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434

    “我是想开药堂的,就像咱们在边城一样,一起坐诊,多好。”夏文叹口气,“只是父亲说的也在理,长卿,当时家里遭官司时,真是上头一句话,咱们一家子都心肝胆颤。若无功名靠山,恐怕平安二字都难。”

    赵长卿倒没有一直要夏文做大夫的意思,夏家先时颇经磨难,夏文身为家中长子,能有如今的心境已算心胸宽阔了。赵长卿道,“不为良医,便为良相。张仲景还做过长沙太守,也没耽搁他一代医圣之名。不管你想怎么着,我都跟着你、伴着你。现今读书人,大多是考科举考功名,有考不上的,做大夫的也多。你并非不能科举之人,想考科举就考。阿宁能中秀才,还多亏你给他押题,我看你在这上头很有天分。”

    夏文心里暖暖的,道,“不敢说有天分,是有规律可徇。”

    赵长卿笑,“安心吧,日子不就是这样慢慢过的吗?”

    夏文握住赵长卿的手,是啊,日子就是这样慢慢过的。

    在到青城县之前,赵长卿将夏家上下三代都打听了清楚,连带着夏文外家都问的一清二楚。

    及至青城县,早有仆从在县门口望着,见着这一行威风的车马队,真不似赦罪归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夏家这是锦衣还乡呢。其实车马都是在码头租的,这年头儿,人们都要个面儿,本就是赦罪归乡,若再一幅贫苦交加、破衣烂衫的样子,定要被人小瞧的。

    两个男仆见了礼,激动的都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老爷、太太、大爷、二爷都是锦衣簇簇,还有两位公子,这样的干净俊俏,尤其其中一个,相貌品格简直难以形容,这是天上下来的神仙吧。另外十数个锦衣大汉,皆身壮体健,彪悍的很。

    两个男仆激动的请安,一个说,“自接到大老爷的信儿,老太太每日差小的来城门守着,二老爷、姑太太都盼着大老爷、大太太、大爷、二爷、三姑娘回来呢。”夏玉在堂姐妹中排行第三,故此都叫她三姑娘。

    另一个说,“家里老爷知道姑太太、姑爷、表少爷、姑娘平安,心里高兴的紧,着小的在这儿侯着。姑太太、姑爷歇了乏,还请过去相见。”这是夏太太的娘家男仆。

    夏老爷点点头,夏文指着赵长宁、苏白道,“这是两位内弟,你们叫赵大爷、苏大爷就是了。”

    两人又给赵长宁、苏白见了礼,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往老宅赶去。夏家在青城县是大族,路上便有相熟的族人同夏家父子说话,于是,走走停停,原本不远的路倒走了大半个时辰。

    夏玉同赵长卿同车,七月风软,夏玉卷起车窗竹帘,笑道,“嫂子看,咱们巴蜀人都是大大方方的,女眷出门并无妨碍,就是出门要打扮的精细些,不然,谁家小女娘若是邋遢了,要给人笑话的。”

    赵长卿浅笑,“这里的风真暖,要是在边城,都该预备厚衣裳了。”路上有许多卖花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怪道蜀人皮肤细腻呢。

    夏玉笑,“是啊。”

    街道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店铺,街上人也不少,有穿红戴绿、皮肤娇嫩的小女娘结伴游玩,还有男女青年一道出来的,他们的车队引得路人驻足,认识的纷纷打着招呼,夏玉还从车窗里与人摆手。

    及至到了夏家老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已腰杆笔直的待在门口,夏老爷见到自己老娘眼泪都下来了,连忙下马,扑过去就要跪,老太太一把扶住自己儿子,眼泪刷刷的流,想细看清儿子的脸却都被泪水模糊了视线,嘴上却是笑的,“好,好,回来就好。”

    夏二老爷也是眼眶微红,还有夏二太太带着儿子夏敬,夏姑妈带着女儿赵莲,都高兴的很。

    女眷都是坐车,且在后面,好在赵长卿夏*脚灵便,下了车瞧一眼赵长宁、苏白,就赶往夏太太身畔,扶着夏太太也过去了。夏姑妈一见大嫂身边站着个俏生生的小媳妇,顿时笑道,“这是文哥儿媳妇吧?唉哟,生的也真是俊俏,这肉皮儿细的,不似西北那沿子的人,倒似咱们蜀人。”

    赵长卿深觉好笑,难道夏家姑妈以为西北是大漠不成?如同夏姑妈认出赵长卿,赵长卿也认出夏姑妈,无他,眉眼同夏老太太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夏太太笑,“媳妇头一遭回来,外头不是说话的地方。老太太,咱们还是屋里说话吧。”

    夏老太太一时悲喜忘情,此方道,“很是很是,屋里去屋里去。”

    一家子这才进屋,夏文交待永福与小厮平安看着卸东西,又对镖头赵五叔道,“五叔一路护送,委实辛苦,还请先去客房歇息。”

    赵五叔笑,“我们看着卸了东西再歇吧。”

    夏文客气几句,便先去堂屋一家子团聚去了。

    一家子见礼后,夏文又引荐了赵长宁、苏白二人,夏老太太瞧着赵长宁、苏白皆是干净俊俏的男孩子,一个挺拔,一个俊秀,又听说一个是秀才,一个是举人,夏老太太那叫一个热情,她老人家就喜欢会念书的孩子,笑道,“都是出息的孩子,快坐快坐,比你们姐夫还出息。你们姐夫原也是会念书的人,就是运道不济,家里忽遭了难,耽搁了他的前程……”说着红了眼眶。

    夏文笑劝道,“若不是去着边城,我也见不着媳妇,得不了这么大的福气。”

    夏二太太笑道,“阿文出去这一趟,行事越发的有章法了,人也会说话。”长房这一家真不像发配西北边城的,先不说赵长卿一身的锦绣,这也不稀奇,新媳妇头一遭回老家,原就要盛妆打扮。可就是夏太太、夏玉母女两个,头上插戴的都是金首饰,身上穿的也是上好的绸衣罗裙。爷们儿三个俱都一身体面,可见真是娶了个好媳妇。

    夏太太笑,“这原是实心话。”

    夏姑妈张罗着拿鲜果茶点给赵长宁、苏白吃,还当他们是小孩儿呢。

    因有赵长宁苏白在,他们是亲家来人,夏老太太极是客气,大家说了一巡话,夏老太太对夏太太道,“我接了你们要回来的信儿,高兴的三天没睡觉,这宅子重又收拾了一遍,以前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孙媳妇和阿文的屋子依旧在东厢,我想着,孙媳妇肯定有陪嫁过来,只是打扫了一下,余者你们小夫妻自己收拾吧。阿玉跟我在后头住,同莲姐儿做个伴儿。阿武住你们东耳房便好,西厢是给两位亲家哥儿预备的,还有送你们回来的同族兄弟,南边一溜儿屋子,只是委屈两人一间了。”

    分卷阅读434

    -

章节目录

欢喜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头与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与水并收藏欢喜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