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171

    族青年,也扯开嗓子唱着,与前面的歌唱家遥相呼应。

    这种夜行者,自从经济开始搞活之后,就出现在了农场的干道上。

    而到了秋季,就越发频繁起来。

    这也是南部边疆的一大特色。

    每到月夜,一听到这种吟唱,就越发感到了深秋的临近。

    黎元元把这些景致,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等到十月一过,又一个冬季来临了。就在这年的十二月,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出现了。紧接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

    当国门打开之际,新思潮和新变化扑面而来。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回来了~~

    -----

    捉虫~略修~

    第103章 探亲假

    *

    只要上面一发布政策, 下面就跑断了腿。

    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当改革开放的号角一吹响,包括边疆在内, 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学习文件精神, 摒弃旧观念、旧思维,迎接新挑战的浪潮。

    寒冬腊月,正赶上农闲时节。

    连队里干脆集中了一周时间, 进行讨论学习。

    在会上, 联产责任制、承包到户这种概念被提了出来。最后连队里决定,先拿那些随队多年的家属作为试点。

    也就是话说, 那些没有户口的家属,可以像正式职工那样承包农田, 按照产出向连队上缴一定比例的收益,而任务指标之外的收益就是家属的当年收入。

    决定一下, 就像一台旧机器被抹上了润滑油,立马轰隆隆地开动起来。

    会后, 像黄晓红的妈妈那样的家属,纷纷报了名。

    这个张桂兰,一口气承包了三十亩农田, 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而承包农田最多的是一个叫康明英的四川女人, 她承包了五十亩农田, 在连队里放了一颗卫星。营部甚至把她作为先进典型,上报到了场部。

    大田班也受到了触动。

    高班长带着瓜棉班签下了保证书,勇敢地扛下了连队里下达的任务指标。

    种瓜种棉花, 是收益最好的农作物之一。像今年,地里种的西瓜、甜瓜基本上都外运出去了,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往年。而农场里种植的长绒棉,更是抢手。

    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王慧珍也很激动。

    回到家后,和老田一个劲地讨论着。

    而田根宝所在的车间,早就开始从外面接零活了。他们负责生产加工机器零件,算是最早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工种之一。

    晚上,黎元元听到王妈妈和田爸爸的说话声,心知这才是刚刚开始。

    可她不希望王妈妈就这么守着几亩农田过日子。一个是太辛苦了,一个是与城市文明、经济发展越来越脱节,最后只能被禁锢在这片土地上。

    她想,还得再引导一下,进一步打开王妈妈的思路,把眼界从农田转移到手艺上来。

    “老田,三年的探亲假已经到了,要不这一回你带着元元和伟波回去一趟,我在家里看家,照看伟民、伟军他们?”

    “嗯,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坐汽车、坐火车都是全票,一下子都回去路费也吃不消,再说,家里也住不下……”

    黎元元也想回去看看七十年末期的沪上,可一想到来回的路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想,这笔钱不如省下来,好给田爸爸和王妈妈买一块手表戴戴。

    看看,连队里戴手表的职工越来越多了。

    邓萧的爷爷,还特地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寄过来,说是让邓萧戴着好掌握时间,这样也有利于学习。

    而田爸爸和王妈妈,把钱都用在了他们几个身上。

    吃穿用度就花去了大部分工资,剩下的只够买点小件之类的,距离买手表、买彩电这种“大件”还很遥远。虽然,田爸爸下连队拍照能挣点外块,可攒下来的并不多,大部分都被吃到肚子里面去了。

    一想到吃,黎元元就觉得很幸福。

    一直以来,田爸爸和王妈妈总是把吃放在首位。无论怎样,都先考虑到吃,再考虑别的。这么一来,即便身处在这个贫穷的年月里,却依然因为吃得开心而畅快无比。

    就连邓萧都很羡慕她,每星期都能吃得这么好,还开玩笑说:“元元家里就像个开食堂的。”

    因为吃得好,她和三个小哥哥个子都长得很快,身体也很好。这也是田爸爸和王妈妈最自豪的一点。

    这个月,她创作的那片中篇小说——《发明家的迷局》,在《故事会》上开始连载了。

    上星期,邓萧代她领到了五块四毛钱的稿费。她一下子都给了王妈妈,还叮嘱妈妈一定要去买块手表戴戴。

    可王妈妈嘴上答应着,却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她知道王妈妈舍不得花钱。

    可每次钱花在他们几个身上,王妈妈都很舍得。可一花到她自己身上,就舍不得了。

    这种无私和美德,令人感动。

    她想,无论如何都要让王妈妈也开心一下。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下个星期天,就要过小年了。

    这天晚饭后,田根宝叫了孩子们聚在会客室里。

    他一边伸手烤着火,一边说道:“今天,爸爸的探亲假申请下来了,准备赶在寒假里回沪上一趟,爸爸想带着伟波和元元回去看看,伟民和伟军不要有意见哦?”

    “爸爸,我们没有意见,上次我们都回去过了,元元妹妹还一次都没去过呢!还有伟波,上次回去时年纪小,基本上什么都不记得了……”田伟民像个小大人似的说道。

    他心里却想着,看看小伟波连上海话都不会讲,哪里还像个小上海?回去感受一下也好,这样就知道用心了。

    “爸爸,沪上是不是好大好大啊?我想等以后长大了,再回去看看。这一回就把路费节省下来,好给爸爸妈妈买块手表戴戴……”黎元元仰着小脸,甜甜地说道。

    她小嘴巴拉巴拉地说着,听得田爸爸既开心,又感动。

    元元实在是太懂事了。

    而王慧珍也停下了手中的毛线活,笑着说道:“元元,不要担心路费,爸爸妈妈攒的有钱……”

    “爸爸,妈妈,这个钱就用来买东西好了,妈妈不是常说,有钱要用在刀刃上吗?我这个路费就不要花了吧?”黎元元坚持着。

    而小伟波一听,也不想回沪上了。

    爸爸有探亲假,连队里可以报销来回路费和住宿费。可他个子这么高,坐火车坐汽车都是全票,这一来一回得花多少钱啊?

    再说他小时候回去过了,再回去看看虽然很稀罕,可他不想睡阁楼了。每次一爬上去,就不能再坐起来,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脑袋,一点也不方便

    分卷阅读171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