻璃窗上也哈着一层水蒸气。

    一家六口,欢声笑语,吃着这份特制的菜肉馄饨。

    黎元元一边吃着,一边想着。

    再过两个月她也要过生日了。那时,她就是八岁的大娃娃了。

    *

    春季开学后,学校里一片繁忙。

    各种才艺班,又恢复了生机。

    腰鼓队在大操场上“咚咚咚”地训练起来了。黎元元又开始“锯木头”了,伟民哥哥他们也吹口琴的吹口琴,拉手风琴的拉手风琴。

    一切看着和去年没什么两样。

    就在这时,黎元元却从邓萧哥哥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夏老师要调走了。

    “夏老师要调走了?”黎元元对这位夏老师慕名已久,听到他要走的消息,吃了一惊。

    “嗯,夏老师要回沪上了……”邓萧舍不得夏老师走,可即便舍不得又能怎样?

    夏老师的家里以前是资本家,落实了政策之后,境况已大不相同。

    按照现有政策,像他这种情况的可以回沪照顾父母。家里得到消息后,就一直在为他跑调动的事情,直到最近才算有了眉目。

    夏老师要走了。

    虽然黎元元曾猜测过,这位夏老师的家里很不一般,这样的人早晚会离开这里。可没想到别离来得这么快?

    到了四月中旬,在黎元元生日过后,学校里就收到了夏老师的调令,也批准了他的调离申请。

    那时回城,只要对方单位接收,边疆这边是放人的。再说,夏老师的情况又很特殊,即便想不放也很难。

    夏老师临走前,把家里所有的英文小说,外加几本英语辅导书都留给了邓萧。一再叮嘱他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后去沪上看他。

    邓萧点头答应了。

    可夏老师的离开,还是影响到了他。

    一连好几天,心里都闷闷的。

    这种离别的惆怅,令他再次感到了孤独。这种郁闷无法排遣,只有见到元元时,和她说说话,才觉得好受一点。

    而黎元元也察觉到了邓萧的情绪变化。

    她意识到,这不过是离别的开始。

    一九七八年,是充满变革的一年。

    这一年,将会发生很多事情,也会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而接下来的几年里,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会想法设法回到昔日的家乡。

    *

    “五一”过后,邓萧收到了夏老师的一封信。

    在信里,他告诉邓萧,回到沪上后一切安好。现在已经分配了工作,进了一家仓库当保管员,女儿已经入校读书了,爱人和他在一个单位里上班。

    趁着星期天来家里玩,邓萧拿着那封信,给元元看了看。

    “唉……”黎元元读完信,不禁叹了口气。为了回城,像夏老师这样的人才只能选择改行,以后恐怕再也做不成老师了。

    可夏老师,是多喜欢当老师啊。

    那种教学方法,曾经极大地影响了邓萧和伟民,也激发了更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可生活环境的改变,迫使他不得不面临着一种选择。

    有得到,就会有失去。

    为了回到城里,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去选择牺牲和改变。

    那样,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幸福?

    就很难说了。

    *

    连队里的日子,依然照旧。

    可八小时外,知青们的心却活跃了起来。

    收音机里开始播放电影插曲,唱片机里除了戏曲之外,也出现了流行歌曲。这个年代,艺术家们去录音棚里灌制唱片,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唱片的销量也相当不错。

    当沪上知青们回了一趟老家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洋气起来了。

    电熨斗也随之出现了。

    星期天,外套和裤子一定要先用熨斗烫一烫,平整之

    分卷阅读157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