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郡王见闻录 作者:华飞白

    分卷阅读503

    朕待在太原府中,可是安稳得很,你留下数十名千牛卫,其他的尽可带走!!”

    李玮却不放心:“叔父,千牛卫拢共也就五百来人,都是护卫叔父安危的御前护卫,怎能只留十之一二?与其去争抢甚么功劳,侄儿倒不如留在叔父身边好好守着呢,心里也安宁些。至于弟妹们,见我守好了叔父的安全,还能有甚么话可说?”

    “让你去你便去!”圣人皱眉道,觉得他此举实在有些不够干脆果断,“你总不能一辈子都待在朕身边当千牛卫将军。好不容易有上战场的机会,就当是历练。至于千牛卫,留下一百人!!朕身边不是还有致远么?你曾亲口与朕说过,一个致远便抵得上至少二十名千牛卫,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被“委任”等同于千牛卫重任的王舍人只得微微颔首致意,示意自己并无异议。

    于是,嗣越王一步三回头地带着一群心里嗷嗷叫的千牛卫离开了太原府。太原府都督特地遣了五百亲兵与他,免得这位金枝玉叶带的人太少,不慎将自己伤着了。而且,千牛卫几乎每一个都是勋贵世家子弟,无论伤了哪一个,都无法向京中那群皇亲国戚与高官交代啊。必须足够谨慎,以他们的安危为先,就算牺牲自家的部曲亲兵都在所不惜!

    嗣越王到底并非常人,一旦放下心中的顾念,便如猛虎出笼一般。数日之内,他们便连连遭遇两三回流窜的叛军,并连战连胜,斩首一千余级。

    圣人听闻奏报之后,大喜,对王子献道:“朕的二兄也真是奇人,自己是个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文人,却养出了两个这般勇猛的儿子!当初阿爷给他们兄弟的字可真是没取错,吾李家的千里驹奔驰在一往无前的大道之上——阿爷的眼光,果然从未出过差错!!”

    王子献微微勾起唇角:越王殿下确实是奇人,但濮王殿下又何尝不是奇人呢?养出的两个儿子,堪称良才美玉,光华湛湛,与他自个儿迥然相异。大约,整座濮王府里,也只有濮王殿下的风格不太一致罢。

    ——

    因太原府守备森严,李谌到底未能寻着机会突袭或刺杀,只得从夏州与胜州之间远遁。他这番不理智的举动,令自己损失惨重。被简国公击败之后,他好不容易归拢的三千来个亲兵,这回又让阿史那真啜与李玮杀伤泰半。最终,唯有一千余人跟着他在茫茫草原之上流亡。而他的妻妾儿女几乎都在朔州被俘虏,仅仅只有嫡次子始终跟在身边。

    堂堂宗室郡王,从此沦落为片刻不得安生的马贼之流,李谌心中自然满怀怨恨。然而,无论心中再如何怨毒不平,他也只能挣扎着在草原上求生,避过朝廷官兵与强大的突厥、铁勒部族,从此苟延残喘下去了。至于藏在心底的那些仇敌,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得了机会,让他们自相残杀呢?——或者,还能亲手杀了他们呢?

    总章六年六月,僵持了将近半年之久后,靺鞨与高句丽残部因粮草无多,不得不退兵。大唐军队立刻在朔州、云州、幽州、平州等地齐齐展开反攻,斩首数千级。不仅将这群贪婪之辈赶了回去,还趁机夺取了高句丽的一部分土地。

    李谌兵败流亡,靺鞨与高句丽大败狼狈而归,夺取数州之地——此次御敌与平叛之战获得大胜,御驾随后自太原府凯旋。

    总章六年七月,御驾与大军回到长安,百姓夹道相迎。

    作者有话要说:  圣人:朕的二兄真是奇人,明明是文人却养出两个大将军!

    王舍人:臣觉得,濮王殿下也是奇人。

    圣人:……你说得对。怎么说呢,二兄是竹子养出了青松,三兄是歹竹出了好笋。

    王舍人:……

    圣人:大兄和三兄挺相似的。

    王舍人:陛下圣明。

    ————————————————————————————————————————

    濮王妃:一

    嗣濮王;二

    嗣濮王妃:三

    新安郡王:四

    新安郡王妃:五

    寿阳县主:六

    李峤大郎:七

    濮王殿下:????你们在干嘛?

    众人:→ →

    这就是所谓的画风不一致

    第344章 不同抉择

    排山倒海般的高呼万岁声传来,令端坐在銮驾中的圣人颇为动容。不仅仅是平民百姓,出城迎接他的文武百官皆伏地叩首,灞桥之外十里长亭处,乌压压地跪了不知多少人。唯有他高坐于上,俯视众生——仿佛遗世独立,又仿佛独自处于峰顶,览尽江山万里的美好风光。

    他曾无数次居高临下俯视着他的臣民,但从未像如今这样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毫不掩饰的景仰与崇敬。那并非纯粹只因他是“皇帝陛下”而来,而因他是完成了丰功伟业而凯旋。他不再是无数个皇帝之一,更非先帝之子,而是他自己。

    他心中感慨,轻轻咳嗽了一声,遂让所有人都起身。出城相迎的文武百官皆翻身上马,随在御驾之后。某些年老体衰或身体肥壮者,圣人特别恩准他们乘车——诸如吴国公秦安、濮王李泰等。浩浩荡荡的卤簿壮丽而尊贵,街道两旁摩肩擦踵欢呼雀跃的人群热闹而欢快,整座长安城仿佛又迎来一次盛大的节日。

    回到大明宫,圣人从銮驾上起身,便望见了前来相迎的杜皇后、周德妃以及后宫嫔妃们。长宁公主牵着永安公主,齐王、蜀王,其他几位公主皇子也尽皆在侧。每人脸上都洋溢着笑意,甚至双眸湿润、感触不已。

    趁着帝后阖家团聚的时候,随驾远征的臣子们也暂时得了半日休憩。王子献好不容易才辞别热情的千牛卫们以及恩耳古等突厥好友,与他们约好何时私下再聚,便策马离开了大明宫。不过,刚出宫门,他抬眼就见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正停在路旁。

    仿佛心有所觉,他勾着唇角下马走了过去。掀开车帘之后,里头端坐的人优雅地放下茶盏。他似是启唇想说什么,然而王子献却几乎是有些粗鲁地揽住了他,垂首含住他的唇,肆意碾磨起来。一别将近半载,纵是传过无数家书,又如何能解得了相思之渴?

    被他紧紧扣在怀里的人并未挣扎,而是热烈地响应起来。于是,亲吻渐渐成了耳鬓厮磨,而耳鬓厮磨又控制不住地继续。小别胜新婚,思念与渴求如熊熊烈焰,燃起之后便再也无法平息下去了。

    驾车的曹四郎佯作甚么都不曾听见,轻声呼喝,缰绳微微一抖。马车轻快地往前行,嘶鸣声与马蹄声几乎完全盖住了里头的所有响动。偶尔传出隐忍的喘息与呻吟,似是融在了拂过的初秋清风之中,化作耳边的呢喃,渐行渐远。

    马车在某座不起眼的院落里静静地停了半个时辰,王子献与李徽方起身离开。守在附

    分卷阅读503

    -

章节目录

新安郡王见闻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华飞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飞白并收藏新安郡王见闻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