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125部分阅读

    你跟你走。”

    “岂有此理”

    夏浔恼了:“我答应救你出来时,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啊,答应得好好的,怎么又要变卦”

    徐茗儿理直气壮地道:“我当时不知道你不跟我一起走啊,上一次你把我丢在谢家,一个熟人都没有,我在那儿跟坐牢似的。要不,你把我送去北平见我姐姐,我到了那儿,大不了不再露面,不露名姓,想必消息也传不出来,不会影响我们徐家。”

    “别胡闹了成不成,我安排你出海,都费尽了周折,现在北方在打仗,这一路下去哪有太平的地方,把你一路送到北平太困难了,如果走海路,眼下又到了冬天,刮的可是东北风,不说海路难行吧,你这身子骨儿怕也吃不消一路的困苦。”

    “那我就跟着你呗,你不出事,我就安全。你如果出了事,我照样安全,大哥还能把我怎么样么,嘻嘻,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我来救你呢。”

    “你我告诉你,你要跟着我,那可是只能扮村姑,一直扮村姑,没有好衣裳穿没有好东西吃,睡大土炕,住草坯房,而且”

    “好呀好呀,我就喜欢这样,从来没试过呢,真的很好玩”

    夏浔恐吓无效,只好埋头赶路。

    徐茗儿又叉着小腰,一溜小跑起来:“杨旭,你慢点走,你追不上。叔叔叔叔,叔啊”

    第十部 金蝉子

    第382章 两只害虫

    时间进入建文四年,北方的战局叫人更加琢磨不透了。

    三年来,南北两军的交战主要集中在河山和山东两省,总结战绩的话,燕军胜多败少,越战越强。可是以战果来说,燕军整整三年靖难大战,几乎没有什么进展,他们的铁骑始终在山东河北一带,朝廷兵多势胜,哪怕败的再惨烈,都能随时补充兵员补充给养,以致于北军攻不胜攻。

    由于北军的地盘有限,一大半给养来自于战争缴获,他们养不起太多的兵,总兵力始终保持在十五六万左右,这就使得他们有野战能力,却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分散守护被他们攻克的各处城池。因此这三年来,虽然被他们打下顺德广平大名等许多城池,却是旋得旋失,要么主动放弃,要么被朝廷兵马反扑夺回,能始终牢牢把持在燕军手中的,不过是北平保定永平三府。

    表面上看,燕军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但是朝廷方面自家事自己知,他们却知道这三年苦战,朝廷方面耗损有多大,府库空了,役夫征召已超过数百万次,可以调动的兵力已经全部投入北方战场,他们已经拿不出钱来养兵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再去补充北方战场的需要了。

    就连本来固定守候着金陵城,雷打不动不能外调的四十万京城卫戍部队,业已被他们悄悄调出了十万,投放到了北方战场。现在齐泰王叔英在广德募兵募粮,黄子澄姚善在苏州募兵募粮,练子宁黄观以及驸马梅殷等分赴杭州等地筹集粮草和征调兵员,百姓们被搜刮得怨声载道。

    在这种情况下,多少军国大事需要处理,可是天才皇帝朱允炆不知怎么的,却想起了被他流放到云南去当人猿泰山的五叔朱橚来。湘王一家自焚了,齐王被关到凤阳大狱了,代王被异地关押到四川了,宁王跟着燕王造反了,这几位王爷里边,只有周王还是自由之身,虽然他过的是餐风宿露的野人生活。

    这可太不安全了,万一燕王派人去云南把他救走,三个王爷一同号召天下靖难,那不更是声势大振了么于是,朱允炆赶紧下了一道诏书,把他五叔朱橚十万火急地从云南弄回了京师,在金陵城里找了个地方关押起来,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他才放心。

    朱允炆“算无遗策”,未雨绸缪地把他五叔从流放劳改成拘押坐牢的时候,他的“卧龙”希直先生在干什么呢希直先生引经据典认真考证夙兴夜寐地辛苦工作,也终于完成了一件大事,他更定了大明王朝的品官勋阶。

    他对洪武朝时的官阶制度进行了改革和细化,制定了文勋多少级武勋多少级文官多少品武官多少品文官每品多少等武官每品多少等等,并进呈于皇帝,诏告天下,立即实施。

    这两个不着调儿的

    在他们两个忙不到点子上的瞎忙的时候,北方还在打仗。

    燕军过了年就再度出兵了,连陷东阿东平汶上兗州济阳等地,山东布政使铁铉束手无策,只好继续做他的“城神”,紧闭城门,守住他的济南府了事。讨逆大将军盛庸也是步步后退,朝廷在兵员和钱粮上的匮乏,已经开始在战场上得以体现了。

    在这种情况下,请兵请粮的奏章像雪片一般向京城飞来,不着调儿的皇帝朱允炆和他不着调儿的宰相方孝孺这才紧张起来,派谁去解山东之围呢两个人计议来计议去,实在找不出一个可用的帅才,终于想到了魏国公徐辉祖头上。

    徐辉祖和方孝孺虽未结成儿女亲家,但是在双方接触的那段日子里,总算是彼此有了些交情,比起以前双方互相并不熟悉要强上许多,在这种紧要关头,只得让徐辉祖挂帅赶赴山东解围。

    由于各地已经抽调不出兵马,时间上也不容许再从地方抽调兵马。方孝孺又献计,从卫戍京师的军队里再抽十万大军,由徐辉祖带去山东。当然,随军是要派有监军,拥有最终的统兵权的。

    这是一等一的绝密消息,从京营里抽调兵马,南京就空虚了。由于前番沛县粮草被焚,他们也知道京师里有燕王耳目,因此这个消息属于绝密,除了他们两人,竟是谁也不曾告诉。

    徐辉祖还没赶到山东,朱棣已然扔下那座济南城不管,大摇大摆地从济南城下过去,一路攻城拔寨,很快就杀到了沛县,再往前去就是徐州,过了黄河就是中都凤阳了。

    一时间,盛庸平安何福陈晖等将领都慌张起来,纷纷抢去,前堵后追,务必要让燕王止步于黄河岸边。眼见各路南军纷纷赶来,迎面又有他的大舅哥徐辉祖领兵来迎,朱棣便来了个战略迂回,一路转移到了淝河灵璧一带。

    何福在灵璧深壕高垒,想跟燕王打持久战,重施故伎,把燕王耗回北平去。朱棣见状,就去截他的粮道,阻止粮草运达灵璧,这一来何福可是作茧自缚了,出战他又不敢,不出战又没有饭吃,只得派人向平安求援。

    平安领兵去为何福解围,结果被燕王以朵颜三卫的精锐铁骑为先锋,将平安的军队一截为二,分段剿杀,何福在山上见状连忙开城门赴援,又被朱高煦领军击退。好歹他是把被杀得狼狈不堪的平安等将领救回了山寨。朱棣也不强攻,只管在山下对峙。

    围点打援,这可是自古就屡试不爽的好办法。

    山上本来就缺粮,一下子又突然多出了来救援的一队败兵,本来山上的兵喝的就是稀饭,这一下稀得都能当镜子使了。眼见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何福与平安等人计议了一番,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强行突围,转移到淮河一带,就近从附近州县搬取粮食。

    众将计议已定,立即向全军颁布命令,明日以三声号炮为令,闻得炮响,立即冲出山寨,向淮河方向突围。

    一处营地里,总旗官宣布了主帅的将令之后便转身离开了,两个士兵互相使个眼色,悄悄走到了一边。

    这两个人,一个叫东方亮,一个叫岳俊弘,白沟河一战,就是这这岳俊泓弄倒了帅旗,令得本来占了上风的李景隆一败涂地,随后两人就因功分别被封为总旗和百户,只不过好不容易打进了官兵一方,所以两个人还是一直受命潜伏在这儿。

    “东方大哥,明日就要突围”

    “我知道”

    东方亮袖着手,用袄袖蹭了下鼻子,骨碌碌地转着眼珠子打量四周:“殿下为防南军夜袭,驻营之地可不近呐,要是抽冷子突围,南军至少能逃出大半去。自打在李景隆身边当了几天亲兵,这一年来,咱们哥俩先是跟着铁铉后是跟着盛庸再接下来跟着平安,苦日子也该到头了,咱们今天夜里就摸回去,给殿下报讯。”

    两个人对视,嘿嘿地j笑两声,并肩走去。

    “我们是害虫,我们是蛀虫,我们藏在最隐蔽的角落里,露出一副最无害的模样,于无声无息之间,专门蚀空主人家的房梁柱子,一阵风来,叫它轰然倒塌,还完全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天一早,寨上各路兵马纷纷起床,升火做饭,饱餐一顿后准备突围,各营兵马陆续集结,才只集结完一小部分,“叨叨叨”三声号炮便突然响起,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各营将士都懵了:“已经开始突围了”

    有那已经集结完毕的部队反应比较快,立即一马当先向营门跑去,反应慢的人登时也明白过来,要在燕军的骑兵追击下突围,那是何等凶险的事情,落在后面的人,十有八九不被砍死也得被俘,是以也顾不得再向主官身边集合了,人人争先,奋勇向前,只管向寨门闯去。

    高级将领们自然清楚地知道还未发出突围的号令,但是这时任由他们声嘶力竭如何叫喊,也制止不住炸营的士兵了。

    山坳外,朱棣站在山坡上,脚下就是一蹲火炮,猩红的披风随着山风飘扬,好像一朵红云,眼看着潮水般涌出的南军士兵,朱棣微微一笑,淡然吩咐道:“放一半出去,再卡死山口”

    这一战,如果这一仗也算是一战的话,很快就结束了。

    平安等三十七员大将监军的文官宦官等一百五十余人全部被生擒活捉。本来嘛,他们是知道还未下令突围的人,所以也是留在最后面的人,自然就被瓮中捉鳖了。尤其是平安,平安自与燕军作战以来,骁勇精猛,胜多败少,他的被俘,令燕军上下欢声雷动。

    两只害虫,又立功了

    南京应天府西南方,与太平府当涂县交界处,有一座慈姥山,当地人又叫它慈母山,猫儿山。山不太高,五十多丈,积石临江,岸壁峻绝,风景倒是美丽。山上盛产一种桂竹,可以用来做箫,所做的洞箫音色浑厚圆润嘹亮悠远,享誉天下。

    山下不远就是一条官道从慈姥山西南方向经过,道上商旅不绝。官道旁不远,傍山又有一座小山庄,二三十户人家,靠打渔摆渡在路边摆茶摊为生,偶尔也有人家上山砍伐老竹,送去城里乐店出售,只能捞个外快,终非长久之计。

    临村头的那一家姓陈。

    年过六旬的陈婆婆坐在自家小院子里,和两个坐着小马扎的女孩儿正在说话。两个女孩儿都只十四五岁年纪,一个穿着大红的袄儿,看模样分明是刚开脸未久,虽然姿色一般,却也有种初承雨露娇艳欲滴的新媳妇儿的味道。这女孩是陈婆婆的亲孙女儿,叫白纤纤,新婚三天,今天和新姑爷刚回门儿。

    另一个小姑娘穿着土气,发型也土气,可是五官非常的灵秀,一点也不像打扮的那样土气,如果好好收拾一下,绝对是个祸水级的小美人儿,可惜了,明珠蒙尘。不过这也不奇怪,家里没有娘亲,跟着大伯二叔两个大男人过日子,小姑娘邋遢一些也是正常的。

    这小姑娘叫夏菁,是陈婆婆邻居家的女孩儿,邻居家原本只有一个男人,从河南过来的,在这儿住了快一年了,后来托陈婆婆的大儿子帮忙,介绍了个在采石矶当搬卸工的活儿,平时就不大着家了,上个月他的兄弟带着夏菁也来到了这里,据说是家乡遭了水灾。

    “可怜见的,这黄河就是不消停,以后啊,就在这长江边上住下吧”靠水吃饭的陈婆婆如是说。

    两家很快就熟了,夏菁经常到陈婆婆家来串门儿,和白纤纤成了极要好的朋友。三天前,白纤纤出嫁,今日回门,她自然要来看看自己的闺中好友。

    陈婆婆一边纳着鞋底儿,一边教训自己的孙女儿:“嫁了人就要懂规矩,不管人前人后,都要有个媳妇的样子。你看看你,一口一个何益地叫,那是你的男人,能这么叫么,叫人听见还不得笑话咱们白家没有家教。”

    白纤纤嘟着嘴儿道:“这不是没有外人在么。”

    “没有外人也不成”

    夏菁眨眨眼睛,插嘴问道:“陈婆婆,那应该怎么叫呀。”

    陈婆婆道:“不管人前人后,对自己男人都应该”

    刚说到这里,屋里有人嚷道:“老婆子,老婆子,我那褂子呢,姑爷子来了,我得去打点酒哇。”

    “这个老不死的”

    陈婆婆站起来,一边走一边往屋里吼:“那么大件褂子都看不见吗就差挂在你眼皮子底下了”

    白纤纤和夏菁对视一眼,吐吐舌头,一齐吃吃地笑起来。

    “啊,我叔叔回来了”

    越过矮墙,看到从官道折向村子的小径上走来的两个人,夏菁突然跳起来,很快活地叫。

    走过来的两个人,其中一个白纤纤也认得,他是夏菁的二叔夏有财,唇上两撇微髭,很英俊的一个大叔。就为这,白纤纤发春梦的时候,还梦见过自己变成了夏菁的二婶儿呢。另一个她就不认得了,虽然也穿着短褐草鞋,挽着裤腿儿,一副乡下人打扮,可村子里二三十户人家她都认得,就没见过这人。

    这人走着,时而回头看看左右,肩膀却不跟着动弹,白纤纤想起说书的说过,这么看东西叫鹰视狼顾,j雄之象,不禁掩着嘴儿笑起来:“比来比去,还是夏二叔中看呢”

    想起那与自己同岁的半大小子丈夫何益,小姑娘忍不住又轻轻地叹了口气。

    第383章 重启

    赶到慈姥山下的人是纪纲。

    纪纲投入燕王军中后,先做了他的马夫。

    可不要小瞧这个时代的马夫,他的责任不只是平时照料战马,还包括在战时牵马坠镫,一定程度上,他的存在关系着马主人的安危,这就像上古先秦时候战车作为主战武器的年代,驾驶战车的人通常都是由有一定身份的贵族,而且是主将极亲信的人才可担任一样。

    燕王要他做自己的马夫,有就近考察的意思,也确是想栽培这个主动投靠自己的读书人。纪纲有勇有谋,绝非一个庸才,他在朱棣身边,作战时勇猛向前,平时照料燕王又心细如发,甚得燕王宠信,这才两年光景,已经晋升为忠义卫千户。

    连番大战尝到甜头,使得朱棣越来越重视情报工作,他开始察觉,一个强有力的情报机构,对主帅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场的胜败,有时候就取决于那一纸情报,所以对夏浔领导的飞龙秘谍越来越予重视,尽管前方战事不断,到处用钱,可是夏浔这边但有所需,他必定第一时间予以满足。

    后来,纪纲在军中听说了燕王三子自江南逃回的详细情细,甚感兴趣,因为这个杨旭是他的知交好友,忙向燕王打听自己这位好朋友如今的下落,朱棣这才知道他与杨旭是旧相识,前不久,夏浔撤离金陵城,向他汇报了化明为暗的前因后果,并请他再派遣几个胆大心细的人来协助自己,朱棣就把纪纲派了来。

    夏浔到燕子矶去接人时,还不知道来人就是山东诸生纪纲,故人相见,确也甚是欢喜。

    两个人回到夏浔住处的时候,徐茗儿也向白纤纤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家。

    还未坐下,一见又跑进来一个穿绿袄着红裙的很土气的小村姑,纪纲不由一怔。

    夏浔却是毫不见外,对徐茗儿笑道:“去烫壶酒来,再烧两道菜来。”

    在徐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大小姐这几个月可被夏浔调教出来了,生火做饭铺床叠被,这些对寻常人来说很简单,但她原本不会的事情,现在做的很不错。

    只不过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不会走路时拼死拼活地非要下地去走,等他学会了走路,却死乞白赖地抱着你的脖子就是不肯下地一样,刚一开始徐茗儿兴致勃勃,往灶堂里添一根柴火,看着那火苗窜起来,她都能开心老半天,现在却不爱碰这些东西了。

    话虽如此,夏浔让她去做,她还是乖乖答应了,无他,就因为她觉得自己是女的,不管身份如何高贵,洗衣做饭那是女儿家的事,没有让大老爷们干这活儿的,既然这地方没有丫环使女奴仆下人可以使唤,那就得自己动手,要是让夏浔动手就太不像话了。

    纪纲见他并不介绍自己与这女孩儿认识,却也并不避着她,使唤她做事也像一家人似的,细一打量,这女孩儿看着土气,实则五官灵媚,眼眸中那股子慧黠机灵劲儿,可不是故意装扮的蠢笨外表可以遮掩的,不禁嘿嘿一笑,向夏浔挤挤眼睛,促狭地道:“文轩,不管你走到哪儿,总是不缺女人呐,这女孩儿挺不错的,细打量水灵灵的一掐一兜水儿,烧锅暖脚挺合适的吧”

    “别胡说,这个丫头,你可得罪不起。”

    夏浔神秘地一笑,仍是不肯说明徐茗儿身份。徐茗儿身份特殊,如果叫朝廷方面知道她投奔了燕王,只要建文帝愿意,就可以连坐之罪治徐家的罪,所以在与燕王通报消息的时候,为了防止情报被朝廷方面截获,夏浔并未在信中提及小郡主现与自己在一起,纪纲对此自然一无所知。

    不过他是何等精明的人,一见夏浔神色,便料到这位姑娘必定大有来历,当下立即闭口,再也不敢用这事胡乱调笑了。

    还别说,小丫头挺有下厨的天分,夏浔下厨做饭的本事粗浅的很,能教给徐茗儿的也就是些基本的常识,诸如如何生火,如何炝锅,油盐酱醋下锅的先后顺序,很快徐茗儿就全掌握了,而且入了门的小丫头自悟自修,比师傅做得还好,从此夏浔也就心安理得地受用起来。

    袖筒儿一挽,露出两截嫩生生脆藕似的胳膊,再系条蓝花碎布的小围裙,周身上下透着股子飒俐劲儿,徐茗儿便在厨下忙活起来。夏浔自在院中树下沏一壶粗茶,只管与纪纲谈天说地,等着上菜。

    普天之下,能让一个郡主给自己当铺床叠被烧火做饭的使唤丫头,这么大的派头,夏浔也算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时鲜的菜蔬,一道炒笋片儿一道菘菜一道蒲菜,再切盘现成的猪头肉摆碟糟白鱼煎几条长江刀鱼,说是弄两道菜,一会儿功夫,徐茗儿居然弄了四热二凉六道菜,又烫了壶酒,一道道地端了上来。

    纪纲可不知道自己尝的是中山王府小郡主的手艺,吃一口菜,鲜香可口,不禁点头赞了一声,便提起壶来先为夏浔满了杯酒。两人昔日虽是朋友,而今夏浔可是他的顶头上司,纪纲很清楚夏浔在燕王殿下心目中那是何等重要的人物,恩泽惠及燕王满门,对燕王本人及三位王子都有救命之恩。虽从未领兵上过战场,名声也不彰显于外,可是除了张玉朱能邱福这几个自打燕王起兵就追随在他左右的老人,其他那些文臣武将,没有一个能与他平起平坐的。这等人物,此来他又是接受夏浔指挥的,还能让上官给自己斟酒不成。

    正是四月天气,两个人在如荫树下推杯换盏,喝起酒来。

    虽然是在农家小院儿里,这两个人凑在一块儿自然不可能“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而是各述别后这几年来的经历。想起当初两人在蒲台县第一次见面,纪纲高贤宁还是游学天下的读书人,而他则是青州府里有名的士绅。如今呢,两个人不约而同,聚到了燕王麾下,成了一个秘谍。而昔日共同的好友,高贤宁如今在济南,成了山东布政使铁铉的得力助手,刘玉珏则身在应天府,成了锦衣卫的一员。

    四个人,就在两年前谁会想到今天呢更料难及会变成猫与老鼠的敌对关系,世事变幻,莫过于此了。

    徐茗儿端个小马扎,坐在屋檐下,并着双膝,拄着下巴,好奇地看着两人在树下饮酒谈天,一会儿开怀大笑,一会儿摇头感叹,时而唏嘘,时而黯然,悲也好喜也好,那酒总是不断的,她很不理解,男人怎么这么爱喝酒,更不理解,两个大男人坐在那儿,也可以有这么丰富的感情。

    江南的黄酒,劲儿并不大,两个人的酒量又都不错,一壶酒,喝不醉。等到往昔经历渐渐说罢,两个人的话题便都集中在了眼下,集中在了燕王,集中在了关乎两人前程的大事上。

    夏浔的神色冷静下来:“殿下派你来,倒是极恰当的人选。你投奔燕王的事无人知晓,这就是最大的掩护,可以让你在金陵城中公开活动。”

    “我要不要去见见玉珏,他并不知道我的身份,有他的庇护”

    “不可以”

    夏浔想起了当初救助燕王三子离开金陵时,刘玉珏曾在林中放过他一马,虽说当时动手的话,他自信也能够打败玉珏,但是玉珏放手,绝不会是因为自忖不是他的对手,这份情意他一直记着。所以,他不想拉玉珏下水,就像他对徐增寿一样,顾忌多了,明明他是最容易策反的人物,夏浔反而不好施展拳脚。再者,玉珏毕竟是在锦衣卫做事,谁知道他现在有没有什么变化,如果他不念旧情,在他眼皮子底下反而容易露馅。

    纪纲改口道:“也好,毕竟我对他现在的情况也不了解。那么我此去金陵,主要做些甚么呢”

    夏浔抿了口酒,微笑道:“你此去,只有一件事:重新启动咱们最重要的情报线。”

    他放下酒杯道:“我们在金陵的行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但是最重要的两条线,从我离开金陵开始,就完全切断了,在接到我的指令之前,这两条线不会启动。”

    纪纲耸然动容:“大人这般慎重,这两条线,一定极为重要了。”

    “不错,人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咱们间谍细作来说,尤其如此。这两条线非常重用,其中一条线,我还从来没有让它传递过任何一条消息,非重大紧要消息,不得动用。这两条线一旦遭到破坏那就是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它们的重要这么说吧,为了保住这两条线的任何一条,我可以放弃在金陵城的整个情报网。”

    纪纲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他当然知道夏浔这么说意味着甚么,更知道夏浔这是把多么重要的责任交到自己手上。

    “到底是知交故友呀,大人竟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了我”纪纲有些激动起来。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飞龙之下,还有一个潜龙,夏浔对所有部下一视同仁,这么重大的责任交给他了,哪能不派潜龙的人盯着他。

    夏浔道:“在风声最紧的时候,我把它切断了。现在,我要重新启用它,你进城之后”

    纪纲凝神仔细听着。

    纪纲离开了,他在这儿只停留了半日。

    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徐茗儿幽幽地叹了口气:“又要开始了么”

    不知不觉,她已喜欢上了这种恬静自然的生活,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欲熏心,所以,哪怕没有锦衣玉食没有仆从如云没有众星捧月的高贵,她宁愿在这里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村姑。

    可是,这美梦就要结束了么

    第384章 晨曦

    徐辉祖率军紧赶慢赶的,总算是赶到了灵壁,堪堪遇上丢盔卸甲而来的何福。

    因为何福的兵马驻扎在起伏连绵的群山中,以鼓号为令的话声音太小,以旗帜为令的话,又因为草木茂盛,山峦起伏,恐怕各部官兵看不见,所以他才定了个以三声号炮为讯号,哪知道竟然被燕军抢在前头发了三炮,以致三军失去控制,纷纷抢先突围。

    何福倒也是个知机的,见情况不妙,连忙抢上一匹战马,混在乱军之中逃之夭夭,把其他人都丢下了,他是唯一一个逃出来的高级将领。徐辉祖见到他那副狼狈相,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这时候也顾不得追究他的责任,连忙布阵扎营,这边营盘刚刚扎好,燕王朱棣就领着兵马到了。

    大舅哥和大姐夫摆好了阵势这一通掐,徐辉祖稳扎稳打,利用闻讯赶来的盛庸等各路兵马的牵制,在齐眉山大败燕军,斩其骁将李斌,朱棣为了封锁灵壁,已经在这里僵持了许久,钱粮耗损太多,他素知自己大舅哥的领兵能力,眼见不能讨得便宜,便又动了退兵回北平,休整一番的主意。

    可是兵马还未退,朱允炆又给他帮了一个大忙。

    朱允炆听说徐辉祖打了胜仗,燕军已经停止南下,迫不及待地就想把兵权从徐辉祖手中拿回来,马上下了一道圣旨,正准备再接再励的徐辉祖只好班师回朝。

    他跟何福盛庸吴杰这些将领不同,这些将领得了圣旨,还可以与京里理论一番,请求皇帝改变主张,但是徐辉祖不能,因为对面的人是他大姐夫,这身份太尴尬了,他敢稍有异议,无需朱允炆下旨,捧着尚方宝剑佩带王命旗牌的监军就能砍了他的人头。

    徐辉祖班师还京了,朱棣闻讯大喜,立即挥军再战,先败何福残军,再败盛庸于淮河,截获战舰数千艘,如果他以这些战船渡过淮河,占领盱眙,兵锋就可以直指扬州,那离金陵可就更近了。刚刚令徐辉祖班师的朱允炆和方孝孺傻了眼。

    再叫徐辉祖回去已经摆明了不信任人家,如此朝令夕改,他们脸皮再厚也羞于出口。于是改任驸马梅殷为主帅,除了把徐辉祖那十万军交给他,还从京营官兵中又抽调了十万人马,连着梅殷在杭州一带募集的十万兵,一共三十万,号称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赶到淮河岸边,驻军淮上,以扼燕军。

    为了京师的安全考虑,这一次他们仍然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只说四十万大军都是梅殷新募的兵马,可是这么多兵马的调动,动静那么大,哪能瞒得过有心人。

    这一天,被剥夺了实权,整日无所事事的京营外二十四卫大都督陈暄跑来找徐增寿喝酒,徐增寿现在一样无所事事,大哥刚回家,因为朝廷摆明了不信任他,大哥郁郁不乐,整日沉着一张脸,徐增寿懒得看他模样,只在厅中闲坐喝酒,一见好友陈暄到了,欣喜不胜,连忙叫人重新整治一桌酒席,拉他同饮。

    两个失意的武将你一杯我一杯喝得酩酊大醉,接着便开始骂娘。骂着骂着,陈暄便说起了皇上从京营调兵的消息。陈暄发牢马蚤道:“梅殷短短数月能募多少兵,他在苏杭一带只招募了新兵十万,十万新兵蛋子,哪里是燕王百战之师的对手,还不是得从京营里抽调兵马么。

    瞅瞅皇上用的这些人,你大哥对他忠心耿耿,又怎么样,提着防着不敢大用,那梅殷是个能打仗的人么他就做过一任山东学政,你说一个教书的奶奶的,皇上怎么就喜欢重用些教书的,他会带兵么老梅家,哼一路降出来的功勋,顶个屁用”

    陈暄这番话,指的是梅殷的伯父梅思祖,梅思祖本来是元朝的官儿,后来见红巾军势大,投了刘福通,再后来见张士诚势大,又投了张士诚,等到朱元璋大军来了,见朱元璋势大,又开城投了朱元璋,献出了他控制的四州之地,由此立下大功,朱元璋称帝之后封他为汝南侯。

    后来,因为梅家被告发是胡惟庸一党,被朱元璋下令灭了满门,不过他的侄子梅殷当时已经尚了宁国公主,所以没有受到牵连。梅殷也会骑马射箭,那时候作为六艺之一,读书人又有几个不会骑马射箭的这可不代表他能打仗。梅殷只做过一任山东学政,主管山东地面的教育和科举,做得还算有些政绩,可是这位仁兄从来都不曾带过兵,行伍出身的陈暄现在闲置在家,反见梅殷受到重用,当然心中不服。

    徐增寿一听这话,马上对他说的那句“从京营里抽调兵马”来了兴趣,陈暄是京营外二十四卫的都督,虽然他现在也赋闲在家,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消息应当不假,徐增寿连忙给他满了杯酒,再度问起此事。

    这事虽是军事机密,陈暄对自己的老上司好朋友却没有戒备之心,便醉醺醺地道:“好教三哥知道,咱们卫戍京师的四十万精锐大军,早就调去山东十万了,眼下燕王打到淮河边上,皇上无奈,又抽了二十万兵给梅殷,现在咱们应天府满打满算,不过十万兵马,唉讨了四年逆,讨得燕王越来越强,你看金陵城里热闹依旧,早就是银样蜡枪头,表面光啦”

    徐增寿暗暗吃了一惊:“应天府只剩下十万兵了”

    他虽然喝醉了酒,却还没有糊涂到意识不清的地步,他当然知道这个重大消息意味着什么。等到华灯初上的时候,他把醉醺醺不断骂娘的陈暄送出府门,马上赶到书房,铺开纸张,研墨饱笔,急急写起信来。

    一封信写到一半,觉得思路有些模糊,有些地方说的不够清楚,连忙扯掉再写一篇,等到这封信写完,自己看看没有问题,便吹干了叠起揣在怀中,此时天色已晚,府门已关,不便使唤家人送信,徐增寿便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去睡觉了。

    徐辉祖因为皇帝对自己始终存有戒心的事一直郁郁不快,他独自喝了一阵子闷酒,有心叫兄弟过来一同饮酒,听说他正与陈暄同席,便作罢了事。等他喝完了闷酒,随口问了一句,知道陈暄已经走了,三弟却去了书房,不觉有些诧异,他三弟好酒,逢酒必醉,他是知道的,兄弟酒醉之后,跑去书房干什么

    徐辉祖想了想,便到兄弟的书房来找他,推门进去,不见徐增寿人影,桌上灯还亮着,砚台也没合上,旁边还有个纸团,徐辉祖走过去,展开纸团一看,不由倏然色变

    清晨,起了雾。

    慈姥山笼罩在一片迷茫的雾气里,雾气袅袅,山上的景色时隐时现,恍若仙境。

    早起的鸟儿唧唧地鸣叫着,不时因那细碎的脚步声警觉地飞起,扑愣着翅膀远远飞开。

    竹林中,潮湿的雾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挎着竹筐的小姑娘,青帕包头,迈着轻盈的步子,穿梭在竹林间。

    掰一棒竹笋,采几株蘑菇,欣喜总是不经意地闪现在她俏丽的脸上,那神采飞扬,有一种少女独有的俏丽。

    夏浔悠闲地跟在后边,看着她在竹林间走动,款款扭动的腰肢轻盈落下的脚尖,陷在松软树叶间轻轻拔起的纤秀的足踝,似乎总是在不经意拨动他身体里最隐秘最敏感的欲望。

    “太禽兽了我一定是一定是太久没有见到谢谢和梓祺了。”

    夏浔暗暗给自己找着理由,把目光强行移开。

    “哇这里好多竹笋,叔叔,你快看”

    已经叫惯了“叔叔”的徐茗儿欢天喜地的叫。充大辈充到了跟朱元璋老爷子平辈儿的夏浔只好再转过头来,于是目光不争气地,又落在那弯腰拔笋的小姑娘的翘臀上。

    好像笑脱红裙裹鸭儿般天真无邪的动作,只因为弯腰的动作,红裙贴身,那紧翘的成熟度刚刚好的小屁股,便透出一抹诱人的弧度,夏浔将自己的目光吃力地拔出来,又落在她那白皙娇嫩的颈侧,那里有一缕乌黑柔顺的秀发微微地落下来

    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如画的场景,只是一个这样的女孩,怎么就会心生悸动呢

    “我应该进城去找个女人了”

    察觉到自己有些饥渴的邪恶,夏浔呼出一口明显有些升温的浊气,一脸慈祥地很长辈地微笑着走过去:“你呀,总能自己找到乐子。就这几座茅屋,就这一片山坡,还没玩够么现在天气转暖了,要不要我安排你去双屿,经由海路送你去北平”

    “我在这里,真的很让你为难么”

    徐茗儿把掰下的竹笋放进竹筐,将鬓边的一缕秀发轻轻地掠到耳后,凝视着他问。

    夏浔不禁语塞,他怎好说忽然又动了送她走的念头,是因为他已经不知不觉开始把她当成一个女人看待,还是一个很迷人的小女人。

    徐茗儿叹了口气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是利用我,破坏我家和方家的联盟”

    夏浔心里一跳:“甚么”

    徐茗儿幽幽地道:“我才不傻呢,生在官宦人家,哪能不懂这些事儿。只是,我也不希望大哥和他绑在一起,才甘心被你利用罢了,可我做得对还是不对,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

    北平,我不想去了,大哥保朝廷,大姐和大姐夫在反朝廷,大哥为了不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而烦恼,三哥为了不能脱离家族的束缚去帮大姐夫而烦心,我只是一个小女子,无力改变什么,两边都是我的亲人,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必让他们为我为难。

    这里,是一块难得

    锦衣夜行第125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