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曾经嫁过我 作者:恋人未醒

    第189章 番外(二)

    朱边拿到王倪失踪一案的案卷时,手下人其实已经把这个案子查得几近于水落石出了,不仅找到了王倪被丢弃在乱葬岗上的尸体,更锁定了犯下此案的疑凶——同在刑部任职的员外郎高力。

    从内容来说,这个案子其实很简单。

    王倪是在去了高府之后失踪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有很多人知道并且看到他被高力带回了高府,进了高府的大门。

    高府的人却说王倪只是在府里坐了坐,很快便独自离开了。

    但高府的人显然忘记了,除夕暴乱之后,宵禁的力度就被大大加强,而王倪被高力带回高府的时候,距离宵禁开始也不过就剩下一炷香左右的时间。哪怕王倪进去之后,马上出来,也定会在路上遭遇巡夜的禁军,留下盘查的记录。

    然而,负责调查此案的刑部官员去禁军那边查问过,并没找到这样的记录。

    高府的人更不知道,刑部早在各地的乱葬岗附近设立义庄,安排胆大的吏役去那里当值,将乱葬岗里的尸首全部收拣起来,登记入册。

    根据京城义庄的记录,王倪是在失踪后的第二天早上被人丢弃在乱葬岗的,当值的差役甚至看到了丢尸体的人——穿着下人的衣服,驾着装净桶的马车,显然是把王倪的尸体藏在净桶中间捎带出了城门。

    若不是为了避免刑部在义庄里安插耳目的事情暴露,在那里当差的人只负责收拣尸体,不允许抓捕丢弃尸体之人,兴许当日就已经把案子给破了。

    真正让下面人为难的是疑凶的身份。

    王倪是当朝皇后的堂弟,高力亦是大皇子的表兄,

    但王倪只是一个被王家认领的外室子,高力却是禁军都督高名长兄的独子,高家的嫡长孙。

    这样的人,即便是有了切实的证据,也是不好随意抓捕的。

    朱边早就听身边人说起过这个案子,只是当时的他受到除夕暴乱的影响,沉湎于往事,一时间难以自拔,对这种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的小案子完全提不起兴趣。

    这会儿,案卷被送到了眼皮子底下,朱边也只是略略看了一眼,然后就丢到一边,转头把伺候自己笔墨的小杂役叫了过来,让他拿着自己的名帖去找禁卫都督高名,请他到刑部衙门里走一趟。

    朱边的计划清单里原本就没有做清官这一条,在经历过除夕暴乱之后,更是连应不应该继续做官都生了疑虑。

    王倪的这个案子,实在引不起朱边的兴趣。

    手下人把包袱推给了朱边,朱边也只想把这个包袱转手再推给别人。

    不管朱边自己怎么想,在别人眼里,他依旧属于那种即便不能交好也绝对不能得罪的要害人物,即便是同为皇帝心腹的高名也不敢不将他的邀约放在眼里。

    不过半个时辰,高名便笑容满面地出现在朱边面前。

    朱边没和他客套,直接把案卷往高名面前一丢,让他自己翻看。

    高家宅院里发生的事情自然瞒不过高名的耳目,高力把王倪带回家又将其砸死的事,高名一清二楚。只是一直没人找上高名,犯事的是侄子又不是儿子——他的亲儿子还没长到能够干出这种事情的年纪,高名也就装起了糊涂,没去插手此事。

    但高名也清楚,纸里包不住火,王家也不是能够威逼利诱的人家,此事早晚得闹出来,做个了结。

    今日收到朱边的邀请,高名就猜到了缘由,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朱边竟会把此案的案卷交到他的手里,仿佛是要卖他一个面子,使他能够私了此事。

    心下疑惑,但高名还是把案卷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才抬起头,试探地问道:“朱大人……”

    “别废话。”朱边伸出一根手指,朝着高名摇了摇,“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你肯定比我清楚。到底该怎么解决此事,也在于你,而不在于我。接下来的三天,我什么都不会做。但是,三天后,若是王家还对此事不依不饶,那我也只能公事公办,到高府捉人了。”

    朱边的话,让高名目瞪口呆,一时间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愣了愣,高名才快步上前,站到朱边的身前,小声问道:“朱大人这是何意,难道此事还有化解的余地不成?”

    朱边瞥了高名一眼,将刚刚摇过的那根手指又举了起来,“王家不是最早的报案人。最先发现王倪失踪的是他的上官乔健。休沐之后,王倪没有按时到衙门里当差,乔健照例派人去王家询问,这才得知王倪已经两日不曾归家。乔健亲自过去了一趟,询问怎么回事,却发现王家人不是一问三不知就是顾左右而言他。乔健被气到了,一气之下,就跑去巡察监报案,非要把王倪的下落查个清楚明白。然后,查案的人就发现了王倪的尸体。再然后,王家人才像是如梦方醒一般,亲自派人到巡察监里喊冤。”

    高名愣愕地听着,只是愈发听不明白,更想不通朱边为何要告诉他这些案卷里不曾提及的内情。

    这时候,朱边又举起了一根手指,“王倪曾在陛下的侍从室里见习,正月初一那天,被陛下留宿乾坤殿。”

    高名终是恍然大悟,脱口道:“王家……还真是心大!”

    “大得都要没边了!”朱边撇嘴冷哼。

    看过案卷,朱边就想起了王倪到底是何许人也,也想通了王家为什么没在他失踪之后立刻找人——显然,他们以为王倪又被皇帝陛下招入宫中,承宠去了!

    若不是很快就找到了尸体,王家人估计还做着美梦,以为继皇后之后,他们家又能养出一位宠妃呢!

    高名也跟着冷笑起来,看了朱边一眼,凑上前,低声说道:“王倪曾在宫中留宿不假,但也不过就是在乾坤殿里住了一夜,仅此而已。”

    身为禁卫都督,高名对宫里的事情比许多宫眷还要耳聪目明。

    得知王倪在宫中留宿,高名就悄悄查阅了那一夜的禁卫当值,随即发现,皇帝陛下虽然把王倪留了下来,但他本人却还是回了泰华宫,而在乾坤殿里当值的禁卫也明确告诉高名:陛下不仅没碰这位王家小郎,甚至连见都没见。

    听到高名的暗示,朱边咧开嘴巴,笑而不语。

    高名也没再多言,朝着朱边拱了拱手,做了个致谢的动作,然后便就此告辞,回去想法子解决这桩麻烦了。

    见高名离开,朱边却是冷冷一笑。

    但凡高名还有那么一点远见卓识,这事就应该公事公办,主动把高力交出来,留下一个大义灭亲的美名,顺便给王家泼一身脏水,把他们继卖女求荣之后,又妄图卖子求荣的嘴脸暴露出来,使世人对王家失去同情。

    如此一来,高家就不会留下把柄,大皇子也少了一些诟病。

    只是,相对应的,高家就会失去嫡长孙,而高名的哥哥也未必还能再生出新的儿子。

    ——权看高家怎么抉择了。

    朱边嘲弄一笑,心情竟也因为有热闹可看而好了几分。

    三天后,高家没把高力送来,王家却是派人过来取消了诉状。

    民不举,官不究。

    即便死掉的人是位朝廷命官,只要不是涉及到谋反弑君这样的不赦之罪,官府也一样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两家私了。

    可这件事却没能就这样了结。

    也不知哪个好事者把此事捅到了大皇子戚雨澈的耳朵里,惹得大皇子勃然大怒,亲自率人闯进了高府,把正在府里寻欢作乐的高力逮了出来,连同他院子里的所有下人一起五花大绑送到巡察监,指名道姓地要朱边负责审讯。

    朱边自然不会乖乖听命,呵呵一笑就把大皇子晾到一边,进宫将此事禀给了皇帝。

    但皇帝这会儿的心情明显比大皇子还要糟糕,听他说完此事,直接撂下一句,“既然雨澈想要知道真相,那就把真相查清楚好了。”

    然后,就把朱边撵了回去。

    于是乎,即便是朱边并不想彻查此事,也不得不提起精神,用最短的时间将案件审清。

    短短一日,高家的下人就一个接一个地松了口,主动交代了高力是如何把王倪诱骗回府,在威逼不成后怒起杀人的,负责抛尸的二人还把自己从王倪身上偷走的财物拿了出来。

    拿到下人的口供之后,朱边派仵作到案发现场一搜查,很快就找到了未曾清理干净的血迹,还从桌案后面的死角处找到了高力砸死王倪时使用的砚台碎块,上面同样残留着血迹。

    人证物证全都有了,案子自然也就了结了。

    最终,高力被革职入监,判了秋后问斩,帮他善后的一众下人均以从犯之名获罪。

    高家的其他男丁也受了波及,高力的生父因教子无方而被革去官职,成了白丁,高名这个叔叔也被罚了一年的俸禄,挨了一顿申斥。

    至此,王倪失踪一案终是宣告完结,但无论被告、原告,还是主审此案的朱边,全都不觉得满意,更无法因此开心。

    此事之后,大皇子和高家之间的关系又恢复到了原本的冰点,但大皇子的名声却因为此事好了很多。京中人士在感慨大皇子霸道荒唐的同时,大多还会再加上一句:还好,本性不坏,嫉恶如仇。

    因高力受审时将王倪攀附他的缘由供述了出来,使王倪妄图以色侍君之事人尽皆知,王家的名声再一次地受到打击,几乎到了臭不可闻的程度,王皇后不与祖家亲近的做法也终是得到了世人的理解——

    那样的祖家,换了谁也不想亲近啊!

    与之相对应的,朱边的名声倒是更上一层楼,朱青天的绰号也是越叫越响。

    但这样的名声根本不是朱边想要得到的。

    相比这种空洞无用的名声,朱边更希望此事能成为一个把柄,拽着高家,扯着王家,最后再把大皇子乃至皇后全都拉下马。

    然而,经过此事,朱边才彻底意识到,这世上真没有那么多的傻子,即便是平日里最为狂妄的大皇子,也在小小年纪就有了大人们注意不到的狡黠。

    朱边可不觉得大皇子真是嫉恶如仇。

    整件事里,只有大皇子才是真是获益的一方。

    扭转了名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自己和高家之间划下沟壑,使自己与高家产生了距离。

    高名是大皇子现阶段唯一的依仗,但高名的身份却是一把双刃剑。

    别看高名现在挂着禁卫都督的名号,想当年,他干的可是潘五春的活儿,而且远不像潘五春那样有人味,有底线,完完全全就是皇帝陛下的一条狗,咬起人来肆无忌惮。

    很多朝臣,尤其是一些老资历的,之所以反对大皇子继位,就是因为忌惮他这个舅舅。

    谁家没有点黑历史呢?

    即便是朱边,为了挤到戚云恒的身边,得到他的重用,也是使了些不光彩的手段的。

    有些人,更是为了取信于戚云恒而把自己的把柄交了出去,而那个时候,负责掌管此事的,正是高名。

    大家相信戚云恒不会用这些自己双手奉上的把柄置他们于死地——不信也不行。

    但大家可没办法相信高名。

    包括朱边在内,都是极不愿意让高名当国舅的。

    正因如此,对大皇子来说,高名乃至高家就是一块烫手山芋,偏又是扯不断的姻亲,远不得,更近不得。

    前两年,原本不与外祖家往来的大皇子莫名其妙地与高名亲近起来,让一众朝臣担心了很久,生怕高名捏着他们的把柄,逼他们站队。

    当然,高名若是真这么干了,他们反倒是不怕了。

    眼下,真正能决定他们生死的人是戚云恒这个皇帝,高名早早拿出把柄逼迫他们,他们也能早早甩掉这个包袱。

    但高名什么都没做,这就让朝臣们不淡定了。

    担心害怕了那么久,现在,大皇子重新与高家决裂,与高名疏远,还弄死了一个表兄,把高家狠狠踩了一脚,朝臣们也终是松了口气。

    也只是松一口气而已。

    朱边不觉得大皇子是为了维护正义才插手此事,也不觉得他与高名真的生了裂隙。

    高家在此事里损失惨重不假,但高名本人呢?

    他会缺那一年的俸禄,还是会害怕那一顿不疼不痒的申斥?

    大皇子此举其实是骗不过那些老狐狸的,但以他的年纪,能做到这一步就已经是天赋异禀,难能可贵了。

    至少,比另一个以真君子自居的二皇子聪明许多。

    朱边对争储夺嫡之事实在是兴趣缺缺。

    皇子们年纪尚小,现在就搅和进去,并不是未雨绸缪,而是杞人忧天。

    事实上,在经历过除夕之夜的那场暴乱,又损失了一处可以称之为“家”的宅院之后,朱边甚至对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朝堂为官都生出了疑念。

    朱边本以为,只要掌握了权力,就可以不让往事重演,但除夕夜的那场暴乱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使他愕然发现,自己仍在那些暴民的阴影之下。

    虽然此事明显是另有主谋,但真正动手的依旧是那些暴民,杀人放火的,同样也是他们。

    虽然那些暴民大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悲惨遭遇,但仅仅因为悲惨,就可以无视律法,肆意作乱,把自己的悲惨转嫁给他人,甚至是无辜之人?

    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了,律法又有何用,家国又该何存?

    更让朱边难以忍受的是,皇帝陛下竟对那些暴民宽容以待,只将这些满手血腥的刽子手放逐了事,而那些被他们残害的官员却被推了出来,做了被斩首示众的替罪羔羊。

    有那么一瞬间,朱边真的很想摘掉官帽,甩袖子走人。

    但朱边终是没有那么做。

    自从家破人亡的那一日起,朱边就再没有高估过自己的能力。

    有官衣官帽在身,有皇帝做靠山,他还能利用律法,利用权力,对那些暴民做出审判。

    没了这些依仗,他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如当年一样,眼睁睁看着那些暴民为祸人间。

    那样的无力感,朱边今生今世都不想再次体验。

    若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将那些暴民彻底消灭,从根本上杜绝就好了!

    一定有的,朱边想。

    一定会有的。

    第189章 番外(二)

    -

章节目录

陛下曾经嫁过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恋人未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恋人未醒并收藏陛下曾经嫁过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