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181部分阅读

    发挥的余地,这自幼积累的知识便起了大作用,许多在别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探索掌握的东西,在她这样出身的女儿家来说,不过是一个小常识。

    当一个男人还未立业的时候,在他眼中,一个只知风花雪月扮可爱的女子无疑就是他最欣赏的伴侣,可是当一个男人立业成家身负责任的时候,一个只懂得风花雪月的女人无疑就成了他最大的负累生活不只是卿卿我我,女儿家也不可能永远天真烂漫地做一个小顽童。

    自古传扬至今的女人很多,可是除了长孙皇后马皇后以及后来的孝庄这种有内在美,懂得持家佐夫,能辅助夫君干出一番事业来的女人,那些只拥有一具美丽皮囊的女人,她们生命的意义也就止步于她还青春年少的时候了。红颜如水,转瞬即逝,谁还记得她们容色渐褪之后的事情。

    在夏浔的夫人里边,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唯有茗儿和谢谢,但是在大局观上,茗儿无疑要比谢谢高明一筹,谢谢梓祺都是心高气傲之辈,她们能对茗儿心悦诚服,不是因为她的出身,恰恰是因为她的眼光和能力,茗儿依旧是那个茗儿,但是在履行杨家内主责任的时候,她已成了夏浔的贤内助。

    房门轻启,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茗儿嘴角微微绽放一丝甜蜜的微笑,她没有回头,却伸手拔下发髻上的钗子,一头乌黑的秀发瀑布般滑落,披洒在香肩上,秀发掩映着一张俏丽的脸蛋愈发柔媚,一双眼波欲流的眸子,好像夜空中的星辰一般,闪闪发光。

    “茗儿”

    夏浔的双手落在了茗儿的肩上,茗儿的娇躯向后靠了靠,依偎在他怀里,柔柔地道:“怎么回来这么晚,用过晚膳了么”

    夏浔弯下腰来,在她滑腻如水的香腮上轻轻吻了一下,说道:“吃过了,去朱能家里打了顿秋风。”

    茗儿眸子微微一转,问道:“有事了”

    夏浔道:“嗯,皇上委了件差事,陪帖木儿王国的使臣周游大明江山,见识见识我大明雄厚的实力。”

    “什么时候走”

    “不急,怎么也得过完元宵。”

    茗儿嫣然一笑,轻轻“嗯”了一声,柔声道:“相公是一家之主,过年的时候迎来送往的事情多,你若不在,这个年可就不知怎么过了,既然要等过了元宵那就好办了,你尽管放心安排出行的事情,家里有我,还有霏霏姐和颖姐姐帮衬,不用你操心。只是,这一去怎么也得两个多月吧祺姐姐快要生了,这一次,你这做爹的又要不在身边么”

    夏浔眉头微微一蹙,说道:“这倒是个问题,走一步看一步吧。过了年她也就该生了,如果出行之前就生固然好,如若不然的话也不打紧,我这一趟出去,准备从南直隶一路向北,至北京而止。等梓祺生产的时候,我的人怕是还没出南直隶呢,赶回来一趟也就是了,那几个番邦鸟人,还有我的孩子重要么”

    “嗯,这样也成”

    茗儿微微侧了头,把脸颊贴在丈夫按在自己肩上的手背上,凝睇着镜中的自己,朱颜真真,楚楚动人。

    “相公呵,思浔思杨思雨,都生得好可爱呢,你说咱们两个的孩子,会不会也是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那当然啦,我们的小宝宝一定兼具茗儿的美丽和相公的智慧。”

    茗儿眼珠一转,促狭地笑道:“哦相公人很聪明么”

    夏浔道:“唔那就是兼具茗儿的智慧和相公的美貌”

    茗儿“噗哧”一下笑出声来,说道:“臭美”说着轻轻转过身来,环住夏浔的腰,仰起盈盈的俏脸,有些热切地道:“相公,我也好想赶快有个自己的小宝宝。”

    夏浔吓了一跳,忙道:“不要吧,你还小呢,再长开些才好,要不然生产可是一道难关。”

    茗儿撇嘴道:“谁家不是这个年龄成亲呐怎么就小了,我就要,我就要”

    “嗯那叫声好哥哥听听。”随着有些气促的声音,一双大手探进柔软的丝袍,掬住了胸前一对水滴状优美的嫩孚仭健br >

    女孩儿的声音也有些急促了,不过比夏浔粗重的呼吸要诱惑很多,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叫道:“好哥哥”

    大手伸出来,又抄向腿弯,将小美人儿打横儿抱了起来:“叫好叔叔”

    “可恶,要不要叫你老爷爷”

    “好吖,好吖”

    “我咬死你”茗儿嗔笑,一口银牙轻轻咬在夏浔的胸口。

    “宝贝,咬错地方了喔还要往下一点点”

    “大坏蛋”

    娇憨的声音仿佛一个八九岁的小萝莉,萌得人兽血沸腾,夏浔登床上榻,放下帷幄,大呈滛威去了

    鸿胪寺礼宾院里,帖木儿帝国使者阿尔都沙的房间里,坐着三个人。

    一个是帖木儿手下的大将盖苏耶丁,一个就是乌兰巴日,曾经在北京城想要引爆火药,炸平燕王府的希日巴日的二哥。他们分别负责搜集有关大明的政治军事经济城池建筑各个方面的详细情报。

    他们搜集情报的目的,不是供贴木尔大帝评估是否对明开战,而是为战争胜利做准备,这些年来,帖木儿汗从未放弃过对大明的了解,也从未放弃过征服大明的愿望。

    帖木儿以恢复成吉思汗帝国所有疆土为人生最大目标,他自封“成吉思可汗”,目的也在于此,元朝灭亡之后,大批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人比较熟悉大明情形,而且分外仇视大明,这批人的加入,更坚定了帖木儿的决心。

    不过他的志愿,并没有在漠北蒙古族人中得到共鸣,虽然帖木儿口口声声以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自居,但是对黄金家族来说,他不过是个自己家族里卑微的牧马人,根本没资格代表成吉思汗,他吞并几个黄金家族的汗国的事情,更使漠北蒙人视之如寇仇,对他的敌意甚至更甚于对大明的敌意。

    这就注定了他只能孤军奋战,他不可能与鞑靼或瓦剌联手,除非他肯放下身段,躬身臣服,向这两个国家表示效忠。而这对日益强大的帖木儿汗来说,同样是死都不能接受的事情。不过,帖木儿在西方战无不胜的经历,使他的信心也无限膨胀了,他并不惮于单独与大明一战。

    朱棣攻克南京的时候,差不多与此同时,帖木儿刚刚击败绰号“闪电”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巴耶塞特,并把他俘虏,然后便放下他的手下败将土耳其和埃及,回师中亚,休养生息,准备发动中国远征了。他的计划是,首先征服大明帝国,然后据此锦绣江山,再征服漠北蒙古,只有一统蒙古和中国,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全蒙古的大汗。

    得知朱元璋过世以后,帖木儿还有些失望,因为能把大元朝廷逐回漠北的朱元璋,在他眼中才是可堪匹敌的对手,那个养在深宫的朱允炆,他并不放在心上,想不到等他的使节到了东方,朱允炆以一个刚刚接手的完整统一兵力强大的帝国,居然败在了只有北平一隅的一个藩王手里。

    这令使节团大吃一惊,他们不知道是几十年的太平生活,让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急剧削弱,还是因为这个燕王是一个军事天才,所以他们需要对大明再做一次深入的了解,以便能保证大汗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部署,一战而克大明,保持帖木儿汗战无不胜的英名。

    “我们带来的那些商人,已经得到大明朝廷的准许,赴各地采买去了。”

    一脸大胡子的阿尔都沙严肃地说道:“对大明的城池河流道路,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基本摸清楚了,现在由于他们换了皇帝,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兵力部署和战斗力重新做一个评估,同时还要了解一下,这个新皇帝治理之下,他的帝国拥有多么强大的实力。”

    阿尔都沙对盖苏耶丁和乌兰巴日道:“其他方面,让这些商人去了解,大明的军队实力如何,就需要你们两个带过兵的人来评估了。等明国人过了新年,他们会派一位公爵陪同我们去游览他们的帝国,并在一个叫德州的地方检阅一下他们的军队,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盖苏耶丁微笑道:“宰相大人,您放心好了,这件事包在我的身上”

    第553章 兖州府

    商人,尤其是从异域他乡而来,乍到彼国的商人,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前往任何一个角落,接触任何环境,除了官府衙门和军事禁区。

    如果他们抱有其他目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的真正目的掩饰其内,除非你不允许他经商,否则他尽可以通过他接触的人或事,了解到足够的有关地形地貌政治局势以及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情报。

    夏浔在了解到自己将要打交道的对象是帖木儿帝国的使节时,就留了心,回头便安排人去打探他们的消息,然后便去成国公朱能府上,谈了下年会带帖木儿帝国使节游历各地的事情,所以才回家晚了。

    这次带着帖木儿帝国的使节出去,主要是炫耀武力,通过军威恫吓敌手,这事当然得跟五军都督府的人先打声招呼,朱能是前辈,地位相同,资历却比他老,得去亲自招呼一声以示恭敬,兵部那边就不用担心了,茹瑺和他现在几乎算是忘年之交了。

    不出两日,夏浔便得到回报,阿尔都沙此次来大明,一共带了百十个商人,现在请得大明皇帝恩准,这些商人已然分赴各地采买大明商品去了,夏浔一听这消息就觉得有些蹊跷,这个时代的人对非战时的情报战显然还是太不重视,以致竟然无人发觉其中的诡异,反而觉得这是一个让异域他邦了解我大明天朝的好机会而欣然应允。

    他们大老远的从西域来,对大明竟能这般清楚,知道哪些地方是大城大阜或说采买大明货物,还有比大明国的帝都更好的地方么,天下商品,还有比这里更齐全的么尤其是打听到这些商人所去的地方之后,夏浔心中更有底了,这些人去的都是偏西偏西北偏西南的地区,而此时大明的经济中心是以金陵为中心,辐射整个东南沿海的,什么商人不奔着富裕的地方去,偏要往穷荒僻壤跑的

    不过夏浔并未对此采取什么干涉,这是皇帝点头答应了的,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他不能凭着猜测要求皇帝下旨约束这些异国商人的行动。再者,他们能够打探到的情报,包括山川地理,河流走向,都是明摆在那儿的,除非你连路都不让人家走了,否则你遮也遮不住。

    帖木儿曾裹挟大明使臣陪他走遍被他征服的万里江山,炫耀他的兵威,永乐皇帝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明岂能藏头露尾弱了自家威风如果该藏的不该藏的统统都藏起来,那现代世界各国也不需要盛大的阅兵式和先进武器的展示了,有的时候,是只能以堂堂正正之师来征服敌人的。

    所以夏浔只是会同礼部兵部工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官员,就游历路线和需要参观游览的项目以及在德州举行盛大阅兵式的筹备做了些安排,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过大年了。

    走访拜年,接受别人走访拜年,迎来送往的是个力气活儿,现在和皇室攀上了亲戚,皇家和徐家也要走动走动,一圈儿下来,把夏浔转得晕头转向。好在,有茗儿和谢谢两个智多星早就打点好了一切,否则让夏浔一个男人家,光是拟定都要走访哪些人家,分别送些什么礼物,就能把他折腾疯了。

    夏浔本打算正月十八出门,带着阿尔都沙等人到处转转,梓祺很争气地在正月十五那天就顺利生产了。

    古时候生产对母子双方来说都是一道生死关,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当时怀孕的女孩儿家大多还未成年,骨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生育时容易形成危险,梓祺现在才生育,倒也不是坏事,一则她已经二十出头,二则她是自幼习武,身体素质极好。

    茗儿从京城里找了四个接生经验最丰富的稳婆,结果都没用上,人家梓祺气沉丹田,一个新生儿便呱呱降世了。还是个女儿,长得很可爱,这是夏浔亲自守着诞生的孩子,希罕的不得了,于是他不顾梓祺的强烈抗议,坚决给自己的第四个小宝宝起了个小名儿,叫做“争气”。

    夏浔觉得这个宝贝女儿能在自己出公差前顺利诞生,省得自己来回的折腾,是很给她老子争气,可杨家的女人们却不这样以为,就连茗儿都有点着急了,本来她也盼望着梓祺这回能给相公生个儿子,多子多孙才是兴旺人家呀,结果一连生了四个都是丫头,莫非自家相公是天生的“岳父命”么

    就为这,杨家的几个女人没少忙活,占卜算命,延请名医,神神道道的,夏浔却没有为子嗣着急的觉悟,眼见几位娇妻如临大敌的模样,他反而觉得非常好笑。不过回头仔细想想,夏浔隐约记起以前在网上胡乱浏览时看过的一些东西,好像里边有论及生男生女的。

    那些内容很多,夏浔当时还未结婚,也没往心里去,记得不多了,只隐约记得生男生女的概率好像和饮食及行房时间有关,似乎所摄食物偏酸性,就容易杀死能孕育男孩的xy染色体的精子,这个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夏浔从另一篇报道上看过,由于现代食物及水源的污染,今后生女孩的机率将大大超过生男孩,似乎带有xy染色体的精子更加脆弱,容易被杀死。另外就是行房时间和月事期的间距,也可以增加生男或生女的概率。

    夏浔想起来后,便把饮食习惯和行房时间可能与生男生女概率有关的消息和茗儿随口说了两句,他没往心里去,茗儿可是记住了,回头就把这消息告诉了谢谢,谢谢又把这消息告诉了梓祺,梓祺又告诉了苏颖

    等家里几个女人全都知道的时候,潜龙秘谍就得到了一项非常神圣的任务,连夏浔也不知道的任务:调查儿子生得多的人家夫妻敦伦时间以及日常饮食习惯。

    一场很另类的人口普查开始了。

    这对神通广大的潜龙来说,也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啊

    夏浔与几位帖木儿帝国的使节上路了,出应天府,入镇江常州,到人间天堂的苏州,再从水路到淮安府,转凤阳府,北渡黄河进入山东,拜谒孔庙,这一路上,对中原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帖木儿帝国的几位使节都有了充分的了解。

    夏浔对此并不以为意,贴木尔帝国在西边,他们如果真的要来,只能骑着马从西边来,越过沙漠和黄土高原,而不可能从海上来,让他们了解一下沿海地区的形势完全无妨,而且这里是大明最富庶的地区,参观这一区域,也符合永乐皇帝宣扬国威的要求。

    到了山东曲阜,拜谒了孔圣先师之后,一行人便又去了兖州府。在兖州府住下之后,阿都尔沙等人便要自己上街走走,这一路下来,每到一处城阜,几位使节都要找借口独自离开,游历地方,努力获得一切可以得到的情报,夏浔悉听尊便,并不禁止。

    一则,他没有有力的借口阻止对方的行动,二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他的记忆中,帖木儿那个跛子大帝是在东征的路上病死的,他的帝国,完全依靠他强大的个人魅力而存在,他一死,立即分崩离析,帝国忙着内斗争权,对大明已经完全不构成威胁。有了这个原因,他还在意阿都尔沙等人的小小伎俩么

    阿都尔沙等人逛街去了,夏浔则整肃停当,赶去兖王府拜见兖王。山东如今有两个王爷,一个是青州齐王,一个就是这位兖王了。王爷低天子一等,对百官来说,也是君,所以既然进了城,夏浔这位国公也得入府拜见,以全君臣之道。

    兖王倒不敢怠慢了这位皇上身边的宠臣,齐王周王宁王都与辅国公有深厚交情,当今皇帝四哥是辅国公的连襟,兖王哪敢在他面前摆架子,忙大开府门,亲自把夏浔客客气气地迎进府去,就在银安殿上摆开酒宴,召集藩王群臣,盛情款待夏浔。

    这时,陈都尔沙盖苏耶丁乌兰巴日刚从一家书店出来,那掌柜的追到门口,向他们热情地招着手:“三位客官,欢迎再来啊”

    三人后边,跟着几个胡服大汉,其中有人拖着一辆小车,车上堆满了书,这些人每到一座城市,不管有用没用,各色书籍都要划拉一遍,统统都要买上一套。他们来的时候带了大量的黄金,在京时已兑换成了大明宝钞,只要买得到,连价钱都不讲的,当然极受欢迎。

    乌兰巴日是三人之中唯一一个懂汉语的,而且对大明比较了解,他和陈都尔沙低语几句,便独自走开了。阿都尔沙和盖苏耶丁大摇大摆地搜刮其他地方去了,乌兰巴日则独自问着路,走向兖州知府衙门。

    “劳驾,请问邸报在哪儿出售”

    乌兰巴日拦住一个衙门里出来的人笑问道。

    邸报从西汉时期发明,就成了世上最早的报纸,由于传抄手段落后,上边传过来一份邸报,下一级地方的官员士绅想看邸报,只能照着母样再誊抄一遍,所以从宋朝时起,就有了专门誊抄邸报贩卖营利的人,这样的人大多在衙门口儿附近设个小铺子经营。

    邸报是公开发行的,有钱就可以买,上面记载的都是最近发生的朝野大事,从这上面得到的消息不但是最新的,而且涉及的方面最广。

    乌兰巴日到了那专门贩卖邸报的小铺子里,细细问了一番,不但买了当期的邸报,就连已经过期的还没有卖出去的邸报也都一并儿买下来,揣在怀里,急急向驿馆赶去。

    第554章 看你怎么死

    夏浔在鲁王府待的时间并不长,鲁王对他其实是挺客气的,明初的藩王大多很骄横,哪怕你有朝堂上权力再大,也改变不了君与臣这个现实的区别,他也不需要奉迎你什么,可鲁王不是这样一个王爷。

    这位鲁王才十四岁,刚刚继承王位,并且由皇帝下旨赐以护卫。

    上一任鲁王人也不错,聪慧儒雅,斯文知礼,对地方上从无滋扰之举。不过上一位鲁王比齐王更喜欢仙道一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一直想着成仙得道,所以请了一些炼丹士,整天在府里炼丹服丹打坐练气,结果刚满十九岁就让丹药给毒死了。

    千幸万幸,他当时已经有了一个正妃一个侧妃,正妃当时尚无所出,侧妃倒是给他生下一个儿子,那时还没满月呢,这个孩子就是如今这位小鲁王了。今年年初,小鲁王刚刚受了永乐皇帝的金册御印,继承鲁王之位,今天还是他头一回迎接夏浔这等品秩的朝廷大员,他甚至比夏浔更加的诚惶诚恐,生怕失了礼仪。

    小王爷受了母后吩咐,没敢喝酒,只能以茶代酒,所以才把鲁王府的臣僚都找来做陪客,夏浔举目望去,一个也不认识,这酒又怎能喝得畅快可鲁王府的臣僚们都已来了,他又不能马上就走,所以只好耐着性子坐着,磨了一个多时辰,看看时机差不多了,这才起身致谢告辞。

    鲁王挽留再三,这才亲自起身送客,起身之际,小鲁王也偷偷地松了口气,对夏浔来说,这种款待是个煎熬,对他又何尝不是。鲁王送到二门,夏浔便躬身致谢,请鲁王留步了,君臣终究有别,鲁王再往前送,那夏浔就算是僭越了,一旦被御使察知,是要弹劾他的。

    鲁王止步,尤嫌礼仪不足,眼前这位国公可是皇上跟前炙手可热的红人儿,自己是皇上的侄子,他是皇上的连襟,论起私谊来那是本家的长辈,所以便派了王府护军的右千户徐亦达护送夏浔返回驿馆。这位徐亦达徐千户三十出头,生得高大威武,候得夏浔上马后,这位右千户便也扳鞍上马,领着百余名护军,护送夏浔浩浩荡荡返回驿馆。

    徐亦达策马靠近夏浔,殷勤地道:“国公爷,多年未见,国公爷英朗如昔呀。”

    “哦”夏浔睨了他一眼,奇道:“将军与我可曾谋面么”

    徐亦达连忙客气地答道:“当年皇上还在北平潜邸的时候,末将是燕王府的一个护卫,那时候曾与国公有过几面之缘,此后,末将也时常听起国公的名字和种种事迹呢。呵呵,国公贵人多忘事,想是不记得末将了,可是国公的形貌,末将却一直铭记在心呢。”

    夏浔听了恍然大悟,没准这徐亦达当初就是燕王府的一个门军,自己出来进去的,与他的确是有过几面之缘。自己救下燕王的事旁人不知道,燕王府的人可是都清楚,他能记住自己模样,便也无甚希奇了。不过皇上昔日的亲卫,如今竟做了兖王府的护军千户,看来皇上对诸王也是有所警惕的呀。

    夏浔暗暗寻思着,没有说话,那徐亦达有心巴结,见夏浔笑了一下便沉默不语,忙又找起话题来:“末将听说德州一线正在集结精锐之师,准备候着国公您去操演武艺呢,据末将所知,异国使节来我大明,朝廷为此大动干弋,演军习武的还前所未有,如今这般炫耀军威,莫非是有仗要打了”

    夏浔似笑非笑地瞟他一眼,问道:“那又怎样”

    徐亦达兴奋地道:“国公爷,末将有个不情之请,若是国公能挂帅出征,可千万莫要忘了末将呀,末将本是一个武人,如今做了这王府护卫,清闲倒是清闲,可是闲得骨头都疼,末将还是喜欢冲锋陷阵,战场厮杀,国公若是挂帅出征,千万要给末将一个机会呀,纵是做一马前小卒,末将也心甘情愿。”

    夏浔笑道:“朝中自有骁将,如果真要打仗,也未必轮得到本国公啊。”

    徐亦达喜道:“这么说,是真的有仗要打了哈哈,有仗打就好。国公何必自谦呢”

    他的声音放低了些,说道:“昔日若非国公有勇有谋,整个燕王府都要被炸平了,哪有今日天下哪有今日的皇上啊,国公您功勋卓著,最受皇上宠信,前番五省总督,剿倭战绩可圈可点,若真要西征,没准儿这大元帅就是国公您的”

    夏浔哑然失笑,打个哈哈道:“不可能的,德州阅兵,并非是要打仗,你不要胡思乱想啦,就算帖木儿王国真的要打,也不会”

    “真的打到咱大明边境上来”这句话尚未说出口,夏浔的声音忽地嘎然而止。

    徐亦达刚刚说到北平燕王府险些被炸的事,这时又提起帖木儿,一个古怪的念头便不可遏止地浮现在他的心头:“如果没有我,朱棣早在北平就炸死了,北平永远也变不成北京,世上再无永乐大帝,现在依旧是朱允炆当国,那么帖木儿大帝东征,半途暴病而卒的事,是一个必然还是一个偶然呢”

    夏浔并不记得帖木儿大帝东征的准确时间,他想的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出现,让历史出现哪怕一点小小的偏差,比如说促使帖木儿东征的时间提前,本该半道暴病身亡的帖木儿还会在半道上就病死吗

    如果帖木儿东征提前一年,那么他的大军就能杀到大明边界,双方必有一番血战,将有多少将士战死沙场,大明帝国将蒙受多么重大的损失。如果自己的出现促使帖木儿将东征时间押后,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局面不等帖木儿东征,他就病死了,帖木儿帝国内乱,战争危机迎刃而解。

    本来夏浔担心的只是自己的出现,改变帖木儿东征的时间,由着这个想法延伸开去,突然又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另外一个疑问:帖木儿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他从一个弱小的部落酋长,渐渐吞并金帐汗国,东征西杀,比起灭国四十的成吉思汗来,战绩也毫不逊色,最终统治了西亚中亚和南亚无比广袤的领土,这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

    为了东征,他从洪武初年起,便不断派人赴大明纳贡称臣,实则窥探虚实,东征之前,又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先大肆营建撒马尔罕,稳固自己的大后方,然后以七十万之众,驱数百万牛羊为军粮,浩荡东来,这样一个既大胆又谨慎的统帅,如果他的身体已经病弱不堪,他真的敢以倾国之力冒此奇险

    他如此慎重的安排,分明是把大明当成了他最强劲的对手,这样一个人,应该明白他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征服大明,应该明白如果他这个最高统治者在东征途中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哪怕是重病不起,都足以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如果他在东征之前已经有了病重之兆,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会好好的守在撒马尔罕,确保他的政权顺利交接,他的王国继续下去呢,还是会像史学家们那诗人般的浪漫想法所言:什么垂垂老去的雄狮必欲谋求最后辉煌而执意东征,哪怕他的所有精锐葬送在东方,他的一生基业付之流水

    一丝阴影,悄悄地爬到了夏浔的脑海里:“如果帖木儿没有半途暴病而卒,那么他一定会兵临大明国界。鞑靼和瓦剌不会成为帖木儿的盟友,却也不会援助大明,很可能他们也要发兵南下,分一杯羹。狮虎肆虐之下,大明就算能胜,那得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

    夏浔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帖木儿到底是怎么死的”

    由此,夏浔忽然想到了与帖木儿极其相似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死因同样有着重重迷团,元人修的史书中说,成吉思汗是打猎的时候堕马跌伤,当夜便高烧不退,暴卒。从幼年时就生长在马背上的成吉思汗会堕马受伤好吧,就算是堕马受伤,顶多流血过多,再不然就年纪大了,摔个骨折,怎么会当夜便高烧不退

    明朝修元史,方孝孺的师傅大儒宋濂只用二十个字交待了一代天骄的死因,“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说他病重而死,一句“不豫”了事,死因还是不清不楚。

    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在其所文章则说,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电击中身亡的,不知道这种说法宗教意味是不是重了些。

    马可波罗则说成吉思汗是中了西夏人的毒箭而死,照理说,当时成吉思汗已经六十多岁,再加上那种地位,不太可能亲自冲锋陷阵了,箭的射程又有限,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至于最后一种说法,则根本不载于史,正史上没有,野史上也没有,而是流传在蒙古人中间的一个口口相传的传说,说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的时候,俘虏了西夏王妃,见她年轻貌美,便要她侍寝,结果被这位刚烈的王妃害死。

    这位西夏王妃害死成吉思汗的手段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她是下毒,另一种说她是侍寝的时候一口咬掉了成吉思汗的生殖器官。

    就算成吉思汗自己的妃子,侍寝时也是要赤身捰体受到检查的,何况是被俘的西夏王妃,两手空空的西夏王妃下毒一说不太可能,她最致命的暴力手段恐怕只剩下“咬”了。

    成吉思汗的确有每征服一处,便霸占那里君主女人的嗜好,被后代史学家戏称为播种机,据估算,目前世界上有一千六百万人与成吉思汗有血缘关系。在成吉大汗的大军征服的王国之中,西夏国受到的屠戮也确实是最严重的,整个王国的一切几乎都被破坏殆尽了。而且这件事虽不载于史,却偏偏在敬畏成吉思汗如天神般的蒙古人中间广为流传。

    所以夏浔一直觉得,很有可能,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只不过,在一个帝王身上发生如此难以启齿的大丑闻,当然能瞒被瞒。历史的真相,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粉饰的面目全非。现在夏浔想到的,是一个让他不能不想,又不敢去想的话题。

    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很荒诞,很疯狂,却又不能不去想:“帖木儿,还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死去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我中国有五岳,泰山乃五岳之首。立于泰山之上,东望大海,西襟黄河,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东方,故而又被尊为天下第一山,自古帝王,封禅天地,都要到泰山上,在山顶祭天,报天之功,在山下祭地,报地之功,此乃封祥之地几位贵使,看这风光如何”

    阿尔都沙站在山顶,眺望着锦绣山河,无限陶醉地道:“美,真是太美了,好像人间仙境一样”

    夏浔微微一笑,说道:“各位尊使身居遥远西陲,此间景致,怕是没有机会再看一次,就放下心怀,四处逛逛,好好欣赏一番吧,请”

    阿尔都沙等人向他拱拱手,便四散开来,夏浔依旧站在玉皇观前,向一个靠拢过来的侍卫打扮的人低声问道:“德州那边,已经准备妥当了”

    “是,遵国公吩咐,尽调各地精兵,德州军营每日操演,战阵已然纯熟,只候国公前去了。”

    “好,离开济南之后,我们便赶赴德州。”

    夏浔此番陪着帖木儿帝国的人出来,本来只是打酱油来着,皇帝对这个西方的强大国家十分看重,他却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的想法里面,大明和这个在西方正如日中天的大帝国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交集。但是现在他改变想法了,他要尽展大明军威,对帖木儿帝国的“军事考察团”以强大心理威慑,将帖木儿帝国东征的时间无限押后,直至帖木儿病死在撒拉儿罕。

    如果,跛子大帝依旧如期东来,他倒想看看:“帖木儿到底是怎么死的”

    第555章 军威

    德州,十二连营,已屯精兵十万,专候辅国公陪同帖木儿帝国使节阅兵。

    这一天,盖苏耶丁也期待了很久了,他是帖木儿麾下勇将,追随帖木儿东征西讨屡立战功,是一名智勇兼备的将领,帖木儿派他做副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尽管阅军很大程度上带有表演性质,可是军队武器的配备上行伍军纪的训练上,以盖苏耶丁的眼光,自然能评估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这一点瞒不了他这样身经百战见识过无数国家战法战术的大行家。

    三月初,早春天气,江河刚刚解冻,大地方才复苏,柳枝头才吐出一点新芽,演武阅兵在德州校场隆重开始了。

    参加军演的有从京师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心挑选出来的士兵,有从戍守边防的将士中抽调出来的武士,也有从山东河北河南各地抽调的战士,还有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以及山东地方的民壮团练兵队伍。

    这些,俱都是精锐,站在高高的观武台上,盖苏耶丁亲眼见识到了大明军队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冷热兵器配合作战的种种战术战法,那步调如一的行止军容严整的气势,让此前一直心怀轻蔑的帖木儿帝国三位使节大吃一惊。

    “啪啪啪,轰轰”

    沙场上枪声炮声不绝于耳,浓烟随风而起,弥漫了大半个天空,前方做靶子的一派木偶人已经被打得稀烂。这样犀利的火器,盖苏耶丁还是头一回看到,神机营成立以后,火器匠作已经在传统火器的基础上又陆续发明了多种火器,五花八门,远攻近战,达数十种之多。

    神机营通过实战演习,挑选出了一些威力较大运输操作使用也便利的,作为了常规作战武器,虎威炮骑兵专用的火龙枪大明朝的卡秋莎火箭炮“一窝蜂”火龙车抬枪火铳

    火铳队一队射击,二队装备二队装弹的三段式射击,让枪弹如急风暴雨,雨骤不绝,配合着虎威炮震耳欲聋的咆哮,盖苏耶丁不由瞿然变色,他当然看得出这样的火器杀伤力何等可怕,甚至那枪炮声发出的巨响,都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因素。

    盖苏耶丁脑海里已然出现了这样一副画面:他率领着成千上万的帖木儿铁骑,拔出锋利的弯刀,骑着雄骏的阿拉伯战马,像一阵狂风卷过来,突然前方弹石如雨,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那些从来没有听过这样巨响的战马登时乱作一团,自相践踏,千军万马未等冲到敌人近前,便自相蹈踏,死亡无数。

    盖苏耶丁抚着胡须,暗暗转着心思:“欲与大明为敌,必须得让我们的战马适应这样的轰鸣声才行”

    “呼”

    一阵冲天的火焰弥漫了前方十余丈远的空间,盖苏耶丁的手僵滞在胡须上:“这怎么和魔鬼的希腊火一般可怕遇到这样的火焰战车,该当如何抵挡唔如果野外作战,这样的战车行动不便,完全可以利用骑兵优势拖垮他们。不过我们一旦进攻,大明就是守方,倚仗着坚固高大的城池,如果再加上这样的喷火车”

    盖苏耶丁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一

    锦衣夜行第181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