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219部分阅读

    些j商,他未敢出动大队人马,每处都只留了几个机灵的都察院差役守着,至于三千护军的营中已然准备停当,士兵们都枕戈以待,随时可以出动。

    这时眼见各路粮车纷纷赶到,俞士吉才阴声吩咐道:“去,马上引陈将军那三千兵马来,包围这个地方,一个不许走脱”

    这一夜,湖州城里好生热闹,先是西城最偏僻处的府库方向喊声震天,有那离得稍近的人家半夜听到动静,披衣起床登高一看,府库方向火把有如天上的繁星,人喊马嘶,好一通热闹,还以为走了水,便悻悻地骂上一句:“拿妈的诶,有府台老爷那只大耗子,库里哪里存得住粮喔,救什么救”便回去继续呼呼了。

    俞士吉可不是只抓那些人一个现行了事,他是当场就问案,趁着那些人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的当口,胡乱逼出几句漏洞百出的话来,登时便逮着了理儿,这时事先摸清他们的家宅住处就派上了用场,立即就派人引着官兵去抄他们的家了。

    还别说,这里毕竟是常知府的主场,想要完全封闭消息是不可能的,俞士吉的行动如此迅速,还是逃走了几只小鱼小虾,急惶惶似丧家之犬,奔向知府衙门告状去了,谁料俞士吉连知府衙门外围都撒了一圈兵,只要闯进来的不管是报信的还是过路的,全都抓了起来,而且马上拷问口供。

    人证物证仓惶被抓者毫无准备之下彻底交待的口供,半夜功夫,俞士吉就全弄齐了。不要说还有别的罪证待查,光只这些罪状,就足够让最恨贪官的朱元璋老爷子气得从坟头里蹦出来,判常英林一个用六十万担粮食活活压死的重刑,再活扒了他的人皮,塞上草,杵在湖州府库前边给贪官们打样儿

    俞士吉不愧是陈瑛带出来的兵,做事雷厉风行,而且够狠够绝,抄着蔓顺着藤,连根都给你掘喽

    第677章 除恶先锋

    常知府今天起的早,因为西厢还住着几位朝廷大员呢,得早起过去问安。

    因为昨夜之夜闹的很不愉快,常英林没叫人侍寝,及至天色微明,事先受过嘱咐的亲近下人唤醒了他,他最宠爱的两个侍妾赶来,侍候他洗漱穿戴。

    常知府穿一身小衣,拿青盐正刷牙漱口,房门“咣当”一声打开了,俞士吉一身官服,穿戴得齐齐整整,出现在门口儿,常知府仰着头“啊啊”地正漱着口,扭头一见俞士吉,一口盐水“噗”地一下就喷了出来,又被他吞下去一半。

    常知府急咳了几声,才讶然道:“啊俞大人,你这是”

    俞士吉森然一笑,说道:“府台大人,对不住了,本御使查获消息,昨日环采阁习丝姑娘举告诸罪,目前倒有一半落实下来,请你跟本官走一趟吧。”

    常英林大惊,变色道:“你要带我去哪里你你一个都察院御使,凭什么抓我这个五品正堂”

    俞士吉哼了一声,面沉似水地道:“本官没那个权力,赈灾钦差辅国公爷却有,本官不是要拿你,是要请你去辅国公面前论个公道来人啊,有请常英林常老爷”

    俞士吉身后立即闪出两个身穿都察院拘捕正役冠服的差人,冲上来一把拨开那两个花容失色的美娇娘,将常英林牢牢地挟在当中。

    这是请么分明就是抓人了。

    俞士吉转身就走,两个差人挟着脚不沾地的常英林紧随其后,后边还有四五个捉刀的侍卫,寸步不离。

    夏浔也起了,早上起来还打了两趟拳,练了几回刀法,这才叫下人侍候着洗漱。

    俞士吉是爬墙走的,从正门儿回来的,并未先到他这里报到,他也不需要报告。俞士吉捉了常英林,挟着他便往自己住处来时,夏浔还不知道,他洗漱清洁,换了身燕居的常服,正准备吃早餐。

    早餐比较简单,一碗碧粳香米粥,一盘包了果馅的小馒头,几碟子清淡的小咸菜,还有四片高邮咸鸭蛋,滋滋地冒油,看得夏浔胃口大开,他在桌前坐下,刚刚拎起筷子,俞士吉便押着常英林到了。

    “咦俞御使,你这是干什么府台大人患了足疾么”

    夏浔装傻,忙里偷闲,他还塞了只果馅小馒头在嘴里。

    俞士吉鼻子差点没气歪了,我忙活一宿你不知道吗可他哪有胆子拆穿夏浔的把戏,立即向夏浔一拱手,正色说道:“禀告国公,下官夜审习丝姑娘,据习丝姑娘提拱的线索,赶到湖州府库,恰见一众粮绅正将自家粮食紧急运往府库,下官将他们人赃并获,一经审讯,真相大白”

    “哦什么真相”

    夏浔抓紧机会又剜了一筷子蛋黄放嘴里,啧好香

    俞士吉咽了口唾沫,道:“府库之中空空如野,粒米全无,与账上所载应已收纳的六十万担存粮账目全无相符之处。那府库大使也在场,被下官当场擒获,据他交待,府库粮米,早被湖州知府常英林,伙同那些j商瓜分卖掉。

    下官按图索骥,又急搜这些j商人家,起获账本粮食等大量证物,为了保证安全,一干人等现在都押进了钦差护军营中。下官以为,别的罪名且不说,只这一桩,足定常英林之罪,故此,下官请国公下令:一羁押常英林待罪;二另委官吏暂主湖州政务;三急调附近卫所官兵入湖州,确保钦差行辕安全”

    常英林本来吓得体似筛糠,一瞧夏浔好像并不知道俞士吉所为,连忙高声喊冤:“国公爷,下官冤枉下官冤枉啊这是俞士吉打击报复,国公爷明察国公爷明察啊”

    夏浔奇道:“俞御使打击报复这话从何说起,两位大人本是旧相识么”

    常英林恶狠狠地瞪着俞士吉道:“下官不认得他可下官知道,他是都察院的御使,他是陈瑛的人,陈瑛一向与锦衣卫纪大人不和,这事儿官场上谁不知道俞士吉知道纪大人是下官的妹婿,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大人”

    夏浔的嘴唇倏地向上弯了一下,他赶紧忍住笑意,再看向俞士吉,俞士吉忙活了一晚上,脸色灰扑扑的,被常英林一气,却突然红光满面了,他大声道:“国公,俞士吉为国擒贼,人证物证一干人犯口供俱在,容不得他狡辩,一应证物,国公随时可查”

    “这样吗”

    夏浔有些为难地看向常英林:“俞御使既这么说,常府台,只好先委屈你一下,你放心,本国公若查验证物不实,一定还你一个公道,不但立即还你自由,还要向皇上奏上一本,狠狠地弹劾俞士吉”

    常英林听了这话,突然又有种中了圈套的感觉,可现在夏浔是他唯一能抓的一根稻草了,常英林慌忙央求:“国公爷,罪证不明,不能拘押下官呐,国公”

    这时夏原吉闻讯跑了来,听到这里插了句嘴:“府台大人何必惊慌,暂且限制你的自由,只是为了彰显司法之公正,你放心,只要罪证不实,国公爷一定会还你自由之身的。”

    说着向俞士吉递个眼色,俞士吉心领神会,立即喝道:“就把本官的卧室,暂做了常英林的监房,押过去”

    “御使大人,你嫉恶如仇,忠于国事,这是对的,不过做事太莽撞啊”

    等一路喊冤的常英林被带下去,夏浔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餐,便教训起了俞士吉。

    “呃下官愚钝,不太明白国公的训示”

    夏浔道:“你有常英林的罪证,为防他与人串供毁灭证据,暂且控制住他,这也就罢了,可是事情还未真相大白,湖州府上下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就悍然抄了那些粮绅们的家,一旦引起湖州府震动,惹出不必要的麻烦,那该怎么办呢莽撞太莽撞了须知过犹不及呀”

    俞士吉不服气地道:“国公,这里是湖州府,常英林是这里的地头蛇,咱们这些过江龙,不行非常手段,只消给他们一点喘息之机,很多人证物证就会消失于无形。下官在都察院办案多年,深知其中手段,任你如何小心如何谨慎,在那些赃官经营多年的地方,凡事总要落后他们半步。只这半步,就得付出百倍努力,才有可能查出真相连夜查抄j绅宅第,下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夏浔叹了口气道:“做都已经做了,还能怎么样呢眼下,你只有尽快拿出确凿详尽的证据,让这铁案如山,否则若是有人告你一个侵扰民灾之罪,本国公可也无法护你周全”

    “他妈的,这个套儿连我一块儿套进去了”

    俞士吉心中暗骂,却也无可奈何。这事儿他当了一回急先锋,就只好一路冲在头里了,再说,这个套儿,他是上得心甘情愿,难得找到一个打击纪纲的机会,你叫他袖手他也不肯呐。俞士吉只好捏着鼻子答应下来,继续当那打黑急先锋。

    夏原吉在一旁暗中偷笑,夏浔和俞士吉两个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他这明眼人自然看得一清二楚。

    抛开公事不谈,单从私的方面来讲,都察院和锦衣卫一直以来的矛盾,也是俞士吉只要逮着机会,就不遗余力地打击与锦衣卫沾亲带故的势力的强大动力。虽然夏浔让俞士吉打了头阵,可是从他一直以来的言行,夏原吉至少看出,夏浔也有收拾纪纲的意思,这让他非常高兴。

    夏原吉也是太子派的官员,但是同一派系,并不代表着就是亲密战友。一派之中,也是山头林立,纪纲就是一座独立的山头。

    锦衣卫当年的嚣张跋扈至今令人忌惮,而如今的纪纲已经越来越像当年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蒋瓛,锦衣卫监察百官的特殊职能,更令官员们先天与他们就有一种对立情绪,如此种种,令得纪纲在太子派里饱受排挤,他想不自立山头都不行。

    现如今太子名份已正,外敌已不堪一击,太子系官员大多是文官出身,作为太子曾经的强大助力,纪纲开始成为太子系官员内部的眼中钉,对于夏浔的表现,夏原吉也是乐见其成的,一句话:他们希望纪纲垮台。

    夏浔转向夏原吉,打断了他的沉思:“夏侍郎,俞御使所为,固然有些莽撞,终究是因为心切国事,这个乱摊子,只好你来收拾一下。俞御使继续追查案件,寻找更多的罪证,夏侍郎则负责召集湖州官吏士绅,说明情况,安抚人心,同时,也可以发动士绅百姓举报罪证,相信对于俞御使也是一个帮助”

    夏原吉连忙躬身答应下来。

    夏浔脸色微微一沉,又道:“如果那习丝姑娘所言属实夏侍郎,还须立即着手,将流落四方的难民们召回来,赈济安顿,切不可再让他们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下官遵命”

    夏浔轻轻吁了口气道:“你们认真做事去吧。本国公不能坐在这儿静候结局,我会带些赈粮,直接下去村镇,放粮赈灾,探视灾民”

    夏原吉和俞士吉连忙答应一声,夏原吉又问:“还请国公告知行程往返时辰,若有要事,以便下官等派人去报知大人。”

    夏浔沉吟了一下,道:“今日就去乌程吧,我到南浔走一走”

    第678章 授之以渔

    乌程县,南浔镇。

    民间素来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优雅美丽的南浔风光,就像一位高雅而美丽的大家闺秀,总是叫人念念不忘。

    眼下的南浔,同样经受了大雨和洪水的蹂躏,可大家闺秀到底是大家闺秀,虽然饱受蹂躏,花容惨淡,那诱人的魅力,并不稍减几分。

    夏浔在乌程县令傅生的陪同下,先到了南浔,然后便是镇子下边的各个村庄。

    夏浔还没来,乌程县令傅生傅老爷就知道知府老爷栽了,所以见了夏浔战战兢兢,唯恐出什么纰漏。那铺张的排场自然是不敢再有了,傅县令临出门的时候,还特意换了一件半新不旧皱皱巴巴的官衣,又在自家池塘边上,刻意地往官服下摆了蹭了些泥巴。

    乌程县是个富庶之地,为了能在这儿稳稳当当做个官儿,傅县令也没少巴结常英林,送银子送女人那也是常有的,可谄媚巴结上官的,不一定就是贪官,傅县令对地方上还是很爱惜的。他十年苦读,高中进士,做了这乌程县七品正常,他也想干出一番政绩来。

    然而身处官场这个复杂之极的所在,哪能一切但由本心海瑞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只留下个人一个清名,于国于民,一事无成。戚继光行贿赂送美女,巴结谄媚确有其事,可他却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是实实在在的民族英雄。

    人性是很复杂的,只有在那些思维很简单的人眼里,才会认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官必定毫无短处,昏官必定一无是处。身处复杂的环境,有时为了做事为了自保,就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

    傅生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一个黑心的上官,他想保住自己的官位,就不能不做些迎合上意的事情,可是对地方百姓,他还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力,尽可能地做到了为官者的本份。但是一些心机手段,他也是不吝运用的。

    夏浔倒也没有难为他,见乌程县收留了许多灾民,傅县令还号召地方士绅出面,搭设了许多粥棚济民,而且这回存了小心,认真检查,确实不是面子工程,对他的表现还是很认可的。在傅县令的陪同下,夏浔在南浔只做了短暂停留,便开始巡视下面的村镇。

    有些村镇受灾情况很严重,有些村镇如今洪水已经退却,地方上正在清理淤泥,火化腐尸,也用了一些简陋的法子消毒防疫,这些都是千百年来百姓们摸索出来的经验。

    古人对于灾后防疫并非一无所知,很多时候灾后大疫,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这些知识,而是没有相应的条件。千里汪洋,一枝干柴都找不到,一口铁锅都没有,两手空空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他就算知道喝开水比凉水好,又有什么用到处都是腐烂的人畜尸体,侥幸活下来的人走路都打晃了的时候,他就算知道应该火化或深埋尸体以防瘟疫,谁能深入灾区去做

    幸好浙东一带在全国都是富庶之地,尽管受了大灾,家底子还是在的,救灾工作比贫穷落后地区要强上许多,夏浔见了心安不少。

    夏浔找到了小叶儿村,准确地说,他找到了本是小叶儿村的那片地方。

    站在小舟上,怔怔地看着那原本是一片小村庄的地方,夏浔的神情一片茫然。

    暴雨季节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依旧半淹在水面下,可以想见当初这里曾经受到了多么严重的灾害。

    这里是贫民区,安置的是当年张士城的旧部,一批连务农都不允许,只能做些杂务谋生的贱民,他们的房舍之简陋可想而知,现在水退了一半多了,可夏浔放眼望去,愣是没看到一片屋顶,所有的房屋全塌了,他能认出这里来,只因为这十年小叶儿村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尤其是村落格局,所以从一些微微露出水面的残垣断壁从几棵他梦中偶尔忆起的槐柳大树,他还能隐约记起整个村庄的样子。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睁开眼看到的第一处地方就是这里,这里相当于他的出生之地。

    当时他正卧在河边,逮蛙捕鱼谋生的胡大叔收留了他,这个庄子住的都是极贫穷的百姓,可这些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房子虽然粗陋衣衫虽然破旧,甚至有些人家的女孩儿只能进城做最低贱的流莺窑姐儿,身子肮脏不堪,可他们的心都是干净的。

    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在最阴暗的角落里,只要能得到一丝光亮,就是他们最大的欢乐。而就是这样一群与世无争的人,现在一个也看不到了,看着这儿这么大的水情,夏浔真不敢奢望其中还能有几个人活着。

    他阴着脸,看着脚下悠悠淌过的水面,沉声说道:“今年这几场豪雨,确实为数十年来所罕见,积雨成灾,不是你们地方上的责任。可这里的水患怎么会这般严重呢这也仅仅是天灾么”

    傅县令慌忙答道:“国公爷,这个村子本来就挨着一条河,那水太大了,水势下来,最先受灾的就是沿河聚居的百姓”

    夏浔扭头瞟了他一眼,眼神并非十分的冷锐,傅县令却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双膝一软,就在舟上跪了下去,哭丧着脸道:“回国公爷的话,下官实在是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夏浔冷冷地道:“你说,怎么个没有办法”

    傅县令顾不得那常英林了,把牙一咬,全招了:“国公爷,您有所不知,朝廷拨下的河工银子,到了知府大人那儿,压根就一文钱也没拨下来,不瞒您说啊国公爷,纵然下官无良,把这小叶儿村住的前朝罪民们不当回事,可整个乌程县,下官敢不当回事儿吗

    就说这南浔镇里吧,这儿住着许多致仕的官员,随便拿出一个来,下官这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就没法比,就算下官得过且过,不想疏浚河道修筑堤防,这些致仕官员们肯饶下官么迫于无奈,下官也曾向湖州府提出,多多少少拨付些钱款下来。

    这乌程县里高官如云,小县哪怕收到一文钱,也是绝不敢贪墨的,势必全要用在维修水利上面。可是常大人背后是不要说是已经致仕的官员,就算是在朝的官员,人家也不放在眼里,愣是一毛不拔啊

    眼看那河道年久失修,不要说一逢大灾就得出事,纵是平时灌溉农田都嫌不得用,下官迫于无奈,只好召请本县富绅商贾,厚颜肯请大家捐赠出来一些钱财,才得以雇佣民工,修缮水利。”

    傅县令咽了口唾沫道:“可那杯水车薪,哪里修缮得了全部河段若是分散开来,处处缝补一番,那就根本无济无事,这场大水下来,我乌程县整个儿都要没了,全县百姓都要遭殃。再说那捐款者都住在城阜里,下官不先修筑人家那一段河堤,成么所以这里”

    夏浔冷凄凄地道:“所以这里住的只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贱民,也就只好由得他们自生自灭了”

    傅县令骇得脸都青了,连连叩首道:“下官死罪下官死罪”

    他那头就磕在船舱甲板上,砰砰直响,片刻功夫额头就淤青一片。

    夏浔缓缓地道:“你起来吧,你在任上,至少是尽了自己的本份,你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本国公不会怪你”

    傅生大喜若狂,继续叩头:“多谢国公开恩多谢国公开恩”

    夏浔一摆手,脸色随即一沉:“可有件事,你是有能力做的以前,常英林只手遮天,你也只能仰其鼻息,现如今常英林已身陷囹圄,俞御使正在追查他的罪证,你怎还知而不报”

    傅县令急忙道:“下官明白,下官明白其中详情,下官回去后马上写得清清楚楚,报与御使大人知道”

    夏浔略一沉吟又道:“乌程县里,多致仕高官隐居,常英林尚且敢如此胆大包大,对其他地方是如何的盘剥之残酷就可想而知了,这湖州诸县里,乌程算是首县,想必你在诸县官员当中,也是有些名望的”

    傅生闻弦音而知雅意,立即道:“是,下官一定联络诸县同僚,一起上书,检举常英林的罪行,还百姓一个公道”

    夏浔点点头,默然回首,再度望向小叶儿村所在之处的那一片汪洋,十年岁月,恍若一梦。

    粮绅们的家被抄了,当场缴获的粮食成了赃物,更是绝对没有退还的道理,俞士吉颇有一点破门令尹的狠劲儿,直接把这些粮食全部充回府库,做了官粮,堵上了那六十万担粮的缺口。夏原吉也不客气,亲自暂领湖州知府一职,立即开仓对市民平价售粮,又核定各县受灾百姓,拨粮过去或赈或贷,以补朝廷赈粮之不足。

    在夏原吉的发动下,湖州城里有良心的士绅眼见大局已定,纷纷出面检举常英林及其党羽们的罪状,这一来,湖州同知通判等一大票与常英林沆瀣一气的赃官纷纷落网。紧接着,以乌程为首的各县县令们纷纷上书,检举湖州府的罪行。

    俞士吉抓人的瘾头上来了,有告必抓,一抓一家,那副模样,颇有点陈瑛肖祖杰纪纲灵魂附体的架势,要不是夏浔和夏原吉有意控制规模,俞青天一定是沾边就算,能把小半个湖州城的人全抓起来。

    俞士吉忙着抓人抄家夏原吉忙着促进官民关系的时候,夏浔开始考虑灾民们今后的生活问题了,眼下可以赈灾,可是赈灾不可能持续到明年秋收,湖州府被常英林这条臭鱼祸害得太厉害了,难民无数。苏松等府也有一些百姓受灾严重,这些人该怎么办呢

    夏浔苦思半晌,突地想起需要十多万人服役修建的京城大报恩寺,心中顿时敞亮起来

    第679章 逼我杀人

    夏浔从南浔镇赶回湖州城的第二天,一位便装打扮的锦衣卫悄悄找上了知府衙门。门禁先是找到了老喷,见到辅国公的近身侍卫,那个锦衣卫才向他说明了自己的真正身分,老喷验过他的锦衣卫腰牌后,马上把他带去见夏浔。

    “国公爷,这是镇抚大人要小人交给国公的秘信”

    那锦衣卫自鞋帮夹层里抽出一封密信,交到夏浔手上,夏浔验过火漆封口无误,打开信来一看,不由暗吃一惊。刘玉珏的信里自然不会点明道姓说的非常明白,甚至没有题款和落款,内容说的也非常含蓄,不知内情的人见了这封信,未必就能猜出来在说甚么,可夏浔亲自交待给刘玉珏的事,他岂能不明白

    夏浔的脸色微微一变,立即引着火烛,将那封密信当面烧毁,直到那信烧得只剩最后一片儿,他才轻轻松手,看着那纸片飘然落地,燃成灰烬。

    “你回去,告诉刘大人,他做得很好,要小心一些,盯紧一些”

    “遵命”

    夏浔点点头,老喷就引着那南镇抚司的锦衣卫离开了,夏浔的眉头马上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已经收到了家书,知道梓祺带着孩子回山东奔丧去了,可他没想到这竟引起了纪纲的注意。八大金刚过去一半,带了不下百余人手,这么大的阵仗,一定是发现了什么。

    若是纪纲追踪的是谢谢小荻甚至海盗出身的苏颖,夏浔都丝毫不会慌张,可是彭家彭家的那个秘密身份,可是皇帝的逆鳞啊虽说在他有意诱导之下,这几年彭家已经渐渐疏淡了教务,着重经商发财,可这层身份一旦曝光,仍就是塌天大祸。

    白莲教深入民间,普通的教民实在是太多了,朝廷围剿白莲教,从来没有对普通百姓赶尽杀绝过,曾经拜过香堂入过教坛的普通信众,只要没有跟着扛枪造反,捣毁教坛后轰回家去也就是了,可那些大小头目核心人物就绝不会放过。

    谁会相信以彭家的势力,如果是白莲中人的话,会是一个普通的教众

    如果再知道彭老太公的真实身份

    夏浔霍地站了起来,恨不得马上插翅飞到山东去。

    “不要慌,不要慌,越是遇到大事,越是不能慌”

    夏浔搓了搓,轻轻闭上了眼睛。

    自从他冒充杨旭成为青州秀才,也曾屡历惊险,可是近几年,他已经很少遇到这样生死悬于一线的危机了,而这一次不但危险,甚至有可能变成一场全家人的生死危机。

    闭目瞑思半晌,夏浔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他靠在椅上,双目微阖,一言不发。就这样整整坐了一个多时辰,才渐渐捋清了思路。

    “咳,来人”

    夏浔招呼一声,老喷立即走了进来。

    这一个时辰,已经有好几拨人来找过夏浔了,只是老喷走到门前禀报了好几回,夏浔竟然充耳不闻,老喷放心不下,悄悄开了房门查看,见自家老爷好端端地在椅上坐着,胸膛微微起伏,似乎正在假寐,老喷也不敢打扰,便又出去,随便找个理由,把人都哄走了。

    此后他就一直守在门外,等着夏浔传唤,夏浔一叫,他立即走了进来,躬身听命。

    夏浔道:“叫高初来见我”

    老喷一呆,吃吃地道:“国公,小人不知高初是谁啊”

    夏浔道:“给我赶车那个。”

    老喷一拍后脑勺,恍然大悟:“哦,车夫小高啊,国公爷您找他干什是是是,老喷马上就去”

    老喷一溜烟儿地离开,片刻的功夫,高初就站到了夏浔面前。

    高初身子削瘦结实,皮肤白皙,总是笑笑的样子,就像个脾气很温柔的大姑娘。从马夫到司机,这个职业从古到今都是个很不错的,当然,这里指的是给达官贵人服务的司机。一个合格的司机,要有眼力见儿,做事要勤快,嘴巴要闭紧。

    基本上他就跟那拉车的马儿差不多,不管走到哪儿,人们注意的是车里的人,没人会注意到他。虽然他是负责给夏浔驾驶车子的,可是就连夏浔的亲信侍卫们也只称他小高,而没人记得他的名字。可是这样不起眼的人,通常也属于车主人的心腹之一。

    此刻,马夫小高就站在夏浔面前,气定神闲,态度从容,许多官儿到了夏浔身边或许都会有些局促,还未必有他显得镇定呢。

    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小高镇定地问:“国公,有大事了”

    夏浔沉重地点点头:“不错,你马上去山东,到青州彭家庄,找到祺夫人,把我的这封亲笔信交给他。然后”

    夏浔对他窃窃私语了一番,不管听到什么,小高脸上都没有露出惊讶或者慌张的神色,他就那么认真的听着,直到夏浔嘱咐完了,才点了点头,接过书信贴身藏好,向夏浔抱拳一拱手,转身走了出去。

    夏浔默立良久,喃喃地道:“老纪,要搞我的黑材料了吗,你这是逼我翻脸呐”

    “圣上,四郡之民,遭受水患,今旧谷全无,新苗未成,老幼嗷嗷,饥馁无告。虽有朝廷赈粮地方自救,暂可安顿灾民,然则赈济之举,不能延续至明秋,则卖儿鬻女之惨事,于我永乐盛世,势不可免。

    臣以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京都大报恩寺,需用工役十余万,各地百姓需轮番进京服役,若能以浙东受灾百姓赴京都专任修筑大报恩寺一事,以工代赈,则灾民可得安顿,免生是非,四方百姓又免奔波之苦”

    又经过几天的审查,常英林的一系列罪行陆续浮出水面,夏浔将整个奉旨赈灾过程中,各地的受灾情况赈济情况军民表现,尤其是湖州地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全部写在奏章里面,结尾部分单独拿出一块来,重点阐述了在赈灾之后对受灾百姓的安排。

    一封奏章在夏浔口授夏原吉执笔的情况下,用了一个下午才写成,夏原吉又反复检查了几遍,确认没有错字和玷污的地方,这才交与夏浔署名封口,遣心腹立送京师。

    这件事处理完了之后,夏浔离开知府衙门往城外去,因为水势正缓慢回落,逃难至湖州城外的百姓们得知消息,牵挂家里的坛坛罐罐,急于返回故里。官府按照人口发放了一定的赈粮之后,这几天灾民们已经陆续返乡。

    湖州府的最高领导班子几乎被俞士吉一窝儿端了,幸好基层的官吏们都还在,他们大部分没有大问题,上行下效,或多或少也有些贪腐行为,但是罪行不显,危害不大,在俞士吉看来,但凡有一点问题,就该一窝儿抄了,但是把湖州地方上下官吏来个一网打尽,正在救灾的紧急时刻,抗灾的事儿谁去办

    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你不行,我随便扯过一个小伙伴来,就能让他干的,朝廷官吏,岂能私相授与。你等着朝廷重新任命官员来,再等着他们熟悉地方,了解从属,准备开衙办事的时候,那些灾民早就饿死或者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去了。

    故而在夏浔和夏原吉的一致控制下,俞士吉的打击范围才没有进一步扩大。

    湖州士绅百姓被完全动员起来了,积压已久的愤怒一旦爆发出来,曾经像绵羊一样只能扮小受的百姓们变成了愤怒的雄狮,这些天来公开要求处死一众贪官,以报湖州百姓以报屈死灾民的呼声越来越大,一开始是受灾民众请愿,接着是城中百姓请愿,现在士绅们也公推了德高望重的人物做代表,向俞青天递上了万民书。

    俞士吉一开始还能沉得住气,所有的请愿状子他都往夏浔跟前儿送,可夏浔比他还沉得住气,总是跑出湖州城,去各村各镇实地检查,看看有没有官员欺上瞒下,对救灾事宜是否含糊了事,至于俞士吉递上来的罪状和请愿状子,夏浔一样痛心疾首,一样表示愤慨一样表示理解,可就是从他嘴里听不到一个“杀”字。

    俞士吉急了,一开始夏浔支持他查常英林,他还以为辅国公铁面无私,毫无杂念,根本不给纪纲面子,现在这一看,敢情这辅国公比泥鳅还滑,常英林的案子自己和夏原吉都是当堂听说,辅国公若不查,一旦传到皇上耳朵里,对他必定不利,他不可能不查。

    可他查了,却躲在幕后,利用自己来查处这个大贪官,现在案情真相大白,他却上书朝廷,阐明经过,毫无在辽东时的杀伐决断,你可以把这理解成是等候圣裁,也可以理解成他是给纪纲面子,给纪纲留出斡旋的余地,一旦纪纲真能说服皇帝

    俞士吉坐不住了,于是

    当夏浔即将赶到东城时,无数的百姓簇拥着几位在湖州城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向夏浔迎来。

    “国公爷,常英林作恶多端,天怒人冤,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呐”

    “国公爷,杀贪官”

    “屈死的冤魂,在天上看着呐”

    一见他们振臂高呼的这般架势,夏浔微微蹙起眉来:“这是怎么回来”

    这时人群一分,俞士吉神情庄重地走了过来,人群中立即传出兴奋的叫声:“俞青天来啦青天大老爷来啦”

    俞士吉走到夏浔面前,双脚一分,不丁不八地稳稳站定,双手一拱,声音清朗,高声说道:“国公,湖州父老群情激忿,下官再三劝止,却仍安抚不下,因下官做不得主,父老们才来向国公请愿。国公爷,下官也以为,常英林及其一众j党,罪恶滔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下官愿代民执言,为民请命”

    他把袍裾一撩,直挺挺跪下,肃然道:“请国公祭王命旗牌,杀常贼还天下公道”

    湖州请愿父老一见,立即随之跪下,长街上黑压压一群人头,齐声高呼道:“请国公祭王命旗牌,杀常贼还天下公道”

    第680章 几根瘦骨撑天地

    夏浔面有难色地道:“俞大人,此案牵涉众罪行重大啊,这里距京城并不远,本国公已上奏了天子,何如等我圣天天子旨意下来,再行处置呢”

    俞士吉心道:“你不上奏章,我还不着急呢”

    他重重一顿首,并不搭话。

    湖州百姓早就听了俞士吉的暗示,说那纪纲在金陵城里只手遮天,最受皇帝的宠信,一旦等到京里下旨的话,十有八九会宽赦常英林,到那时说不定来个无罪释放,他又要来祸害湖州百姓,而且还变本加厉,是以百姓们哪里肯依,纷纷哀求请愿。

    俞士杰一副顺应民意的模样,用掷地有声的声音道:“国公离京之日,皇上亲赐王命旗牌,许以机变之权,三品以下官员,触犯王法可先斩后奏。今常英林等一众j党,上欺天子,下害黎民,天怒人怨,罪大恶极,下官叩请国公顺应民意,请出王命旗牌,斩杀常贼”

    下跪的湖州百姓纷纷响应,高声请命,这时又有许多并未参与请愿的路人闻听事情始末,也纷纷加入,甚至那些开店铺的也顾不得店里生意了,连老板带伙计都跑出来跪在街头,就连一些正在逛街的姑娘小姐带着她们的丫头使女也都加入了请愿的行列。

    夏浔立在十字街头,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众口一词,都是要杀常英林。

    眼见如此请形,夏浔的神情才肃然起来,慨然道:“既然如此,老喷”

    “标下在”

    受到了现场的气氛感染,老喷也不由得庄重起来,一听夏浔召唤,立即跨前一步,以郑重的军礼参见。

    夏浔沉声道:“请,王命旗牌”

    民间有所谓八府巡按的传说,实际上从来就没有过这个官职,所谓八府巡按的传说大多就是指那些游走各府,专门缉查地方案件的都察院巡查御使。民间又有所谓尚方宝剑的传说,赐尚方剑的事儿确实是有,但那只是天子特例,真正在大明朝廷制度中规定,赐予生杀大权的象征,却是王命旗牌。

    王命旗牌,有旗有牌,旗与牌各有四面,旗用蓝

    锦衣夜行第219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