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153部分阅读

    论城府,他比朱高煦高了不止一筹半筹,他能在永乐皇帝倾向于朱高煦的情形下争嫡成功,绝不只是靠运气或者文官们给他出几个主意。对了,道衍大师似乎也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别看道衍现在只管着僧录司,似乎对朝政全不关心,可这个和尚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如此算来,朱高煦也不是一只好捏的柿子呀。”

    “相公,相公”

    到最后,连主张“不要理他”的谢谢都受不了了,夏浔一碗干饭快扒光了,居然没吃一口菜。

    夏浔茫然地道:“啊什么事”

    梓祺嘟起嘴道:“我们哪里得罪相公了嘛,挟菜你不理,说话你也不理”

    夏浔深有感慨地道:“唉,我还不是为了你们为了咱们这个家嘛,这官当得不容易啊”

    这时,肖管事蹑手蹑脚地又走了进来,手上又捧着一份请柬。

    夏浔一看请柬,条件反射地紧张起来:“这个又是谁送来的”

    肖管事站住身子,恭谨地道:“老爷,这是定国公送来的请柬,邀您明晚赴宴。”

    夏浔松了口气,展颜笑道:“原来是徐景昌,那就没有问题了。”

    羌笛胡琴琵琶羯鼓

    带着异域风情的欢快乐曲在大厅中回荡,两个头上戴着亮闪闪的首饰,薄纱蒙面,只露出一双妩媚深凹的大眼睛,下穿喇叭筒裤,上穿窄襟大袖,腰间露出一段雪嫩肌肤的美人儿正在翩翩起舞。

    跷脚弹指撼头弄目,一举一动,莫不引人入胜,举手投足,都似敦煌飞天。

    朱高煦坐在上首,笑吟吟地看着她们曼妙的舞姿,在他侧首,还有一张几案,案后坐着纪纲,案上放着丰盛的美酒肉食,还有时令瓜果,只是两人似乎都被这异域歌舞吸引住了,双目只随着那美人儿移动,并不动箸。

    这一曲也不知舞了多久,乐曲声戛然而止,两个美人儿姗姗上前向朱高煦盈盈下拜,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一扬一敛,便把一种并非有意,却十分挑逗的韵味送到了他的心里。这美人儿显然是受过专门的训练,会说话的何止是那双妩媚的大眼睛,看她们露出一截,款款扭动的小蛮腰,那性感的香脐似乎都会说话。

    两位姑娘虽然蒙着面,可是薄纱贴在脸上,却能看清那高挺的鼻梁,还有那红润香菱似的嘴巴,她们的头发是金黄铯的,眼睛湛蓝如海,显然是一对胡女。因为一番卖力的歌舞,两女已汗润额丝,蝉鬓微湿,就更透出诱人的风情来了。

    纪纲“啪啪”地鼓了几下掌,朱高煦轻轻一挥手,两女便盈盈下拜,飘然退下。

    朱高煦对纪纲笑道:“这是平羌将军宋晟送给本王的龟兹美人儿,今天刚刚送来,你有眼福的,本王也是才有空暇欣赏到她们的歌舞。”

    宋晟的父兄都是追随朱元璋起兵的将领,官至元帅,宋晟于洪武十二年受命镇守凉州,从此就在西凉扎下根来,威名扬于西域,功勋卓著。此番永乐登基,宋晟入朝参拜,永乐龙颜大悦,将他由西凉总兵升为平羌将军。从他献龟兹美人与朱高煦的举动,显然他是比较看好朱高煦的。

    纪纲拱手笑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宋将军远在西域,也知殿下威名,殿下勇武之名,当真传遍天下了。”

    纪纲不贺他得了一双美人,却贺他得到武将拥戴,这马屁显然更称朱高煦的胃口,朱高煦微笑点头,神色间不无得意。

    朱高煦微笑了一下,突然说道:“请柬,本王都发出去了”

    显然,纪纲是参与了朱高煦的密谋的,就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他居然听的明白。纪纲欣然道:“好极了,殿下要争嫡,就得旗帜鲜明地表明你的态度,若是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那些官儿们谁肯把身家性命托付给殿下呢如今京中对立储一事的议论甚嚣尘上,殿下是该及时表明心意了”

    朱高煦颔首道:“嗯淇国公丘福那里,本王给他准备了一柄削铁如泥的大马士革镔铁刀;王宁驸马那里,本王给他准备了一幅宋徽宗的池塘晚秋,富阳侯李让那边的地契,你准备好了么”

    纪纲笑道:“殿下放心,两千亩湖州良田的地契,臣已经带来了。”

    朱高煦点点头,微微蹙起眉道:“只有这杨旭,本王虽与他相识已久,却谈不上十分的熟稔,他有什么喜好,本王也一无所知,你与他本是故旧好友,又曾在他手下做事,可知杨旭喜好些甚么”

    “杨旭”

    纪纲犹豫起来,思索半晌,回想结识夏浔以来种种,忽地灵光一现,脱口叫道:“啊臣想起来了,这杨旭别无所好,唯有女色,算是他的一个软肋”

    “哦”朱高煦双目一亮:“杨旭好色”

    “没错”纪纲想起与夏浔相识以来种种,断然道:“杨旭是极好女色的。”

    朱高煦微笑起来:“就怕他没有什么嗜好,既有所好,那本王投其所好也就是了,呵呵”

    朱高煦想了一想,拍案道:“庸脂俗粉只怕他是看不上的,既然要送,就送绝代佳人,方才那两个胡姬还不错吧本王就送与他了”

    纪纲吃惊地道:“这两个美人儿可是万中挑一的尤物,殿下这就送出去了”

    朱高煦淡淡一笑,说道:“比起万里江山,女人算得了甚么”

    他徐徐站起,双手握拳,振声说道:“这天下,是本王帮父皇打下来的,本王一定要争一定要争过来”

    第465章 喜讯

    次日不是大朝会,夏浔照例不用上朝,可他依旧起的很早。

    二皇子的请柬给他带来的困扰,似乎已经被他解决了,当他昨晚把自己关在书房一个时辰,再出来的时候,就已恢复了平时的轻松淡然。

    洗漱停当,他便与同样一身短打扮的梓祺在后花园里练起武来。几年的婚后生活,似乎没给梓祺造成什么改变,身段依旧那么姣好,肌肉依旧那么结实而富有弹性,只是不常见到她的人,若是此时见到她,会感觉她比以前稍稍丰腴了些。

    少女的身材虽然苗条,其实有些部位发育的总还不是那么完美,只有这时,妙龄少妇,云雨滋润,才像刚从蚌壳里剥出的珍珠般光芒润泽;像初绽的花朵沾上了露珠;像一只浆水充足的梨子,透着金黄的油光,秀色可餐,与这样的美人儿比武较技,看着她腾挪纵跃,那长腿一踢蛮腰一摆酥胸微颤莫不赏心悦目。

    比起梓祺,夏浔的刀法精进的更多,随着他的年纪增长,身体渐臻巅峰状态,由于性情磨练渐趋沉稳,作用到他的刀法上,也更加沉稳凝练,梓祺虽然身姿轻盈刀如匹练,但是在夏浔那一口刀有条不紊地反击之下,却已渐渐落了下风。

    “小心了”

    梓祺不肯服输,陡然提醒一声,身形拔起,鬼眼刀的威势就如暴雨狂风一般猛然发作起来,刀势虽猛,那每一刀间却如层层茧丝,转折处圆润连绵,显见刀法已是极为娴熟了。夏浔一声长笑,原本沉稳如山的刀势突然也随之一变,他的刀与梓祺又不相同,每一刀间都有一个明显的停顿,但是停顿的间隙虽然叫人看的清楚,却根本不够叫你发起攻击。

    那种停顿,倒似一个苦练了几十年唱功的戏曲名家站在舞台上,急急长长的一段唱词出来,字字清楚,满堂皆闻。而这稍稍一顿,换来的却是每一刀都有若雷霆,爆发力十足。刀劈出去,似乎真的带着殷殷滚雷之声,呼啸入耳。

    夏浔对罗克敌那惊艳的刀法一直心存敬畏,这几年风雨不辍,就是希望自己也能练出那么高明的武功。眼下,他虽然还未达到罗克敌那样的境界,却也踏入了最上乘刀法的殿堂,隐隐有了一代宗师的风范。

    “啊”

    彭梓祺狂猛的攻势在夏浔更猛烈的反击下冰消瓦解,她团身后纵,双足刚一落地,又腾腾腾连退三步,这才勉强站定,身子还未站稳,夏浔已带着一股疾风掠到了面前,往她臂下一架,稳住了她的身子,低低笑道:“怎么这般不济事,娘子莫非昨夜辛苦过甚了”

    昨晚,夏浔是睡在她房中的,虽然做久了夫妻,一听夏浔这样调侃,彭梓祺还是红了俏脸,白他一眼,娇嗔道:“去你的,就会取笑我,今晚不许上我的床”

    “哈哈,好好好,为夫错了,夫人莫怪”夏浔连忙打躬作揖。

    “好啦,你们两个,老夫老妻的,还在那儿打情骂俏。”

    谢谢出现在园门口,笑吟吟地道:“来吃早饭了。”

    夏浔连忙收了刀,与彭梓祺一起走过去。

    刚到近前,谢谢突然脸色一变,返身跑到墙角,干呕了一阵,却没呕出什么来。夏浔担心地跟上去,扶住她,轻轻抚着背道:“谢谢,哪儿不舒服”

    谢谢摆摆手道:“没事,想是近日天凉,受了风,脾胃有些不舒服。”

    夏浔舒了口气道:“一会儿叫厨下给你熬碗姜汤,祛祛寒气吧。”

    “嗯”感受到丈夫的温柔体贴,谢谢甜蜜地答应一声,向他嫣然一笑。

    彭梓祺目光一闪,却突然掠到了谢谢的另一边,一把攥住了她的手腕。

    谢谢奇道:“梓祺,你干什啊”

    突然,她明白了梓祺的用意,立即又惊又喜,满是期待地望着她,任由梓祺给自己号脉。

    彭梓祺给她号了一会脉,脸色平静如水,轻轻放下手腕,淡淡说道:“走吧,吃饭去。”

    谢谢既想问,又不敢,吃吃地道:“我我”

    彭梓祺道:“没什么,喝碗糖水姜汤就是了。”

    “哦”

    谢谢大失所望,眸中掠过一丝受伤的神情,怏怏头前行去,看都不敢多看夏浔一眼。

    刚刚成亲的女子得不到丈夫的宠爱时是最自卑的,而成亲几年的女子不能生儿育女,那就是最大的心病了。

    彭梓祺拉住夏浔的衣袖,有意落在后面,等到谢谢的身影消失在假山后面,梓祺突然一把抓住夏浔,咬牙切齿地道:“今天晚上,你得陪我,不不不,从今天起,你都得陪我,谢谢都有了身孕,凭什么我没有,不行,不行,我不答应”

    “什么”

    夏浔又惊又喜:“谢谢怀孕了你怎么不早说”

    “我不说,我偏不说,我吃醋我吃醋人家也要生孩子”

    夏浔满心欢喜,乐不可支地道:“谢谢怀孕了哈哈哈我去告诉她,谢谢,谢谢,你等会儿”

    “喂,你别走”

    彭梓祺眼热地追了上去

    因为谢雨霏身怀有孕的事,一大早儿,整个杨家就沸腾起来。

    肖管事忙着向本地籍贯的家仆打听京城里有名的妇科郎中,没准儿雨霏夫人肚子里就是未来的小公爷呢,这可马虎不得,隔三岔五还不得检查检查,保养保养佣人们七嘴八舌地给他介绍着。

    肖夫人则拉着谢谢的手,开始传授育儿经。小荻跑前跑后,明明人家都知道了家主的喜讯,她还要逮着一个就跟人家说,好像生孩子的人是她似的。

    而梓祺则盯紧了夏浔,暗暗打着主意:“从今儿起,就当床霸了珍惜每一粒种子,绝不浪费,不给老娘一个孩子,绝不放过他”

    夏浔像个大功臣似的坐在那儿,一面受着全家上下不断的恭喜,一面傻笑。而谢谢,则欢喜得流出泪来,肖家娘子一句:“夫人哭泣,对孩子不好”,唬得她又赶紧擦眼泪,夏浔忍不住笑道:“没事儿,哭也分为啥哭,太高兴了想哭就哭呗,比憋着好”

    彭梓祺酸溜溜地道:“哟,你又明白了,女人家的事儿,你懂什么”

    肖家娘子也难得地敢予反驳:“老爷,这么说可不对,夫人身怀有孕,大喜大悲那都不成啊”

    小荻道:“少爷,你又没生过孩子,哪懂这些,这可是大事,你就别跟着掺和了。”

    丫环甲说丫环乙说

    夏浔吃不消了,他忽然发觉自己在府里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起来,赶紧告饶道:“好好好,你们都有理,我不掺和了,不掺和了”

    一家人正闹腾着,门口有人笑道:“哟,辅国公大人府上怎么这么热闹,有什么喜事儿呀”

    夏浔抬头一看,却是木恩笑眯眯地站在门口。

    过了晌午,看看时辰,皇上的午休时间应该快结束了,夏浔便换上公服,乘马奔皇宫而去。

    一大早,木恩就来传旨:皇上召见,叫他过了晌午去宫里一趟。夏浔悄悄问过木恩,可惜木恩也不知皇上为了何事,夏浔只好揣着一肚子问号朝宫里赶去,他估摸着,皇上召见,不是为了建文帝的下落,就是为了大报恩寺建造的进展,所以把这两方面的资料充分做了个准备。

    谨身殿里,朱棣睡个午觉起来,正在批阅奏章。

    手头这份奏章,是御使弹劾平羌将军宋晟的,说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罪名,宋晟远在西凉为官,坐在都察院的御使老爷们哪知道他在那边都干了些甚么,弹劾的奏章洋洋洒洒几千字,总结起来其实就四个字:“骄横自专”

    比如某土人部落叛乱,未请旨而出兵平叛,屠其村寨;比如某官员侵占屯田,宋晟处之极刑,同样没有先请示朝廷什么的。

    朱棣对此不以为然,宋晟远在西凉,当地土人部落造反,若等他快马驰报京师,请了圣旨再去平叛,那还来得及么再说擅杀官员的事,他孤军远镇西域,若是不能立威,岂能镇住那些骄兵悍将朱棣自己就当过边军一方统帅,对这些指责自然不屑一顾,提笔便批道:“任人不专则不能成功,况大将统制一边,宁能尽拘文法留中不发”

    这份奏章放到一边,刚刚又拿过一份,朱棣心中一动,忽然又把那份弹劾宋晟的奏章拿了回来,重新翻开。

    “不对呀,这也太巧了吧早不弹劾晚不弹劾,宋晟刚一进京,就有人弹劾他了”

    朱棣想起这两天得到的一些消息,嘴角便露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意:“争斗已经摆到台面上了么”

    这时,木恩进殿禀报:“皇上,辅国公奉召来见”

    “宣他进来”朱棣把那份奏章合上,重重地拍到了一边。

    第466章 推手

    “臣杨旭”

    “坐吧”

    “谢皇上”

    夏浔说了一半的话又噎了回去,欠身在木恩搬过来的椅子上坐了,又向朱棣拱手道:“不知皇上召见,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臣么”

    “嗯”

    朱棣的脸色凝重起来,开门见山地道:“近来京中有关立储的言语传得很厉害,朕想知道,你对这事,如何看待”

    夏浔微微一怔,随即说道:“臣也听到过一些议论,臣觉得,这真应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老话儿,照理说,皇上还是燕王的时候,大殿下就是世子,皇上如今做了天子,大殿下自然就该是太子了,皇上既不立储,必定有所考虑,做臣子的只管静候圣裁也就是了,嚼这舌根子所为何来呀。”

    “滑头,杨旭啊,你很滑头”

    朱棣用手指点着夏浔,说道:“这殿上没有旁人,朕既然问你,你就老实答复,你说,朕这三个儿子,谁该当太子啊”

    夏浔的神情也严肃起来:“陛下确有易储之心”

    朱棣淡淡地道:“朕尚未立储,何来易储之说”

    夏浔默然。

    朱棣乜了他一眼,问道:“怎么你也认为,高炽是世子,如今就该顺理成章地做太子”

    夏浔深深吸了口气,说道:“皇上的心意,臣明白了。皇上英明神武,乾纲独断,如果心中已经有了定计,想来也不会问起为臣了。皇上心中,对此很是为难吧”

    朱棣沉默片刻,轻轻叹道:“不错,朕不瞒你,这件事,朕心中着实没了主意。坦白说,高炽这孩子不错,胸襟广阔,性情仁厚,有王者之风。靖难四年间,他独镇北平,尤其擅长治理政事,朕对他是很难满意的,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这时候,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也不过是个慈祥的父亲而已,说起儿子,满是骄傲和自豪。他看看夏浔,又道:“杨旭,你知道吗,朕之所以委决不下,不是因为朕的儿子资质平庸,难以挑出一个可以承继大统的皇子出来,恰恰相反,是因为朕的儿子都太优秀了,三个皇子各有所长,无一庸碌,所以朕才难以取舍”

    夏浔没有顺水推舟,问甚么既然皇子个个优秀,那就依照长幼之序立储的话,朱棣是个精明人,既然他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你再装傻,那就是自找没趣了。于是,夏浔也直截了当地问道:“那么,皇上如此为难,是因为大殿下的身体不好么”

    朱棣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高炽自幼体态肥胖,无论如何练体节食,都不奏效,朕请郎中给他诊治过,这是一种疾病,并无良药可治。不过,如果你以为朕是担心高炽走在朕的前面,那就错了,大错特错朕春秋鼎盛,再活个二三十年,总不成问题吧到那时候,朕的皇孙都已成年了,立高炽为太子,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朱棣苦笑道:“久病能延年呐,朕不是担心他短寿,是担心他长寿”

    “嗯”

    夏浔听了不禁愕然,朱棣道:“高炽是朕的儿子,朕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命百岁,可是一个身体虚弱时常生病的皇帝,就只能缠绵于病榻,如何治理这万里江山呐不错,高炽很能干,这四年多他镇守北平,做了许多事,可北平三地一共才巴掌大的地方,而且他还占了年轻的便宜,以后呢朕不能不考虑啊”

    朱棣捶着腿,说道:“高炽身体不好,如果再过个一二十年,年纪大了,精力就会更加不济,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每日光是奏章就数以千计,连朕都时常觉得吃不消,高炽能照应过来吗与其如此,不如做个闲散王爷,贻养天年的好。”

    “除了这个问题,还有高煦。武功方面,你也知道。高煦很像朕。文治方面,高煦一直没有机会接触罢了,其实高煦即便在军中这四年,也没忘记读书,他的书法豪放大气,自成一格,诗词文章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他几次救朕于万难之境,朕曾含蓄地对他说过,一旦成事,欲立他为太子,如今不好食言啊”

    夏浔目光微微一闪,问道:“陛下既然觉得二殿下最好的人选,那么陛下犹豫的是甚么”

    朱棣徐徐地道:“高炽从无任何过失,朕如何废其立储的资格最重要的是,朕若坏了立嫡立长的规矩,恐怕我大明存在一日,皇室子孙就永无宁日了朕欲立高煦,是虑及眼前,不舍高炽,是虑及后代,唉家事国事天下事;过去事现在事未来事朕为难呐”

    夏浔长长地叹了口气,动情地道:“皇上对臣推心置腹,朕如何不肯为陛下分忧。只是不敢欺瞒陛下,臣为难之处,也正是这里啊。”

    “哦”

    夏浔道:“陛下,您知道,臣和三位皇子关系都不错,不管哪位皇子能承继大统,都不会亏待了臣,臣在皇上立储这方面,绝对不含什么私心。其实臣顾虑的,也恰与陛下相同,只是理由,与陛下不尽相同,臣本来是担心,皇长子身体不好,一旦有什么不妥

    可是立二皇子呢,又担心坏了这规矩,让陛下的子子孙孙,都为了这皇位争执不休。臣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取舍的,反正,臣是陛下的臣子,只管尽忠于陛下就是了,臣蒙皇上宠信,得封世袭国公,子子孙孙,与明同休的,皇上若指定了哪位皇子为皇储,臣和臣的子子孙孙,也会依照皇上的心意,竭力效忠就是了”

    朱棣听得有些感动,可是微微动容之后,仔细想想,这小子说的虽然好听,一句有用的也没说出来,不禁横了他一眼,不悦地道:“朕叫你来,就是为了听你表忠心的”

    夏浔迟豫道:“依臣之见,陛下不如先放一放”

    “放一放”朱棣把大手一挥:“朝中文武都已经开始拉帮结派了。”

    他拈起手头那份奏折,在御书案上抽打着道:“喏,你看看,平羌将军宋晟远从西凉赶来见朕,哼哼,大老远的赶来,风尘仆仆的,他就知道事先准备了礼物,巴结着去给高煦送礼。而都察院呢,就马上有人上了奏章,弹劾他在西凉骄横自专,具体什么罪名呢捕风捉影查无实据”

    夏浔淡定地道:“那又如何,能脱离陛下的掌控么陛下既然委决不下,何不何不把它轻轻搁下,先看一看。看看大臣们会怎么做,皇子们会怎么做,有时候远看山穷水复,待得车到山前,却是豁然开朗呢”

    “嗯”

    朱棣丢下奏折,站起身来,双袖一卷往身后一背,在殿里轻轻踱起了步子,夏浔见状,忙站随之站起。朱棣沉吟半晌,轻轻吁了口气,颔首道:“嗯,先放一放,也好”

    夏浔听了暗暗松了口气,他昨晚喝了三泡茶,总算把争嫡这事儿的利害关系都想清楚了,这事他不能搀和,至少眼下不能掺和。

    家事国事天下事,对皇上来说,搅和搅和都是一码事,皇上对他推心置腹不要紧,他要是感激涕零之下,也来个剖肝沥胆,不管什么话都说,没准儿以后就招来杀身之祸,他跟皇上再亲,亲得过皇帝的亲儿子人家今天翻了脸,明天还是亲爷俩,他可拼不起呀。

    朱棣似乎想开了些,不再那么烦恼了,他瞥了夏浔一眼,说道:“好吧,这事儿就暂且搁下,静观其变吧。朕这里还有一件烦心事儿,却是关于你的,你来帮朕分分忧吧”

    夏浔奇道:“关于臣的臣有什么事,让陛下为臣烦恼了”

    朱棣没好气地哼了一声,盯着他,冷不防问道:“你和妙锦,可有私情”

    朱高炽带着世子妃张氏和儿子朱瞻基,正在坤宁宫中。

    张氏孝谨温顺,侍奉公婆尽心周到,所以一向甚得朱棣夫妇的喜欢,他们的儿子今年已经四岁了,朱棣靖难起兵的时候,这个大孙子刚刚出生。靖难四年,朱棣有惊无险,一路磕磕绊绊的却都闯过来了,有时回想起来,自己都觉得不敢置信。开起玩笑来的时候,他就说这是他的长孙朱瞻基给他带来的好福气,再加上朱瞻基确实聪明伶俐,被他爱逾掌上明珠。

    每天,朱高炽夫妇都带着儿子进宫向父母请安问候,不过父亲上朝早,回来的又晚,大多数时候都只是跟母亲聊聊天。前几天因为刚刚进入冬天,小家伙有点不适应,身子有点不适,所以一直没带他来,母后怪想的,今天儿子身子见好,就把他带了来,徐妃一见甚是欢喜,抱着孙儿好一阵稀罕。

    此时,朱瞻基脱了靴子,光着小脚丫正在龙凤床上跑来跑去,搞得凌乱不堪,张氏见了刚刚呵斥两句,就被疼孙子的徐皇后制止了,拉着她坐到榻边,婆媳两个叙着家常。朱高炽则坐在椅上,笑眯眯地喝着茶。

    徐皇后看见儿子老老实实坐在那儿,忽地想起近日流于京师的易储传闻来。这大儿子仁厚老实,身体又不好,做娘的便格外疼爱一些,她知道丈夫更偏爱二儿子多些,二儿子也会来事,有事没事的就来见见父亲,说话大大冽冽的,反而更得丈夫喜欢。

    偏偏这大儿子,老实巴交,眼看着太子之位要被弟弟抢了去,还无知无觉跟没事人儿似的,虽然他秉守孝道,每日进宫请安,可一见了他爹,就木讷少语,除了接受父亲询问,就是接受父亲训示,父子俩搞得跟老师教学生似的,这种过于老成的性格,也难怪丈夫不喜欢。

    “不过丈夫可是十分喜欢这小孙子的,隔辈儿亲呐”

    徐皇后有心让丈夫和长子亲近一些,便对朱高炽道:“高炽啊,娘跟媳妇儿说会话,你带瞻基去看看你父皇吧。”

    朱高炽一听,忙道:“父皇正操心国事,儿子还是不要去打扰了吧。”

    徐皇后又好气又好笑,这儿子料理政事倒也精明,偏偏这时迟钝的很,便道:“你父皇也甚想瞻基,带过去吧,他现在应该在谨身殿,又没外臣在,让孙儿陪他说说话,就当歇脑子了。”

    张氏一听母后吩咐,已经站起身招呼儿子来:“瞻基,过来过来,别跑了,快来穿上靴子,跟你父王去见见皇爷爷,皇爷爷有好吃的点心给你。”

    徐皇后瞟了媳妇一眼,心道:“媳妇倒是个明白人,高炽这孩子啊哎”

    谨身殿里,夏浔汗都下来了,他跪在地上,赌咒发誓地表白,他和小郡主绝无隐私之情,若有只言片语不真,天打五雷轰顶云云

    男女间的感情,本是两方面的事,可是自打男人主宰了世界,男人之于女人,就成了占有,女人之于男人,某种情况下就成了被占便宜。问题是,有些女人的便宜是不能占的。

    而无论是从年纪还是身份上论起来,夏浔似乎都脱不了占人家小姑娘便宜的嫌疑,如果这个小姑娘的姐夫是皇帝

    夏浔解释的语无伦次,朱棣听得好不耐烦,直接打断他道:“成了成了,你不要说了,俺知道你没花言巧语,你没占她便宜,俺就问你,要是妙锦有意以终身相许,你愿不愿意”

    夏浔吱吱唔唔地道:“臣臣家中已有两房妻室,恐怕恐怕配不上郡主。”

    朱棣被气笑了,说道:“配不配得上再说,俺只问你,愿不愿意”

    “臣”

    “嗯”

    “臣伏请圣裁”

    “你喜不喜欢,你要俺裁俺知道你喜不喜欢哦”

    朱棣突然明白过来,呵呵地笑了两声道:“朕明白了。嗯,妙锦温淑贤良知书达礼姿容秀美大家闺秀,也难怪你会动心。既然你喜欢妙锦,妙锦也喜欢你,那就成了,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朕就来做你们的大媒人,可好”

    夏浔听得晕晕乎乎的,要是朱棣不自称朕,他几乎要以为朱棣当过媒婆了。

    其实小郡主秀美可爱,性情温婉开朗,夏浔如何不喜欢可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妻室,以茗儿的家世身份,绝不可能受此委曲,而他有妻有子,肩上担着责任,不能如此率性,不管不顾,故而以理智压抑了感情,根本不敢放纵它的泛滥。

    此刻,听得皇帝愿意为他保媒,夏浔的心防终于打开,喜得心花怒放,立即叩头道:“臣多谢陛下成全”

    这一个头磕下去,他可是真心实意,绝无半点敷衍,可是永乐皇帝反而忸怩起来,吞吞吐吐地道:“咳,朕给你保媒没关系,给你赐婚也没关系,只是朕朕还有个不情之请,只要你允了,这如花美眷,就是你的了”

    夏浔一呆,抬头道:“陛下要臣答应甚么”

    第467章 宴无好宴

    “皇上美意,臣感激不尽。但是这种要求,臣不敢应允”

    “不敢”

    “是”

    夏浔沉声道:“非是不能,实是不敢臣起于微末,两位贤妻不离不弃。梓祺与臣恩爱,因受家中阻挠,竟尔不计身份,随臣南下,幸蒙太祖高皇帝陛下开恩,准我以寻访使身份回返山东,历尽坎坷,这才征得她高堂同意。

    雨霏本陈郡谢氏后人,虽然臣当初家道中落,亦不悔婚,后来,曾有一位位极人臣的贵人,欲聘她为妾,也被她拒绝,她对臣情比金坚,贞如冰雪”

    “那人是谁”

    朱棣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起来,别看他戎马一生,杀侥相伴,其实闲暇时候却是个戏迷,身体里不乏浪漫细胞,这一声差点问出口。只是杨旭正在那慷慨激昂,这么问似乎太不着调了,所以只得强行捺下了好奇心。

    夏浔继续道:“自臣效忠陛下以来,孤身匿于金陵,害得她们颠沛流离,偏居孤岛,两女却对臣始终无怨无悔,臣若为了郡主忘却患难夫妻情份,不要说天下人耻笑,就是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古人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纵有陛下圣旨,臣瞒得过天地鬼神,也瞒不过自己的一颗良心”

    “呃”

    “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这样的人,陛下也看他不起吧”

    “呃”

    “陛下,这是郡主提出的要求么”

    朱棣吱吱唔唔起来,他能怎么说,总不能说是我的皇后横插一脚吧唉儿子不省心,老婆也不省心

    夏浔断然道:“郡主身份高贵,以杨旭情形,确实高攀不上,臣有自知之明,所以从不敢有非份之想此事,请陛下不要再提了”

    朱棣受他一顿抢白,虽然他的话已经尽量说的委婉了,脸上还是有点挂不住,可是这是人家家事,他是皇帝也不能强迫人家嫁娶啊。

    朱棣只得道:“此事,暂且揭过,嗯,不提了,不提了”

    “谢皇上,如果皇上没有其他吩咐,那臣就告退了”

    朱棣摆摆手,夏浔就躬身退了出去。只一转身,一抹自嘲的苦笑就勾起了他的嘴角:“夏浔你还真是混帐贪心不足,还巴望着人家小郡主是小郡主活泼可爱,姿容婉媚,可人家是什么身份人家会毫不计较地嫁到你家痴心妄想自取其辱”

    朱棣瞄着他的背影,讪讪的,觉得自己挺没脸的。

    他一开始就觉得这么干不厚道,你看人家翻脸了吧这事儿压根就不该管想当初汉光武帝刘秀这么干了,唐太宗李世民也这么干了,结果如何咦还别说,这两个人都是有为之君呐,想来只有有为之君才会闲着没事干,干涉臣下娶老婆聊可自蔚,聊可自蔚

    这时,一个唇红齿白两眼灵动的小家伙蹦蹦跳跳地跑了来,费力地翻过高高的门槛,一进门就奶声奶气地叫:“皇爷爷皇爷爷抱皇爷爷给点心吃”

    朱棣一看,立即转嗔为喜,快步迎上去,张开双臂道:“哎哟,俺的小孙儿来啦,哈哈哈,快叫爷爷抱抱”

    后边,朱高炽费力地挪动着肥胖的身躯,唤道:“瞻基,瞻基,你慢一些,别摔着,别吵了皇爷爷”

    朱棣笑容可掬地抱起大孙子,在他幼滑的小脸蛋上狠狠亲了一口,对木恩道:“快点,快点,给俺孙儿拿一匣点心来”

    扭头看见儿子扶着门框迈进殿门,朱棣的一双浓眉登时锁了起来。

    “儿臣见过父皇”

    朱高炽弯腰施了一礼,朱棣嗯了一声,板着脸问道:“最近,学业如何”

    “承蒙父皇动问,儿臣近日正读中庸,每有疑惑,必与侍讲探讨,请教先生,不敢荒废学业。每日午后,还要习字一个时辰。”

    “嗯,为父给你找的师傅,都是学问渊博,品行端方,可以倚任之人。你当敬重遵从,执弟子礼,此正予重道崇儒,不可以皇子自重。”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明白”

    这对父子,你问我答,有板有眼。

    自古以来,当爹的对长子似乎就格外的严格,这对父子更是如此,皇次子朱高煦从小就在父亲面前大大冽冽的惯了,朱棣习以为常,反而喜欢儿子这种不守规矩却天伦之情毕露的表现,可对长子,和那些规矩甚严的大户人家没甚么两样,讲的就是父严子孝。

    朱棣“嗯”了一声,见儿子追着孙子进来,就跑这么几步路,额头已经见了汗,这身子实在是虚了点,心中更加不喜,却也不忍再苛责他,便道:“看你这一身汗,去坐坐吧,俺陪孙子。”

    “是,儿臣遵命”

    朱高炽在老子面前特别拘谨,连忙转身走向一旁的椅子,朱棣瞥了他一眼,忽地想起方才与夏浔议立储君的说的“搁一搁看一看”,不由心中一动,吩咐道:“为父累了,那奏章还没批完,你帮为父看看,把重要的先选出来,单独搁在一边,一会儿为父先行批阅。”

    “是,儿臣”

    朱高炽正想问问父皇想先看哪方面的奏章,朱棣已对他的宝贝孙子眉开眼笑地道:“走,爷爷带你玩去。”

    “爷爷,我要吃点心”

    “小馋鬼,不吃点心就不想爷爷啦”

    “想爷爷”

    “哈哈,那就好,内侍取点心去了,走,咱们先去逛逛,御池里新投了不少名贵鱼种,特别漂亮,喜欢钓鱼吗咱们钓鱼玩去”

    一老一少,兴高采烈地走了,朱高炽无奈,只好走到御座旁,依照自己的标准,逐一进行拣选起来。

    过了一个多时辰,朱棣怀抱着朱瞻基回来了,朱高炽连忙起

    锦衣夜行第153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