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162部分阅读

    不出来么这么大的案子,谁的手脚能干干净净毫无破绽,就是执行命令的士兵,那么多人也未必一条心呐,逐一讯问,还能查不出来盖因出于官官相护等各种原因,官吏们层层维护,于是,明睁眼露的事儿也休想查个明白了。

    关键在于力度,力度到了,看似层层迷雾,其实不堪一击。比如明武宗正德皇帝的时候,浙江钱塘发生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钱塘县令断定此人系自杀身亡。上报刑部后,刑部认为案理不通,驳回杭州府重审,杭州府再审,仍旧判定为自杀。

    案卷被送到正德皇帝面前,朱厚照勃然大怒,拍案大骂:“岂有身中五刀自毙者欲将朕比晋惠帝么”龙颜大怒,钦差大臣风风火火赶到杭州,三下五除二,案情大白,杀人凶手乃是钱塘县令的妻侄,只因官官相护,就成了查不明白的案子,真要是上边动了真格的,魑魅魍魉根本无所遁形。

    夏浔此案也是如此,他们意外地捕获了吕宋走私商船,有了这件大杀器,足以给夏浔涂上抹不去的污点,再加点甚么罪,还怕他反了天去尤其是此案在五军都督府审理,他们是主场啊,到时候丘大都督坐镇幕后,这案子怎么审还不是他们一手遮天

    所以对于整桩事件,他们并没有进行太细致的推敲,也无法进行细致的推敲,因为这个案子涉及的人太多了,真要编得过于细致反而处处都是漏洞,与其如此,不如含糊一些,只要案子由他们的人审理,夏浔又先坐实了通番罪,虱子多了不怕咬,这受贿罪肯定能扣到他头上。

    谁知道“通番罪”这个杀手锏轻而易举就被夏浔化解了,现在夏浔反客为主,居然担当起了主审官的角色,而本该主导案件审理的官员们则一个个地作壁上观,任由辅国公向他发难,任剑是真的被打懵了,仓促之间编出的谎话又岂能圆满

    夏浔对他话中的漏洞一一记下,并不揭破,只是听他继续说:“因为我们清晨突然出现,岛上守军并未察觉,被我们先行攻了进去。岛上的人见我朝廷水师军威严整,大多心生恐惧,未做太多反抗,我们顺利占领了双屿岛,然后洛大人就命我等搜索许浒住处,小人在他住处搜到一些东西,恰好小人识得些字,所以”

    任剑说到后来越来越流利,倒也绘声绘色,挺像那么回事儿。

    等他说完,夏浔站起身来,彬彬有礼的,就像法庭上的皇家御用大律师似的,向两位皇子三位旁审以及龙断事一欠身,回身一个剑指点向任剑,喝道:“你说谎双屿岛水情复杂,潜流暗礁无数,没有熟悉双屿海域的人领着,或者由岛上的人发灯号指引,根本无法悄然闯入,尤其是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

    “岛上守军因为当时正值黎明,大多都困倦睡去了,所以”

    “你说许浒去劫观海卫了,既然他已决意反了朝廷,临行之前,岂能对岛上不做安排他的兵会统统睡去,任由你们反复试探水路,闯进岛去”

    “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海盗就是海盗,军纪涣散也是有可能的,首领不在,有所松懈有何不可古往今来,多少奇袭成功的战例,若是守军个个警醒,焉有成功的战例”

    “哈哈,好一张利嘴,不愧是读过书的我来问你,洛宇战报上说,二十六日半夜时分,许浒勾结倭寇袭击观海卫,天明时分打扫战场,方才发现是双屿卫反了朝廷。天明时分,已是二十七日凌晨,而你们是二十七日凌晨便接到了洛宇的命令奔赴双屿,急行军一日一夜,于二十八日凌晨攻占双屿岛。”

    “太仓卫在哪观海卫在哪中间多长路程,那边刚刚查明许浒造反,你这里立刻接令出兵,两下里就算快马急行,使了军驿快人不换马的法子传讯,也得一日一夜功夫,莫非洛大人未卜先知,提前一天就派人赶赴太仓卫通知你们去夺双屿岛了”

    任剑脸色大变,急忙否认道:“啊是我记错了,糊涂糊涂小人在军中,平素实无需要每日记得什么时日,之所以隐约记得这个日子,是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这才稍微记得,不想还是记错了,我们接到将令的日子应该是二十八日,攻占双屿是二十九日”

    朱高炽马上扭头,对自己身边的人悄悄低语道:“速去查明,纪文贺哪一天攻占双屿,此事关系重大,一会儿审许浒,有大用”

    手下人心领神会,立即蹑脚退去。

    陈瑛急了,“啪啪”地拍着桌案,说道:“杨旭,如今是朝廷审你是否受贿一案,许浒几时袭击观海卫太仓卫几时攻占双屿岛,自有朝廷法司官员来审理,你如今还是一个嫌犯,就算不是嫌犯,你辅国公也无权越俎代疱,请你只就你是否受贿一事进行辩驳”

    朱高煦也沉不住气了,说道:“此事,确实无关你是否受贿,那帐本儿以及一干证物俱在,你可就此解释一下,与你不相干的事,勿得置喙”

    夏浔自己的案子,他已经知道绝对不成问题,根本不及,方才这番话,不过是给下一场官司打个底了,如今目的已达,也不纠缠,只笑一笑,向朱高煦拱手道:“二殿下说的是,那么杨旭只就自己的案子来进行辩驳。首先,被指为行贿一方的许浒,已是根本不承认曾经行贿的了。作为所谓的受贿一方,在下也是绝不承认自己曾经受贿的,那么杨旭是否只要证明这帐簿有假,就能证明举证不实呢”

    众人面面相觑了一下,一时未敢接话。朱高炽和朱高煦是得了他父皇亲口茭待的,自然无所顾忌,所以朱高炽泰然答道:“不错,被指行贿者已然否认,被指受贿者也已否认,而举证者的证据就是账簿以及与其相对应的财物,如果你能证明账簿有假,指证自然不成立”

    “臣明白了”

    夏浔向朱高炽拱了一揖,一转身,对龙断事道:“请主审大人将账簿取来,让我一观”

    “这”龙断事不敢做主,左右看看。

    夏浔笑道:“怎么,众目睽睽之下,又有两位殿下在场,你还怕本国公毁了账簿不成”

    龙断事见无人作主,只好硬着头皮,结结巴巴地道:“来人,将账簿取来,与国公一看”

    任剑心头怦怦乱跳,已然发觉情形不妙,事态的发展似乎失控了,和大人事先对他的交待完全不符。可是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从他参与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只过河卒子,有进无退,成则荣华富贵,败则身首异处。

    任剑能成为纪文贺亲兵,除了为人机敏,有眼力件儿,当然也得是个悍不畏死的勇士,想通了这一点,他也就沉住了气,他就不信,这辅国公有通天彻地之能,拿着一个账本儿,也能找出破绽

    账本会说话么笑话

    可这不是笑话,帐本真的会说话

    这种事,高高在上的皇子不懂,军中那些舞枪弄棒的汉子也不懂,但是不需要现代的专业人士,即便古代的公门高手经验丰富的讼师,也都知道一些这方面的常识。问题在于陷害一个国公,终究不是随意张扬的事,所以此事是由军系一手包办的,连陈瑛也不知详情。

    帐本到了夏浔手上,他只装模作样翻看两页,便往任剑面前一丢,大笑道:“如此破绽百出的东西,也敢拿来作证”

    夏浔对这已经注定结局的审问,已经失去兴趣了,脱身已成定局,反咬这一口,能咬下多大的一口肉来才是他感兴趣的事情。方才只是热身,他现在只想尽快结束这场闹剧,把那“通倭案”拖到幕前

    第494章 智斗

    “账本儿,这账本儿”

    任剑两眼发直,无论如何难以想象,一个账本儿居然真的会说出话,而且能说出这么多话。

    夏浔还在侃侃而谈,说道:“这字迹拘谨了些,虽然有意放大,摹仿许浒粗犷的字体笔风,可是作做的痕迹依旧很重许浒本人既然也否认这账本的存在,那么主审大人应该让许浒写一行字来,找个行家对比鉴别一下当然,或许有人会说,万一许浒故意变换笔体呢。

    这也不难,本国公记得,当初许浒刚受招安时,曾来五军都督府报备,签押领印,他在这里留过他的亲笔字的。当日不知今日事,想来他无论是当初在五军都督府里签名领印的时候,还是在双屿岛上写这劳什子账本的时候,都不会未卜先知,变换笔体吧”

    其实那帐本上的字体完全就是依着许浒在五军都督府的存档笔体慕仿的,几可乱真,并不像夏浔说的那样什么慕仿痕迹十分明显,哪怕他明知道这上面记载的东西都是子虚乌有,确属伪造,他也是辨不出真假的。可那有什么关系,谁会跟他较这个真呢是二皇子朱高煦都御使陈瑛,还是那一直当摆设的主审官龙飞

    势在对方手里的时候,受了冤屈的人有证据也翻不了天。势在自己手里的时候,就算是真的,也能把它说成假的。兵字两只手官字两张口,黑白都是人说的。

    “还有这纸”

    夏浔又捡起了那本账簿,高高举在手中:“我们知道,咱大明产好纸的地方,也就那么几家。而这账本的用纸,并不好。账本用纸不好很正常,因为像这种账本儿的确无需使用甚么好纸,可是一般的纸张呢,那就有地域性了。

    因为一般的纸张,大都出自于当地的小作坊,无需由外地购入。当地所产纸张呢,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树多的地方,多用树木制纸,竹多的地方多用竹子制纸有的地方用桑有的地方用麻有的地方就用稻草,所制的纸张也就各有差异。浙东沿海各地所用的普通纸张大多是由宁波李家生产的,是稻草纸。而这种纸,是青檀宣纸,用青檀树皮制成的,青檀纸在浙东从未见销售”

    夏浔举着账本,在公堂上缓缓走了一圈,慢慢地说道:“反倒是在我金陵城里,无论官绅夫子学府衙门,用的大多都是这种纸张”

    任剑好像见了鬼似的,声音都打颤了,道:“这这能证明甚么那许浒也来过金陵,或许或许买过几刀纸带回双屿岛也未可知”

    他真不知道这位辅国公原来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连这都懂得从一本账簿上,他怎么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

    任剑只是一个小小校尉,虽是纪文贺亲信,所知却有限,他并不知道高层的种种争斗,也不知道这些事是谁在策划都策划了些什么,他只是奉命作证,可他知道,这帐本儿的确是他到了京城之后才得到的,辅国公的分析实有八九是真的。

    夏浔道:“还有这墨,墨是油墨,而非松烟墨,据本国公所知,因为油墨书写字墨润有光,比较漂亮,所以京师人士,大多使用油墨。京城里只有一个地方,因为需要书写的东西较多,且写出来的东西完全没有保存价值,过后就没了用处,所以必用较便宜的松烟墨,那就是各级衙门专门传抄朝廷邸报的抄报书手”

    夏浔这番话,在公堂上立即又引起一片马蚤动,夏浔目光微微一扫,看了看众人神态各异的脸色,淡然笑道:“当然,依着这太仓卫小校所言,恐怕又是许浒来京师时顺道买回去的了,所以虽然令人起疑,依旧不能作为确凿证据。不过”

    夏浔又去翻那账簿,任剑心惊肉跳:“他又看出甚么来了”

    其实这些专业知识夏浔当然不懂,不过对于证物真伪的分析,甄辨的角度和方向,这方面他却是个行家,所以他只要指出方向,自然有人去给他查办具体的资料,把这些有关字体纸墨笔砚各个方面的差异告诉他。而这些,仅仅是为了瓦解对方的意志。

    瓦解他的意志扰乱他的心神,真正足以将帐本这个至关重要的证物彻底推翻的有力证据才会拿出来。夏浔走到主审官案前,将那账簿往桌上一放,说道:“主审大人请看看,这账簿儿记载了多长时间的内容,给本国公送礼是甚么时候,中间隔了多长的时候,再看看账簿前面后面里面外面的纸张和墨迹,可有什么变化”

    龙飞按照他的提示左看右看,不得其解,不禁求助似的看向夏浔。

    夏浔道:“他们造假,倒也知道把这账簿儿弄得旧一些,翻得烂一些。可惜有些东西他们没有注意到,纵然注意到,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改变,那就是空气的湿度和岁月的侵蚀双屿岛是孤悬于海上的一处岛屿,空气潮湿,尤甚于陆地,会对纸张和墨迹产生极大的影响。

    你看这账簿上下两面的纸张与中间夹着的纸张有什么不同同一张纸的边缘与中间部分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几年前的账目和现在的账目的墨迹有什么不同”

    龙飞的眼睛亮了,兴奋地道:“我发现了,没有不同”

    夏浔“啪”地打了个响指,笑道:“答对了纸张会因为年代的久远和水气的浸润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记载账目的墨迹也会因为水汽浸润时间的不同而逐渐弥散,然而诸位大人看看,这本帐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在这个方面,可有任何不同没有没有即是伪证伪证即是栽赃”

    夏浔慢慢转过身,淡淡地道:“构陷一等公爵,朝廷命官这事,会是谁干的呢”

    任剑已经无力辩驳了,夏浔先从纸张产地墨的使用以及字体方面逐一发难,将他的情绪调动到了最紧张最高亢的阶段,然后突然发出致命一击,他脑子里那根弦绷得太紧,断了,此时意识一团混乱,根本想不出如何狡辩了。

    任命脸色惨白,眸中一片绝望,脑海中只有一个轰鸣的声音:“完了,完了,这回完了”

    朱高煦目光微冷,轻轻垂下眼睑,抿了口已经放凉了的酽茶,眼皮久久不肯抬起。

    龙飞目瞪口呆:“原来案子还可以这样审的原来一些不言不动的死物,真的可以告诉人这么多的秘密”他是头一回看见这样审案子的。今天,虽然他只是一个貌似主角的小配角,可是亲眼见证的这一切,对这个法司系统的官员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许多年后,他成了大明有名的公门高手,破获过许多奇案要案。

    “休庭”了。

    这桩案子审了一个多时辰,基本上是夏浔一个人的独角戏,可那些貌似悠闲的皇子官员们哪个不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付这场官司现在都有些疲劳了。再加上,午饭时间也快到了,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审案,于是,顺理成章的,许浒的案子便压到午后再审了。

    这边一退堂,大皇子朱高炽马上兴冲冲地进宫去了,他急着把整桩案子的审理经过源源本本汇报与父皇。而夏浔由于身份特殊,虽然龙断事已然依照律法当场宣布他无罪开释,还是被郑赐和薛品给请到了二堂,在那里喝茶暂候。他这么高的爵位,当初被捕是皇帝亲自下的旨,如今虽然宣布无罪,也得由皇上亲自下一道旨意才成。

    而朱高煦只一退堂,立即赶到了淇国公丘福署理公务的签押房。皇上特旨必保杨旭这样的消息,通过一个下人传口讯儿是不妥当的,朱高煦已趁着出恭的机会去见了趟丘福,把这事告诉了他。丘福虽知这一番绝对整治不了杨旭,还是派了耳目在场旁听,朱高煦还没到,他已经知道了全部经过。

    这样一来,等朱高煦赶到倒无须多费唇舌了,两人商量一番,一筹莫展,这时终于想起读书人的好处来了,要论花花肠子,什么人绕得过他们,朱高煦立即使人把陈瑛找来。陈瑛和纪纲正候在外面,两人并未参与“扣黑锅”的举动,直到案发才知道朱高煦想利用这一案件打击大殿下一派和摇摆不定的杨旭。

    因为这种事干系实在重大,少一个人知道便多一分安全,所以如非得已,哪怕是自己心腹,他们也不愿让更多人知道,眼下实在是计无所出,才把陈瑛找进来,纪纲未得传唤,还得候在外面。陈瑛进了房内,朱高煦便把事情向他合盘托出,求问办法。

    陈瑛听说飞龙秘谍并未解散纳入锦衣卫,而是依旧独立存在,不禁暗自吃惊,又听说推功揽过找替死鬼竟是二殿下和丘福所为,不由顿足痛声道:“殿下,殿下呀,此事你该先与臣商量才是,怎么怎么闹到这般境地”

    朱高煦道:“事先说与你听,又能如何”

    陈瑛道:“若由臣来设计,不说滴水不漏,也不致于如此漏洞百出洛宇那战报上只消改称事先便有耳目探得消息,那么许浒入观海卫便可称作是将计就计引他入彀,太仓卫的纪文贺提前知道消息,兵发双屿岛,便也无懈可击”

    朱高煦张口结舌半晌,顿足悔恨道:“着哇,只消改上这一笔,便毫无破绽了,洛宇这匹夫全无心机,只晓得动武,坏了本王的大事,如今如今怎么办才好”

    陈瑛虽然恼恨,可是自投靠朱高煦以来,一肚子坏水的他为了帮朱高煦招揽朝臣,给他出过不少损招,时至今日,朱高煦如果倒了,他也要跟着倒霉,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蜢蚱,无奈之下,还得打起精神帮他揩屁股。

    陈瑛干的就是整人的差事,对这种事儿根本不用想就是一身的坏心眼,他思索片刻,便断然说道:“殿下,这时间,是个极大的破绽,如果上头没有人盯着,以殿下您的身份,想要遮掩,就没人敢追查。奈何现在皇上和大殿下都在盯着,就算有殿下您压阵,也是无法搪塞了。只要有人去查,这是涉及成千上万人的事,绝无可能遮掩的。”

    朱高煦脸上掠过一抹狠色,说道:“既然如此,纪文贺是留不得了,否则本王必定引火烧身,除掉他,把事情都推倒他的身上。”

    陈瑛苦笑道:“殿下,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纪文贺的事了,纪文贺就算能擅自调兵攻占双屿,那观海卫之事又怎么说那可是洛宇一手安排。”

    朱高煦吃惊地看着陈瑛道:“你不是要本王连洛宇也杀了吧他可是浙江都指挥使呀,一手大员,这”

    丘福吃惊地看向陈瑛,心道:“他娘的,连一省大员都杀了他还真敢说,这读书人比我这带了一辈子兵的人都狠”

    陈瑛平静地道:“如果没有纪文贺栽脏杨旭的事情,那么纪文贺是可以保下的,如今么,他们两个必须的死,除非殿下有把握,他们肯背起全部责任,抄家灭族,也不供出淇国公来。”

    朱高煦想都不想,马上摇了摇头,这案子性质太严重了,如果只是杀他们一人,或还有可能说服他们,反正都是一死,不如给家人挣下一份家当,抄家灭族之罪,他们两个岂肯担待。

    朱高煦也是敢作敢当杀伐立断的主儿,便狠狠点头道:“好,那就把他们两个都干掉”

    丘福担心地道:“洛宇纪文贺一军将领,官职不低呀。尤其是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们已是关键人物,若骤然暴死,岂不令人生疑”

    陈瑛淡淡地道:“淇国公,令人生疑又如何朝廷自有法度,皇上也不能不教而诛没有证据,谁奈我何”

    “再说”他又转向朱高煦道:“殿下,许浒等人中计被抓之后,双屿岛的盗众必然恨洛宇纪文贺等人入骨,所以咱们只要手段巧妙些,把洛宇调去双屿,权作视察,暗使心腹之人趁夜把他们两个干掉,就可以把这事儿推到双屿岛的人身上,说他们是挟怨报复,趁夜行刺,这死无对证的事儿谁能查得明白”

    丘福听了转忧为喜,连声道:“使得,使得,若是这么做,倒是行得通。都御使真是殿下智囊,比那鬼使神差的贾诩也不遑稍让,我的心腹萧梦正在浙东,老夫这就派人去知会于他,密行其事”

    朱高煦不放心地嘱咐道:“此番可再出不得差迟了,定要派出心腹可信之人,火速赶往浙东。”

    丘福道:“殿下放心,老臣省得。”

    “且慢”

    陈瑛目光突然阴鹫起来,仿佛一头秃鹰似的侧头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不对劲儿,杨旭在公堂上刻意提起这件事,是给咱们提醒么恐怕他就是为了让咱们自乱阵脚,露出破绽此等机密,无论是口信儿还是文书,一旦落到他的手中”

    朱高煦恍然大悟,又惊又怒地道:“好一个杨旭他在公堂上嘻笑怒骂,打得竟是这般阴险主意”

    陈瑛阴阴笑道:“无妨杨旭再精,他在官场上才消磨过几年哼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岂能遂了他的心意”

    第495章 铁索横大江

    朱高煦一派的人真的紧张起来。

    夏浔现在已经套上了金光罩,刀枪不入了,不过他能脱险,对朱高煦打击并不大。朱高煦的本来目的只在于保住自己的军中势力。

    一切的诱因起于浙东剿匪不利,而浙东战局是由丘福指挥的,丘福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淇国公靖难功臣中武将序列三巨头之一。靖难功臣中有三大巨头,在武将中拥有崇高的地位,他们都有许许多多的部属,在军中担任着各个级别的官职。

    这三大巨头是张玉朱能丘福,其他山头比起这三个人差了不止一筹半筹,虽然不能忽略不计,却也不是决定性的力量。而这三个人中,张玉已经战死沙场,他的儿子张辅虽然袭了父爵,但是还没有太大的威望,不足以对张玉派系的力量绝对控制,他现在得维护好本派系的大佬,只能守成,不能扩张。

    剩下的就只有朱能和丘福,如今丘福已经被他争取过来,这就是他争天下的本钱,所以他绝不能让浙东危机影响到丘福的地位,否则就等于削去了自己最大的一股力量。嫁祸双屿卫就是为此,而双屿卫背后站着杨旭,要拿双屿卫开刀,就不能不对杨旭动手。

    这样做倒不是他们断定杨旭为了双屿卫一定敢与他们为敌,而是他们不敢冒这个险。军事上的事,动辄涉及成千上万的人,你想把事情做得滴水漏,叫人完全找不出破绽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关键是,背黑锅的人在朝里没有强有力的人物支持,那么他们纵有天大的委曲,也没有能力把冤屈上达天听。

    所以,要拿双屿卫开刀,杨旭就必须得搞下去,至少在“通倭案”盖棺论定前,让杨旭丧失能够干预的能力。

    事情计划的非常好,却因为三个意外而功亏一篑。这第一个意外,是意外给他们送上门的更有力证据:通番。

    一俟发现这件事,他们如获至宝,想都不想便把它也纳入打击杨旭的计划之中,结果怎么也没有想到,杨旭还有一个极机密的身份,执行着一项大明最高级别的机密任务。结果“通番罪”不但不成立,反而助长了杨旭的气焰,让他在“受贿罪”这方面,也陡然强势起来。

    第二个意外,是他们没有想到夏浔居然是个公门高手,比一个出身捕快巡检世家的子弟经验还要老到。那账本儿可比后世整治别人的举报信要有力的多,后世说“一封信八分钱,至少恶心你半年”,因为你说不清道不明,得让人反反复复的调查核实,牵扯你绝大部分精力无暇他顾。可杨旭居然能敏锐地发现这么多问题,就凭账本儿本身,就把账本儿推翻了。

    第三个意外,是在这两个意外之上建立起来的,杨旭无罪了,就有能力干预案件的审理。更糟糕的是,他以前没借口,只能用迂回的方式为双屿卫撑腰,可他现在牵扯其中了,而且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他就可以以受害人的身份,堂而皇之地插手其中,打着还我公道的借口,直接干预此事。

    同时,杨旭掌握着飞龙秘谍,这表明他能动用的力量,不仅仅限于原本对他的估量,而且很可能他早就开始行动了,他现在手中掌握着多少有力证据,谁也不知道。这是一种绝大的威慑力,你不知道,才会恐惧,才会不惮于把事情考虑到最严重的地步。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是如此了。

    因此,陈瑛果断作出了决定:“壁虎断尾,弃卒保帅”

    只不过,丘福本来是要派心腹秘密赶赴浙东,老谋深算的陈瑛却突然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杨旭在公堂上刻意提起“通倭案”的绝大漏洞的动机,一开始还以为他是话赶话儿,与任剑辩驳时顺嘴提到了这一点,可是陈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安知杨旭不是故意打草惊蛇呢

    可陈瑛也不是易与之辈,他浸滛官场多少年权谋术数智略经验,那是积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积累沉淀下来的,这些经验知识可不是看两本权谋智略的书籍,或者坐在家里一拍脑门就能拥有的。夏浔虽然顶着一个“穿越者”的称号,却不可能在这一点上无师自通,一步就超越这些宦场沉浮几十年的老政客。

    夏浔在公堂上刻意提起此事,确实是想打草惊蛇,迫他们自乱阵脚,以便捉到更多的证据。他动用的实际上不是飞龙,而是潜龙,潜龙的人早已把这五军都督府盯得风雨不透,就等着他们派人赶赴浙东报信了。

    而陈瑛像一只狡猾警惕的狐狸,一俟嗅到其中危险的味道,立即给朱高煦又出了个主意:无需秘密派人,而是堂而皇之地派人去。五军都督府正管着浙东军事,这些日子因为调整剿倭部署再加上双屿卫通倭事件,每日来来往往的公函信书无数。大可以把他们的人夹杂在这些公人当中,公开赶赴浙东,事情摆到明面上,对方反而无从施展了。

    朱高煦和丘福依计行事,立即找了心腹,嘱咐明白,同时随意找了一桩公务,安排了一些往浙东公干的人员,把这心腹安插其中,一切准备停当,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等候升堂了。

    如果这“通倭案”能定下来,便可高枕无忧了,虽然希望渺茫,可是但有一线希望在,他们还是不愿轻易自斩手足的。

    这一中午,朱高煦丘福陈瑛等人好一通忙碌,匆匆准备,忙着应变。

    而夏浔则在二堂,和郑赐薛品谈笑风生,悠然自若。

    忽尔,有人走入,悄悄走到夏浔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夏浔微微一怔,轻笑道:“倒沉得住气,呵呵,由他去吧”

    上午审讯结束,他就料定朱高煦那边必有反应,但是对方居然没有马上做出反应却出乎他的意思。五军都督府马上就有一行人要往浙东公干,这事儿他已经打听到了,马上便猜到对方要把私谋挟杂在这公事中进行,这样一来他的确不便出手了。

    对名正言顺赴浙东公干的军务人员掳人搜身么他的特务还没有那么张狂,为了别人非法的事,自己再干一件非法的事,这证据就算拿到了手,也无法公布。何况,他原也没指望凭这一件事,便能直捣敌人腹心,彻底瓦解对方全部的势力甚至把朱高煦拉下马,如果对方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全无还手之力那倒奇怪了。

    他在公堂上故意先行说出双屿通倭案的最大疑点,本就是阴谋与阳谋并举的一招。

    如果对方上当,遣派密使赶赴浙东,那就实施抓捕,掌握五军都督府直接参与构陷双屿卫的第一手资料。如果对方不上当,对方还是得想办法自剪羽翼,以绝后患。通过对手的手,削弱对手的实力,刀不染血,敌人自除,不战而屈人之兵,何乐而不为

    这是铁索大江,无避无逃的杀招。

    眼看就到下午了,夏浔同郑赐薛品简单地吃了些点心,喝着茶正靠时间,朱高炽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夏浔等人一见连忙起身相迎:“臣等见过大殿下”

    再一抬头,瞧见朱高炽身旁还站着一人,夏浔不由一怔:“郑公公”

    郑和微微一笑,将手中黄绫金龙的卷轴轻轻一举,说道:“皇上谕旨,杨旭接旨”

    夏浔一听是谕旨,那就是令出中宫,未经内阁,不需要跪接的,忙退后一步,长揖到地,恭声道:“臣,听旨”

    郑赐薛品连着皇子朱高炽也都退到一边,双手拱揖静立。

    皇上这道中旨未经内阁润色,依旧是朱棣惯常的风格,全是些口语,而且压根就不是直接对夏浔说的语气,而是朱棣对郑和说的话,因为事情重大,不能只捎个口信儿过来,内书房就一字不落全抄在旨意上了:“你去跟杨旭说,既然无罪,着即释放了吧。他既涉入通倭一案,叫他留下与两位皇子一起听审,你莫急着回来,一块儿听听,回来告诉俺知道。”

    这倒不是朱棣不客气,他是皇帝,是君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需要对谁客气前些天朝鲜国王派使节来大明朝觐天子慕谒天颜,朱棣令人随该国使节回访的时候,旨意也是这么下的:“此去朝鲜你跟国王说,有生得好的女子,选拣几名将来。”

    夏浔领了旨,这才对郑和笑道:“有劳公公”

    郑和笑道:“国公受苦了,好在真相大白,皇上遣奴婢来听审,就是要看看,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构陷朝廷命官一等公爵,总要还国公一个公道才是”

    郑和对夏浔也很有好感,原因无他,因为夏浔对他很尊敬,一直很尊敬。郑和现在只是朱棣身边一个亲信太监,太监的势力现在并不大,郑和也没有后世那种名气,论职位论地位,无论哪一方面,他在朝廷大臣方面根本排不上号。

    官员们因为习惯性的对阉人的歧视,见了他即便客客气气的,也只是面子功夫,其实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甚至没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看待,郑和岂能感觉不出但是很奇怪,无论是当初杨旭没落不名的时候,还是如今位居国公的时候,对他的尊敬始终是发自内心的,所以郑和对夏浔何止心生亲近,甚至有些感激。

    两下里正说着,主审官龙飞龙断事亲自来促请他们升堂了,龙断事一进屋就不断地点头哈腰:“大殿下辅国公郑大人薛大人,呃还有这位郑公公,时辰到了,咱们该升堂啦”

    第496章 事将了

    龙断事升堂了。

    两旁军士拄枪而立,众人拱着朱高炽进来,大殿下先落了座,众人才依着官阶高低,从杨旭到郑赐,再到薛品依次落座。

    朱高煦和陈瑛还没来,众人坐下,茶水奉上,候得片刻,朱高煦和陈瑛才匆匆赶来。他们迈步进了大堂,刚要走向自己的位置,忽然便是一怔,觉得有点古怪。仔细一看,才发觉,位置有了变化,听审的位置本来只有两张书案,一左一右,分别属于两位皇子,接下来是三位旁审官的位置。

    现在似乎旁审官的书案增加了,以致于主审听审旁审,对整个公堂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结构。朱高煦和陈瑛定睛再一看,不由吃了一惊。朱高煦指着杨煦,讶然道:“杨旭为何还在堂上”

    这时坐在最外侧的郑和站了起来,向朱高煦谦和地一笑,说道:“因双屿卫通倭一案,与辅国公一案有了关联,今辅国公陈冤得雪,皇上特许辅国公与两位殿下一同听审。奴婢受了皇上吩咐,也来瞧瞧,回去也好把此事的结果对皇上有个交待。”

    “啊,郑公公也在原来如此,那么郑公公请坐吧”

    别人不知道,身为皇子,朱高煦可知道侍候在父皇身边的这几个太监如同父皇的亲人一般,宠信非同一般,便向他颔首略作示意,语气比较客气。随后,他那双喜怒内蕴丝毫不露的眼睛又看向夏浔,夏浔坐在那儿,微笑着向他拱了拱手,非常和气,就像平时见了他的样子一样。

    朱高煦也笑了,又向夏浔点一点头,举步向自己的位置走去。

    他的神情举止无懈可击,看起来非常的淡然,腰间的玉佩稳稳的,袍袂丝毫不荡,但是夏浔的目光却落在他的官鞋上,嘴角便向上一牵,似笑非笑。

    黑缎面的厚底皂靴,靴底弹性非常好穿着舒适,这是金陵“乌金堂”专供官员们的官靴,手工技艺一流,只这一双靴子便得花销四贯宝钞。朱高煦每一脚踩到地面,那靴底儿都会深深地向下一沉,然后才恢复它的弹性。也不知朱高煦用了多大的力气才把浑身的怒气都压在了脚下,没有发泄出来。

    夏浔淡淡一笑,倏一回眸,忽地看见朱高炽的目光也正瞟在弟弟的靴上,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样,不禁哑然失笑。

    这个朱小胖,人皆称道他宽厚仁义,他的宽厚仁义显然与朱允炆那种假仁假义不同,却又与传统意义上的宽厚仁义也不同。似乎人们一说起宽厚仁义,就成了老实巴交缺心眼儿的代名词,可这朱高炽显然不是,他的脾性和胸襟或许很宽大,但是这个人绝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老

    锦衣夜行第162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