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攻略手记 作者:颜小妞

    分卷阅读70

    玉、左右副将唐胜宗和郭英、燕王朱棣、蜀王朱椿,以及蓝玉心腹猛将定远侯王弼。

    众人坐定,蓝玉开门见山道:“今日之事,诸位怎么看?”

    唐胜宗道:“莫非是阴兵借道?”

    唐胜宗所言马上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朱椿之前提出“阴兵借道”的疑义,并不是因为他本人对鬼神之说有多执着,而是他已提前预料到大多数将士的想法必定往这处去了,包括军中高级将领,抑不能免俗。

    蓝玉道:“适才我派人去探了探,声音传来之处狂风大作,无法近前,从面上看来好像是没有人的样子。”

    蓝玉这话说得很巧妙,从“面上”和“好像”这两个词,朱椿便能确认,蓝玉心里其实也在怀疑此事是北元搞鬼。

    此话蜀王听出了端倪,在座众人都是聪明人,听出蓝玉暗藏深意的,又岂止蜀王一人。

    郭英道:“莫非将军您认为不是阴兵借道?”

    “因为未曾到得近前看仔细了,本将也不敢断言是何情形。但也不排除是北元布下的障眼法这一可能。”

    唐胜宗对蓝玉的推断有些不服,立刻说到:“将军,不知您这一推断可有根据?”

    “当然。其一,之前已有战报表明北元军队在百眼井附近活动,很有可能敌人提前安排好了这一切;其二……”蓝玉顿了顿,接着说到,“源于我的直觉。”

    在座诸人:“……”直觉这东西,搬到面上来说,未免有些难以服众。

    唐胜宗正要发难,郭英却抢在他之前开口了。让唐胜宗这直性子直接和蓝玉杠起来,说不定要大打出手的。唐胜宗和郭英同岁,今年俱是五十有四,比蓝玉虚长了近十岁,然而蓝玉是洪武帝钦定的大将军,军中向来只论品级,不论年岁,他两面上还是不得不服蓝玉的调遣。

    “将军,大军九月从应天出发,至今已四月有余,仍然没有捕获元军踪影。现下正值北地严寒之际,我军中士兵多生长于南方,不适应这北地气候,冻疮、风寒等疾频发,末将觉得,是否该考虑撤军?待明年开春后再伺机北上。”不久之前,就撤军之事,郭英与唐胜宗交换过意见,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意见,也是唐胜宗的意见。

    蓝玉将目光转向郭英,微微一笑。之前军中抱怨颇多,但唐胜宗与郭英未明确表态,他便可以置之不理。他知道这事他二人总会提出来的,但由郭英来说却是比唐胜宗来说要好得多,毕竟虽然唐胜宗与郭英是同时跟随朱元璋的,但是他与郭英却要更亲近些。

    蓝玉道:“武定侯,两年前,你我同征云南,也是这个时节,大军旗开得胜,何等意气风发。”

    郭英嘴唇微启,有些欲言又止,虽然同是隆冬,云南那四季如春的气候和东北怎可同日而语。不过,蓝玉却径自说下去了——

    “说起来,我们一同战场厮杀已有二十余载了吧。我近日尝思当日你我随伯仁同破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大营的情景。武定侯你当时率十余骑潜入敌营,何等凶险,若不是你带人潜入,迷惑敌人,扩廓帖木儿中计仓皇逃走,伯仁如何能取得那场完胜。”

    蓝玉所说的是洪武元年十一月,山西大同一战时的情景。当时,郭英授命趁夜率十余骑潜入扩廓帖木儿营内,举火鸣铳,位于城东十里外的伏兵闻声,也鸣炮与之辉映。常遇春随后引兵赶到,冲入敌营。元兵不知虚实,以为明军大队人马赶到,顿时大乱,自相杀戮蹂践。扩廓贴木儿也仓卒间,赤着一只脚,率十八骑随从向北逃去。

    “除了伯仁,武定侯你便是我蓝玉第二个佩服之人。皇上也尝称,身被七十余处旧伤,却从不以疾托辞出战,武定侯实乃军中楷模。”

    蓝玉此言,虽有奉承之意,但说得言辞恳切,句句显露诚意。郭英微泛浑浊的眼中闪过几许动容。他十八岁跟随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东征西战、从不畏缩,尤其想起适才蓝玉说的,那山西大同与扩廓帖木儿一战,更是奠定了他在洪武朝的名将地位。

    当年大同一战,他正是而立当打之年,蓝玉那时还是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在军中是跟随他学习的后辈。但转眼一晃二十年后,他已是廉颇老矣,出战时居然生出退去之意,而蓝玉,虽已年逾不惑,却正是有冲劲也够沉稳,一个将领最好的黄金年龄。

    “武定侯,伯仁曾临终时将荡平残元一任托付与我,我蓝玉虽不才,幸得武定侯与延安侯你二人相助,此次必能完成皇上的嘱托。”

    常遇春临终前还给蓝玉留过这样的遗言吗?郭英从未听蓝玉提及过此事。常遇春留下遗言“恨不能再报效太祖”,倒是举国闻名,洪武帝闻之还曾痛哭流涕、悲恸不止。不过,想到常遇春一生好战,会留下这样的遗言也在情理之中。

    蓝玉在这样的情形下不以大将军威仪压人,而是述说旧事、动之以情,果然正中郭英软肋。郭英当下重燃了男儿当热血报国的情怀,默默垂首,不再言语,已是暗下了与蓝玉一同苦战到底的决心。就算如常遇春一般死在征途之中又有何妨,反倒能成就他这辉煌的一生。

    唐胜宗看郭英三两句便被蓝玉说服了,心下有些不悦,道:“不知两位王爷意下如何?”

    唐胜宗说罢,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燕王,按照长幼有序,理当他先发表意见。

    朱棣微微一笑,开口道:“此时确实不是决战的好时机,先不论武定侯所说的南军无法适应北地气候,就是本王手下那些北地士兵,也有些吃不消了。再者,今日之事,无论是不是阴兵借道,我等将领可以不予理会鬼神之说,普通士兵却不然,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强行逼迫士兵向前行进,恐失了军心。”

    “若是担心一来一回,十五万大军耗资甚大,其实也不一定要撤回应天,大军撤到我北平地界,开春再北上,也可同时补给所需,一举两得。”

    朱棣的这个提议,按说是极好的,也符合唐胜宗的意图,延安侯当下就点头表示赞同。

    不想,蓝玉仍然坚持己见,道:“我却觉得敌人就在附近,我军辛苦了四五月,不抓住这次机会,一举击破元廷,未免可惜。”

    唐胜宗:“……”能一举击破敌人,无须明年再折腾,他自然也是愿意的,偏偏蓝玉的论断来源于个人猜测,十五万人为了一个莫须有的可能性,陪着蓝玉去犯险,他万万不能赞同。

    于是,唐胜宗转头询问朱椿:“蜀王,您的意见呢?”

    现下,几位最有发言权的高级将领中,蓝玉赞成继续北进,定远侯王弼是他心腹,自然附和蓝玉;唐胜宗和燕王赞成撤兵;郭英摆了个随便你们怎么说,我不表态的中立态度。这么算下来,赞成进军与撤军的正好二比二,蜀王的意见反而

    分卷阅读70

    -

章节目录

明朝攻略手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颜小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颜小妞并收藏明朝攻略手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