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 作者:长白山的雪

    长白山下好种田__52

    <!--go-->

    ,已经有十来年了。原本栽上的小树苗长得也挺高了,大概得有两米多。参地里的规矩,是新栽这年的秋天要栽上树苗,等做货了之后,小树苗正好渐渐的长大,以后就能再长成林子了。

    在前世,一般都是种鱼鳞松的树苗,可是静涵到了这里发现,这里栽的竟然是柞树苗。估计是这个时代里,人们对于鱼鳞松等针叶树的培育还没有比较好的技术吧?这柞树倒是爱出苗的,长得也。另一个好处就是柞树的十分优质的成才树种,木质坚硬,长成以后,可以用在很多地方,用途挺广的。

    这些树栽的并不密,中间也有别的树种偶尔飘过来落地生根,所以也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植物群落。估计再过几十年,这里又会成为一片密林的。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刺嫩芽也都长大了,不能再卖,所以静涵他们又开始去挖药材了。这个时节里,天麻苗刚刚露出地面,静涵就带着弟弟妹妹们去找天麻去了。天麻是一种和蜜环菌伴生的药材,而那种栽过棒槌的参地里面,蜜环菌是很丰富的。再加上柞树林子里非常适合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所以静涵就带着大家来到了北面的柞树林中,去找天麻。

    静涵看到了一棵天麻,刚刚露出头,正在那挖呢,就听到静婉喊着,“二姐,这里有好多的虫子啊,咱们走吧,虫子太多了。”

    静涵抬头,顺着静婉指着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棵柞树上,真的有不少的虫子。这墟子一般都是绿色的,也有黄色的,身上会有一些条纹,长度大概能有一寸多,密密麻麻的爬在柞树的枝叶上,在啃食的嫩叶。应该是早晨的缘故,这墟子不光吃叶子,也在喝那些叶子上的露水。静涵仔细的看了这墟子,觉得这些家伙好像是野生的柞蚕。前世听奶奶说过,一般柞树林子里面会有柞蚕的,这东西也叫山蚕。在辽宁省养殖的比较多,大概是从明朝开始,就有人把野生的柞蚕驯化养殖了。

    这里是长白山下的地方,气候略微的冷了些,可是也会有一些野生的柞蚕的,只是数量少,而且可能也没人去注意这些而已。静涵在想,如果真的是柞蚕,倒是可以好好的驯化,然后养蚕也挺好的。这里的柞树高矮比较相应,树木也多,比较适合柞蚕的生长。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的气候冷些,一年只能养殖一茬,不像南面暖和的地方,可以一年养两茬,春蚕和秋蚕。

    “咱们先别动这墟子,静婉,你也别怕,这些东西应该是好东西呢。要是我没看错的话,这墟子,将来可能会吐丝。看这个样子,大概还得一个月才能结茧,咱们这阵子经常来看看,到时候就能知道是不是山蚕了。如果真的是,咱们明年就可以养着东西了,到时候说不定还能挣点钱呢。”静涵心里已经认定就是山蚕了,只是不好吧话说的太满。

    “姐,这些可怕的虫子能有啥用啊?还好东西呢。”静婉看着那墟子,有点害怕。

    静涵笑了笑,女孩子一般都会怕这些软软的,会爬的小东西。“静婉,这墟子有啥可怕的啊?它又不咬你。好了,咱们以后每天都过来看看,现在还是找天麻吧。”

    静涵让静婉她们离那棵柞树远些,自己则是在四周看了看,有发现了两三颗树上有这墟子。心里算计了一下,如果这些山蚕能够剩下一半成功结茧的话,就能留下很多的种茧了。虽然养蚕的确是麻烦了些,不过收益应该还是不错的,就是不知道这个时空的人,认不认这种柞蚕丝。算了,到时候再说去吧,还是先挖天麻要紧。

    静涵她们在林子里转悠了一头午,挖到了能有三四斤的鲜天麻,静涵看看到中午了,就领着大家伙回到参场子,正好薛氏她们要做饭,静涵就赶紧把天麻刷洗出来,扔到锅里煮上。

    ☆、第七十七章发参籽

    接下来的日子里,静涵她们每天早晨都去看看那墟子。有的时候,静涵还拿着个大剪子,把那墟子聚集太密的树枝剪下来,然后移到别的树上去。这样,才不会因为太过密集而使它们没有吃的死掉。

    静婉每次都离得远远地,有些怕这墟子。倒是静娴不怕,和静涵一起,剪树枝啥的都敢动手。看过了这墟子,静涵她们才去挖天麻,这片林子里天麻真的不少,每天都能挖个二三十斤。

    这天她们没去那片林子,而是去了南边的老林子里头。正走着呢,静涵就看到旁边的倒木上,长着几朵很鲜艳的蘑菇。这蘑菇是浅粉红的颜色,长成一大片一大片的,看上去非常的好看。“哎呀,是树鸡蘑,今天可是遇到好东西了呢。”静涵喊道。

    一般的蘑菇都是颜色越艳越有毒,可是这树鸡蘑不一样。这树鸡蘑长得非常鲜艳,但是却能吃,而且味道非常的鲜美。这东西长得非常,今天你看到的时候,也就比手指甲大一点,明天就能长得比成人的巴掌还大。所以采摘一定得及时,要不然就会变老了,这东西一老,就跟木头一样邦邦硬,也就不能吃了。

    静涵赶紧上前看了看,用手一掐,蘑菇的主体还是挺嫩的。赶紧的掰下这蘑菇,放倒了筐里。这棵倒木上长了好几块的树鸡蘑,静涵都掰下来了。“今天中午,咱们就吃树鸡蘑炒韭菜好了,正好今年咱家也有韭菜了。”这树鸡蘑炒韭菜,味道可是鲜美至极的,也是长白山地区的一道特色美味了。

    文宣他们没见过这树鸡蘑,不过他们相信静涵,只要静涵说能吃,那就是能吃。大家继续往前走,找天麻去了。

    中午的时候,孩子们回到了参场子。“奶奶,我们今天遇到了树鸡蘑,咱们今天炒树鸡蘑行吗?”静涵拿出来采的蘑菇,问陈氏。

    “呦,这可是难遇上的东西,行,我去割点韭菜,中午就吃树鸡蘑炒韭菜。”陈氏当然认识这种蘑菇,赶紧拿了镰刀,去菜地里割韭菜去了。

    静涵把蘑菇上面的树叶和树枝摘掉,然后用水洗干净给了薛氏。薛氏吧蘑菇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用热水焯了一遍捞出来。这边静婉和陈氏把韭菜挑好洗净,薛氏也切了,一会儿留着炒菜用。

    这树鸡蘑炒韭菜非常简单,就是把两样菜下锅炒一下就行,不过这里面的火候啥的,就得是经常炒菜的人才能拿捏准了。薛氏炒菜做饭的是个能手,这点事情自然难不倒她,几下子把菜炒好,厨房里就飘出来了一股香味。静涵吸吸鼻子,果然是这个味道,真香。

    中午饭也就是饼子,还有小碴子粥,菜当然就是刚炒的树鸡蘑韭菜,另外也就是小白菜,黄瓜啥的了。再加上一碗大酱,这就是一顿饭。

    志新他们去参地薅草了,这会儿也都回来,陈氏赶紧让他们洗洗手,然后好吃饭。大家全都坐到了桌边,老爷子看到了桌上的菜,“哎呦,这还有好东西呢。来志新,咱们吃饭,今儿中午还有这树鸡蘑呢,大家伙都来尝尝,这东西难得遇上正好的。”老爷子夹了一筷子,放倒进嘴,“恩,味道不错,这个味儿啊,还真是鲜。”

    大家伙也全都动筷子,全都去尝这树鸡蘑。好在今天的树鸡蘑挺多,这才算是够吃。孩子们都挺爱吃的,薛氏和朱氏一看,也就吃了两筷子就完事,留给孩子们。

    “要是这树鸡蘑能经常有就好了。”文昌一边吃一边说着。

    老爷子一听就笑了,“文昌啊,这东西可不是经常能弄到的。山上是有不少,不过啊,这东西长得,今天你看着它长得小,可是明天再去看说不定就变老了。你们能遇上这么些没老的树鸡蘑,还真是运气呢。”老爷子给孩子们讲起了树鸡蘑。“说起来啊,咱们这山里还真就有不少好吃的蘑菇呢,你像是榆黄蘑、树鸡蘑、猴头蘑,挺多的呢。这榆黄蘑更是味道鲜的很,可是不能晒干,一大背筐也就能晒一小把就不错了,而且一干了味道就不好。猴头蘑倒是能晒干,可是太少了,一年能遇上几个就不错。树鸡蘑就更不用说了,时间短,一老了就跟木头似的,不能吃。唉,要是这些蘑菇能多些,那该多好啊。”老爷子感叹道。

    静涵一听这个,心中一动,对啊,她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前世的时候,不是已经有人工养殖蘑菇的了么?现在他们在山上,就是不缺木头,只要能够弄到菌种,种在木头上,不就和野生的一样吗?对了,她应该琢磨琢磨这个的。这些蘑菇味道鲜美,又营养丰富,都是难得的好东西。这里的人一般都用来送人啥的,那可是非常受欢迎呢,要是能够种出来,应该会很好卖的吧?静涵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法子。

    这事不能太着急,要一点点的来,得先把菌种培育出来才行的。静涵心里有了计划,就开始慢慢的琢摩着这个蘑菇该怎么种了。

    虽然存了心思想要人工培育蘑菇,可是这并不是急切之间就能干成的,所以静涵依旧是每天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早晨依旧去看看那墟子,然后白天去林子里采药材。文昌每天早晨都和志明一起进镇子,去卖鱼和蝲蛄。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在陷阱里捡到野物,大夏天的,吃不上就会坏掉,所以一般也会捎到镇上卖掉。

    参地里的活是干不完的,今年志新和老爷子商量了,要三十丈参土。这样正好可以把去年拦的那些参籽也都撒上,以后慢慢的发展,就可以栽很多的棒槌了。这参籽并不是直接撒在地里就能出苗的,而是要经过发酵才能开口,只有开了口的参籽,撒到地里才会出苗。

    这个把参籽提前发酵,让它开口的过程,就叫做发参籽。发参籽又分干籽儿和水籽儿,干籽儿一般是在六月里。在地里找一块地方,底下用黄土夯实,然后铺上一层薄布,上面再铺上沙子和黑土的混合物,这里面就要拌上参籽了。参籽自然是去年晒干的那些,略微用水浸一下,拌到沙土之中,上面再盖上一层土。最后,还要在这块地上面搭上棚子,用来防止雨水落进去而使参籽烂掉。

    发水籽儿基本上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采下的参籽,直接拌土发酵,然后秋天撒籽。这干籽儿和水籽儿相比较,干籽儿的发芽率比较好,出苗也齐。而水籽儿容易出现霉变,而且出苗也容易不齐,很多都会在撒籽后的第三年才出。所以一般的人家,如果不是急着用参籽,都会晒干了,吊在房梁上,等到第二年发干籽儿。

    许家去年弄了不少的参籽,今年光是撒籽就得用十五丈参土。所以今年发参籽的地方也比往年大了很多,上面做了一个木头棚子,还苫着草,就怕雨水落进去。

    周村长早就带着村里人分好了参土,这阵子志新和志明两人就忙活着刨参土。由于志明还要每天去镇上,再加上今年多了十丈,所以这参土刨的就慢些。好在有了那种宽镐头,咋地也能比往年强些。刨土的活儿累,陈氏就让志明他们经常买些肉回来,饭菜里倒是油水不错。

    今年开春,陈氏抓了两头小猪,如今也长得半大了。每天静涵他们还要负责去打些猪草回来,掺上一些玉米脐子、豆毛、橡子果等东西烀出来,两头小猪吃的可欢了。家里的鹅子也变成了五十多只,陈氏有个拿手绝活,就是能在炕上孵小鸡小鹅的。今年她特意留了六十来个鹅蛋,然后孵出来了五十个,这也不错了。如今这些小鹅刚出壳没多长时间,摇摇摆摆的可好玩了。于是,孩子们又多了项活计,就是每天去采些苣荬菜、婆婆丁,然后剁碎了喂给小鹅们吃。这两样东西也都是药材,可以去火杀菌,小鹅吃非常好。

    日子就在这样的忙碌中一天天过去,静涵一心期待的那墟子,竟然真的结茧了。看着柞树上一个个卷起的叶子,静涵的心里简直高兴的不行。这柞蚕是以蛹过冬的,所以静涵就把所有结的茧用剪子连树叶一起剪下来,然后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只要温度不够,这些蚕茧就不会动弹,会一直保持这种样子,直到明年春天。

    静涵小心翼翼的把蚕茧存放起来,家里人自然是看到了。就问这是啥,静涵告诉他们,这是一种可以抽出丝来的蚕。就像南面养的桑蚕一样,只是这种蚕吃柞树叶子,而且在野外放养。当然了,静涵不能说这是自己认识,只好说是有一次去镇上,听人家说的。

    家里人听了静涵说的,虽然有点不太相信,可是也没人去泼什么冷水。这一年多来,大家倒是见识了静涵的本事,这个小丫头,一肚子的鬼主意。要是静涵真的弄出来了这种蚕,就算是抽出丝来卖不掉,也可以自己家用用什么的吧?

    ☆、第七十八章榆黄蘑

    七月中旬,参籽又红了,村子里的人都纷纷来掐参籽。静涵他们就停下了别的活,专心先把自己家的参籽掐下来。等到自己家的参籽全都弄好了,静涵他们又进山了。

    静涵心里存了想要种蘑菇的心思,所以进山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有没有蘑菇啥的。要在木头上种蘑菇,自然就要选那些本来就生长在木头上的菌种了。走着走着,静涵

    长白山下好种田__52在线阅读

    <!--t;

    长白山下好种田__52

    -

章节目录

长白山下好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长白山的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白山的雪并收藏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