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306

    ”

    王老太太道,“除了出身上欠一些,说得上四角俱全,尤其那一份大方沉稳,十分难得,放到帝都亦不逊色。”

    王老尚书思量片刻,问,“老二家纯哥儿也十七了吧?”

    王老太太明白丈夫的意思,只是还有几分犹豫,道,“不知老二跟他媳妇愿不愿意呢?怕要嫌弃赵家家境,倒可惜了人家好端端的姑娘。”

    王老尚书道,“写信问一问,若不愿,便是纯哥儿没福。”

    王老太太应了。

    赵长卿将郑家人接到家里来住,郑老太太当天就褪了热,郑太太又病倒了,幸而有苏先生在畔把脉用药,又有厨下热汤热菜的服侍,婆媳两个三五日便大安了。郑老太太过去同赵老太太说话,言语间颇是感激,“患难见交情。若不是您家这样照顾,我们婆媳现在还不知怎么着呢。”

    赵老太太道,“顺便搭把手而已。郑大人的名声,就是我这天天在家里坐着的妇人都知道,何况,咱们两家的丫头好得跟亲姐妹似的。郑大人是个孝子,非得您好了,他才能安心当官。”

    郑老太太叹道,“再料不到的。以往我们在江南,虽说也遇到过难事,可再没这样过。”

    “这等天打雷霹的坏种,断没有好下场!”

    干出这种丧天良事的人不是别人,就是知府大人的小舅子,那个一百两拿到楚渝的院子,后来六百两转卖给赵长卿的家伙。

    郑御史之所以会把知府小舅子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是因为郑御史一直在暗中调查楚家不动产被贱卖的情形。不管怎么说,楚家当初是抄了家的,那些古董器物之类,郑御史没猫着瞧一眼,也不知被抽走多少油水。但,不动产都是在官府记录在案的。明明值五百两的宅子,怎么会一百两就卖出去,卖的还不是别人,正是你知府大人的小舅子?

    当然,这处宅子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还涉及到许多大宗地产买卖,猫腻颇多。

    郑御史兼职侦探,死咬着不松口,他又是个铁面无私的,除了真理,油盐不进。知府小舅子是怕连累到自己的姐夫,想着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直接烧死姓郑的,一了百了。

    不想一把火烧过了头,火借风势,直烧去大半条街。

    知府大人查到自己小舅子头上,本人也跟着瘫了。

    官府的事暂且不论,铁面无私的郑大人对赵家人倒是很有好感,不只是因为赵长卿同郑妙颖交好、赵家安置了郑老太太、郑太太,还因着赵勇救过宋姑娘的原因。这位宋姑娘有个神人一样爹,户部侍郎宋荣宋子熙。宋荣同郑岩交好,只是郑岩游宦各地,且官小职低,不能同宋荣相比罢了。不过,交情就是交情,郑岩嘴上不说,对于赵勇救了宋荣闺女的事十分感激,所以才接受了赵家的好意。

    如今母亲媳妇皆在赵家养病,郑御史虽忙于案情,也常与赵勇相见。赵勇论才干学问或许不如郑御史,本人却是天生的好性子,且是武人,直爽的很。两人一文一武,倒是意外很谈得来。

    郑御史暂且住在东厢房,也见到了赵长宁赵长宇,颇觉得赵家家教不差。尤其最为改观的是梨子梨果兄弟,当初小梨花儿那案子,郑御史知道的一清二楚,不为别的,赵长卿同郑妙颖相熟,没少曲线救国的到郑家说一说小梨花儿少时如何艰难,如何逼不得已之类。

    不过,在郑御史看来,再如何逼不得已,能手刃父叔祖三条人命,小梨花儿本人也绝不是善类。见着梨子时,郑御史还吃了一惊,道,“你不就是那个免费送人包子吃的小子么?”再知道梨子竟是小梨花儿的亲弟弟,郑御史也得暗叹一声“这对姐弟大不相同,不能相提并论”了。

    赵梨子何等样人,这小子小小年纪时就出去讨生活,最司察颜观色,一见郑御史这模样,也能猜到十之五六。不过,梨子并未辩解姐姐的事情,而是顺势道,“小子常在那一块儿卖包子谋生活,也常受乡邻们的照顾。乡邻们遭此大难,小子哪怕能为有限,若坐视不理,也忒没良心了。”

    郑御史立刻对赵梨子刮目相看,还勉励了他几句,这又是意外之喜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第144章

    赵梨子是个相当聪明的人,有时候长卿都得感叹,人聪不聪明真是天生的。上辈子她便不够聪明,这辈子只是学会了坚持自己的主见,另外努力生活而已。好歹多活了二十几年,比寻常人强一些是正常的,但赵梨子不同,赵梨子是真的聪明,并且敏锐。

    赵梨子帮着郑家另寻了一处宅子,二进的宅子,不大,却足够郑家人居住,离以前郑家住的地方不远,周围各种生活设施齐全,连宅子里的家俱都预备好了。赵梨子道,“是我从当铺淘来的,比全部置新的便宜,普通的老榆木。这宅子不大,也比正经的二进宅子要大了,其实原本是要盖三进的,后来这家人钱紧就一直没盖后面的罩房,留出这一片空地,桃杏李树都种了几株,将来省得买果子了,春天开花也好看,还有这菜地。前头主家把菜收走了,明年再种些菜蔬,自己吃也方便,还不浪费地方。这口井里的水也好吃,这胡同就叫甜井胡同,因得水好,好几家做豆腐的,人们也常叫豆腐胡同。这一片住的多是林氏族人,算是书香家族,虽无高官显宦,子弟也多是念书的。前邻林太太家的公子去岁中了秀才,如今在府学念书,定的亲事就是卿妹妹二舅家的闺女。锅碗瓢盆的东西我也买了些,我这眼界,也不会瞧上等货,就是寻常家用的东西,贵在实惠。这院子的房租都谈好了,一个月一两三钱银子,您看可还妥当?”

    郑太太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问,“比我们先时租的院子还要便宜许多,不会叫人家亏了吧?”

    赵梨子笑,“郑大人是宦游在边城,租宅子时难免叫人欺生了。这处宅子因是熟人介绍的,而且,他这宅子说是三进院,少一排后罩房,要说是两进院子,也不合适,故此价钱上就便宜些。我是想着您家人口不多,才定了这处宅子。”

    郑太太忙问,“想来置办家什也要许多银子,你别与我客气,这宅子很是不错,你又为我们跑前跑后,辛苦的很,怎能叫你赔上?”

    赵梨子也并未客套,一笑道,“屋里这些家俱是旧的,共是三两八钱银子,锅碗瓢盆没多少钱,五钱银子也尽够了。被褥枕帐之类,是卿妹妹叫家里丫环赶做的,因做得急,针线

    分卷阅读306

    -

章节目录

欢喜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头与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与水并收藏欢喜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