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197部分阅读

    j在床的大官人,匆忙地趿靴,披袍革带束腰。男人穿戴起来还真是快,片刻功夫他就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了。

    “此时有人寻我,定有要事相商,你先回去。”

    夏浔看了“小樱”一眼,又给她一颗定心丸吃:“一会儿再唤你服侍。今晚,老爷一定吃了你”

    “大人”

    脚步声响起,来人已然进了房门,向门口走来,夏浔忽然觉出,这声音似乎不是丁宇。

    微微一愕的功夫,一个人已匆匆闯进门来,四目相对,双方俱是一愕,来人竟是都指挥佥事张俊。

    张俊忽然得了一个十分紧要的消息,急着赶来见他,他到了这里,一见书房还亮着灯,也知平素夏浔安歇甚晚,只道今晚还在处理公文,干脆便走了进来,不想一进屋,正看见“小樱”衣衫不整地下了榻,陡见他进来,呀地一声轻呼,便赶紧扭过身去,急急系起腰间丝带。

    张俊尴尬异常,撞破人家好事,纵是同僚好友,也有些不好意思,何况这是他的顶头上司。张俊张了张嘴,也不知该说甚么才好,他皱着一张脸就想转身出去,夏浔却唤住了他,问道:“甚么事”

    说着向“小樱”打个手势,“小樱”便掩着衣襟,垂着头,从张俊身边匆匆出去了。

    等她走远,张俊把面容一整,禀报道:“部堂,朝鲜使节归途中被马匪劫了”

    夏浔失声道:“什么被马匪劫了现今情况如何”

    张俊道:“马匪出动了五百多人,又是在要道上突然偷袭,朝鲜使节连着咱们派的护兵,一共才只三百多名侍卫,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颇为惨重。好在,沿路已建起许多烽燧,官兵出动迅速,而且当时路上正有一支商队经过,护商的民壮突然出现,那些马贼只道官府来了援兵,未敢久留,仓惶退却了,只是李判书中了一箭,伤势颇重。”

    这事弄不好就是外交事件了,虽说朝鲜是藩属国,可在自己辖境出了事,终究不好交待,尤其是此事若被皇上知道,难免觉得辽东不靖,在这种微妙时刻,倒不能等闲视之。再者,夏浔原打算来的是丁宇,见过他之后再寻个由头出去,也就避开了“小樱”,如今有了这现成的借口,倒是可以利用。

    想到这里,夏浔便问道:“他们现在哪里”

    张俊道:“他们刚到萨尔浒,就被马贼袭击了,因为李判书伤势不轻,所以未予移动,广顺关的卫所已派了官兵就地保护,并派人医治着呢。”

    夏浔听了说道:“这李判书毕竟是外使,在咱们的地头上出了事,不闻不问的就不好了。你我立即启程,赶赴萨尔浒,去探望探望他。剿匪一事,倒不忙在今夜。”

    张俊道:“好,不如由末将和万大人去一趟吧,明儿一早,大人便要启程赴京了。”

    夏浔道:“不妥,还是我去一趟吧,自打他们来,我就拒而不见,如今在我的地头受了伤,我若还是不出面,不太好。我先知会一声,明日一早叫其他人等自行上路,咱们先去萨尔浒,了结了朝鲜使节事后,与他们在沈阳中卫汇合,再一同赴京便是”

    “遵命末将这就去安排”张俊答应一声,很淡定地向夏浔抱了抱拳,便转身出去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仿佛他根本就不曾看见过甚么。

    “这小子,有前途”

    夏浔暗赞一声,忽又想起方才席上也曾这样赞过丁宇那小子,不禁又怀疑起自己的眼光来:“张俊这家伙,不会把老子这事儿当成风流韵事,回头到处去宣扬吧真他姥姥的,羊肉没吃着,白惹一身膻”

    乌兰图娅回到自己房里,急急从榻下翻出那口小刀藏在怀里,想想不妥,若杨旭真召自己侍寝,趁其熟睡有的是法子结果他性命,若随身带口刀子,一旦被他发现反而坏事,便又塞回铺下。

    坐在榻上想想自己今日遭遇,乌兰图娅悲从中来,忍不住掩面而泣。哭了没几声,忽地醒悟若是眼睛红肿,必被杨旭发现端倪,忙又擦干了眼泪,这时节她才想起一截变故,不由陡地跳起,暗叫一声糟糕:“那放了乌头的醒酒汤还摆在那儿呢,这要是”

    她在房中急急转了两圈,才轻轻拍着心口安慰自己:“不怕,不怕,他若端起来一口喝干了,我倒落得个干干净净的身子,若他不喝,等我杀了他,那碗汤有没有问题,也就无所谓了。”

    这样一想,她又安下心来,只是独自坐在那儿,想起一会儿就得失去处子之身,虽然早有准备,事到临头,心中还是又惊又怕,其乱如麻

    过了一会儿,忽听院外嘈杂起来,乌兰图娅顿生警觉,连忙吹熄了灯,悄悄走到门口,启了半扇门扉,侧耳听着,却是夏浔的亲兵侍卫们正在集合,吵吵嚷嚷的,老喷向大家大声交待着事情,原来朝鲜使节遇袭受伤,部堂要连夜赶去探望。

    乌兰图娅不禁听得呆住了,夏浔今夜去探望朝鲜使节,明日赴京见驾,自己这仇,岂不又是遥遥无期了本来天赐良机,今夜就是报仇雪恨的最好机会。天知道事情竟然坏在自己手里,若是不叫人去袭击那朝鲜使团何至于此

    一时间,乌兰图娅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夏浔向家人交待了一番,便带着人急急赶向前宅去了,这阵子动静把两位罗斯姑娘也吵起来,直到夏浔离开,两位姑娘才又回房睡下,乌兰图娅站在房门后静静地候着,等到后宅平静下来,她便蹑手蹑脚地出了卧房,直奔夏浔的书房。

    到了那儿一看,那碗醒酒汤还摆在那儿,乌兰图娅暗暗松了口气。这位杨部堂已经对她动了色心,只要她的身份不暴露,杀他不过就是晚上几天而已。她端起那碗汤,悄悄出了屋,把药倒在地沟里,又悄悄地回了屋。

    只是上床歇下之后,时而想着今日唾手可得的报仇机会无端失去,还被人白占了一番便宜,时而又想着被他欺侮时那种从未体会过的难言滋味挥之不去,辗转反侧的,竟是一夜难眠。

    夏浔急匆匆到了前厅,见丁宇还在那儿喝呢,他大着舌头推辞道:“不成了不成了,你们你们合伙儿哄俺吃酒,一会儿还有事,不能喝了。”

    那些武将便笑:“好,这是你自己个儿认输的,不能喝了,那就唱个曲儿,以唱代酒。”

    丁宇眉开眼笑地道:“这却使得”

    便咳嗽一声,捏着嗓子假声假气地唱道:“骂你声无情的小冤家,昨夜儿是你自说,许着咱今宵这般时刻。描眉敷粉巧打扮,西厢里等你到五更,不见人耶,难不成再推到明夜”

    夏浔心里头这个气呀,尤其是他这戏词儿,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

    夏浔大步走过去,对丁宇喝道:“站直喽”

    丁宇扭头一看是他,下意识地便挺直了身子,问道:“部堂,干啥”

    夏浔提起官靴,照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没好气地道:“继续喝吧”

    丁宇茫然看看夏浔的背影,抄过一只酒坛子来搂在怀里,嚷嚷道:“来来来,咱们继续部堂大人都说了,输了,就踢一脚赢了喝酒”

    总督府前,亲兵们已把马备好,全副披挂得等在那里。夏浔一走出来,左丹便快步迎上去,夏浔把手一招,把他引到一旁石狮子下面,从袖中摸出一只青花葫芦小瓶,这只葫芦瓶比拇指粗些,一指长短,上边紧扣着个盖儿。

    夏浔道:“你不用随我去北京,只管在这给我盯紧了她,这瓶儿里的汤水,回头找只家雀儿喂了,看看有毒没有”

    左丹伸手把那小瓶儿袖在怀里,低低应了一声:“是”

    这时,远处马蹄急骤,张俊调了一个千户所的兵,奔着总督衙门来了

    济南,趵突泉。

    南靠千佛山,北望大明湖,三股泉水涌若玉轮,突出水面数尺,其声隐隐如雷,冬夏不歇,日夜不停。

    趵突泉泉北,宋代所建的“泺源堂”,暂时就做了朱棣的行宫。

    青砖白粉筒瓦坡顶墙的院子,一处临池的飞檐处,便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楼阁。

    窗子开着,窗外就是趵突泉池,虽然天色已晚,时而还会有一条三尺多长的大金鱼突然跃出水面,被廊下挂得宫灯照得金光一闪,又“卟嗵”一声砸进水里。

    楼阁中,徐后和茗儿正在絮絮低语。徐后道:“你这姐夫,也不像话。妹子新婚燕尔,便把你的夫婿调到辽东去,一连几个月,人影儿都不见。”

    茗儿微晕着俏脸,说道:“他去辽东,也是为朝廷做事嘛他在外忙碌,我该好好操持家里免得他牵挂才是,姐姐带我出来,终是有些不妥”

    徐后白了她一眼道:“傻丫头,姐姐还不是为了你不要因为海誓山盟一番,就会一辈子不变了。男人呐,就像一头公牛,为了你,他可以去与别人拼死拼活,可他为你舍得了命,却不会为你守活寡的。记着,男人飞得再远,手里也得有根线儿拴着,要不啊,难保他不移情别恋。这夫妻之道,也是要用心经营的”

    茗儿吃吃地笑,说道:“就像姐姐拴着姐夫一般么”

    徐后举手佯打,嗔道:“臭丫头,姐姐好心帮你,反来调侃姐姐。”

    茗儿哈地一笑,便缩进了被里去,脑海中忽地浮现出与郎君新婚燕尔,恩爱缠绵的诸般羞人景致,藏在被下的小脸,突然便是一热

    第十七部 善战者

    第604章 捧杀

    萨尔浒。

    本来的历史上,两百年后,如今刚刚归附大明的蒙哥帖木儿的后代努尔哈赤,就是在这里大败明军,从此明清在辽东的攻守之势彻底发生了大转折。

    萨尔浒在抚顺城东,浑河南岸,萨尔浒是女真语,本意是木橱,形容林木茂密。这里山多林密,正是马贼出没之地。不过如今这里驻扎了一支明军的队伍,山贼马匪就一个也看不到了。

    天光大亮时,夏浔赶到了萨尔浒,那李判书已经得到及时的救治,清醒过来。

    先前的消息有误,李判书的伤势并不重,主要是因为马贼的箭簇上淬了毒,当时见血毒发,昏迷不醒,报信的人就误以为箭伤很深。其实马贼用的毒是取自山中一些有毒的草木淬在箭尖上的汁液,毒性不烈,纵然是剧毒,淬在箭尖上药量也不是很多,经过一番治疗,如今已经清醒过来。

    夏浔一见李判书伤势不重,一颗心也就放了下来,他在就地搭建的帐篷里探望了李判书,向他保证一定会严厉打击辽东的胡匪马贼,并盛情邀他去抚顺暂歇,等余毒祛净再着人护送他回朝鲜。结果李判书归心似箭,急于赶回去请示国王,趁着永乐皇帝巡幸北京找他交涉,解决辽东势力和领土的划分问题,所以执意要马上启程。

    夏浔还有要事在身,见他执意要走,也不强留。便令赶来护送的军队一直护送他东去,等赶到有村镇的地方,再给他弄辆车子,直到他完全康复,可以骑马为止。

    一场虚惊,算是就此解决了,只要李判书安全就没有大问题,至于护送人员和李判书随行人员的死伤,是不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的。不过经此一事,夏浔算是注意到了辽东的胡匪马贼问题,以前他忙于更高层面的事情,一直无暇理会这些事情。

    借着这个由头,夏浔便让张俊在自己走后,开手着手部署打击辽东各地的山贼土匪,眼下辽东军事动向还是以防范鞑靼,确保北京不受马蚤扰为主,不过一些事情可以先行筹备,包括侦察马贼的数目其大小头目的背景,惯常活动的范围,为下一步实施军事打击打好基础。

    张俊自然唯唯诺诺,满口答应。

    夏浔在抚顺住了一天,因为他是快马而来,其余人等虽然也是往南而来,但是那些人大包小裹的有很多车辆,行程必然较慢,今天至多傍晚时分才能赶到沈阳。夏浔就是及时赶去,也要在沈阳住上一夜,他已一夜未睡,又是酒后狂奔,着实有些乏了,不如就在抚顺歇上一晚,从这儿到沈阳并不远,明日再去正好与大队人马一同上路。

    驻守抚顺的卫所官军难得迎来这么一位大人物,连忙着人上山下水,弄来各种当地野味。这里最多的就是各种河鱼,味鲜肉美,若精心烹调一番很是可口。摆上一桌全鱼宴,虽不名贵,胜在地方特色浓郁,夏浔已放下了心事,便在抚顺安安稳稳地住了一天,次日一早才赶往沈阳,会合大队人马一同南下

    唐杰与赴京官是同一天离开的开原,他是快马而行,没有那么多需要携带的东西,即便同时启程,也能赶在夏浔的前面抵达北京。离开开原城时,唐杰已经听说朝鲜使节遇刺的事了,唐杰喜不自胜,这条可以攻讦的罪名自然也是被他牢牢记在了心里。

    他的夫人可云没有与他一起走,一来带了家眷行程就慢了,二来自独生儿子死后,夫人悲恸过度,生了疾病,便留在开原歇养。唐杰从北京来的时候,一家三口,有妻有子,何等团圆美满如今再回北京,已然物是人非,心中不无悲凉。

    好在,仇恨是祛除悲痛最好的良药。

    唐杰如今满怀怨恨,矢志报仇,倒不觉还有多少丧子之痛了。

    唐杰一路马不停蹄,到了北京赶到行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内内外外焕然一新。

    为了迎驾,丘福把城墙城门街道连着各种重要的府衙,全都修缮漆饰了一番,弄得跟过大年似的。

    唐杰进了行五军都督府的时候,丘福正与行部尚书雒佥商量迎驾的一些具体事宜。唐杰知道雒佥与丘福走得极近,彼此相处甚为友好,可这事儿毕竟是不便对人言的,本想等雒佥走了之后再说,只是没想到一看见丘福,他那眼泪便忍不住地流下来。

    丘福大吃一惊,连忙问起经过,唐杰当着雒佥不便说是奉了丘福差遣,回辽东搜集夏浔瞒报战功的罪状,只说自己回乡探亲,结果儿子惊马踢伤人命,死者的父亲乃一女真野蛮,欲动私刑打杀其子,其子无奈反抗,不慎又错手将那苦主打死。结果辽东总督杨旭不循司法常例,竟然请了王命旗牌出来,将他的儿子当场处决。

    丘福一听脸就黑了,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一时间怒不可遏。

    行部尚书雒佥吃惊地道:“皇上赐辅国公王命旗牌,是用来宣抚辽东军镇的。令公子一案,不过是一桩普普通通的案子,辅国公何以竟请出王命旗牌来”

    丘福咬着牙根,冷冷地道:“杨旭这番作为,自然是冲着老夫来的”

    一见唐杰热泪横流的样子,丘福也不禁心中难过,唐杰中年丧子,近因是自己派他去辽东搜罗夏浔证据,远因恐怕就是因为自己与杨旭结怨的事了,如今一俟得了机会,杨旭当然要整治他的亲信。丘福自然愧疚万分,连忙上前搀了唐杰坐下,好言宽慰一番。

    唐杰趁此机会把他搜罗的那些罪状,包括朝鲜使节遇刺一事向丘福说了一遍,愤恨地道:“那杨旭对自己的百姓刻薄残酷,对那些归附的鞑子蛮子,却是百般优容,放纵他们在我辽东颐指气使,现如今整个辽东已被他搅得乌烟瘴气,匪患横行,连朝鲜使节的车队都有人劫,辽东如今情形可想而知”

    丘福重重地点头道:“你若不说,老夫实还不知辽东如今已到了这步田地,你放心等皇上到了北京,老夫一定重重地参他一本,替你讨回公道”

    雒佥冷眼旁观,见此情形便起身道:“唐大人,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顺变。国公,雒某告辞了。”

    丘福听了,忙拍拍唐杰肩膀,起身送雒佥出去。

    二人出了书房,雒佥捻着胡须,瞟了丘福一眼,忽把眉头微微一挑,说道:“国公,杨旭少年得志,又攀上了皇亲,的确是有些嚣张得过分了,本官看他,也有些难以入眼啊”

    丘福如获知音,立即响应道:“是啊咱们这些老臣,苦熬打拼了半辈子,为皇上出生入死,才有今日地位,他杨旭凭得甚么此事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等皇上到了,老夫定要参他一本。今日之事,雒大人也是亲眼得见,到时候还请为老夫说一句公道话”

    丘福说道:“不敢有劳国公吩咐,得便的时候,本官在皇上面前,自然愿为国公帮腔。不过”

    丘福道:“不过什么”

    雒佥道:“不过,前番浙东水师诬告杨旭,害得国公你也受了牵连。如今你若在皇上面前参他一本,皇上必定以为国公你是挟怨报复。再者,不管辽东如今是否经营得乌烟瘴气,夏浔打了两场大胜仗,壮我军威扬我国威却是事实,就凭这等功劳,还有什么样的过失,皇上容他不得本官只怕国公这一本奏上去,根本动不了杨旭一丝一毫。而且,这一本由别人来说也就罢了,由国公奏上去,反会让皇上对国公更生恶感啊”

    丘福一个不识几个大字的武将,实未想到这一层,闻言不由暗吃一惊。仔细想想,越发觉得雒佥言之有理,不禁踌躇道:“那么此事就此罢休不成”

    雒佥沉沉一笑,说道:“杨旭之势正盛,皇上连开府建衙的权力都给了他,可见对他宠信有加,国公纵然不肯罢休,这些罪状,也是奈何不得他分毫的”

    他又瞟了丘福一眼,饱含深意地道:“除非杨旭骄横跋扈,在辽东只手遮天,大举培植亲信,吸纳异族为其党羽,有结党立派甚或不轨之心,否则,没人扳得倒他”

    丘福双眼一亮,忙道:“雒大人是说”

    雒佥脸上挂着耐人寻味的笑意,悠悠说道:“本官是说,少年得志易骄狂,难免横生不测。古人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国公何不耐心等一等呢,以杨旭之骄横得意,早晚必酿大祸,殃及自身,到那时候,皇上不收他,天也要收了他”

    “呵呵,国公留下,雒某告辞”

    丘福品着他这几句话,有些心神不属,闻言站住,拱手道:“啊尚书大人慢走,老夫不远送了”

    “呵呵,国公留步,告辞告辞”

    雒佥向他拱拱手,转身迈着八字步,一摇一摆地走了。

    丘福站在门内,怔怔思索半晌,缓缓点头道:“明白了我明白了,与其攻讦,不如捧杀妙啊,果然是妙计”

    雒佥出了五军都督府,跨上骏马。

    天空湛蓝,白云朵朵,一阵风来,已然稍稍带上了秋天的清凉气息。

    雒佥舒了口气,看着悠悠亘于天际的一片云彩,喃喃自语道:“长兴侯被逼自缢魏国公幽禁至死梅驸马莫名溺毙杨旭啊杨旭,你造的孽,实在是太多了,你什么时候才肯死呢”

    第605章 埋种

    朱棣离开济南到了北京。

    重回生活二十多年的故地,朱棣心中十分喜悦,兴致也颇高。本来应该直趋行宫的,但朱棣兴之所至,随处走视,在丘福雒佥等官员的陪同下,特意在北平街头转悠了老半天。

    眼见北京衔道开阔了许多,民居鳞次栉比,许多当年很空旷的地段都建起了房舍。街巷间,勾栏瓦肆酒馆茶楼也如雨后春笋冒出来,整个北京城气象一新,更加繁荣,朱棣心中大为喜悦。

    他笑对丘福等人道:“朕当初就藩北平时,北平财帛人口被元人北逃时掳掠一空,无比萧条。历二十余载建设,复有起色,却不曾有今日繁华气象。到后来朕靖难起兵,北京城屡遭人祸,市井再现萧条,仅仅经过两年时光,便有今日这般繁华,众卿功不可没”

    丘福忙道:“皇上夸奖,这可不是老臣等人的功劳。自从皇上提调北平为北京,设立行在,又迁各地居民填充北京人口,北京方始重现繁荣,致有今日模样。老臣只是个粗人,除了练练兵,打打仗,别无所长。治理地方纵然有些苦劳,那也是雒大人等一众文官的本事”

    雒佥笑着摆手,忙也谦逊一番。

    北方四季分明,空气不似南方水气湿重,朱棣未及弱冠就藩北平,在这儿住的时间比在故乡还久,非常适应北方气候。一到了这儿,他就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较之南方尤为舒适,一时还不想就此回行辕歇着,因此只顾在街头巡游,不时指点谈笑。

    走着走着,朱棣忽然想起一件事,便向丘福问道:“听说杨旭已把俘虏的鞑子兵都押到北京城来了”

    丘福飞快地看了一眼雒佥,应道:“是数万名俘兵,还有数十员俘将,现在都看押在京郊兵营里面,只等向皇上行过献俘礼后,便对他们予以安置。皇上可要去瞧瞧他们么”

    朱棣倒是真有兴致去瞧瞧,可他现在是皇帝,一举一动自有规矩,若是纡尊降贵跑去兵营里兴致勃勃地观看降俘,随行和北京行在的言官们恐怕又要喋喋不休了,不禁摇头失笑道:“不去了,等杨旭到了北京,行献俘礼时,朕自然能够见着他们。嗯,对这些俘虏,你们打算怎么安置啊”

    雒佥便上前道:“回皇上,对于俘将,自当按照朝廷律法,该坐牢的坐牢,该杀头的杀头。至于那些俘兵,臣等打算依照还东之例,把他们分散安置,编籍入民。初为我大明子民的,必然不甚安分,可着地方上用心监管,时日久了,他们落地生根,自然不复异念。”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好这个法子甚好你看朕这北京城里百姓,张王李赵,天南地北,祖上何尝不是鲜卑匈奴契丹蒙古女真渤海诸族遗民,他们与我汉人错居杂处,通婚繁衍,习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着籍汉地,如今就是汉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拥有天下,心胸亦当有天地之广,朕若容不得他们,他们如何甘为朕的子民,就这么安置着吧,这样处置很好呵呵,这个杨旭啊,朕还真是小瞧了他,允文允武,实是朕的得力臂助。”

    雒佥笑吟吟地道:“皇上说的是,杨旭确是朝廷干臣。臣不敢有瞒皇上,杨旭年纪尚轻,而辽东诸族杂居,且外有强敌,情形十分复杂,只精文而不擅武者,治不了辽东只擅武而不精文,必也铩羽而归。皇上初遣杨旭经略辽东时,臣本来是非常担心的,想不到皇上慧眼如炬,臣心悦诚服”

    朱棣听了放声大笑。

    北京参政陈寿微笑道:“北京行在的大小官吏对杨旭在辽东的一举一动是最清楚的,所以也是最钦佩的。杨旭自到辽东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御外虏,而是大力发展辽东经济,开商垦田,发展工牧,辽东各族百姓俱受其惠其利,视杨旭为万家生佛一般尊敬

    因这众志成城,对鞑靼两战,方有两战皆获大捷之举,归附我大明的辽东各族,包括兀良哈三卫,原本桀骜不驯,常生事端,令得地方官员非常头痛,可如今他们却规矩极了。杨旭经略辽东,先以经济施惠于百姓,尽收民心;又以两战大败鞑靼,斩杀鞑靼太师阿鲁台之子,立下军威;复设幕府官属,以制其政如今的辽东,较之以前大不相同,现在的辽东,才算是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

    朱棣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北京行部侍郎张凌弈一见皇上嘉许辅国公,也兴致勃勃地凑趣道:“皇上盛赞北京变化巨大,气象一新,其实此间变化比起辽东的日新月异,那可是差得远了,如今辽东武功正盛,文教风行。为武将者个个盼着为朝廷立下战功,封疆列土,诸族头领却将子弟送至府学,以受王道教化。辽东军民,对杨旭莫不敬仰服从,一呼百喏,应者云从的大好局面,以前可是没人办得到的”

    朱棣“唔”了一声,北京行在礼部郎中曾亮笑道:“微臣还想起一件事来,杨旭宣抚辽东,威名远振,原本臣服于朝鲜的那些部落见此情形,纷纷归附于我朝,朝鲜气不过,多次遣使辽东,同杨旭交涉,都碰了软钉子回去”

    他还没说完,旁边有人拉了他的袖子一下,曾亮若有所觉,当即住嘴。

    朱棣睨了他一眼,淡淡一笑,道:“好啦,朕有些乏了,且回行宫歇息一下吧。”

    朱棣的行营便是他做燕王时的燕王府,本就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住着也舒适。

    一到行营,诸臣便辞驾散去,皇帝的随行人员忙着安置各人住处,随行的大太监本就是原燕王府旧人,熟悉原来的规置,也就依照旧例,安排皇上皇后和诸人的住处。

    朱棣俟群臣辞驾散去时,单独留下了丘福和雒佥,有关北京及其附近府县如今的详细情形,他还是要问个清楚的。留人之际,朱棣着意地扫了眼群臣,忽把北京行五军都督府的佥事唐杰也留了下来。

    这唐杰在北京行在官职不低,所以一直都在朱棣近前,朱棣早已看到他一脸落寞,迎驾时固然强颜欢笑,听人说起杨旭时更是一脸的不自在,便暗暗地留了心。

    等他回到王府,先让丘福和雒佥在外殿候着,独把唐杰召进,待他刚刚施礼完毕,便突然问道:“唐杰,朕见你一路伴驾,郁郁寡欢,可有什么心事”

    夏浔过了山海关,大队人马正折向北京城。

    这一天过了卢龙,忽然有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迎面赶来,很快就被带到了夏浔的车驾之中。

    这人叫王如风,也是潜龙秘谍的一员,以前却是双屿的一个海盗。

    夏浔最初的班底中,很多成员来自于燕山三护卫,这些人的忠诚和能力勿庸质疑,但他们本是皇帝的旧部,所以大多被留在了飞龙秘谍之中,而潜龙的主要成员则多是他在浙东羊角岛培养出来的嫡系亲信。

    如今夏浔要打探京中消息,为安全起见,动用的就是与燕山三护卫全无关联的另一套人马。

    “国公,皇上已经到了北京城。丘福雒佥率北京行在的官员前往迎接”

    王如风向夏浔仔细禀报着北京城里的消息,潜龙秘谍的大部分成员,只知道他们的总头领叫夏浔,知道自家老大的真正身分是辅国公杨旭的寥寥无几,能知道他真正身份的,自然是嫡系中的嫡系,绝对的亲信。

    夏浔静静倾听着,不时插嘴问上两句。

    他此来见驾,一是为了向皇上请示汇报辽东事务;二是代表辽东将士请功领赏,原本无需如此谨慎。但是在开原,他斩了唐杰的儿子,而且他已经知道唐杰是北京行在五军都督府的高级官员丘福的绝对心腹,那就不可能不注意他的动静了。

    他和丘福本有旧怨,现在又杀了唐杰的儿子,若是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晃来晃去的唐杰还一点也不提防,他也就混不到今天了。唐杰的一举一动,早就在他的监控之下,包括唐杰在辽东到处奔走,搜罗各种消息,以及回到北京之后迎来送往交际的官员。

    不过,一些具体入微的消息,他是不可能打听到的。比如唐杰见驾时说过些什么;皇帝到北京后,北京行在的官员们对他别有用心的那些吹棒,这些事情他就不可能知道。他的情报机构还没有那么变态,可以渗透到任何场合打探到任何消息。

    若他想要了解更详细的消息,也不是不可能,随驾北巡的官员中,自有与他交好的官员,皇帝身边的太监里边,也不乏他多年来倾心结纳的人物,只是要向他们打听消息,就得等他到了北京之后才有可能了,随随便便派个人去,人家是不可能交代实底的。

    夏浔听了王如风的汇报,并未听到什么非常关键的消息,便道:“丘福因我而被贬谪到北京行在,唐杰之子又是因我而遭斩首,他们对我怀有怨恨,不用猜也知道,必定会在皇上面前说些中伤我的言语。呵呵,无所谓,大丈夫心怀坦荡足矣,却不见得要做一个方正君子,我杨旭也不是只好捏的柿子”

    他敲敲车窗,对外边吩咐道:“加快行程,日落之前,进北京”

    第606章 见驾

    卢龙距北京并不太远,加上这一段路是北京城到山海关的一条兵道,路修得比较平整,车马驰骋起来非常轻快,未等天黑,他们便赶到了北京。

    北京如今是皇上的行宫所在地,若是南京的皇宫,这时候差不多快到落锁闭宫的时间了,钦差大臣也就无需再去宫里见驾,只管等明日早朝再去朝觐便是。而这里是行宫,没有早朝,闭宫锁钥的时间也不像南京皇宫那般严格,所以一看夕阳西下,尚未落山,夏浔便叫闻讯赶来的北京官员引导随行众人且去住宿,自己则快马奔了原来的燕王府,如今的皇帝行宫。

    夏浔到了燕王府前翻身下马,抬头一望那巍峨的宫门,忽然想起他上一次来此,尚是一介白丁,今时今日,再见燕王府,不禁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夏浔一抛缰绳,把马交给侍卫,抬腿就往宫门处走。

    守卫的官兵较之当初燕王府时多了三倍,如今这里住的可是皇上,而非一介藩王,戒备自然大不相同。守在门口的侍卫并不认识夏浔,只是观其袍服,晓得不是一品武将,也是公卿侯爵,便也不等他走上来,一个校尉急忙降阶迎上去,客气地问道:“请问来者何人”

    夏浔信手解下腰牌递过去,沉声说道:“辽东总督杨旭,求见皇上”

    那守门官兵一听是辅国公到了,腰杆儿弯了弯,恭恭敬敬捧着腰牌验看无误,便将腰牌双手奉还,陪笑道:“国公爷请稍候,卑职这就报与皇上知道。”

    “哎哦,这位就是辅国公爷”

    迎面一个年青的五品官员从宫门里走出来,恰好听见夏浔这番话,立即满面春风的迎了上来。

    夏浔注目一看,这人只有三旬左右,白面微须,五官端正,一脸和煦的笑容,叫人一见便会油然生起亲切之感。夏浔目光一凝,问道:“足下是”

    那官员连连拱手,含笑施礼:“下官北京行在礼部员外郎杨峰,呵呵,巧得很,和国公爷您是本家儿。”

    夏浔只是一笑,那杨峰就凑到了跟前,脸上依旧带着笑,声音却压低了许多:“国公爷不认得下官,下官却是久闻国公爷的大名儿”

    夏浔还是一笑,他只当是个趋炎附势的官儿到了,想要巴结巴结自己,故而并未往心里去,殊料那杨峰话风一转,亮亮的一双眸子别具意味地盯着他,说道:“昨日皇上到北京,北京的文武官员们迎奉皇上,并随皇上巡视了一番北京气象。

    当时,淇国公和雒尚书陈寿大人等多位大人在皇上面前,都对国公您赞誉有加啊他们夸赞国公经略辽东,允文允武,辽东各族,生性野蛮,唯对国公您俯首贴耳;辽东百姓更视国公为再生父母,爱戴有加。呵呵,就连那朝鲜国王也是敬畏国公在辽东的威望,边界和子民方面有了什么纠纷,也要遣使往辽东请示”

    “嗯”

    这是夸奖么,怎么听着不是味道尤其是淇国公,嘿淇国公丘福他会夸我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夏浔心里翻了个个儿,忍不住仔细打量了杨峰一眼。

    杨峰微微一笑,又道:“下官是北京城里土生土长的人,当初世子”

    他一拍额头,笑道:“错了错了,如今该说是大皇子。靖难时候,皇上领兵在外征战,大皇子坐镇北京城,因为赏识下官做事还算勤勉,便从一介小吏破例简拔为官员,那时候常在大皇子身边走动,就听大皇子夸奖过国公,昨日听了诸位大人的赞誉,便想着几时能见见国公才好,不想今日便得了机会,呵呵呵,实在荣幸之至”

    他这句话一说,夏浔心里头如电光火石般一闪,登时什么都明白了。

    北京是什么地方

    北京是大皇子朱高炽的根基之地呀

    当初燕王举旗,发动靖难之战的时候,二殿下随行在外,大殿下坐镇北平,三殿下当时还小,毫无影响力。大殿下在四年间,独自把持北京政务,举凡征兵征粮驮夫役卒农耕柴桑工商贸易,所有的一切没有不管的,北京地面上的大小官员,那都是他用熟了的人手。

    尤其是四年中北平曾多次直接置于危险之下,因为死伤造成的更替和功过赏罚的任免,官员的更换频率极高,朱棣登基后立北京为行在,倒是派过来一些官员,但也只是把持了最上层的权力,那中低阶层的官僚基础,就是朱高炽留下的原班人马,这其中岂能没有几个他的心腹

    眼前这个杨峰,分明就是大皇子的人,他知道自己是拥立大皇子为皇储的,属于同一派系,这番话分明就是对自己的一番警告。再往深里一想,夏浔甚至觉得,这位北京行在的礼部员外郎,

    锦衣夜行第197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