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174

    妈,爸爸,不用担心,儿子学得是无线电技术,又不是作战指挥……”邓铭宽慰道。

    当初,他是想报“作战指挥专业”来着,可惜那个专业的学员都是从连队里直接提拔上来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像他这样的根本就不够格。

    邓舒平和肖玉华一想也是。

    即便赶赴西南边陲,也轮不到在校学生吧?

    “爸爸,妈妈,听说场部的许大哥要调走了?”邓铭不禁问道。“嗯,我们也听说了,好像春节过后就要走了……”邓医生点了点头。

    这次回来,许干事又帮邓铭安排了车子。

    可惜那人要调走了,等到邓铭返校时,就不像回来时那么好运了。

    邓萧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得知许大哥即将离开的消息,也有些不舍。

    他想起去年夏天,去海子边游玩的情景。

    那一切都是许大哥安排的。

    可现在他就要走了。

    元元恐怕还不知道吧?

    第105章 喜与忧

    *

    除夕这天上午, 场部人事科的许干事已经做好了工作交接。

    许干事,其实早就应该称呼他为许科长,这会儿正端坐在办公桌前, 收拾好了自己的私人物品。

    这是他在场部上的最后半天班。

    再过一会儿, 他将乘车前往师部,从那里搭乘晚班飞机离开南部边疆,返回乌市。

    明天, 就要过春节了。

    父母家人正在那边等着他, 好一起吃个团圆饭。

    回到宿舍,屋子里空荡荡的。

    几件行李已经托运回去了, 只剩下一只随身携带的旅行包,就像他初来时那样, 简朴到了极点。

    他把宿舍钥匙放在了桌上,拎起旅行包, 关好了房门。

    与候在门外送行的一众人等,挥手告别之后, 就登上吉普车离开了场部大院。

    马上就要走了。

    可心里还有一件事搁不下。

    他坐在车里,让司机拐了一个弯,把车子开到一个大院子的外面, 停了下来。

    他独自下了车, 徒步进了院子。

    这里是文工团大院, 他已经来过无数次了,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临行前,他想与她再见个面, 道个别。

    团里还没有放假,队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排练厅里。可已经没心思排练了,都在讨论着如何过年呢。

    他四下里转了一圈,却没有看到她。

    去团长办公室里坐了坐,又去排练厅门口扫了几眼。

    她还是不在,这是去了哪里?

    许干事感到有些惋惜。

    他只是想来告个别,却没有见到那人。

    其实,他前年就可以走了。

    家里也早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可为了那人,他还是拖了一年。对她,从未开口表达过什么,可心中的那段美好,却从未消失过。

    他就那样远远地看着她,看了她整整三年。

    可惜,离别的时刻还是来到了。

    以后,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许干事走出了大院,正准备上车。

    在拉开车门的那一瞬间,他下意识地一回头,却看到她从路那边走来。

    今天的她,穿着一身灰大衣,戴着一顶红帽子,脖子里围着一条狐狸皮围脖,脚下踩着一双黑皮靴子,显得格外俊俏挺拔。

    他关上车门,迎了上去。

    而她也停下了脚步,望着对面这位身穿军绿色棉大衣的冷峻青年。他伸出手来,和她隔着手套握了握,说了自己即将离开的消息。

    然后,看着她好半天,才开口说道:“李秋媛同志,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说着,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条递给她,这是他事先写好的,上面是他的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

    她站在那里,看着他登上了那辆吉普车。

    看着车渐渐远去了。

    心里也有一点后悔,后悔自己为何不早一点说几句挽留的话?可又一想,即便真的说出了口,他会为她而留下来吗?

    所以,不说也罢。

    这终究不过是一段好感而已。

    一切尚未开始,就已经匆匆结束了。

    对她来说,也不会再有什么期待和等候了。

    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了无痕迹。

    *

    这个春节,注定是不平静的。

    黎元元也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

    不仅仅是知青返城的事情,包括从收音机和广播里都嗅到了一丝战前动员的气息。她想,即便不了解那段历史,恐怕也会感受到即将发生的事情。

    她在心里不断地感叹着,这个时代的宣传工作做得可真好啊。全民动员,全民支持,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

    春节过后,南部边陲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而北边的邻国,继续在背后大肆鼓动,妄图施加压力。

    在二月中旬的某一天,学生们还在寒假中,一场短暂而激烈的反制行动开始了。

    短短的十几天,反制行动就取得了空前胜利,给南部那些挑衅者一个狠狠地打击,就此改变了南部边境格局和被动局面。

    就在这个二月,沪上知青们却在不断地收听着新闻,密切关注着知青返城的消息。节前,那些回沪探亲的,也陆陆续续地返回了连队。

    田根宝赶在二月底之前回来了。

    他带着大包小包,就像个贩卖货物的,从风口站乘坐拖拉机直接返回了连队。一进家门,不禁长舒了口气。

    回一趟家,实在是太累了。

    火车上四天四夜,买不到卧铺,全靠坐着。而车上人很多,走廊里到处都是旅客,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

    而下了火车,又坐了三天多的长途汽车才到了风口站。在招待所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辗转搭上拖拉机,才算回到了连队。

    整个过程,就像在打仗。

    可咬一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

    田根宝,强打着精神,洗漱了一下,就一头扎在床上,盖着被子睡了过去。

    太累了。

    回一趟家可真不容易啊。

    几个小将围在床边,看着田爸爸,不禁吐了吐舌头。

    田爸爸一向爱干净,可看他现在这副胡子拉碴的样子,与平时有很大不同。

    而王慧珍心知回家一趟的辛苦,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也休息不好,真不知这七八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

    田根宝在床上睡了整整两天,才算歇过乏来。

    他收拾了一下,又刮了刮胡子。

    这才开始拆包裹,分发东西。

    大包小包中,一大部分是给别人捎带的,光手表就有十多块,搞得就像个小商贩。一小部分是给家人的礼物,每人一件。

    元元是一只小提琴,带着木质琴盒,看着十分精致。伟民和伟军是一对“红

    分卷阅读174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