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77部分阅读

    走到客栈门口时忽然一下子呆住:“解缙是我救的如果历史上他曾因为被贬河州而投河自尽,那么本来没有我的历史上,是谁救了他如果并没有另一个人存在,那么他的生与死其实就是被我影响,那么历史上我在哪里是因为我默默无闻么”

    第235章 剑指周王

    第二天,夏浔赶到锦衣卫衙门领了关防和罗佥事的手谕出来,先去了一趟解缙入住的客栈,解缙昨日酩酊大醉,此时迟迟醒来,正坐在店里吃粥。他的个子非常矮,大约只有一米六上下,又是坐在墙角背光处,要不是夏浔一向的进门就先观察不引入注目的所在,还真不容易看到他。

    夏浔没有让他发现自己,悄悄地观察了一下,见这位大才子神态从容,确是一副心结已解的样子,便宽怀一笑,拒绝了店小二的殷勤让座,转身走出,上了骏马,直奔孝陵。

    夏浔赶到孝陵的时候,暖暖的阳光已晒满大地,偶尔有些孝陵卫上正在巡弋的老兵发现一个百姓衣袍的人在孝陵卫策马狂奔,只当肥羊上马,兴冲冲迎上来,提枪要拦,见夏浔掌中亮出一枚象牙的腰牌,这才很晦气地呸一口唾沫,怏怏地继续值守。

    进了孝陵卫内圈,防范反不及外围严密,到了孝陵卫官兵驻扎之地,夏浔翻身下马,寻了个官儿询问萧千月所在,夏浔现在已经是百户了,朱允炆已经御笔批了擢升一级,虽然夏浔没死,也不好再收回成命,何况正有大事要他做,正是施恩的手段。

    那官儿只是个小旗,见是上官到了,却也还算客气,不过守坟的就是守坟的,这一辈子没甚么大出息了,不但他们要守坟,他们的子子孙孙继承父职都要守坟,仕途上没了奔头,干什么都是懒洋洋的,对夏浔虽然客气,却也提不起精神为他效力,只是给他指了指地方,便没精打采地走开了。

    夏浔循着那小旗所指方向走了一阵儿,又是一处军营,夏浔正想再找人问问,就看到了萧千月。萧千月蹲在一处土包上,正望着金陵方向发呆。平素他是最注意形貌的,每次见到他,总是把自己打扮得一丝不苟,头发丝儿都梳理得整整齐齐,此时头上却挽了一个懒人髻,随便簪了,穿着一套半新不旧的短褐,蹲在那儿引颈向天,好像一只望月的癞蛤蟆。

    才几天功夫,一个人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变化么

    夏浔站住了脚步,忽然想起了临行前罗佥事神情严肃地嘱咐他的话:“皇上急于削藩,原本不需确证,想要拿他们也就拿了,可是周王是孝慈高皇后亲自带大的皇子,从小管教甚严,就藩之后循规蹈矩,在诸藩之中声名极好,素有贤王之称,朝野皆闻,放眼天下,也只有被先帝赞为蜀秀才的蜀王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如果不教而诛,实在说不过去,所以你这一去,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一个足以将他削去王爵的重大罪名。”

    “大人,既然周王素有贤名,何必首先选他下手。”

    “糊涂,他是皇五子,与皇四子朱棣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兄弟二人感情一向最好,皇上最担心的就是他们兄弟二人联起手来与朝廷作对,要削燕王臂膀,自然第一个拿他开刀。你记着,这件差办好了,咱们锦衣卫就有出头之日,本官谋划一生,等的就是今天,如果你坏了本官这件大事,不管你有多少苦衷,你曾立下多少功劳,本官必定严惩不贷”

    说到这一句时,一向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罗克敌面容微微扭曲起来,显得有些狰狞了,可见此事在他心中是何等重要。

    萧千月只是行事嚣张,言语不逊,就被大人贬到孝陵,险些子子孙孙,永为看坟人,如果这件差事不办妥了,坏了罗佥事一生的期望,我的下场,恐怕比萧千月还要不如吧

    想到这里,夏浔心中一寒,他长长地吸了口气,这才扬声唤道:“千月,千月,萧校尉”

    唤到第三声,正在出神的萧千月才醒过来,扭头一看夏浔,登时大喜过望,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下土包,语无伦次地道:“总旗大人,是是不是大人肯赦我之罪,叫我回去了佥事大人是要大人你来接我回去的么”

    夏浔没有说话,萧千月脸上的笑容慢慢呆滞起来,勉强地道:“大人是来看我的”

    夏浔吁了口气,说道:“佥事大人命我去开封公干,要你与我同行,这是调令,咱们去见见此地的卫指挥大人吧。”

    萧千月大喜,一把抢过调令,捧在怀里,眼里漾起泪花儿,激动地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大人不会忘了我的,大人不会这么狠心,大人大人,千月一定不会再叫你失望,一定不会再叫你失望”

    夏浔忽地打了个哆嗦,没来由得觉得有些恶寒,萧千月平素一副酷酷的模样,用不用说这么肉麻的话呀不过转念想想,如果自己沦落到如此地步,不但自己要做个看坟人,自己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穷大明一世,都要囿于此地守陵,恐怕他也受不了,便也为之释然了。

    明朝的开封,因为曾被朱元璋立为北京,所以城池的修缮较之许多大城更为坚固,周围二十里一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广二丈一尺,护城河深一丈,阔五丈,万难云连,屹屹言言,望若列嶂,壮都会也。

    登城楼而远望,太行篙室,居然在几案间,大河汤汤,仅如衣带,壮丽不凡。

    夏浔和萧千月是从南燕门进的城,进城之后,便在徐府坑一带找了家客栈住下来,然后按照罗克敌的指示,准备与锦衣卫在当地的秘探取得联系。这个密探同西门庆的老爹一样,都是最早一批被锦衣卫外派到地方上潜伏下来的人,这一次的行动事关锦衣卫的崛起,所以罗克敌毫不犹豫地动用了他的隐藏力量。

    锦衣卫在开封的这个密探是当初最早一批派出锦衣卫的老人,已经六十多岁了,目前公开的身份是开封府有名的勾栏院韩墨坊的大掌柜,名字叫做韩墨。

    明代继承元朝,戏曲十分发达,当时大明歌舞戏曲最繁盛的地方,南方主要集中在金陵,北方就是开封。韩掌柜的勾栏院是开封最大的戏坊,这里集中了北方许多戏曲名家,歌舞名家,乐坊就开在徐府街上。

    徐府街在周王府南面,这里是开封最繁华的地带之一,有染坊油坊磨坊等各种作坊,还有杂货铺当铺酒店首饰铺药材铺木耳店等等。不远处的山货店街,则专门出售京杭青扬等处运来的粗细暑扇。还有茶叶店纸店绸缎铺,以及刻字刷字做衣服卖漆器卖竹器和裱糊字画的。

    三街六市,奇异菜蔬,密稠不断。以此形成了开封最繁华的地带。

    韩墨是此地的一个名人,因为他开着歌舞坊,三教九流的人物接触的多,消息灵通,人脉广,可也因此,认识他的人就多,夏浔和萧千月入住客栈之后,不便请他前来,两个人稍事休息,便径直去了韩墨坊,要了一个雅间,点了几道酒食,将联络暗号通过毫不知情的伙计递给了韩掌柜,两个人便坐在雅间里欣赏台上美人儿载歌载舞。

    这些舞伎都是十七八岁姿容婉媚身段窈窕的美人儿,载歌载舞的十分养眼,两人喝着茶,在那里边看边等,倒也不嫌寂寞。片刻儿功夫,房门叩响,接到二人暗号的韩墨便匆匆走了进来。

    韩墨身材高大,微微驼着背,精神却极矍烁,一张很普通的面孔,带着习惯性的笑容。夏浔一见他来,立即站了起来,且不论这老人与他相比官职谁高谁低,就凭这老人奉命潜伏至此,一辈子隐姓埋名,不与故乡和亲人联系所做的重大牺牲,就值得他的尊敬。

    见夏浔站起,萧千月忙也跟着站了起来,自从被罗佥事发配孝陵卫,萧千月是真的收敛多了,再也不敢自恃罗大人身边近人,而颐指气使,目中无人。

    韩墨双手接过夏浔递来的锦衣卫腰牌,用颤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神色激动,久久,两颗浑浊的老泪落在腰牌上,他欢喜而辛酸地对夏浔道:“好多年了,好多年了,我本以为,要在这里等上一辈子,终于被我等到了。”

    再慢慢抬起头来时,夏浔惊讶地发现他的气质变了,原本只是一副庸俗的生意人的面孔,眉眼五官并没有什么变化,可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却突然变得像是一柄出鞘的宝刀,隐隐透出一股杀气,这杀气蕴于内,也只有夏浔这样曾经杀过不止一个人的人才能感觉得出来,在旁人眼中,此刻的韩墨,不过是目噙泪光,有些激动的老人罢了。

    韩墨唏嘘道:“当年,是被罗大人派遣到开封的,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老了,听说,锦衣卫里现在是小罗大人主事”

    夏浔道:“是,现在锦衣卫尚无都指挥使,一切事务,均由罗克敌罗佥事主持其事。”

    “罗克敌,罗克敌是了,我想起来了,小罗大人,是叫罗克敌,那一回,罗大人带他到衙门里来,当时他还是个孩子”

    韩墨突然从缅怀中清醒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你看我,到底年纪大了,东拉西扯,尽说些没用的,不知道小罗大人这次派两位来,有什么事是需要属下做的”

    第236章 乐得做个逍遥王

    夏浔和萧千月对视一眼,请韩墨一同坐下,这才神情凝重地道:“这一遭儿,事情十分重大,关乎我锦衣卫是否能重新崛起,所要对付的人,同样不是等闲之罪。韩老,可要谨慎了。”

    韩墨习惯性弯着的腰杆儿一挺,久扮戏院老板见人作揖逢人陪笑的谦卑表情不见了,老眼中隐隐泛起一抹冷厉,傲然道:“咱们是天子亲军,缇骑四海,想当初,咱们威风的时候,王侯将相,没有甚么人的门儿是咱们敲不开的,百户大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说。”

    夏浔沉声道:“这一遭,咱们要对付的人,是周王”

    韩墨目中异采一闪,沉住了气,只是点点头,没有说话。

    夏浔见他毫不动容,不由暗暗佩服,锦衣卫最老的这批密谍,没说的,不但忠心耿耿,而且胆魄见识,俱都不识,这批特工的素质,的确极高,由此可见,锦衣卫全盛时期,是如何的人才济济。

    夏浔继续道:“我们要做的事,只有一件,找到周王为恶的把柄。”

    韩墨眉头微微一皱,说道:“周王为人谨慎,要找他的把柄,殊为不易。”

    萧千月笑了一声道:“所以,才要请韩老想想办法。”

    他暗示道:“咱们锦衣卫,想找一个人的把柄,鸡蛋里也能挑得出骨头的,不是么”

    韩墨自然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他方才那么说,也是拿不准朝廷的态度,听萧千月这一说,就知道不管罪证是真的假的道听途说的还是动手脚炮制的,总之,一定要让周王有罪,便露出了心领神会的笑意。

    夏浔微微皱了皱眉,可这也是罗克敌的意思,所以他只能强抑不悦,说道:“我与千月刚到开封,对这位周王的情形,还不甚了解,有劳韩老把周王的情况和我们说说,咱们商量一下,看看从何处着手。”

    韩墨沉吟道:“周王是先帝第五子,这一点两位当然是知道的,洪武三年的时候,周王先是被封为吴王,驻守凤阳。因为凤阳是先帝发祥之地,大明的中都,让一位藩王镇守,容易引发他人诸多猜测,所以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先帝才改封这位王爷为周王。这位周王到开封后,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发放良种,组织开垦黄河荒滩,着实做了些有益藩国军民的好事”

    萧千月皱了皱眉,这些事是无法入罪的,开封是他的藩国,他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本就是当时朱元璋赋予各位藩王在藩国内应尽的责任,想说他这是示恩于百姓,收买人心都不成。

    萧千月这一次被罗克敌打发到孝陵守坟,好不容易求得罗克敌心软,让他随夏浔往开封来办差,既见夏浔沉默不语,他有心表现一番,便按捺不住,提示道:“除了这些,他还有什么喜好举动主要是身为一个王爷一般不会去做的事”

    韩墨道:“哦,说到这个,倒是有一桩。”

    萧千月精神一振,倾身道:“韩老,快说来听听。”

    韩墨道:“这位周王好医术,这些年他不但自己学习医术,还聘请了李陌刘醇等本地名医,编撰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剂方等医书,刊行于世,据说,他现在又在准备编杜撰一本救荒本草。”

    萧千月皱眉道:“救荒本草,那是什么东西”

    韩墨解释道:“因为河南地处黄泛区,一旦黄河泛滥,就容易发生洪灾,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所以周王派人走访民间,记载各种可供食用的草木并绘画成图,还请了许多郎中,研究哪些草木可以解毒后食用”

    夏浔沉声道:“如此作为,分明是一位爱民如子的贤王了,如何据之定罪。”

    韩墨微笑起来:“只有不做事的人,才抓不到他的把柄,只要他做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总有漏洞可寻的,咱锦衣卫不就是替皇上做这件事的么百户大人不要着急,对周王的喜好为人做事都有个详尽的了解,咱们总能找到可以大做文章之处的。”

    夏浔暗暗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要说周王做的这几件事,还真是与民大为有利的事,他的袖珍方因为用药有效,花费不高,一经问世,就被翻印十多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大量引用了袖珍方和普济方中的方剂。至于他正在编撰的救荒本草后来成书之后也对民间百姓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再后来这本书传到日本,还受到了众多日本植物学家的推崇和学习。

    不过,现在由于朱允炆首先拿他开刀,他这本书的问世之期怕是要延后了。

    此时楼下台上的舞蹈换成了杂剧,正在演窦娥冤咿咿呀呀地唱着,萧千月想了想,又问道:“还有什么情况,都一一说来,看看哪方面容易做文章。”

    韩墨想了想,又道:“其他的,就没甚么了。”

    萧千月道:“周王本人没有甚么,他的子女呢”

    韩墨抚着胡须道:“周王的子女么,让我想想”

    他掐着指头算计了一阵,说道:“周王有正妃冯氏,是宋国公冯胜之女,另有侧妃杨氏,周王现在生有嫡子两人,庶子五人,郡主十一人”

    夏浔瞠目道:“这么多”

    其实这还不算多,周王不但是一位贤王,更是一位闲王,闲着没事,尽生孩子玩了,此后几年他被侄子朱允炆贬为庶民,发配云南穷荒僻壤之地当人猿泰山,那么凄惨的环境,他也没忘了生孩子,以后几年陆陆续续又生了七个王子,当真是老当益壮。

    韩墨笑道:“是啊,这位周王多子多孙,不过现在杨妃受宠,所以他的嫡子只有两个。这嫡长子叫朱有炖,全无一点世子样子,自取了个名号叫全阳道人,他老爹好医术,他好曲艺,倒是颇有乃父之风,老韩与他十分熟悉的,因为这位世子酷好戏曲杂剧,经常会跑来我这院子里,同那些戏子舞伎研究曲艺。”

    “周王这嫡次子叫朱有爋,性格与乃父乃兄却大不相同”

    韩墨目中微微露出厌恶之色,说道:“周王这位嫡次子,简直就是一个异类,真不知道以周王和周世子的为人,怎么就有这么一个儿子这样一个兄弟,性情乖舛为人嚣张,纠结一帮纨绔恶少,欺男霸女,简直就是开封城里的一害。”

    萧千月目光亮了起来:“韩老,我们的差使,或许就可以着落在这位周王的两位嫡子身上。”

    夏浔实在不想害了这么一位贤王,说道:“依韩老所言,这周王嫡次子确是一个恶少,可是以他凤子龙孙的身份,据此入罪恐怕还嫌不够,想攀他父亲一个养不教的罪名,恐怕更是那可是大明亲王啊,非谋反大罪,如何治之”

    萧千月嘿嘿一笑,阴阴地道:“百户大人到底是个读书人出身,对我锦衣卫的手段还是不尽了然啊。谁说我要入周王次子之罪,藉此攀诬周王了”

    夏浔一怔,愕然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韩墨眼珠微微一转,面上渐渐露出会心的笑意,萧千月黠笑道:“韩老明白了”

    韩墨点头道:“懂了,不知两位打算从嫡世子下手,还是从嫡次子下手”

    萧千月道:“这两个人,我们都想见见,周王既然无懈可击,就多了解一下这两位王子吧。”

    韩墨笑道:“若是如此,倒也容易,眼前就有一位,你们可以见见。”

    他往台上一指,指着那扮廉访使窦天章的老生道:“这一位,就是周王世子朱有炖了。”

    此时台上正唱:“六月飞雪千古冤,血溅白绫三年旱,何时借得屠龙剑,斩尽不平天地宽”

    北平,应寿寺,方丈禅房。

    道衍和尚和朱棣对面而坐,中间一张炕桌,桌上一炉檀香,两旁各有一杯茶。雪白的墙上,只有一个大大的“禅”字,禅字最后一笔拖曳直下,几乎又占了一个大字的位置,笔直锋利,仿佛一柄倒悬的利剑。

    朱棣还是一身麻衣孝服,本来是白色的孝服,满是灰尘,都快变成了土黄铯。

    他盘膝坐着,双手按膝,面色阴霾,久久不语,道衍也不着急,披着黑色的缁衣,静静地坐在对面,手里的佛珠一颗颗地慢慢捻着。

    朱棣刚刚回到北平,路过庆寿寺,想起亡父少年时候曾经出家为僧,而此寺主持又是亡父亲手为自己挑选的经学师傅道衍,一时感伤,便入寺拜望,可是到了禅房,千言万绪,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过了许久,朱棣的禅定功夫终究不及道衍,按捺不住,问道:“近来发生的事情,大师可都晓得”

    道衍和尚道:“先帝驾崩讣告,天下皆闻。遗诏削诸王兵权,贫僧业已知晓。王爷本赴金陵奔丧,如今却在这里,莫非皇上不许赴京”

    朱棣默然。

    道衍轻轻叹了口气,问道:“王爷心中为何烦恼仅仅是因为不能赴京奔丧么”

    朱棣的面容微微抽搐了一下,沉声道:“身为人子,不许灵前尽孝,这屈辱哀伤,还小么”

    道衍瞟了朱棣一眼,说道:“今上这一诏削兵,一敕阻行,其中深意,难道不是王爷更为担忧的”

    朱棣身子一震,目中微微闪过一抹精芒:“大师看出来了”

    道衍微微颔首:“天子心怀叵测”

    朱棣愤怒起来,振声道:“以诸王镇天下,是先帝之国策,天下未定,国内邪教横行,边隆北元虎视,若非我等戍边镇守,天下岂能稳若泰山这天下是我朱家的天下,皇上何以甫一登基,就对我们如此敌视,我们对朝廷难道不够恭训么”

    道衍双掌合什道:“先帝是有大智慧的人,天纵英明,岂会不知七王之乱故事,他令诸藩镇守天下,又各领兵权,这固然是先帝亲亲之情,信任无以复加,却也未必就没有帝王心术。强藩林立,能做皇帝的却始终只有一个,诸藩势力犬牙交错,必然相互牵制,相互监视,除非朝廷中枢衰弱之极,谁能成事

    当中枢真个衰弱至极时,就算没有藩王,难道不会被权臣取而代之自三皇五帝到如今,以一介布衣而成天子者,唯汉刘邦与先帝,其它那些帝王,哪一个不是前朝重臣或一方豪强而黄袍加身真要到了那么不堪的一步,对先帝来说,由自己子孙取而代无能之君,也胜过将江山付与外人之手,如此,当可保朱家数百年江山。

    至于千秋万世,呵呵,先帝是个信己不信天的人,他是不会相信被人喊几声万岁,就真能千秋万载的。可今上显然不会这么想。在今上眼中,诸藩就是他最大的威胁。”

    朱棣愤懑地道:“今上已做了几年的皇储,名份早定,他有甚么不放心的”

    道衍道:“皇上有心病,他是先帝长孙,却不是嫡长孙啊,嫡长孙是朱允熥。”

    朱棣泄气地道:“罢了,皇上要兵权,我们缴了,他不要我们替他守江山,俺也懒得操那份闲心了。”

    道衍捻着佛珠,淡淡地笑道:“呵呵,王爷虽做此想,但愿皇上就此罢手才行。”

    朱棣瞪眼道:“大师言下何意且不说今上仁孝之名天下皆闻,就算今上忌惮诸位皇叔,我们已经缴了兵权,皇上还会赶尽杀绝不成”

    道衍道:“贫僧也希望,皇上会到此为止。太子和秦王晋王已相继过世,王爷如今已是诸藩王之长,又曾数次统军出塞,屡立功勋,恐怕皇上最为忌惮的,就是王爷您了,王爷今后当小心做事,千万不要遗人把柄。”

    朱棣听得冷汗都下来了,上个月他还是国之重藩,北军统帅,奉父皇之命,统领诸军北伐胡虏,一转眼兵权被削了,听道衍和尚的意思,似乎皇上意犹未尽

    想想自己与当今皇上的父亲,先皇太子朱标一向兄弟情深,今上素有仁孝之名,自己又已老老实实地交出了兵权,朱棣还是不肯相信朱允炆会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便摇头道:“俺却不信,皇上会赶尽杀绝。”

    道衍微微一笑,说道:“也许,贫僧所言,只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皇上心意如何,贫僧倒也不敢妄下断言,静观其变罢了。”

    朱棣起身道:“皇上不放心,俺就让他放心。乐得做个逍遥王爷,舒心自在,嘿求之不得。”

    道衍随之站起,听了朱棣这番气话,不觉为之莞尔。

    第237章 为谁风露立中宵

    夏浔和萧千月跟了周王世子朱有炖两天,放弃了。

    他们发现,这位周王世子就是一个纯粹的戏迷,他不但喜欢演戏,还喜欢写戏,经常毫不在乎自己王世子的身份,和一班优伶以及考不上功名的文人混在一起,琢磨些剧本儿,然后兴致勃勃地排练上演,除此之外,并没有甚么其他的爱好,在他身上,很难做甚么文章,顶多说他这么做有失世子身份,这又算是什么了不得的罪名

    两个人转而跟踪嫡庶子朱有爋,朱有爋倒真是一个极品,这位小王爷今年刚刚十八岁,大概是营养过剩的缘故,生得人高马大,一脸的青春痘。他的爱好只有三件事:喝酒打架上床。之所以说上床,而不说玩女人,是因为这位小王子喜欢的不只是女人。

    他每天做的事情几乎都差不多,上午离开王府,汇合一班纨绔,去城中有名的酒楼勾栏里饮酒作乐,一直喝到午后,便开始满城游走,到处惹事,这位王子倒有个好处,不以自己王子身份压人,惹了事就和被惹恼的另一批泼皮无赖纨绔子弟找个僻静的街巷,便开始大打出手,瞧他身手,还真是跟着名师练过的,拳脚功夫颇有些根底。

    等到把别人打得鼻青脸肿或者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之后,小王爷就开始爽了,他的下一顿酒也就开始了,这顿酒喝完,便是饱暖思滛欲的时间。夏浔和萧千月跟着他的第一天,发现他晚上去了一家勾栏院,看了一出白蛇闹许仙的戏,这出戏基本上就是后世白蛇传的雏形了。

    后来的白蛇传讲的虽是西湖故事,可它最初却正是发源于河南汤阴的一个传说,白蛇精被淇河之滨许家沟村的一位老人从黑鹰口中救出,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冷落起来,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置“白娘子”于死地云云

    看完戏朱有爋驱散了各个帮闲跟班,便和许仙白娘子小青一起进了间房,夏浔和萧千月几乎以为这位小王爷跟他哥哥一样,也是个喜欢研究戏曲的小资青年了,两个人施展功夫,“上房揭瓦”,闭起一只眼从瓦缝里往里一瞧,才发现里边正在妖精打架,小王爷和许仙白娘子小青正“厮打”做一处。

    那时少有女子登台,这旦角儿都是男人扮的,四个男人滚在一起,当真是丑态毕露,把个夏浔恶心得不行,萧千月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直到夏浔示意,这才恋恋不舍地随他离开。

    第二天这位小王爷的生活与头一天没甚么太大区别,还是喝酒打架,只不过晚上没有再找戏子,而是去了青楼,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找女人的标准和男人大不相同,他不怎么在乎长相,只找胸大的,这一晚上,小王爷在青楼里又胡天黑地了半晌,这一回连萧千月都不爱看了。

    不过夏浔和萧千月注意到一点,晚上他是一定会回王府的,不管是喝得酩酊大醉,还是风流之后手软脚软,他一定会回王府,绝不在外过夜,由此可见,周王的家教还是很严的,只是这位小王爷在外边胡作非为,偏又没做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谁会闲极无聊,说与周王听呢人家毕竟是父子,教训一顿也就罢了,自己终究是外人,到时候岂非得不偿失

    第三天,夏浔和萧千月守在一户寡妇门前对面的小酒店里。这寡妇三十多了,再大两岁都能当朱有爋的妈了,也不知道这位小王爷是不是有恋母情节,偏偏喜欢了她。

    夏浔瞟了萧千月一眼,无聊地道:“恐怕再盯三年,这位小王爷过得依旧是这样醉生梦死的日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们怎么办告他一个风化之罪么”

    萧千月笑嘻嘻地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夏浔蹙眉道:“你有办法”

    萧千月心中一凛,这才记起夏浔是自己顶头上司,自己瞒着他动什么手脚,恐怕会令他不悦,如今萧千月可不敢倚仗罗佥事的宠信目中无人了,何况,他知道,在罗佥事心中,眼前这个人比自己重要的多。

    萧千月忙道:“卑职也是昨日才想到了一个具体的办法,同韩老商量了一下,他也觉得可行,现如今他已经打探具体消息去了,卑职正打算回去之后,便去韩墨坊听他消息,一俟确定之后再报与大人定夺的。”

    夏浔道:“这位小王爷今天也就这样了,我们不必守在这儿,回去吧,边走边说。”

    “是”

    萧千月随他离开那户人前,边走边道:“卑职请韩老查过,这位小王爷平素行为,周王也并非全然不知,因此时常呵斥于他,有一次还痛揍了他一顿,就因为这,小王爷才不敢在王府外面过夜,不过父子之间因此变得极为恶劣。朱有爋与嫡兄也不合,因为周王一直拿他和世子比较,所以他对世子很有敌意。卑职的意思是,利用这个朱有爋,抓他一个把柄,只要他说一声周王意图谋反,这就是证据了。”

    夏浔听到这儿,身子猛地一震,一下子站住了,萧千月奇怪地看着他道:“大人,你怎么了”

    “哦,没什么。”

    夏浔脸上震惊的神色缓缓敛去,问道:“以子告父,他肯”

    萧千月胸有成竹地笑道:“利令智昏,他为何不肯”

    这一夜,夏浔夜立中庭,久久难以入睡。

    他的脑子很乱,想了很多事情。

    他一直以为,自己莫名其妙地回到这个时代,所扮演的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娶妻生子快快活活太太平平地过上一生,足矣。

    可是当萧千月信心十足地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夏浔的时候,他惊呆了。

    他不记得其他几位王爷是被朱允炆以什么莫须有的罪名抓起来的了,但他记得周王的事,周王是被他忤逆不孝的儿子诬告谋反而被削去王爵,抓捕回京的,可眼下,这件事分明是出自于锦衣卫的策划,而他正是其中一个执行者。

    他开始意识到,他并不是这个时代一个无足轻重的过客,他已经干预了太多的事情,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如果没有他揭露北元人的阴谋,燕王府真的会因为其他种种变故而不被炸掉如果他没有被派去杭州,在盐官救下于黄氏,于谦还能平安诞生如果他没有救下解缙,永乐大典的总编撰永乐王朝的第一任内阁首辅大臣是不是就要换人了不不不,如果燕王府当初不是在他的干预下得以保全,或许燕王早就被炸死了,又哪来的永乐盛世

    “未来的一切,我所知道的那一切,根本就是出于我的创造,否则它应该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面目全非的历史我并不是在经历历史,而在创造历史”

    夏浔脑海中一阵迷糊:“不会吧,就算我的猜测属实,那么就像于谦,我所影响的,只是他的生与死,他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仍然源于他自己的努力;我改变了解缙和燕王的生死,他们未来的路,同样仍然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我呢在我所知道的历史中,并没有我的存在,是因为我一直用这样的方式影响着别人,又通过那些人创造着这个时代,还是说我的影响只是到此为止,那么未来的我是什么样子的我还有没有未来”

    夏浔真的迷惘了,认识到这个时代有许多人许多事是出自于他的影响和干预,才在史册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他很是兴奋。可是他搜肠刮肚,在记忆中也找不到杨旭这个人的存在,所以不免又为自己莫测的未来感到一丝忐忑。

    夏浔苦笑了,别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朱允炆不知道以他那么强大的实力竟然会削藩失败;北平那位正觉着屈辱愤懑的燕王不知道有朝一日他竟然能够成为皇帝;垂头丧气地奔赴兰州去当连部文书的解缙不知道他会为全人类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盛宴,不知道几年之后,他将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首辅,可问题是,他们对未来的一切,都不知道。

    而他不同,他知道未来的发展,知道许多人未来的命运,唯独他自己的未来,他一无所知。这种知之中的不知,比起别人全然的不知,显然是一种煎熬。

    历史上,我是谁

    如果我能影响历史,我可不可以改变我所知道的历史,再多一些辉煌,再少一些遗憾

    夏浔忽尔喜忽尔忧忽尔振奋忽尔沮丧,一颗心七上八下,种种念头在心底倏乎来去,到最后也没有准确地把握住什么,他只隐隐地感觉到:如果他猜测的是真的,那么未来很可能还有许多在史书中大书特书的事迹,就是出自他夏浔的手笔

    这让他期待与兴奋之中,又微微有些遗憾:要是能穿越回现代去,拿着历史书跟同学们吹嘘,说某某人的命运是因我而改变,某某历史事件是出自于我的干预或谋划,得吸引多少班花校花警花们的青睐呀,牛叉不能吹,如锦衣夜行啊

    夏浔正想着,萧千月兴冲冲地赶回来,兴冲冲地道:“大人,韩老都打听明白了,咱们明天就可以行动”

    第238章 权力的滋味

    艾佳,双十年华,她是周王府的一个宫女,到了这个年龄,一般都会发还全家,许其婚配的,不过同艾佳一起进王府的同龄宫女大多已经遗返回家了,艾佳却没有。

    周王很喜欢她,已经有意纳她为侧妃,虽然还没有正式向朝廷请封,不过周王府上下已经都知道了,在王府里她的地位便也与其他宫女不尽相同。这不,她今儿想回家看看父母,就是由宫里内宦备了车轿送回去的。

    可是艾佳回了娘家刚只住了一天,就来了一个宫里的小内侍,说是王爷要她回去,艾宫女现在在宫里倒是管着一些内务,只当王爷有什么急事,忙随了那小内侍登车离去。她并不认得这个小内侍,可周王府里的下人起码过千,各有职司,本就不全认得,这两年又在陆续调换新人,不认得也属正常,这里可是开封府,周王的藩国,她哪里能想到旁处去。

    艾家送走了女儿,王府这边却不知道她向王爷求了三天的假,已经提前回来了。朱有爋还是一如既往地喝酒打架,厮混了一天,到了傍晚却奔着韩墨坊来了,因为韩墨透过几个泼皮,告诉他说,院子里新来了一个舞伎,唱腔优美,身体窈窕,真比飞燕西子还要美艳三分,朱有爋是个喜欢尝鲜的,闻着腥味儿就来了。

    平素他是不大到韩墨坊来的,因为他大哥周世子朱有炖就喜欢留连于韩墨坊,这一次也是听说大哥不在,这才趁隙而来。到了院子里拣个雅间一座,叫上吃食美酒,连看两出曲目,开始上了歌舞,那个舞伎果然出来了。翩跹登场,果然身姿妩媚,艳惊四座。

    朱有爋心痒难搔,立即把折扇一收,向台上一指,急不可耐地道:“留下,今晚留下,与小爷

    锦衣夜行第77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