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郡王见闻录 作者:华飞白

    分卷阅读224

    ”

    “你们可别诳俺,连俺都知道,那甚么省试还没张榜呢,哪里来的甚么甲第状头?”

    “别的科目确实不知晓,但这进士科登第者到底有多少人,早就传遍了长安。国朝最年轻的甲第状头,连圣人与皇后都亲自召见了他,那还有假?你们若是不肯信,便再等半旬就是,省试张榜出来就知道是真是假了。不过,说不得张榜之后,这位少年状头就回了长安,你们也别想再见着他了。”

    “当真?那这甚么少年状头,究竟是哪一家的小郎君?多大年纪?”

    “听说是琅琊王氏商州房的旁支子弟,以前不显山不露水的。至于年纪,大约十六七岁罢——啧啧,你该不会是想榜下捉婿罢?算了罢,连长安城的达官贵人都想抢的新婿,哪里还能轮得上咱们商州的小娘子?”

    “不试试怎么知道哩?说不得,这位小郎君就中意咱们商州的小娘子哩!”

    不多时,“琅琊王氏”出了个甲第状头的消息,便让整座商州城都为之沸腾了。人们从大街小巷中涌出来,宛如上元节观灯一般,将城门附近挤了个水泄不通。所有人都踮着脚尖往驿道上看,谁都想第一眼瞧见这位传闻中的少年状头。

    少年状头曲折的身世亦在人群中不断地流传着:出生不久便丧母,庶出姨母成了继母,不久就添了弟弟;少年时便经常独自带着老仆在外游历,弟弟进学颇有名声,他却默默无闻;后来不知怎地进入长安的国子学读书,拜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先生,弟弟却拜了长安城赫赫有名的先生为师等等。

    更有些亦真亦假的消息夹杂其中,引得不少人深思细究起来。莫说是官宦人家、世家大族了,便仅仅只是平民百姓,也同样经历过许多家长里短、是是非非之事。若是机灵与聪明之人,听到这些故事之后,又如何会不明白这其中必有甚么见不得人的隐情?

    将近午时,自长安而来的驿道上,终于有十余骑飞奔而至。为首者是位装扮素净的俊美少年郎,目光清湛,从容自若,唇角含笑,身形颀长,犹如玉树临风,足以令人见而忘俗。

    “状头来了!!”众人正仔细地辨认着他,人群中忽然有人喊道,“这便是咱们商州的甲第状头!我曾经见过他!他正是琅琊王氏子弟!”此话一出,顿时群情激动,所有人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如潮水一般涌了上去。

    见到这种架势,王子献立即翻身下马,向着他们拱手行了叉手礼。他身后的王子睦以及数位商州学子也连忙下马——如此热情的父老乡亲,他们亦是头一回得见。或许只有国朝最年轻的甲第状头的名声,才能将这些乡里乡亲都吸引而来罢。

    “足下可是新科甲第状头王子献?”迅速将他们紧紧围住的士子们率先问道,每个人的眼中都满是炽热。

    商州虽紧邻长安,却并不归关内道管辖,而是隶属于山南道。论起文名来,不仅比不过同样在长安附近属于关内道的同州与华州,连同为山南道的荆州等地亦是文气更胜一筹。而今,商州之地终于出现了一位闻名天下的少年状头,可见商州文脉隐约有兴起之势,教文人士子们如何不欢欣鼓舞?!

    “在下正是王子献。”年轻俊俏的状头微微一笑,仪态优雅,“想不到,诸位竟是因在下而来,也不知在此处等了多久,实在是在下怠慢了。”无论是文人雅士或是面色黧黑的商贩农人,他皆是含笑以礼相待,仿佛这些皆是久违的贵客一般,行为举止无可挑剔。

    于是,众人越发热情高涨,围着他问了又问。直到守卫城门的兵士前来驱散他们,认为他们堵塞在附近妨碍了往来交通,才有人依依不舍地离开。王子献便带着王子睦给诸人道歉,又邀文人雅士们过两日参加他主持举办的文会,才终于得以脱身而出。

    此时,已有好事者将这个好消息带给了王昌与小杨氏。闻言,王昌自是喜不自禁,赶紧换了身簇新的衣衫,在家中翘首以盼。小杨氏则险些将手中的锦帕撕碎了,暗中恨得咬牙切齿,明面上却不得不做出惊喜之态,命仆婢赶紧张灯结彩迎接大郎君。

    当王子献与王子睦归家的时候,所有仆婢都纷纷涌过来道喜。每人脸上皆是与有荣焉之态,仿佛都忘记了当年他们是如何轻慢这位大郎君,在背后又是如何嘲弄于他的。庆叟面无表情地跟在王子献身后,目光一寸一寸地扫过他们,令他们不由得齐齐退后几步,不敢再贸然上前造次。曹四郎更是满面嘲讽之态,完全不给他们留甚么情面。

    王子献对这群小杨氏的爪牙自是不甚在意,径直来到正院内堂,拜见了王昌与小杨氏,行了稽首大礼:“孩儿见过父亲、母亲。这一回,孩儿侥幸中了甲第状头,总算是没有辜负父亲与母亲的期望。”

    “好!好!好!!”王昌仰首大笑,忙不迭将他扶起来,目光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慈爱之意,“好孩子!你光耀了咱们家的门楣,日后便是去地下见祖宗,我亦是问心无愧了!!好!明日咱们便去祭祀祖先!也须得好生宴请族人们——”他红光满面地盘算着如何大摆筵席,宴请甚么贵客,竟是完全无视了小杨氏越来越苍白的神色。

    问心无愧?若是知道你竟是这般愚蠢,恐怕地下的祖宗们都不愿意认你这个不肖子孙罢!王子献心中讽刺地冷笑,面上依旧温和:“阿爷,省试尚未正式张榜,如此大张旗鼓,恐怕有些不妥。”

    “既然你已经是圣人钦点的甲第状头了,又有何不妥?”王昌毫不在意,“且不提族长他们,指不定连刺史府与都督府都会给你帖子,想见一见你呢。”他越想越是开怀,仿佛一条富贵荣华的道路已经就在眼前。

    听得王子献连说“不妥”,小杨氏勉强打起了精神,附和着笑道:“阿郎说得是,这确实是一件大喜事,也很该好生庆贺一番。这个好消息既然已经传开了,说不得族长他们待会儿便会过来,我们可得让仆婢们准备起来。”说着,她环视周遭,眉头皱了皱:“怎么只有你们二人回来了?二郎呢?”

    “二兄落水受了些风寒,正在卧床歇息。”王子睦回道,神情中略有几分冷淡,“不过,母亲尽管放心,症状并不重,说不得过两天便能痊愈。”

    “都受了风寒,症状还不重?”小杨氏满面担忧,望向王子睦与王子献时,禁不住带出几分埋怨来,“若是他症状轻微,等他痊愈之后,你们兄弟再启程回商州也不迟,何至于如此着急?竟连两三天也等不得?”

    “母亲有所不知,我们之所以急匆匆赶回商州,并非只是为了报省试之喜。”王子献眉头微挑,“其实是二郎在弘农郡公府的时候……不慎出了些意外,郡公默许了他与杨十娘的婚事。我们回来,便是想禀告父亲与母亲,开

    分卷阅读224

    -

章节目录

新安郡王见闻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华飞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飞白并收藏新安郡王见闻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