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夫人养成记 作者:漫步长安

    分卷阅读204

    给永莲寻个称心如意的驸马。这孩子一直闷在宫中,也没个同龄人做伴,性子也绵软,得找个真心疼人的男子。今日寻摸着,似乎也没有什么合心意的。倒是有个公子,模样长得俊,才气也不俗,和贤妃妹妹提了一句,贤妃妹妹想再细细打探。”

    “是哪家的男儿?”

    皇后自己也脱鞋上塌,和祈帝一起靠坐着,闻言一笑,“听说出身沧北文家,是二甲的进士,名列第三十六名。”

    祈帝眯着眼,侧过头望着皇后,皇后笑道,“陛下如此看着臣妾做什么?臣妾也是听湘儿提过几次,说文家公子才情不俗。今日瞧着后桌有位颇为俊俏的公子,命琴姑去问,谁知赶巧就是文家的公子。永莲平日里就爱弄些诗词,臣妾也是想着,书香世家的公子温雅知礼,可能更合乎她的心意。也就那么一提,最后成与不成,还得经过贤妃妹妹的同意,臣妾可不会越过贤妃妹妹去做主。”

    “你有心了。论年纪长相和才情,文齐贤倒是个不错的人。”

    皇后又露出一个笑意,语气变得轻快些,“原来他叫文齐贤啊,之前那泄题一事,臣妾觉得文家那四爷有些冤枉。依臣妾看,尧儿都欣赏的人,肯定错不了,要不然尧儿也不会破格将他招揽为幕僚。必是文家人押题真准,才会惹出事端。”

    祈帝似在思索她的话,自泄题事出后,尧儿似乎也没有弃用文沐松,反倒是有种先搁置一旁,等事过后再重用的意思。那皇后是什么意思,他微醉的眼神流露出一丝狐疑,很快又隐下去。

    皇后似乎一无所觉,脸上的笑一直都挂着,“陛下,算日子,永安也要生产,你我都是要当皇外祖父皇外祖母的人。皇儿们都已长大,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永安也好,永莲也罢,这挑驸马还是由着她们的喜好来。就好比永安,自己挑的梁驸马,现在日子过得多舒心。永莲虽不是臣妾所出,但臣妾对她的心和永安是一样的,也盼着她以后能日子和美,和驸马相敬如宾。”

    祈帝依旧不语,垂眼深思。皇后嫣然一笑,身子往锦被中一缩,露出皎洁如玉的脸宠。脸上半点脂粉未施,如同少女一般光滑细嫩,往日里凌厉的眼眸变得缓和,氲着雾气。

    祈帝看着,心里涌起情愫,也躺进锦被中,皇后顺势往他怀中偎,两人很快交叠在一起…

    外面的琴嬷嬷肃静守着,几个宫女离得远一些,也站得笔直。

    忽然一个杏衣宫女急急地跑来,脸上还带着泪意,琴嬷嬷一瞧,认出是永莲公主身边的宫女。

    宫女低声道,“嬷嬷,可否帮奴婢通传一下,公主犯了疾,痛得大汗淋淋。贤妃娘娘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御医也请了,药也喝过,公主还一直喊疼。”

    “陛下和娘娘都已安寝,今日陛下似是饮过酒,想必身子极乏。不如老奴和你过去,或许能帮衬一二。”

    那宫女很是为难,咬着唇,“嬷嬷,算是奴婢求您。公主已经痛得不行,奴婢不敢妄自做主。”

    琴嬷嬷看着她,脸冷下来。

    两人站着,琴嬷嬷估摸着时辰,慢慢地走到门前,轻叩一下,小声道,“陛下,娘娘,永莲公主病重。”

    寝殿内,一室的靡香。

    祈帝听到声音,脸上的红潮倾刻褪去。皇后拥被坐起,乌发散落下来,柔声道,“陛下,永莲的身子要紧,您快些去吧。”

    她起身先穿衣,然后唤人进来侍候祈帝更衣。

    祈帝脸有忧色,更好衣后摆袖匆匆离去。

    他一离开,琴嬷嬷就进来,随后宫人们备好热水。她侍候皇后梳洗沐浴。

    皇后躺在浴桶中,水中洒着鲜花瓣,升起的雾气带着迷人的花香。琴嬷嬷不轻不重地替她捏着肩。

    “永莲这病真是越来越重,本宫看着,似乎是再也好不了。”

    “娘娘忧心的是,奴婢瞧着,这回御医都压不住,怕是又加重了。”

    皇后冷冷地轻哼一声,永莲这丫头,心眼子倒还是一如既往的多。今日给她来这一出,分明就是不满她白日里提起文家那公子。

    小丫头,想和她斗,太过自不量力。

    她的手抬起,随意地抓起水中的花瓣,慢慢地搓碎。

    第二天胥良川就去翰林院述职。他是殿前授职,授的是从六品修撰,比赵书才的从八品典薄高出两阶,翁婿二人成为同僚。

    翰林院的最高上峰是胡大学士,胥良川先去拜见他,然后再一一和同僚们见过。赵书才站在后面,笑得一脸骄傲。

    待下值后,赵书才与胥良川走在一起。赵书才脸上泛着红光,“胥姑爷,雉娘最近可好?”

    “雉娘很好,大舅哥有什么打算?”

    赵书才见姑爷明白他要问的话,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你段家姑父的意思是想守哥儿留在京中,在京中谋个职缺,他有门路,想让守哥儿去礼部当个主事。我还没有答应,想着先来问问你。”

    胥良川停下来,望着他,“太子已经成年,开始参与朝事。朝中各部稳固,此时留在京中,难已有大作为。不如寻求外放,在外面历练几年,有合适的机会再调回京中。”

    他这么一说,赵书才有些糊涂。按理来说,太子成年参政,应该是好事,怎么听胥姑爷的口气,这时应该离京为好?但赵书才这人,有着农夫与生俱来的求稳心理,胥姑爷不会害他们,他说外放,那守哥儿就外放吧。

    “那我与你段姑父说说,让他帮守哥儿寻个外放的路子。”

    胥良川冷凝着脸,“不用,我自有路子。你看临洲怎么样?临洲城下,有十来个县,随他挑一下都行。”

    赵书才倒吸一口凉气,嘴巴张了又张,半天才合上,“那行,不拘哪个县。”

    胥良川点头,重新抬腿往外面走。赵书才大步跟上,心里暗自发怵。明明自己是岳丈,可是在胥姑爷面前,总不自觉地想缩着身子。即使胥姑爷对他已经很是尊敬,他还是觉得有种莫名的压力。

    不过胥姑爷再如何,也是自己的姑爷,还是向着他们赵家的。不像其它的两位,平家的那位不用说,压根就像没有过似的,以前燕娘在世时,他没有进过赵家的门,后来燕娘去逝,他更加记不得有赵家这门姻亲。段家侄儿也靠不住,成天跟妾室混在一起,凤娘也不管。

    胥良川的步子迈得大,赵书才跟得有些气喘。两人分开路后,赵书才停下来喘了半天气,气匀后乘着小轿回赵宅去。

    赵守和听完父亲转告胥良川的意思,也十分同意,“爹,大公子说得没错。咱们赵家根基浅,儿子也不够圆滑,与其留在京中苦熬,不如外放出去历练一番,幸许还能博上一博。”

    “你能够这样想,爹很高兴,等会就去段府告诉你姑父,让他不用操心。”

    赵书

    分卷阅读204

    -

章节目录

阁老夫人养成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漫步长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漫步长安并收藏阁老夫人养成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