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 作者:长白山的雪

    长白山下好种田__189

    <!--go-->

    有什么事情,顺顺当当的,可是比什么都强。你说这两年啊,天灾人祸的,就是不消停。我们在家里还差点,毕竟离得远些。这喜州,就在边界之上,我们在家啊,都是成日的担心。”说着说着,薛氏就说起了自己的忧心。

    “那时候知道静涵有了,还把清远哥两个送回了家去,我们的心里就担心的要命。这要是万一北元国打过来了,可怎么办啊?好歹的,这一年算是平安的过去了,静涵这孩子也生了,以后即便是有点什么事情,也多少能担些是非了。”说起这些,薛氏难免摇头叹气,为女儿担忧。

    “行了,你也别想这些个,静涵是个有福的,不会有啥事情。说不定过了今年啊,那北元国就直接撤兵了呢。”钱氏安慰着薛氏。

    今天来了不少的客人,州衙的官员,喜州城里的一些头面人物,还有各县的人,都来了。而且来的还有不少的女眷,于是钱氏和薛氏就帮着静涵去招呼那些个女眷。

    子轩也少不得在前面接待那些来贺喜的宾客,文宣和子文这次都跟着一起来的,正好帮忙,子轩才算是没那么的忙碌。

    “大人,知府大人来了。”有人跑来,向子轩禀报。

    子轩一听,赶紧的往外迎接,来到府门口,果然是知府大人坐着马车来了。子轩步上前,“下官见过大人。”

    知府大人从车上下来,看见了子轩,就笑了,“子轩啊,不用那么多礼,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这么客气么?”

    周知府来到隆州也有一年多了,他为人宽厚谦和,对待下属都十分的礼遇,所以府衙上下人等,对于这位知府大人都是很敬重的。

    莫宏帆的军队,就驻扎在韩州城外。大军驻扎,难免要从当地征调粮草,为了筹集粮饷,子轩倒是跟周知府接触的挺多的。两个人虽然岁数上差了不少,但是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子轩少年才俊,周知府却是经验老道,这两个人在一块儿,总是能想出来不少的好点子。男人的友情,有的时候,也是从互相欣赏开始的。

    “大人里面请吧,这样的天气,竟然劳动大人前来,可是小女的荣幸。”子轩赶紧把周知府让进了会客厅了。

    屋里面的官员一看是知府大人来了,少不得都要起来见礼的。

    周知府摆摆手,“诸位无需多礼,今天是林家千金的满月宴,咱们都是长辈,都是来喝酒的。”

    周知府坐下之后,其余的人也都坐下来,大家倒是也没有多拘谨,该说什么就说些什么。当然了,众人的话题,还是集中在了北元国入侵这上头。“这一年来,咱们大齐和北元国也算是互有攻伐,谁也没占了多少便宜。不过总的说来,咱们可是占了地利的优势呢。嘉峪关一线,有坚固的长城,那北元国的骑兵,自然是无法越过来的。可是要让咱们的军队出嘉峪关和敌人作战的话,可就不行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年关

    “子轩啊,这朝廷在韩州的驻军,这次又要粮草。你说他们不过五万人,怎么耗用如此的迅速啊?”周知府说起来了这军队征粮的事情。

    子轩也有些纳闷儿的,前次才送过去了粮草,这才一个月吧?怎么会又要粮食了呢?“大人,此事下官也是不明白,按理来说,不应改这么的。不如大人先拖延几日,将这边的情形上奏朝廷算了。五万人的军队,如何用的了这么些的粮草?如今两国交战,粮饷物资耗费巨大。咱们东北虽说是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可是也不能这样索要无度啊?这哪里是养军队,说是养祖宗还差不多了。”

    子轩这话也没错的。前阵子,莫宏帆派人来,说是大军驻扎在韩州,军士们吃苦受累。喜州这边多草原,而且听说这边很多人家都养了牛羊,想从这边征集一些牛羊过去,犒劳三军。当时子轩还想来着,毕竟这当兵是挺苦的,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也总不好一点面子都不给的。于是,就从静涵的牧场那边,弄了一百头牛,五百只羊送了过去。

    相对于五万人来说,这点东西的确是不算很多,可是这已经是子轩能做到的极限了。总不能把牧场全都给搬空了吧?百姓的东西,子轩哪里舍得去征用啊?那都是百姓们的血汗呢。

    结果莫宏帆还不满意,派人再次前来。子轩这次并没有再给送东西,只是跟来人说了,喜州这两年因为天灾,百姓的生活也困难的很,实在是拿不出来了。来人发了一顿火之后,走了。

    “大人,下官觉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蹊跷啊?这五万人的粮饷,皆是由朝廷负责的。当今圣上是位明君,在位这些年来,百姓得以休养。国库也是富足的很,定然不会缺了这些军队的粮饷用度,为什么他们还会再向咱们伸手呢?”子轩觉得挺奇怪的,虽然如今爆发战事,可是如今用兵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啊?朝廷里不会拿不出这些军队的粮饷的。既然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么莫宏帆又为何屡次向当地的州府索要粮草呢?

    “本官也是猜不透这里面的关窍,才会跟你说的。子轩说得对,是应该上书朝廷,请示一下应该如何做。要不然,咱们这东北即便是富饶又如何,哪个也经不住这样的耗费啊。恐怕还没等北元国打过来,咱们就被这些个祖宗给掏空了呢。”周知府和子轩想的差不多,于是决定回去就写折子。

    “对了,大人,如今的情势看来,明年开春,或许就会有大仗。之前的这些,下官总觉得是北元国在故意试探,他们如今,似乎还没有想要决战的意图。这点有些奇怪,但凡出兵,不就是讲究个气势的么?势如破竹,一鼓作气。可是看北元的意思,却不像那么回事。这点下官也是弄不清楚,所以下官估计,恐怕明年,将会是大战爆发的时候。”子轩自从两国交战开始,就一直关注着形势的变化,对于战场上的事情,自然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周知府点点头,“子轩此言倒是有些道理,不过这种事情,本官还真就是一窍不通。想来这战场上的事情,咱们这些文人还是难以理解啊。这样,我也不在你这耽搁了,即刻回隆州。”

    子轩也没有挽留,他们都是有公事在身的人,是不能离开太久的。“外面天寒路滑的,大人一路保重。”子轩跟着送出了府门,看着周知府上了马车,一行人越走越远了。

    子轩回到了后面的院子,正好那些女客也都各自散了。静涵抱着孩子,正跟薛氏她们唠嗑呢。一看到子轩回来了,薛氏和钱氏就全都走了,留下空间来,让子轩夫妻说会儿话。

    子轩坐到静涵的身边,看着妻子怀里抱着的女儿,心里也是无限满足。伸手搂过来妻子,“总算是平安的生下了这个小东西,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害怕。我一直都提心吊胆的,就怕北元国会打过来。好在,战火并没有蔓延到这,而我们的女儿,也平平安安的降生了。”子轩感慨道。“静涵,你辛苦了。”

    静涵一听子轩的话,就笑了,“相公,咱们这都是第三个孩子了,每次你都会这么说的。”幸福的感觉,洋溢在心头。有的男人,会在妻子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感动非常,对妻子也是温柔呵护。但是当孩子生的多了,这种心境就不会再有,而是渐渐的习以为常。那时他们就会觉得,女人本来就是生孩子的,没什么了不起啊。

    “不管生几个,我也都会这么说的。每次看见你挺着个大肚子,还要操劳着各种事情,我就想着,就生这一个算了,再也不要了。”子轩有点歉疚的说道。“可是,等孩子生出来了,我一看见他们可爱的样子,又觉得是不是生的太少了。”子轩有些苦恼的说着。

    静涵有点忍不住笑,可是怀里还抱着小清宁呢,只好努力憋着,肩膀一抖一抖的。好半天,才算是忍住了笑意。“相公,我喜欢孩子,越多越好呢。这个你就别苦恼了,咱们就要生好多的孩子,到时候一家子多热闹啊。”这是静涵的真心话,前世孤孤单单的感觉她可不想有了。

    两个人就这么依偎在一起,看着那个粉妆玉琢的小女娃,都觉得心里很满足。

    静涵想起了刚刚母亲说的话,就对子轩说道,“咱娘刚才说了,这次文宣和子文都要留在这边,家里都不放心咱们,就说让他俩留下来帮忙。你看行么?”

    子轩想了一下,“明年秋天,不是还有秋闱的么?他们难道不去参加会试了?”

    “我也不知道,这个你去问问他们吧。不过文宣从小就活泼一些,读书上虽然也不错,可是却并不像大哥和文昌那样用功,反倒是对于练武挺感兴趣的。说不定,他还真就是不想参加科举了。”静涵也弄不清弟弟是怎么想的,总觉得文宣和子文两个,好像并不算是太热衷于科举。

    “嗯,这个等我抽空问问他们吧,要是真的无心科举,也没必要非得走这条路。”子轩倒是没有表示反对,对于兄弟,他们夫妻两个的意见都差不多。文宣和子文都大了,他们知道自己的路要怎么走,没必要非得帮他们规划什么的。

    夫妻俩又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些体己话,然后孩子尿了,静涵就给孩子换尿布,子轩出去找文宣和子文去了。

    和他们两个谈了半天,知道这两个人真的是无心科举,子轩也不勉强,于是答应让两个人去喜州的驻军那里去锻炼一下。喜州原本就有皇帝派来的驻军,不过只有五千人而已。这几年,子轩一直跟那里的守将关系不错,于是就把文宣两个送了过去。

    志新夫妻又住了几天,就启程回家了,毕竟要过年了,家里的事情也是不少的。临走时,志新还叮嘱子轩,别太惯着文宣了,应该让他吃点苦,锻炼锻炼才行。子轩都一一答应了,然后送志新他们出了城。

    腊月里,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静涵他们今年自然是不能回家的,于是就带着人,开始张罗着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今年因为战事,静涵直到秋天新粮食下来之后,才让酒坊继续酿酒,所以这酒坊的生意,也就略微差了一些。还有糖坊,因为今年种的甜菜太少,也是没有利润。静涵也没在意,只是把糖坊的管事等人都派到了别处去,糖坊暂时关闭。

    今年种的粮食比较多,各处的粮食产量也都不低。子轩下令,让百姓多储存一些粮食,剩下的由州衙出面收购,然后全都储存了起来。备战备荒,可不是一句空话,要时时刻刻都注意才行的。

    喜州的百姓,在经过了这一年的紧张之后,也都放松起来。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

    这一年,因为北元国的事情,弄得百姓人心惶惶的,就觉得这日子过得,半点不顺心。虽然战场离着东北很远,可是这喜州终究是在边关,终究是有些危险的。这几年,喜州的百姓总算是日子过得好起来了,大家正信心满满的要奔好日子呢,结果因为北元国,今年各家都多少有些损失。

    过年了,百姓都纷纷出来置办年货。这大冬天的,想来北元国总不至于冒着严寒跑来攻打吧?于是人们大包小裹的往家里弄东西,准备过个吉祥年。静涵因为孩子太小,自然是没机会上街的,也只能派家里的婆子和小厮们去采买过年应该用的东西去。府里的丫头和小子们整天忙忙碌碌的,可是脸上全都带着欢喜的微笑,看着也是让人心情大好起来。

    ☆、第二百八十二章除夕敌袭

    如今他们住的地方,并不是以前的县衙后院了,而是后来盖的房子。镇东成了喜州,州衙都是重新建的。喜州乃是边境上的一座大城,里面的地方可是大得很。于是静涵就找了一个理想的地方,重新盖了一座宅院,留着自己家住。

    今年没法回家,静涵就提议把所有跟着他们过来的人,不管是府里的下人,还是那些个管事,都请过来一起过年算了。这些年,从府里出去了不少的人,正好今年大家伙就一起聚聚。

    于是男人们在前院,女人们都在后院,整栋宅子灯火通明,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

    “今天是除夕,一家团圆的大日子,咱们这些个离家的人,就在一起吃顿饭吧。也不管什么身份地位的,都在一起热闹热闹。”子轩举起酒杯来,对大家说道,“来,咱们喝了这一杯酒,过年了,咱们也该松松了。”

    在座的众人全都端起了酒杯来,大家的脸上,全都带着笑容。“是啊,这一年,提心吊胆的,总算是过去了。咱们都放开了吃喝,谁也不用顾忌。”那位李将军是个很豪爽的汉子,就属他笑得最开心。

    子轩又回头敬了安福他们,“都是自己家人,谁都别客气,咱们都是一起来到这边的,以后还要互相照应才是。”

    安福、长顺、长安、长兴、长旺这些人,都是从府里出去的,如今可都是各处的大管事了呢。这几个也都各自娶了媳

    长白山下好种田__189在线阅读

    <!--t;

    长白山下好种田__189

    -

章节目录

长白山下好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长白山的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白山的雪并收藏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