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133部分阅读

    ,你我四人一同中了进士,位列头榜前四名,本以为,你我从此可以报效国家,想不到才两年功夫,国家竟落得这般模样”

    胡靖心道:“报效国家,与建文和燕王谁做天子有什么干系,都是朱明皇室,待燕王坐了天下,难道他不需要臣子为他打理江山么咱们又没架秧起哄的嚷嚷削藩,燕王的j佞榜上二十九人,可没有你我的名姓,伤心个什么劲儿”

    可是,他们学的都是道德文章,这种话自然不能说出口,忙也跟着附和两句,一副忠肝义胆的模样。这种漂亮话儿真要说出来,他比王艮说的还要好听。解缙冷眼旁观,似笑非笑,却是叫人难以看出他的心态。

    他对这位建文皇帝可谈不上什么好感,当初让他去兰州吃土的就是这位建文帝,而今,托付好友活动,总算是回了南京,不想刚回来就碰上江山易主的事儿,他不在乎,他的满腹才学一腔报负,在建文帝手中根本得不到施展,这个翰林待诏做了也有两个月了,他没机会替皇上拟过一道诏书,那活儿都被方大学士包了。

    天要变了么日升日落,与他何干

    曲终人散,几个文人对当前困局无力回天,只能发上一番感慨便各自回去了。吴浦的小儿子已经九岁了,他在一旁听着几位叔叔或慷慨激昂或旁征博引,半懂不懂的,也能隐约听明白一些。待几位叔父离去,他便偎到父亲怀里,说道:“爹爹,胡叔叔方才说城破之日,就随建文皇帝而去,那番话慷慨激昂,听得人热血沸腾,真不愧是状元郎呢。”

    吴溥默默地摇了摇头,他的夫人正在收拾桌子,生怕丈夫听了这话,也要效仿那呆书生去自杀明志,赶紧拉开拉开儿子,在他屁股上狠狠拍了一巴掌,嗔道:“胡说甚么,回屋读书去。”转而又不放心地对吴溥道:“相公,这是皇帝家事,你可千万不要生了糊涂念头,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

    说到这里,吴夫人便忍不住落下泪来。

    吴溥苦笑一声道:“夫人,胡说甚么呢,为夫不会去死的。”

    他沉默了一下,缓缓又道:“我与王艮胡靖李贯三人同榜进士,两年来相交莫逆,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肯以死报效君王的恐怕只有王艮那个死心眼罢了。”

    吴溥话音刚落,就听左邻传来胡靖的声音:“夫人,外边现在兵荒马乱,你怎么还悠闲自在的,快些去收拾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藏到米柜子底下去”

    吴溥与胡靖王艮同科中举,分别是一二三四名,做了官后,除了李贯家境比较富裕,单独在繁华闹市区买了房子,其余三人都在这同一条巷子购置的房舍,吴浦的左邻是胡靖家,右舍就是王艮家了。

    听了胡靖这句话,吴溥和他的夫人一脸囧态,停了片刻,吴溥才苦笑道:“夫人,你看如何到现在还惦记着家里值钱的东西莫遭了兵灾,他怎么会去寻死呢”

    吴夫人破涕为笑,娇嗔地在他额头点了一下,说道:“胡大人这才是聪明人呢,朱家叔侄谁做皇帝,关咱们甚么事,你可不要犯傻,不许狠下心来,抛下奴家和孩子们,学学人家胡状元”

    王艮家里,王艮神情肃穆地对他的妻子道:“夫人,我食建文皇帝的俸禄,就要对得起建文皇帝,如今燕王兵临城下,不可能守得住了,城破之时,皇帝必以死殉国,王艮身为臣子,既不能为君分忧,也不能让君父死在我这臣子头里啊,我先去了,九泉之下,再侍奉皇上驾前”

    “夫君”

    王夫人哀哀痛哭于地,可是王艮治家甚严,王夫人对丈夫从无违拗,眼见丈夫已萌死志,竟是不敢劝阻。

    王艮惨然一笑,悄悄自袖中以拇指打开所买的那一小瓶鸩酒的盖子,说道:“你好好养大孩子,便是为我尽了节义,为夫先去九泉之下,迎候天子”

    说罢一仰头,将那鸩酒灌进了口中

    罗克敌面色凝重地被人引进了正心殿,他不知道皇上这个时候召见他会有什么大事吩咐。

    燕军就要进城了,他实在没有想到,朝廷竟然败得这么惨这么快。

    这几天,在他脑海中徘徊的,一直是杨旭的身影。

    他输了,他彻底的输了,杨旭那小子,眼光竟然这么准,竟然看得这么远

    “罗大人”一见罗克敌到了,少监王钺连忙迎上来。

    罗克敌悄声问道:“皇上呢”

    王钺道:“皇上在里边等你呢,快些去吧。”

    罗克敌点点头,举步走进屋去,王钺也跟进来,把手一摆,所有的内侍和宫女都弓着腰,慢慢地退了出去。

    罗克敌见此情形,不禁有些动容:“皇上竟摒退了身边所有的人,到底有什么绝密要事吩咐于我,难道是要我想办法刺杀燕王如果燕王暴死,倒也不失为解此危局的好办法,只是想要刺杀燕王何等艰难。”

    罗克敌胡思乱想着绕过屏风,正来回踱着步子满面焦灼的朱允炆一见罗克敌,立即迎了上来,未等罗克敌躬身施礼,便抓住了他的手臂,急切地道:“罗爱卿,国家存亡之际,生死攸关时刻,这件大事,朕只能托付你了。”

    罗克敌听了鼻子一酸险些掉下泪来,他朝思暮想的就是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能重现锦衣卫的荣光,这一刻他终于等到了。皇帝终于想到了他,终于想到了锦衣卫,虽然这时已经迟了,罗克敌还是心怀激荡:“就算皇上让我潜进燕军营中去刺杀燕王,我也去,我要亲自去,皇上既以国士待我,粉身碎骨,我也死而无憾”

    罗克敌的眼睛亮了起来,他韬光隐晦多年,这一刻就像一柄久藏鞘中的宝剑,乍然出鞘,依旧是寒光四射,罗克敌沉声道:“皇上请吩咐,臣粉身碎骨,也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

    “好好好朕就知道,罗爱卿始终是忠于朕的,比那些平素夸夸其谈,事到临头舍朕而去的废物强上一千倍一万倍”

    朱允炆激动地道:“金陵城能否守住,朕实无把握,不能不未雨绸缪,朕要你为朕安排一下,一旦城破,便把朕送出宫去”

    罗克敌一呆,目中神光渐渐黯淡,朱允炆惶恐地道:“怎么,连你也办不到么”

    罗克敌心中一动,忽然又想:“莫非皇上想要逃去他处,东山再起”

    他的双眼又亮了起来,急忙问道:“陛下想去哪里去四川蜀王处,还是云南沐王处据此要地,号召天下,还是有机会”

    朱允炆连忙摆手道:“朕以整个天下尚不敌燕王,逃去那里又有甚么用,不过是晚死一刻罢了爱卿,你好好安排一下,让朕逃得越远越好,千万不要叫燕王的人找得到朕”

    罗克敌默然片刻,缓缓拜倒在地,头深深地叩到地上,低沉地道:“臣遵旨”

    第404章 薪火传承

    京城里剩下的有字号的将领不多了,即便有,朱允炆也不敢用了,自打朱棣过了淮河,武将望风而倒的情况太普遍了,除了一个盛庸,几乎就没人认真作战过,所以被他派去守十三城门的多是文官,而文臣又不知兵,于是勋戚和皇室也被他派上了用场。

    勋戚不用说了,全是因为战功才封的爵,而诸王虽然没有带过兵,可是明初诸王也是自幼便学习兵法韬略,以备藩篱的,故而,朱允炆以勋戚宗室文官混搭起来,分别守御各道城门,守金川门的就是李景隆谷王朱橞和御使黄真。

    夏浔悄然从李景隆驻扎的金川门城楼里出来,他已经与李景隆取得了联系。李景隆已答应说降谷王朱橞,一旦成功,即向城外送出消息,开金川门迎燕王进城。谷王朱橞自去朱棣营中议和回来,知道自己当初从宣府逃回金陵之举,四皇兄并不在乎,态度上对于燕王已经没有什么抵触,这从他到达金川门后,把一应防务尽皆交予李景隆,自己根本不闻不问就可见一斑。

    至于黄真,直接被李景隆无视了,也就谷王朱橞身为皇室子弟,对他还有些制约作用,区区一个老朽御使,只要他想反,还不是任他搓任他扁,根本无须商量,到时候他敢起刺儿,直接一剑杀了就是了。

    城中乱哄哄的,到处都是难民,照理说,对这些难民,官府应该分别划地安置,供应米粮,组织纠察,设立规矩,就像铁铉在济南一样,一来防止他们把整个城池搞得一团混乱,二来也可以防止他们全都聚在一起会聚众闹事。

    可是现在根本没有人管,官府似乎已经瘫痪了,下边的官吏都在等着天下谁主的一刻,而高级官员们当真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闭门择生死”,有的在家里聚集亲友门生同僚,商议他们的个人前程,说穿了不过就是一旦城破,是否投降何时投降,用什么方式投降,以得到新主的青睐。另一些人则与亲人告别,凄凄惶惶,准备以死明志,报效君王。

    很奇怪的一种气氛,燕王还没进京,他们思考的都是燕王进京之后的事情,无论是决意追随建文帝的还是想要投降的,考虑的都是性命前程或者名节忠义,就是没有一个站出来做点实事儿,为阻止燕王进京做些事情。

    夏浔到了张家米粮店,就像任何一座被围困的城市一样,米粮店是百姓们头一个想到的地方,而米粮店的掌柜也是最早关门大吉,惜粮不售的地方,夏浔来到张家米粮店的时候,门前已经围了许多百姓,嗵嗵地砸着门,要买些米粮回去屯积起来,而大门却紧紧关着,上边扣着一块“售完”的牌子。

    夏浔见此情形,便绕到了张家米粮店的后门儿,三长两短扣响门扉,片刻功夫,里边有人起了栓,把门拉开一道缝,往外看看,又取去缠在门上的铁链,把夏浔让了进去

    罗克敌一身布衣,缓缓漫步街头。

    身边嘈杂纷乱,尽是惶惶不知终日的百姓,可是罗克敌神情从容,恰似闲庭漫步,根本没有对他们多看一眼。

    饮虹桥南,铁作坊。

    坊中多是铁匠造作人家,现在,这里是最冷清的时候,店前熟铁片儿的牌子在风中叮叮当当地响着,街巷里却是一片寂静。哪怕是开着门的铁匠铺子,里边也是冷冷清清,灶下的火已经熄了,这个时候,谁还会来打造铁具呢

    罗克敌缓步走着,目光忽然盯在一枚圆形的店铺牌子上,那该是绘的一副阴阳鱼太极图吧,年代太久远了,风吹日晒,漆痕盘剥,已经模糊不清了。

    罗克敌在门前停下,往里边看了看,门只开着半扇,一个赤裸着上身,浑身肌肉虬结的汉子正持着一柄小铁锤,手里摆弄着甚么,时不时地敲打两下。罗克敌吸了口气,举步走进门去。

    “客观,您要打造点什么”

    铁匠似乎有点儿奇怪这时候还有人登门,不过还是放下锤子,在衣襟上蹭蹭双手,迎了上来。

    罗克敌打量着店中情形,没有回答他,那铁匠目中微微露出警觉之意,又问道:“你是谁,来做甚么”

    罗克敌笑笑,转头看了看他:“老掌柜的还在吧,是你爹,还是你师傅,请他回来一下。”

    那铁匠道:“掌柜的是我爹,我爹年纪大了,这店里一切都是我做主,客官要做什么,只管与我说便是。”

    罗克敌凝视了他片刻,忽地一笑:“涵虚混太清,时转遏云声。湖雁双双起,渔舟个个轻。世情何远近,人事省将迎。谈笑逢诸老,终身愿太平”

    那铁匠蓦地瞪大一双牛眼,死死地盯着他,吃吃地道:“你你你是”

    他突然一转身,好像一头奔牛似的冲向店后,身子还拐掉了几件半成品的铁器,当啷啷撒落一地,片刻功夫,这大汉便扶了一个颤巍巍的白发老头儿从店后出来。

    那白发老头儿睁着一双干涸的老眼,仔细看了罗克敌片刻,突然嘶哑着嗓子叫道:“是克敌吗是是克敌吗”

    “李伯”

    罗克敌一个箭步抢上去,扶住了他,一双眼睛也不觉湿润了。这是他父亲最忠心的部下,二十多年了,两个人近在咫尺,他却始终没有来过,一旦当他出现,也就是打破老人家平静安宁的生活的时候,可是当他看到老人脸上那激动兴奋的神情,看到他落下的两行老泪,他知道,自己是来对了。

    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为了理想而奋斗,还有许多人陪伴着他,如果他一生一世都不出现,眼前这个老人无疑将带着无限的遗憾走完他的生命。

    他出现了,这风中残烛的老人陡然就像年轻了二十岁似的,整个人都显得不一样了。

    “李伯,有件大事要交给你去做”

    “是”老人推开儿子,努力站直了身子,并拢脚跟,嘶哑而兴奋地道:“小罗大人,请吩咐”

    他是个老人,也是个老兵,迟暮之年的老兵,同样是一个战士

    锦衣卫衙门,同所有的衙门一样,小吏官属,全都无心做事了,每个人都在议论着燕王的事情。

    这种顶层的权力斗争和他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不管是叔叔做天下还是侄子坐天下,他们总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不会受到影响的人物,可是这样的大事,没有人不关心,不去窃窃私语。

    但是看到罗克敌的身影出现,他们该做事的还是马上散开回去做事,该站岗的还是马上站得标枪一般笔直,向罗克敌致以注目礼。

    对罗大人,他们不只是多年来从属于下的敬畏,他们都清楚罗大人为了维护锦衣卫的尊严和权力,这么多年来苦苦支撑,付出了多少努力,他们尊敬这个人。

    罗克敌像往常一样,目不斜视地走过去了,走得云淡风轻。

    当他来到后衙自己的住处时,一进小院儿,就见到刘玉珏萧千月陈东叶安分列左右,静静地候在门前。罗克敌走过去,萧千月马上拉开障子门,恭谨地道:“大人”

    “都进来吧”

    罗克敌淡淡地吩咐了一声,脚步丝毫没有停缓,直接走进屋去。

    四个人跟进屋来,罗克敌轻轻一摆手,四个人便在席上跪坐下来,两左两右,腰背笔直,按膝而坐,神态恭谨。

    “大人,请恕卑职直言,这金陵城怕是守不住了。就算城里还有百万兵,奈何军心士气尽丧,那些平日里指点江山无所不能的官儿们现在都闭门不出,变成他娘的天聋地哑了”

    萧千月脸上露出掩饰不出的轻蔑和厌恶:“大人,别的官儿,尽可侍奉新主,可大人您,很危险啊。燕王有飞龙秘谍,接管锦衣卫的,一定是他们,不会用大人您的咱们除掉了不少飞龙秘谍的人,飞龙秘谍一旦掌握锦衣卫,绝不会放过我们,当初大人是负责看管燕王世子和两位王子的,他们怕也不会那么宽宏大量”

    罗克敌淡淡地瞟了他一眼,问道:“你到底想说甚么”

    萧千月被罗克敌一盯,不禁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还是鼓足勇气说出了心里话:“大人,您可以走啊燕军一旦破城,第一个要控制的,必定是皇宫,第一批要抓的,一定是j佞榜的二十九个大臣,大人经营金陵多年,如果您想走,没有人拦得住你”

    罗克敌笑了笑道:“我不能走我有比逃命更重要的事要做,我得等一个人”

    陈东和叶安面面相觑,不知道大人在说什么,刘玉珏微微启齿,似乎想问什么,最后还是闭紧了嘴巴。

    罗克敌转过身去,凝视着身后上方那幅锦衣伴驾乘舆图,从袖中摸出一块上好的松江棉布的手帕,深情地拂拭着,微弱却不灭的火苗儿在他双瞳中燃烧着,罗克敌神情似悲似喜,语气却异常肯定地道:“他一定会来的”

    第405章 避不见君

    “城破啦,城破啦,燕军进城啦”

    百姓惊慌地满街奔走,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汉好像天塌了似的踉跄奔跑了几步,一跤跌倒在地。随即,大队的铁骑从他身边疾驰而过,马蹄声“哗啦啦”听得人心惊肉跳,那队伍最前一人,手中掌着一面大旗,迎风猎猎,正是一个“燕”字。

    “天啦,燕军进城啦”

    老汉又疯狂地喊了两声,跑到旁边一栋房子的滴水檐下站着,眼看着燕军不管步骑,皆如洪水一般地从他身边奔驰而过,老汉魂不附体地叫了两声之后突然醒悟过来,仔细想想:“燕军进城跟我这糟老头子有什么关系”

    老头儿老实了,贴着墙根站定,不再叫嚷,也不再动弹,偶一回头,突然发现旁边窗棂上戳了个窟窿,主人家贴在窗户上,露出一只眼睛,正在观望着大街上的动静,忽然有一种好笑的感觉。

    谷王朱橞自从知道四皇兄并不介意他当初弃了宣府投奔皇帝的事情之后,这心理的天平就倒向朱棣了。说实话,他当初之所以投奔金陵,是因为他料定燕王不可能成功,燕王根本没有力量对抗皇帝,所以他只能选择皇帝一方。

    他的兵马并不多,削藩他并不在乎,可是什么叫削藩削藩是削去藩王的兵马,削去藩王的领兵权,藩王就只是亲王而不是藩王了,但是他那个“至仁至孝”的侄子太狠了些,那手段不是削藩,那是削王就像五代十国时南汉皇帝刘晟一样,除了他自己这一脉,要把其他各房的皇室宗亲杀个精光。

    可他又认为没人能够对抗皇帝,所以耍了点小聪明,趁着燕王兵进宣府,直接逃到京城,来了个“自投罗网”,手中没有一兵一将了,料来皇帝不会再把他看成威胁,结果因为燕王被逼反,皇上停止了削藩的步骤,他才得以保全,如此情形,他哪有可能忠于建文。

    是以李景隆暗伏亲兵于帐后,请他来共议大事时,根本不需要李景隆摔杯为号来个兵谏,谷王马上从善如流,答应开城请燕王进京了。

    燕王的大军从金川门一进来,满街满巷的老百姓便呐喊起来,燕军进城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魏国公徐辉祖本来是守在神策门的,一听燕军从金川门进了城,顿时如五雷轰顶,马上领军赶来。此时燕军进城的消息已传遍全城,肯挥军来迎的,唯有一个徐辉祖,除此之外,其他各城上的守将文臣勋戚诸王,俱都保持沉默,按兵不动。

    徐辉祖兵至钟阜门时,就遇到了迎面而来的燕军,燕军进城时便接到了燕王的严令:不许接近皇宫,迅速控制十三城门。燕王最头疼的就是进城之后,不知该如何面对皇帝,现在他只能寄望于夏浔了,在此之前,他只能撇开皇宫不管,眼下他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先控制住整座城池,只要十三门尽在掌握,他列榜必抓的那些官员,便也不虞他们会逃掉。

    是以燕军进城后立即分别奔向各座城门,这一路兵马是邱福统率,到了钟阜门正撞上徐辉祖,徐辉祖除了一队亲兵,其他军士早已失去了死战的勇气,两军甫一接触,便一败涂地,落荒而逃,只有徐辉祖的亲兵紧紧追随着他。

    徐辉祖胯下战马被燕军长枪捅死,立即跳上部将牵上的另一匹战马再战,邱福见他骁勇,挥刀上前与他厮杀起来,徐辉祖只有一队亲兵,寡不敌从,被杀得节节败退,一直被逼退到神策门西,连神策马也被邱福的兵马占了。

    此时徐辉祖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亲信,个个身上带伤,徐辉祖看看左右情形,黯然一叹,圈马便走,邱福见他逃走,也不追赶,嘿嘿一笑,自去接管神策门去了。

    徐辉祖一身血迹地回到中山王府,早已提心吊胆的家眷迎上来,徐辉祖面沉似水,根本不理夫人和子女的问候,径直奔到祖祠,在贡奉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券前叩了三个头,将丹书铁券取下,揣在怀中,又来到父亲徐达大将军灵前,神情复杂已极,他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双膝一弯,便长跪不起了

    “俺那五弟如今关在何处”

    燕王一进城,城门两侧已经有些知机的官员赶来迎候了,一见他来,马上齐刷刷跪了一地,朱棣也不认得几个,便把战马一勒,扬声问道。

    黄真马上起身应道:“殿下,小臣知道周王殿下拘押之处。”

    燕王看其袍服,知道是个御使台的官员,大喜道:“头前带路”

    “是是”黄真马上颠颠儿地跑在头里,燕王一见,忙吩咐道:“给他一匹马”

    当下便有亲兵跳下战马,将马给了黄真,黄真受宠若惊,连忙让那亲兵搀着爬上马去,引着燕王行去。

    周王朱橚一家人关在皇宫以西靠近浣衣局的地方。子女分别拘押在不同的院落,周王朱橚和王妃冯氏单独一个院落,一间房,一处巴掌大的院落,似乎是隔壁出来的,特意加高的围墙,使得他除了头顶一角天空,什么也看不到。

    夫妇二人囚禁于此,狱卒每天除了给他们一口饮用的水,根本不可能打水供他们洗漱,也不可能给他们马桶,给他们清理秽物,吃喝拉撒全在院里,所以弄得院里身上都是臭气熏天。他们现在还穿着过冬时的衣裳,因为天热,朱橚就畅着袍子,露出瘦骨嶙峋满是泥垢的胸膛,蹲在院角儿,摆弄着一株野草。

    落到这步田地,他当然不可能还有心思考证草药,何况这也只是一株普通的野草罢了,可他总要找点事做,要不然真要被逼疯了。

    王妃冯氏穿着贴身的小衣,这院门都是封死的,每日饭菜都是从底下的小洞塞进来的,她也不用担心被丈夫以外的人看见。她倚着院墙坐着,头部藏在屋檐的阴影下,身子映在阳光下,腿上摊着那件破棉袄,正在捉着虱子。

    院子里太安静了,一直就是这么安静,因为这一带在整个金陵城,都是最荒僻的地方,长长的无法修剪的指甲掐破虱子时那“啪啪”的声响,听在耳朵里,似乎都震得耳鼓隐隐发胀。

    外面的一切,他们不清楚。

    在云南的那些日子,他们被放逐到莽荒野地里,中原发生了什么,他们一概不知。突然被押解回京的时候,他们在半途偶然听押运的官兵闲聊,隐约的知道皇上把齐王和他抓起来后,似乎又陆续抓了几个王爷,代王被关在四川,湘王全家自焚,而四哥好像造了反。

    可是接下来,他又什么都不知道了,自从进了京师,他们夫妇能看到的,就只有头顶的一角天空,时间久了,两夫妻之间也没有什么话题好说,就这么痴痴呆呆地过着日子,有时不望着那株野草发呆的时候,他会躺在院子里,望着那一角天空,盼着有云彩经过,那就可以看见一点活动的东西,这个时候,他偶尔会想起他的四哥

    朱橚正无聊地摆弄着那株野草,院门“哗啦”地响了几下,朱橚有些好奇,还没到吃饭的时候,今天怎么会有人过来紧接着,院门儿竟然打开了,狱吏头儿李别走了进来。

    周王被关押在这里的头一天,曾经见过这个狱吏,却已不记得他的名字。李别恭敬地哈着腰,陪笑道:“哎呀呀,周王殿下王妃娘娘,小的人微言轻,一直也关照不了您二位什么,您看看,可让您遭了罪了。小人也是身不由己呀”

    朱橚慢慢站起来,麻木地看着他,这么久的关押,他的人和意识都麻木了许多,一时反应不过来。只有王妃冯氏,因为女性本能的羞涩,赶紧把那件破棉袄穿回身上。

    李别一摆手,后边便有几个狱吏跑进来,有的端着盆,有的提着桶,还有人捧着几件干干净净的夏衣,李别诌笑道:“殿下,娘娘,请你们沐浴更衣,梳洗打扮一下吧。”

    “你们你们这是”

    周王朱橚突然醒悟过来,惶然退了几步,贴着墙壁惊叫道:“皇上要杀我了么皇上是要杀我全家了么”

    李别想上前又不敢,急得直搓手:“哎呀殿下,瞧您说的,这都想到哪儿去了,绝无此事,绝对不是殿下想的那样,您还是洗漱一下,先换件衣裳吧。”

    燕军进城的消息李别也知道了,马上就想到他看管的犯人要咸鱼翻身了,他估摸着燕王一进京就得先去见皇上,所以赶紧抢先一步,想先向周王示好。没想到周王如惊弓之鸟,反倒把周王给吓着了。

    就在这时,后边一阵嘈杂声响,李别扭头一看,就见一群衣甲鲜明,杀气腾腾的军汉闯了进来,周王朱橚只道自己所料不差,皇上真要动手屠他全家了,忍不住与王妃紧紧抱作一团,浑身发抖。

    那闯进来的几个持刀军汉不由分说,便把狱吏们踢到了一边,他们惊愕地看着眼前这对蓬头垢面的叫花子,一时也不敢相认,那领头的军汉伸手一抻,又把被他踹到一边去的李别揪了回来,厉声问道:“这两位,就是周王殿下和娘娘么”

    李别还未答话,头戴翼善冠身穿朱红色蟒龙袍的朱棣便闯了进来,与朱橚四目一对,两人都愣在那里。朱橚是绝对没有想到现在本该到处逃窜流亡的四哥会这般鲜衣玉带地出现在他面前的,朱棣虽知道老五是被囚禁与此,却也没有想到朱橚在云南茹毛饮血当了三年人猿泰山,又在金陵坐井观天大半年后,居然成了这副模样。

    这对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互相打量半天,朱棣鼻子一酸,两行热泪就流了下来,他颤声道:“老五,哥救你来了”

    “四哥四哥啊”朱橚突然明白过来,他号啕一声,扑过去紧紧抱住朱棣,放声大哭起来

    第406章 王不见王

    “什么,只能朕一人离开”

    朱允炆又惊又怒,厉声喝道:“难道要朕撇下皇后和太子,独自一人逃生去么”

    “陛下,天下已在燕王掌握之中。一家三口,有男有女,是很容易打听的。为了陛下的安全,臣只能安排陛下一人走。当然”

    罗克敌瞟了眼朱允炆身后那几口装满了价值连城最为昂贵的金珠玉宝的匣子,淡淡地道:“陛下的贴身内侍可以带上几人,没人在乎他们下落的。”

    朱允炆踉跄地退了几步,面色如土,罗克敌躬身道:“陛下,燕王终究是陛下的叔父,天下人都在看着他,对弱女幼儿,料来他也不会下毒手的。燕王已经进城,也许很快就要来了,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朱允炆的脸颊抽搐了几下,他沉重地迈动脚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缓缓掀开珠帘,走进寝宫。

    皇后正在匆匆地收拾着东西,六岁的小太子怔怔地站在一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如此慌张。

    “皇后”

    朱允炆望着皇后,颤声道:“锦衣卫只能安排朕一人离开,一家三口,太容易暴露了。”

    皇后听了,手一软,刚刚提起的包袱又落回榻上,她绝望地看着朱允炆,看到朱允炆一脸的悲怆,神色慢慢平静下来:“皇上,臣妾臣妾知道了,燕王可以放过任何人,一定不能放过皇上的,皇上必须得走,皇上千万保重”

    说到这里,两行清泪顺着她的脸颊缓缓流下:“自从侍奉皇上,臣妾还从来不曾离开皇上左右”

    朱允炆走过去,轻轻拭去她颊上的泪水,泣声道:“国运多舛,是朕无能啊燕王恨朕入骨,朕不能不走,可朕这一走,皇后与太子必定落入燕王之后,皇后冰清玉洁,端庄贤淑,是朕的贤后,今后你们可如何是好,朕担心你们落入燕王之后,终不得善果啊”

    皇后明白了,她看了眼仍旧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的儿子一眼,眼泪夺眶而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臣妾一身何所足惜,只是奎儿还小,他是咱们的亲骨肉啊”

    朱允炆流泪道:“文奎是太子,他在,燕王何以自处燕王断断容他不得的,这是命啊,要怪,就怪他不该生在帝王家吧”

    “臣妾臣妾明白了”

    皇后颤声答应着,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放声痛哭起来。

    朱允炆颤抖着手指想去拥抱他们,终于只是咬了咬牙,踉跄着奔了出去

    寝宫火起,烈焰焚天,远处传来太监宫女们的惊呼,可是他们已经得到皇上严令,谁也不敢靠近。已经换好一身平民装束的朱允炆站在几个捧着宝匣的心腹太监前面,泪眼迷离地最后望了一眼那火势越冲越高的寝宫,掩面奔去。

    罗克敌脸上全无表情,他冷漠地看了眼寝宫,热浪扑面而来,炙得脸上发烫,这样的大火中,谁也不可能再逃出来了,他轻轻吁了口气,一摆手,便领着几个影子般站在他身后的人,匆匆离去了。

    他很容易就可以寝宫里留下一具身高年纪与皇帝相仿的男尸,可他没有这样做。

    皇上给他的最后一道旨意,是把皇帝本人救出去。他会办的,他会办得非常圆满,尽他作为一个臣子最后的本份。但他不可以做得滴水不漏,皇帝的生死,必须是一个谜。他要让新皇帝清清楚楚地知道,人还活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锦衣卫从他们的前身御前拱卫司的时候开始,几任首领都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直到洪武末年,锦衣卫整个儿的都被雪藏起来,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衙门。

    无可奈何花落去,建文的时代结束了,属于他罗克敌的时代也要结束了。但是他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他的薪火传人流下一份传承一份衣钵,不只如此,还要给他铺好一条路,一道锦绣前程。

    不管你燕王是“靖难”也好“除j”也罢,你侄儿的皇位换了你坐总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你最担心的,就只能是你的前任不是死了而是下落不明,你不知道他何时何地就会冒出来,号称他才是大明的真正拥有者,你又不能大索天下,甚至要让所有人都认为他真的死了,那么,你就需要鹰犬,需要一群暗夜的守护者。

    还有比锦衣卫更合格的鹰犬更合格的暗夜守卫么

    身后,烈焰焚天。

    罗克敌的心中也燃起了一团火,一团希望的火

    朱棣扶着朱橚走出牢房,后边跟着喜极而泣的周王妃和她的子女们,只有周王次子,那位诬告了父亲,却没有得到朱允炆封王的承诺,反而一起被关起来的二王子畏畏缩缩的走在最后面,父亲获救了,可以重新做回周王,可他却不知道,今后自己该如何自处。

    忽然,朱棣站住了,街上很多人都在望着同一个方向指指点点,他也不由自主地望去,紧接着周王朱橚也扬起了脸,眯着眼睛向远处望去。

    东南方向,火舌扶摇直上,上承烈日,浓烟滚滚中,热浪夹杂着许多灰烬在火舌之上不断翻滚。

    皇宫,那是皇宫,是内宫的方位。

    朱棣的心神随着那升腾的烈焰也飞腾起来,飞上云宵,俯视八极,他知道,最后的障碍也消失了,从现在起,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方孝孺府中,假山石上,方孝孺扶着石山登高远眺,望着帝宫起火的地方,老泪纵横。

    最后的时刻,他没有守在皇帝身边。从昨天燕王围困京城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府门,皇上没有召见他,他也没去见皇上,他没脸再去了,虽说朝臣们在朝堂上对他的弹劾痛骂他可以怒不可遏地反驳,可他实际上却是色厉而内茬,朝廷落得今日局面,他知道,自己难辞其咎。

    正流着泪,一队兵丁破门而入,家丁奴仆们慌忙逃开,方孝孺缓缓转过身,见一个家丁正畏畏怯怯地指着他,然后,一位披甲将军松开被揪住衣领的那个家丁,冷笑一声,指着他道:“把这老贼,给我抓起来”

    都察院,吴有道大人遥望宫火起情形,捻须一叹,对左右十几位文臣道:“宫中火起,燕王殿下必定前去探望,我等前去拜见吧。”众官员纷纷点头,随在吴有道身后,向皇宫走去。

    皇部尚书茹瑺府上,茹尚书扶着梯子倚在房檐上,眺望着远处那条火龙,轻轻叹了口气:“皇上若不去,这满朝文武是殉旧主还是保新主,终是一件羞难皮的事。皇上最后,倒也刚烈了一回。龙驭上宾,免了满朝臣子们的难处”

    他倒退着,一步步从梯子上下来,掸掸袍袖,从容吩咐道:“备轿,去午门”

    通往皇宫的御道上,来了一支特殊的人马,同已经在御道两侧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燕军普通士兵不同,这支人马肩上都系了一条披风,一条内红外黑,隐绣飞龙的披风,策马驰来,如云扬空,显得异常威武。

    他们在锦衣卫都指挥使司门前停下了,燕军士兵并未闯入各个衙门,他们只是在御道两侧布下了

    锦衣夜行第133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