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 作者:拾玖景观

    分卷阅读184

    上表演节目,大家都关起门来,临时排练了三四个小节目。

    在一群文艺骨干中间,像黎元元这样的,根本就轮不上。

    她想,自己就继续做个小观众好了。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篝火晚会,这种露天活动一定很有意思。

    晚饭,又是在食堂里吃的。

    依然是四菜一汤,还有一盆肉包子。

    这一回,黎元元吃饭动作加快了一点,这才捞到了两块肉吃。谢海宁坐在边上,忍了忍才没笑出声来。

    篝火晚会,在学校大操场上举行。

    这时,太阳刚刚落山,天色还很亮堂。

    四个中队的队员们,围成一圈坐在地上。

    场地中间是架好的柴禾,高高地堆着,还未点燃。

    场部中学的中队长和副队长,一男一女两名同学,手持麦克风做起了晚会主持。唱歌、跳舞,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篝火燃烧起来了,大联欢也开始了。

    队员们围成一个大圈,一起拍着手,围着篝火又唱又跳。

    这种情景,还真像电影中的画面。

    黎元元和谢海宁、乔莎莎也手拉着手,随着众人一起跳起了集体舞。

    “来来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

    在欢快的歌声中,篝火渐渐熄灭了。

    这天晚上,黎元元躺在地铺上。

    想着那团篝火,久久无法平静。

    这个夏日的夜晚,因为这团篝火也格外美好起来。

    *

    第二天一早,夏令营集合队伍,乘车去了海子。

    蓝天碧水,绿色的芦苇荡和成群的野鸭子。

    看着这熟悉的景致,黎元元又想起了去年前来游玩时的情景。

    如果萧哥哥也在这里,该有多好啊!

    中午,在招待所的食堂里吃了一顿鱼肉。

    饭菜质量自然无法与去年相比,不过有鱼肉吃也蛮不错了。

    饭后,队员们光着脚,在海子边玩了大半天。

    直到太阳落山了,才乘车返回了场部。

    第三天,去师部游玩。

    从场部到师部有八十多公里,一条柏油马路在农田和林带间穿行而过,途中还经过了几处戈壁滩,最后到达师部所在的城市——舒城。

    舒城,是乌卡线上很重要的一站。

    从这里,可以乘坐汽车或者飞机直达边疆首府——乌市。那里是边疆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出关的必经通道。

    黎元元还从未跑过这么远的路程。

    她坐在车里,透过车帘向外张望着。

    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商铺林立,贩卖水果的毛驴车,熙熙攘攘的人群。

    城市里的一切与农场截然不同。

    也少了那份开阔和安宁。

    今天营队的活动项目之一,就是参观舒城飞机场。

    农场里的孩子,都是第一次看到大飞机,稀罕得不行。她注意到谢海宁的眼睛亮亮的,隐隐透着一股兴奋,与平日的清冷有些不同。

    觉察到黎元元在看他。

    谢海宁扭过来脸,低声说道:“这种老式飞机,以后就很难见到了。”

    黎元元赶紧点了点头。

    这种对暗号似的交流,也只有他们自己才听得懂吧?

    而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让她有了一种亲切感。

    谢海宁的感觉也同样如此。

    除了邓萧之外,也就是这个田园有些不同吧?

    *

    从师部回来之后,夏令营就结束了。

    黄昏时分,四营中队乘坐汽车返回了学校。

    黎元元和乔鹏丽、乔莎莎结伴回到了连队。一进家,就看到田爸爸已经做好了饭菜,正等着她回来。

    “哦呦,小元元终于到家了!几天不见,爸爸还真是想得慌来!”田根宝呵呵笑着说道。

    三个小哥哥也赶紧围上来,问长问短。

    当听说,夏令营里还组织队员去飞机场参观时,就更加羡慕了。

    王妈妈回来后,一把抓住小元元,从上到下细细地瞅了瞅,最后来了一句:“哎呀,出去三天,咋就晒黑了一圈?”

    一听晒黑了,吓得黎元元赶紧跑到镜子前,使劲照了照。

    除了头发长长了一点,哪里晒黑了?

    *

    八月转眼就过去了。

    九月一号开学后,黎元元和伟民哥哥一起升到了初中。

    分班后,他俩和乔鹏丽都被分到了初一(2)班,也就是邓萧哥哥呆过的班级。

    田伟民还笑着说道:“哎,我要坐在邓萧哥哥的座位上,不知他以前做过记号没有啊?”还打算写封信问问他。

    初中生活开始了。

    课外活动时间,她和伟民哥哥一起参加了读书会。

    在阅览室里,经常看到谢海宁。

    每次碰到了,也会低声聊几句。

    黎元元发现,谢海宁对写作也很感兴趣,尤其是对破案类题材,十分入迷。《绿野周刊》上刊登的那几篇连载小说,他一说起来就头头是道,就像他写的一样。

    田伟民还开玩笑说:“谢海宁看你讲的,比那个海派侠客讲得还好,还透彻,干脆你自己去写得了!”

    谢海宁听了微微一愣。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是嘛?那我倒想去试一试了!”

    黎元元并未察觉到谢海宁神情的变化。

    她正在考虑着投稿和收件问题。

    这几年,一直是邓萧在帮她誊写稿件、收发信件,外加代领稿费。可现在,萧哥哥回京城了,这个收件问题该如何解决?

    对于九岁半的她来说,如果只是投到《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之类的刊物上,倒没什么奇怪的。可投到《故事会》《绿野周刊》之类的大众期刊上,那就显得很特别了。

    在连队里,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只要出现编辑部的来信,不到半天全连队都知道了。如果再出现那种几元金额的汇款单,估计立马就会引起轰动。

    羡慕之余,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

    到了那时,一些有心人就会联想到她的来历。

    而她还能保住自己的秘密吗?

    出于谨慎,这一段写的东西还一直存着,既没誊写也没投稿。

    她想,得找出一个稳妥的办法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10月开始,保持日更~

    一般情况下,上午一刷新就有了

    第112章 收发信

    *

    远在京城的邓萧, 也想到了信件收发问题。

    他找到爷爷问了问,爷爷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用信箱收件。

    收件人可以去邮局租一个信箱, 发件和收件都可以留信箱地址, 这样既安全又保密,来往信件也不会丢失,价格也不贵。

    邓萧一听, 高兴坏了。

    还是爷

    分卷阅读184

    -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小田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拾玖景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玖景观并收藏七十年代小田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