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 作者:石头与水

    分卷阅读476

    名的穷官,你请得起本官么。

    郑大人哈哈一笑,不以为意,“有!都有!”又拽着人家林大人的手腕走了。

    后头不清楚内情的官员都一个劲儿的纳闷,心说,郑石头这厮何时跟监察司这阎罗王扯上了交情,还有说有笑的哩!尼玛郑石头,你的气节哩,你的傲骨哩,你这手伸得也忒快了吧!咋不提前跟咱们说一声!

    郑大人骑驴上朝,林大人坐的是监察司特制的乌木马车,林大人客气的问一句,“郑大人与本官坐车吧。”

    郑大人素来不懂客套这些事,他本就打算着同林大人做些心灵上的沟通,当即道,“也好。”又跟赶车的交待了自己家的地址,便与林大人一道上了车。

    郑大人赞道,“这车好生宽敞。”

    林大人道,“过奖。”

    郑大人接着说了一句,“有这些银子该省下来,多买几斗粮食也能支援了西北。”林大人立刻不再理会他半个字。郑大人呵呵笑,“林大人别放在心上,我天生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的脾气。我自己过惯了清静日子,知道各人有各人的过法。我也有富裕的朋友,并不是自己吃咸菜就见不得别人吃肉的。只要来路正,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富庶日子,那才是大善。”

    林大人道,“郑大人有事,不妨直说。”

    郑大人寻常皆是直言,偏生此刻不肯直言了,呵呵笑道,“就是吃饭,没事没事。”

    林大人一噎,心道,本官真是多余理会这老家伙!

    监察司的车马队浩浩荡荡的到了郑家门口,正遇着已有两辆马车在外等着,赵长卿与郑妙颖带着丫环,一前一后的出门,正遇着监察司的人马过来,不禁都愣了一下,心下打鼓还以为是出什么事了呢。

    好在二人皆十分沉得住气,及至监察司的人到了眼前,郑大人先自车中下来,接着林大人跟着下了车。郑妙颖笑施一礼,“爹爹今天回来的早些。”

    赵长卿也见了礼。

    郑大人笑着介绍,“这是监察司林大人。”又给林随介绍,一位是闺女,一位是侄女。

    二人微身一礼,林大人的眼神只在她们身上轻轻一掠既过,颌首而已。郑大人笑问,“怎么这身打扮,你们这是要出门?”两人连带丫环都是做男人装束,郑大人只是嫉恶如仇了些,并不通情理之人,不然也不能允许女儿和离。而且,郑大人颇是后悔年轻时脑筋一热给闺女指腹为婚,如今格外对女儿偏爱些。

    郑妙颖笑,“卿妹妹请我去西山烹茶,这就要走了。”

    郑大人笑,“那就去吧,落英泉的水味儿还是晨间最好。”

    两人先送了郑大人林大人进门,方一道上车,去与苏先生汇合。郑妙颖还是头一遭见到林随,道,“早先我就听人说监察司司长林大人极是俊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赵长卿笑,“先生说林大人还是不及承恩侯宋侯爷年轻时。”

    郑妙颖对宋家还是有些熟悉的,笑,“我以前也听祖母说过,宋叔叔年轻时在帝都被称玉人,他一出门,非但许多大胆的女娘要偷看他,便是许多年轻男子也会悄悄学他穿衣打扮。”

    赵长卿听得直乐,郑妙颖道,“你记不记得,宋叔叔的长子还去过边城?”

    赵长卿道,“我只听说过,并未见过宋公子。”

    “你没见过也无妨,我初见宋家哥哥时,觉着他很有些英武,说俊美就有些言过其实,后来方知他相貌与宋叔叔并不像。”郑妙颖叹道,“说来,宋家两位公子离家远走,已经几年没音讯了。”

    赵长卿不由好奇,“宋家乃皇后的娘家,侯府门第,怎么家中公子还会离家?”

    郑妙颖叹,“这就不清楚了。谁知道呢,一家有一家的难处吧。”

    “这也是。”赵长卿便不再提这些事,笑,“今天去吃的这一家,听说是帝都极有名的粥铺。”

    郑妙颖笑,“又是先生介绍的铺子?”

    赵长卿笑,“是啊,牛已经吹下了,想来是真正好吃。”苏先生对帝都颇多了解,只是有些正经的帝都风味儿,赵长卿这自幼在西北长大的实在吃不惯。

    郑妙颖直笑,“你与苏先生是真正投缘。”这两人,说是师生,又似好友,更仿佛母女,着实令人欣羡。

    赵长卿亦不讳言,“能遇着先生,是我此生幸事。”

    两人说笑着便到了苏先生说的地方,生意实在好,苏先生早一步过来占位子,苏先生笑,“才排上位子,坐。”苏先生本就是洒脱之人,何况这铺子生意好,并无多少空余座位,便让丫环们一并坐了。

    郑妙颖笑,“很久没这样出来吃过早点了。”

    苏先生笑,“所以才叫你们另换了衣裳,这儿的东西也可买回去吃,只是到底没现吃的味儿好,正好去西山也顺道。”

    大家便商量着吃什么,铺子里有蒸包子、煎馄饨、还有各式烧饼,外头还有炸油饼、炸麻花的摊子,当然名子叫粥铺,自然少不了各式粥品。赵长卿见别的桌上粥都是盛在小小的薄铫子里,再分至碗里品尝。

    苏先生要的是甜浆粥,配一套螺丝烧饼。赵长卿不喜欢吃甜的,要的普通白粥,佐之以笋尖儿火腿豆腐等小菜。郑妙颖点的是红枣胡桃莲子粥,另外煎馄饨、松针包子也点了两笼,余者丫环愿意吃什么,都随她们点去。

    一时粥点呈上,赵长卿见这粥上一层浅浅米油皮,搅开来,稠稠糊糊的,米粒却是粒粒分明,稻香味儿扑鼻,赵长卿不禁赞道,“真是好粥。这回的馆子好。”

    苏先生笑,“上次的也好,是你这家伙没口福。”

    郑妙颖眼睛落在蒸屉里的馄饨上头,笑道,“这煎馄饨竟是先煎后蒸的。”

    “包好后入油锅慢火生炸,再上蒸屉猛火来蒸,这皮既软又韧,不同于寻常做法。”苏先生笑,“以前我教长卿做过,只是终不及这家味儿好。”

    赵长卿自铫子里舀了一碗白粥,道,“我在成都府时见街头有一种煎包,与这种煎馄饨也仿佛。晨间街上小贩摆一口浅平底大圆锅,锅底刷上油,现包了包子放平底锅里,那口锅能放五十个小孩儿拳头大小的包子,包子放满既盖上锅盖,过得片刻锅里油沸冒泡时揭开锅盖,喷上些许汁水,当真是白雾蒸腾,香气弥漫,还得再盖上锅盖焖片刻,那包子便能好了。”

    分卷阅读476

    -

章节目录

欢喜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石头与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头与水并收藏欢喜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