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职记 作者:紫釵恨

    第465章 :力所能及

    谢三作为陶知府的大管家,很多时候说话很不方便,,摇了摇头说道:知府大人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但下面报喜不报忧,他现在还不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一听到谢三说这话,大家就知道事情要坏了。谢三作为陶知府身边的红人,事事都得站在陶知府的立场上说话,平时只能听到他对陶知府的一片称颂之声,而现在连他都说陶知府还不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那事情的严重性就超出大家的想象了。

    当然谢三管家说什么都是下面报喜不报忧,大家肯定是不信的,平时或许报喜不报忧,但是陶知府在这件事投入了太多资源,跟辽东商人的成败已经绑在一起了,银根紧缩关系着陶知府日后的前程,他怎么会不关注。

    多半是陶知府在这件事陷得太深了,跟金百万那些辽东商人完全混在了一起,所以他到现在都没明白过来。

    只是还有人不知死活,当即问道:谢管家,能不能请你帮帮忙,提醒提醒一下陶知府,请他明白现在咱们登州的局面已经是随时可能崩盘,到时候就是千家哭万家哭了,请他赶紧出面稳住局势

    谢三管家当即摇了摇头说道:狄老板,这件事您可以去说,我不敢说,我若是说错了话便是连饭碗都保不住了。

    大家都知道象谢三管家这样的红人在陶知府面前也只能敲个边鼓,硬让他跟陶知府对着干,到时候反而要坏事。

    因此大家觉得根本找不到办法,那边吴孟辉还在苦口婆心地说道:还是你们徽宁会馆出面跟辽东商人好好说一说,现在一天都是十几船的米运过来,把我们登州市面流通的银钱庄票都收走了,大家手上没有了银钱怎么做生意啊

    吴老板这是根本没搞清楚情况,但是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辽东的米豆若是只来几船或是十几船,那就是莫大的利好,可是现在辽东的米豆那是一天就来十几船,整个蓬莱水城都装不下了,这么大的生意自然把登州市面上仅存的资金全部给吸纳走了。

    因此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徽宁商人这边,只是徽宁商人这边也在诉苦:这都是金百万惹出来的事,谁能想到他居然真联络上辽东佟家,运来了上百万石米豆

    是啊,这根本不是我们会馆搞出来的事情,现在倒好,要我们徽宁会馆给他们善后

    我们跟佟国用他们说了,让他们停止往咱们登州运粮,他们说没法停下来,我们只能让他们往莱州与青州运粮

    反正这帮徽宁商人都是打太极拳的高手,诉了一通苦之后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只是大家都清楚金百万之所以能折腾出这么大的波澜,这些见利忘义的徽宁商人绝对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只是这话不好当面说,何况现在还在徽宁会馆里面,更不好开口说,最后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大家觉得只有一条路可走:请柳少早点从莱州回来,只要北海钱庄肯放十几万两银子的庄票出来,那咱们登州府暂时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除此之外,大家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赶紧提醒陶知府与辽东粮商,大家一起想办法,不然登州的市面崩盘了,大家手上的债务没办法收回来,谁都是死路一条,即使不死也要去掉半条命,几年回复不了元气。

    那就请柳少早点回来,先放十几万款子出来,最好是能再多放一点大家很快想清楚了问题:最好是能一口气放二三十万两款子出来,对了,谁去请柳少回来。

    大家很快就想到答案:吴老板,你跟柳少交情最好,还是麻烦您跑下莱州府。

    吴孟辉虽然十分热情公益,但是他是个实在人,总觉得这个差使不大合适自己:我过去我总觉得不好开口吧毕竟我是干车马行的,什么时候都不怕弄不到钱,不好开口啊。

    这两年吴家车行混得风声水起,手上的流动资金特别充足,吴老板确实就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什么时候都不怕弄不到钱,只是大家很快就帮吴孟辉找到了借口:辽东人欠你的款子结清了没有

    还没,只结了三分之一他们手上只有米没有银钱,所以只付了三分之一

    那就够了大家觉得这个借口理直气壮:万一市面崩盘了,辽东粮商的钱就没指望了

    吴孟辉点点头,虽然他自己觉得这个借口的理由实际还是不大充分。

    哪怕辽东粮商的钱没指望,但至少拿米来抵债,但是这件事情事关登州大局,他不得不用心去办:我这就跑趟莱州府

    别别别,大家帮你好好安排,你得把小吕一起叫去

    吴孟辉人生中还是第一次遇到过这样的隆重礼遇,登州府的这些头面人物与大商人派了二十多人跟着吴孟辉一起去莱州把柳鹏请回来,为此苏通判还亲自写了一封亲笔信带给了柳鹏。

    而且这次出行还有登州营的马队一路护送,沿路的知县巡检都对吴辉孟格外客气,仿佛是上官过境一般,因此吴孟辉的心情也突然紧张了起来。

    这差使也不好办

    他们车行与柳鹏的交情绝对不坏,但是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柳鹏会不会答应自己的要求,这事情未必就能办好了

    只是柳鹏倒是跟吴孟辉不见外:吴老板,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坐坐坐,快去泡茶

    吴孟辉还是不大放心,他开口见山就把自己的来意给说清楚了:登州父老让我请柳少早点回登州主持大局。

    我主持大局我主持什么大局啊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巡检罢了,主持不了大局,登州的大局得省里府里的老爷主持才对

    这件事非柳少不能办吴孟辉硬着头皮把这件事说清楚:柳少,咱们登州府的父老乡亲说了,这件事非您出手不可,只要往市面放十几万两银子的款子,银根收紧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柳鹏却是笑了起来:好,我这就回去,但是我必须说清楚,一口气往市面上放十几万两款子那是不可能的

    只要把柳鹏请回去就行了,吴孟辉没想太多:那您准备放多少

    一两万两的款子应当还行,我家也没有聚宝盆,诸位老板让我一口气放十几万两的款子,我哪里变得出十几万两银子出来

    这个时候就有人在旁边质疑了:可是你放出去的是庄票啊只要十几万庄票,登州的局面就能活了

    听到有人插嘴,柳鹏看了一眼:吴老板,这是哪位老板

    吴孟辉赶紧说道:刚才还没有介绍,这句是徽宁商会的艾庆海艾老板。

    这位艾庆海艾老板自称是徽州人,说着一口最标准的徽州话,对徽州的风土人情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根本不是徽州人,而是一个标准的济南府土著。

    但是有明一代,徽州人与以徽州人为核心的圈子可以说是垄断了山东商业了,以至于外人甚至是与徽州只有咫尺之隔的宁国府商人都很难挤进他们这个圈子。

    所以艾庆海这么一个标准的济南府土著也只能冒充徽州商人,费尽了九牛二虎才挤进了这个圈子,不过艾庆海挤进这个圈子以后,反而是排挤非徽州人最厉害的存在。

    而现在艾庆海就用一种徽州暴发户的语气说道:柳少,你家里有北海钱庄东莱钱庄与龙江钱庄三家钱庄,咱们登州府的银根这么吃紧,你即使不拿二三十万两银子出来,也得拿个十几万两银子出来,怎么能只拿这么万儿八千两银子来凑数

    柳鹏却是笑了起来:正因为我办了北海钱庄,东莱钱庄与龙江钱庄也有我的股份在内,所以我才要为我们三家钱庄的庄票负责,不能让三家钱庄的庄票跟宝钞一样成了废纸,我们北海钱庄的宗旨向来是库里有一两银子就发一两银子的庄票,没有银子就不发庄票

    柳鹏继续侃侃而谈:艾老板,如果我们北海钱庄不这么干,发出去的庄票就象宝钞一样根本就是一张废纸,所以这次回登州去,我只能说是尽力而为,能发多少庄票就发多少庄票,但绝对不敢滥发,不敢让大家手上的庄票成了一张废纸

    艾庆海没想到柳鹏居然还有这么一通悲天悯人的言语,只是柳鹏这番话并没有打动他:我倒是好应付,恐怕明府大人那边不好应付啊

    柳鹏却是笑了笑:那也得等我回了登州府再慢慢说,今天大家先安顿下来,明天就回登州府去。

    一听到柳鹏愿意明天回登州府去,马上就有人快马加鞭一路狂驰,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传回登州府,只是当艾庆海派去的信使赶回登州的时候,却被登州市面的情形吓了一跳。

    这还是登州城吗

    第465章 :力所能及

    -

章节目录

大明升职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紫釵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紫釵恨并收藏大明升职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