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241部分阅读

    ,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今天这样恶劣的天气,西宁侯居然亲自出城相迎。

    远远的,皑皑雪原上,一支队伍出现了,沐浴在寒风中的将领们顿时为之一振,宋琥把手一挥,旗号挥动,近万骑兵缓缓变幻了一个阵形,角度倾斜向前,做出了恭迎的姿势。

    队伍越来越近了,年逾古稀须发花白的宋晟一抖马缰,策骑向前骑去,宋琥紧随其后,诸将立即如众星捧月一般随之而行。

    宋晟目注前方,正策骑缓驰,一双苍老却仍不失锐利的眸子忽然有些疑惑地看向前方。只见前方道路上仪仗分开,旗帜在大风中猎猎张扬,中间竟尔驰出一匹大宛宝马,马上端坐一人,麒麟袍服,一等公爵的冠带。宋晟正疑惑间,那人又一翻身,竟然跳下马来,牵马前行,向他行来,而那人身后的仪仗业已适时停住。

    宋晟一抬手,左右将官尽管勒马停住,宋晟独自又前驰十余步,马速越来越慢,终尔停住。

    宋晟颌下的胡须在风中飘拂,脸上满是惊疑不定的神情,他有些搞不清对面这人的身份和如此举动的含义了。听闻那辅国公年约三旬,倒与对面这人相仿。只是国公爵位在自己之上,自己这迎候之人尚未拜见,他没有主动出来的道理呀。尤其是他还牵马而行以示恭顺,大明的侯爷至少也有六七十位,可位至公爵的屈指可数,堂堂辅国公,岂会对他如此礼遇

    然而,对面牵马步行的人,还真是夏浔。

    夏浔此举,绝非做作,而是由于他对一位真英雄由衷的钦佩。

    他这一路上,尽力搜集着帖木儿的所有资料,自然也不会放过对镇守西域二十多年的主将宋晟的了解,他了解的越多,便对宋晟越钦佩。

    宋晟,十一岁从军,十三岁,成为前锋将军,献计拿下义军久战不克的元廷重镇徽州。此后,屡立战功,二十岁时,就成为都督同知。从那时起,他负责的就主要是“善后工作”了,常常负责镇守刚刚攻克的地方,清剿敌对势力残余,这位曾经锋芒毕露的少年将军,从此进入韬光隐晦的时期。

    洪武十二年,元宵节,一些功臣子弟凑钱造了一艘大战,又邀许多朋友上船,在秦淮河上游逛逍遥,一向对官员管束极严且崇尚节俭的朱元璋闻讯大怒,当日船上所有官员俱都受到严惩。而宋晟,恰恰是受邀上船的一个客人,于是被降职,贬到甘肃凉州,做了一个卫指挥。

    于是,属于宋晟的西域属于宋晟的传奇开始了。

    当时的凉州,内忧外患,糟糕之极。西北和北面,北元武装时不时就来进攻,南面的吐蕃部落时叛时降,常来劫掠,有时候,北元余孽和吐蕃部落同时来进攻,四面受敌,兵灾过处,一片狼藉。而凉州内部呢更是混乱不堪。

    凉州当地有大量招降的蒙古部落,他们与汉民冲突不断,矛盾很深,常与北元暗中勾接,里应外合袭取凉州。宋晟到任前,凉州已经换了九任指挥使,其中四个战死沙场三个撤职查办两个死于士卒哗变。宋晟被贬到凉州时,所有的亲人同僚都认定,他这一辈子算是完了。

    可是宋晟接手这个烂摊子之后,交好凉州诸部植树抵御风沙挖掘水渠灌溉,明法律严军纪,仅仅三年,监察御使史蒋星巡视凉州时,这里已是阡陌纵横良田万顷,各族百姓和睦相处,卫所官兵精悍英勇,凉州彻底变了样。

    第四年,考验宋晟武功的时候到了。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明王朝决定解决西北边患,第一刀就砍在元朝西北重镇亦集乃路,这里的镇守者是北元“吴国公”把都刺赤,能征善战,被蒙古人尊称为“黑将军”。他派兵攻打凉州,宋晟避其锋芒,以三万精骑直捣腹心,硬是拔掉了亦集乃路,俘虏了“吴国公”把都刺赤以及两万多名蒙古士兵。

    宋晟没有杀俘,这些蒙古士兵或者成了农民,或者被他吸收入伍,最终成了他笑傲西域的精锐部队“甘凉精骑”的一员。

    此一战,宋晟被朱元璋官复原职,并提拔为右军都督,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再返凉州,镇守大明西北门户。洪武二十四年,宋晟再次出手,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明朝打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哈密。哈密当时是元朝藩王兀纳什里的封地。

    宋晟急行军上千里,抄小路穿过蒙古军外围重重防线,突然杀到哈密城下,此时本当速战速决,否则外围蒙军一旦回撤,他不但打不下哈密,还有全军覆没之险。而宋晟事先侦知兀纳什里内部诸将不和,大胆使用攻心战术,迫使城中守军内讧,蒙将自己绑了王子王妃及数十位忠于兀纳什里的官员献城投降。宋晟兵不血刃,攻克哈密,堵塞明王朝西进道路十余年的哈密就此平定。

    甘肃所辖,东起景泰,斜向西北,经民勤永昌山丹张掖高台酒泉诸县,绕过嘉峪关向南,抵达祁连山北麓而止,长达一千六百余里。其中抗拒西来之敌的主要边隘就是嘉峪关,北抗胡虏的重镇就是甘肃镇,若北来胡骑西来番兵冲破嘉峪关攻克甘肃镇,则关中门户洞开,虎狼长驱直入矣。

    可是,这儿有虎将宋晟,所以从洪武立国至今,西域边患从未成为大明腹疾。二十多年来,被宋晟生擒或杀死的,有胡虏的国公王子部酋不但没有一个敌人奈何得了他,还被他把甘凉经营得铁板一块。

    宋晟,不仅仅是一个武将,他的文治同样卓越,他的许多对内治理对外作战的理念和手法,与夏浔经略辽东的手段颇有共通之处。然而他当时所面对的环境远比夏浔经略辽东的环境险恶百倍,他当时的权力和威望他所能够获得的朝廷的支持,更是远不及夏浔,可他,却在西域创造了一个奇迹

    夏浔看过宋晟的资料之后,自忖若换了他是洪武十二年的凉州卫指挥,结局也只有战死沙场撤职查办,或者死于军队哗变,绝对达不到宋晟的成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宋晟守西域,便是这般本事。

    夏浔对宋晟是心服口服,放眼当朝,叫他衷心佩服的,就只一个宋晟,他岂能不予恭敬

    第751章 怀春

    宋晟怔怔地坐在马上,还未反应过来,对面那麒麟袍的年轻将军已漫步走到面前,向他微笑一拱手,说道:“可是宋晟将军当面”

    “啊正是老夫”

    一见那将军向自己作揖,宋晟更不认为这人就是辅国公了,心中只想:“皇上三女儿远嫁甘凉,想必是有皇亲或都督武官陪同,只是不知这位是哪位皇亲亦或是哪位都督,老三那小子也真是混帐,叫你去迎亲,都有哪些达官贵人相随而来,你倒是提前送个信儿回来呀,害得老子这般窘迫。”

    宋晟寻思着,便也拱手道:“未知足下是”

    夏浔微笑,说道:“在下杨旭,久慕宋老将军大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呀”

    “哎呀”

    宋晟一听真是辅国公,登时大惊失色,连忙滚鞍落马,急步上前以军礼参见,抱拳说道:“末将宋晟,见过辅国公。末将不知国公当面,失礼失礼,还请国公勿”

    夏浔哪能容他拜下去,连忙抢步上前将他扶住,温声说道:“老将军切勿多礼,老将军镇守西凉二十余载,威信著于绝域。文治武功,杨旭都是钦佩万分的,今日得见老将军,并与将军共事,乃是杨旭的荣幸杨旭这一拜,拜的是前辈,拜的是英雄,老将军受之无愧”

    宋晟见他语出赤诚,毫无作伪姿态,不由得老怀大畅。花花轿子众人抬,堂堂国公,能对他一个侯爷如此恭敬礼遇,且又当着这么多的官属部下,那是多大的面子啊

    宋晟哈哈大笑,一双大手紧紧攥住夏浔的双手,用力地摇了一摇,扭头看见二儿子和一众将佐还骑在马上发呆,不由喝道:“老夫老眼昏花,你们也跟老夫一样眼神儿不济么怎么还不下马见过国公”

    宋晟这一声喊,才把那些将军们喝醒,赶紧一个个扳鞍下马,纷纷迎上前来

    宋晟是一员智将也是一员猛将,智勇双全,允文允武。要治理西凉这地方,光懂武不擅文不成,光怀柔不动武也不成,只生了一生倔骨的人,治理不了西域,一根肠子通到底毫无心机的人,同样治理不了西域。

    同时,他镇守西域二十多年,压根儿就没挪过地方,以他在西域如今的势力和威信,只要他振臂一呼,就足以划地自治,建一个独立王国,可是朱元璋朱棣两代雄主,对他却始终信任不疑,从不曾想过要把他调往他处,甚至宋晟几次三番上表请求卸任还朝,朱棣还不允许呢。

    面对西域险恶的环境错综复杂的势力派系,需要他智勇双全;官场上的学问,他更是高明之极。若非如此,宋晟当年到了西凉,治理不好地方,结局就得步他前九任指挥使的后尘;治理好地方,就得因为锋芒毕露而引起朝廷的猜忌,早就让他功成身退了。

    宋晟能镇守西域二十多年,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可是一位有着极其高明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手腕的封疆大吏。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情世故这篇大文章,宋晟是做得极好的。

    今天夏浔这番举动,立即博得了宋晟的好感。以他一双慧眼,自然看得出夏浔这番话发自真心,何况以夏浔今时今日的地位,也完全用不着拍他的马屁。

    人和人就是这样,有些人相处了一辈子,也是冷冷淡淡难以交心,有些人初次相逢,三言两语谈下来就觉得十分投契,宋晟与夏浔就是这般情况:一见如故。

    两个人把臂攀谈一阵,便各自登马,在众将护拥下回城,凛冽寒风下,顶盔贯甲的军士们无声肃立,无数面飘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车驾仪仗一动,迎驾骑兵护驾骑队伴驾骑兵各个方阵有条不紊,缓驰来去,阵势变幻,其势如山之倾,军威令人震撼。

    夏浔双目一亮,不由赞道:“老将军,这就是威振西域的甘凉精骑了吧”

    宋晟对自己精心打造的这支精锐骑兵也是十分得意,他捋须笑道:“正是,国公此番前来,率有御林精兵,末将不拿出最好的兵来,恐怕要让国公失望呢”

    宋晟说着,笑望了一眼夏浔仪仗之后的三万精骑,夏浔这三万兵,俱披铠甲威武雄壮,标枪佩刀箭壶弓袋骑盾长枪马槊各色武器一应俱全,甲胄鲜明,鞍鞯整齐,军威十分雄壮。

    以宋晟多年带兵的眼力,只是浮光掠影地扫上一眼,从这支队伍在寒风中的手脚肢体面部的细微变化,从他们行进前彼此协同呼应是否流畅,对他们的战斗力就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对这支队伍,他是很欣赏的。

    夏浔哈哈一笑,说道:“这三万精骑,是百里挑一的京营精锐,大多都是打过仗的。不过西域地势地理四时气候番兵作战特点,与北疆又有不同,他们还需要在这里多加锤炼才能成大器呀”

    宋晟道:“国公过谦了末将这数万甘凉精骑,可是历时二十余载,集结各族弓射俱佳的勇士,千锤百炼,始有今日,国公这三万精兵,既是优中选优,个人战力自然是不差的,可是如今看他们行进配合无比默契,行止之间浑然一体,不动如山其行如林,国公带兵的本事便可见一斑了。”

    夏浔心道:“若不是这一路上,用种种法子操练他们,恐怕你宋侯爷就不会这么说了。”

    夏浔笑道:“老将军,不要一口一个国公的了,杨旭表字文轩,老将军唤我文轩就好,要不然从老将军您的口中一口一个国公的唤来,杨旭可是惶恐不安啦”

    宋晟听了欣然道:“既如此,那老夫就不与你客套啦。哈哈,文轩呐,老夫今日与皇上做了亲家,迎安成公主过门,做了我宋家儿媳。文轩的夫人乃是当今皇后的妹妹,如此论起来,咱们两个也是亲戚,而且应该是平辈论交,你也不要一口一个老将军了,我唤你一声文轩,你叫我一声大哥,这才是一家人”

    夏浔大喜,对这样的真英雄,他是很想结交的,于是从善如流,立即拱手叫道:“大哥”

    宋晟抛须大笑,等他们赶到西宁侯府邸时,两人已如多年老友一般,无话不谈了。

    西宁侯府为了办喜事,早就筹备妥当了。

    整个府邸披红挂彩,吹吹打打锣鼓喧天。

    公主的仪仗在赶到城下之前,也停下重新做过修饰,早就准备好的各种彩饰丝绸,也都系上了车子马颈,公主的陪嫁人员也都换上了新衣新帽。

    夏浔入城第一件事,就是先喝喜酒。

    宋侯爷的二儿子,也是如今事实上的长公子大婚,不但各关各卫能来的将领都来了,不能来的也送了厚礼,就是各堡各寨的头领,豪门大户人家,乃至番蒙回羌等各族头人酋领,也都赶来祝贺。

    喜事办得很热闹,安成公主大婚,给这甘凉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春色。

    新建的驸马府就在西宁侯府旁边,两座府邸,中间又有拱门相通,这边办完了喜事,直接就送到了那边洞房。

    唐赛儿小丫头作为夏浔的干女儿,也有幸参加了婚礼,一回到西宁侯宋晟给他们安置的住处,唐赛儿就兴致勃勃地道:“新娘子好漂亮喔”

    夏浔忍不住笑道:“新娘子头上盖着盖头呢,你又不曾见过,怎么知道漂不漂亮”

    唐赛儿抿抿嘴道:“那红衣服漂亮衣服上绣的还有金凤凰,被人扶着一走动起来,好像一朵火云在飘”

    一旁,触景生情的西琳和让娜,两位金发碧眼的龟兹美人儿就拿妩媚的大眼睛幽怨地瞟向夏浔。她们自然不敢指望有朝一日能凤冠霞帔风光大嫁,可是,她们也希望洞房红烛郎君相伴啊

    她们是辅国公府内宅的乐姬,实则那性质就是辅国公私有的财产,就是嫁人也由不得自己的。按照一般大户人家的规矩,她们未来的前途,要么是被主人收了房,做他的侍妾,要么被发卖于别人,再就是一直在府里做个乐姬,等到人老珠黄,如果主人不再喜欢拿她们当摆设,肯发善心的话,就会发一笔遣散费,叫她们出府,或嫁人或加入乐籍,都由着她们自己。

    种种选择当中,她们当然希望能得到第一种结果。大夫人的侍婢巧云现在已经被主人收了房了,地位待遇虽不及梓祺谢谢两位夫人,也不及苏颖和小荻两位侧室夫人,可毕竟是主人的女人,有自己单独的院落住处,还拨了两个丫环侍候,管着家族的一部分产业,每个月的月例银子比内宅上房的丫头高出两倍,如果将来有了孩子,那待遇就更上层楼了。

    唉谁叫人家是茗夫人的贴身丫头呢,近水楼台就是比她们好运呐两位姑娘已经是熟透了的蜜桃儿,却始终不得采撷,不受品尝,春闺寂寞,未尝不是无奈,如今她们弹奏的音乐,都少了些当初少女的欢快和明朗,而是有些缠绵悱恻了。

    这一遭国公爷点名带她们出来,茗夫人又有那番交待,两位姑娘这一路上好生期待,可惜国公爷一直没有宠幸她们,或许一路上军帐之中诸多不便吧,可如今已经到了甘肃镇,正式安顿下来了呀,两位姑娘患得患失的,瞟向夏浔的眼神儿可就有些幽怨了,或许还有一点饥渴

    今夜,国公会不会召我侍寝呢

    第752章 缘

    “今夜,主人会不会要我侍寝呢”

    想到这里,西琳和让娜这对相依相伴多年的好姐妹很默契地又对视了一眼,然后

    “让娜的胸比我挺呢”

    “西琳的屁股又翘又圆”

    “她的脸蛋甜甜的,主人应该会更喜欢她吧”

    “她的腰肢那么细,腿又那么长,主人会不会要她侍寝呀”

    “哎呀,坏了,人家的鼻尖上刚生了一个小雀斑,一会儿得敷点粉掩饰了去,免得主人不喜欢”

    两双湛蓝的大眼睛无声地交流了片刻,忽然发现相依为命的好姐妹成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

    “我一会儿得好好打扮打扮,一定要超过她”

    两个女孩儿在心里异口同声地说,然后不约而同地挺了挺胸。

    可是,夏浔根本没有注意到她们的明争暗斗,还在逗着赛儿:“哈哈,等赛儿长大了,披上新嫁衣的时候,也会是个很漂亮的新娘子的。来,我看看冻疮好了没有,嗯,差不离了,看看你,现在又瘦又黑的,干爹刚看到你的时候,那皮肤可是嫩得一掐就出水儿,跟瓷娃娃似的,把冻疮赶紧养好,你这样奶白奶白的皮肤,长大了要是穿一身白色的嫁衣,那就漂亮得真跟小仙女儿似的了。”

    “爹爹尽瞎说”

    唐赛儿自幼丧父,现在终于补了回来,虽然十岁了,却比五六岁的小女娃儿还缠人,她跳上夏浔的大腿,亲昵地搂住他的脖子,甜甜地笑:“新娘子都要穿红衣服的,哪有穿白衣服的呀,又不是戴孝。”

    夏浔笑道:“一地一风俗,各不相同的。在咱们这儿,办喜事得穿红衣服,可是在西方,成亲的时候是穿婚纱的。婚纱呢,就是新娘子穿的衣服,白色的,用轻纱制成,穿在身上皎如明月,非常漂亮。赛儿这么漂亮,要是有机会穿上洁白的婚纱,一定像仙女儿下凡似的。”

    西琳和让娜幽怨地看着他。

    唐赛儿雀跃道:“真的么这儿有么,人家想穿穿看”

    夏浔失笑道:“你现在就要穿啊,可有中意的新郎倌了么”

    唐赛儿嘟起小嘴道:“人家只是想穿新衣服而已,干嘛非得找个新郎倌儿呀,要不爹爹代替一下吧”

    夏浔大汗:“别胡说小丫头不懂事儿,这也能随便替的么”

    唐赛儿掩着小嘴,咭咭地笑起来,夏浔这才知道她是故意作弄自己,不禁嗔怪地在她小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一旁,西琳和让娜继续幽怨地看着他,看着这对其乐融融的“父女”。

    这时,老喷走了进来,对夏浔禀报道:“国公,黄真御使求见”

    “哦,老黄来了”

    夏浔拍拍赛儿的后背,唐赛儿一挺腰杆儿,便从他大腿上跳下来,夏浔道:“乖,跟西琳姐姐玩去吧,干爹见个客人”

    “哦”唐赛儿乖巧地答应着,走去牵住了西琳的手,快活地道:“西琳姐姐,刚才看见院子里的梅花开得好漂亮,咱们去看看。”

    赛儿虽然生性活泼,其实感情里面一直缺失了一大块,在她这个年龄的时候,茗儿还是一个萌萌的小丫头呢,从她随姐姐姐夫去燕山狩猎,穿一身兔宝宝的衣服,就可见她当时的天真童稚,而赛儿比那时的她要成熟了许多。现在有了夏浔的宠爱,唐赛儿变得更活泼了,骨子里那种因为自卑而倔强喜欢争强斗胜的性格改善了许多,开始像同龄的女孩儿一样,少了些机心,多了些天真。

    让娜一听唐赛儿要拉着西琳去看梅花,不禁笑开了嘴巴,赶紧脚底抹油,回去梳妆打扮了。

    外面,黄真穿着件羊皮袄,戴着狗皮帽子,靴筒和裤腿位置绑了兽皮,仿佛一个乡下老农似的,迈开大步走了进来。

    这老货原来身子不好,在山东济南府的时候因为寻花问柳,纵欲过甚,险些脱阳而死。可是自打他的事业焕发了第二春,似乎身子骨儿也好起来,居然一年比一年精神。他在辽东待了一年多,不但没病没灾,反而倍儿精神,此番到了西域,也不觉其地寒苦。

    一见夏浔,黄真就咧开大嘴笑起来,把手一拱,长揖道:“国公爷,您可到了,想死老黄了”

    夏浔看见他这身打扮,不禁笑道:“老黄,怎么这副模样好歹也是都察院佥都御使了,此地裘衣又不甚贵,难道你还买不起么,要不我送你一件”

    黄真现在算是夏浔的嫡系了,见了他可不见外。他摘下狗皮帽子,一边拍打着帽子上边的雪花,一边对夏浔笑道:“国公爷,要说暖和,这玩意儿穿着比裘衣还暖和呢。再者说,皇上下了旨意,不得坐在公馆里面,召见几个诸生百姓,问问地方风情就敷衍了事,必须得走到田间地头,察访民间实情,穿了裘衣可不方便。不过呢谢国公爷的赏,老黄不穿,回去供起来,当传家宝”

    夏浔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得,我这是自找的,行行行,回头送你件裘衣,哈哈哈,坐吧坐吧,茶正热着,别客气,自己倒”

    说着,也在座位上坐下来,笑容微微一敛,问道:“你在西凉察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间情形如何”

    夏浔离开喜宴时,酒宴还没有完全结束,当他与黄真捧茶叙谈的时候,许多客人才从西宁侯府陆续离开。

    其中两位客人并肩而行,边走边聊着。

    其中一个四旬上下,高鼻凹目,高大魁梧,脸膛黑红发亮,轮廓分明犹如刀削,编发盘辫,身着藏袍。这个藏人叫盛隆,住在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以北的藏北草原上,属于安多藏人。安多一带是万里无垠的广阔草原,以出良马闻名。

    盛隆是那里的一个土司,管治着一片广袤的草原,他还经商,宋晟的甘凉精骑,有许多良种骏马就是从他那儿买来的,他经营的当然不仅仅是骏马,不过这是他的主要生意。甘凉精骑是他最大的战马买家,西宁侯家办喜事,他岂能不来自从得着信儿,他就带了厚礼,赶来张掖了。

    另一个年轻一些,二十六七岁年纪,比起旁边身材高大的盛隆显得苗条一些,只是一袭右衽斜襟高领长袖的蒙古皮袍套在身上,登时就显得臃肿了。他的脚上穿着一双羊毛毡靴,这种靴子最适合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或骑马,可御严寒。

    他的皮帽子还没扣到头上,头上还戴了一顶白色无沿小帽,一看就是个回回。

    回回可不仅仅是指回族人,信奉清真教的人都可以此泛指。这个人就是一个蒙古人,本名叫满都拉图,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兴隆,因为打从他老爹那辈儿就是经商的,希望家里财源广进。他住在沙州,也就是敦煌,因为母亲是汉人,又常与汉人经商做买卖,所以以母姓又取了个汉名叫嬴战,因为这名字叫着简单,现在旁人都叫他嬴战而不呼其满都拉图。

    嬴战的生意做得杂,什么赚钱他做什么。他从西域往关中贩卖珠宝香料,再从关中购买陶瓷茶叶贩往西域,这一路关隘,常与西凉守军打交道,关系处得好,通关的费用就低,如果没有人脉关系,辛辛苦苦赚的钱,倒有六成利润得落到他人手中,因此,嬴战极其重视与西凉诸卫守将的关系。西宁侯家办喜事,他是一定要来的。

    盛隆和嬴战是好朋友,同时也是生意上的伙伴,既在西宁侯府碰上了,自然得一块儿走,再寻一家酒馆去喝个痛快。

    嬴战对盛隆兴冲冲地道:“大哥,我那娘子,刚又给我生了个儿子,嘿嘿,小弟现在已经有两个儿子了,我琢磨着,过两年再要个丫头。”

    盛隆听了,比较严肃的脸庞上不禁也露出了笑意:“恭喜,恭喜,呃老弟啊。”

    “嗯”

    “辅国公此番到西北,可是带了三万精兵来的,他可不是光为了送公主成亲,听说帖木儿汗要打过来了,大明也向这边不断增兵呢,我看双方怕是要大打出手。你家在沙州,帖木儿的兵一旦破了哈密,就奔沙州去了,你偌大的家业你看要不要到大哥这儿避避锋芒”

    嬴战道:“嗯,我家在别失八里那边也有不少生意,早就听说这事儿了,打仗,是个麻烦。不过嘛”

    嬴战满不在乎地道:“我是蒙古人,又是信奉真主的,帖木儿汗就算真打过来了,也不会对我怎么样的。”

    盛隆劝道:“兄弟,战乱之中,你以为帖木儿汗能注意到你么大军数十万,手下的兵士万一见财起意,可不见得在乎你是不是蒙古人是不是真主的信徒,没准儿就你家是西域大豪,生意众多,战祸一起,必受损伤。我估摸着,他们就算打起来,我那唐古拉山下的牧场也不会受牵连,你不如先把家小和一部分产业挪过来,以防不测啊”

    嬴战乜了他一眼,怀疑地道:“老哥,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不会是贼心不死,还在打我岳母的主意吧”

    盛隆老脸一红,讪讪地道:“你看你说到哪儿去了,我这不是为你打算么。雪莲她”

    嬴战瞪眼道:“嗳大哥,她是我岳母,是你的长辈你怎么能直呼其名呢”

    盛隆恼羞成怒道:“咱们各论各的成不成你小子,当初要不是我贩马去沙州,半道从马匪手里救下她母女俩的性命,你能娶着妙弋那样水灵俊俏的女人你可不要过河拆桥啊”

    嬴战哼哼地道:“我岳母要是愿意嫁你,我才不管呢。告诉你,我岳母现在信佛呢,家里修了佛堂,日日吃斋念佛,比那出了家的僧人都虔诚,就差没剃头发了,我劝你呀,不要再痴心妄想了这朵雪莲花,你土司大人摘不走”

    第753章 名将

    辅国公临时官邸,黄真继续向夏浔汇报着他这些时日在西凉了解到的情报:“国公,要说这位宋侯爷,当真不愧一代名将,西凉的情况比辽东大同宣府都更复杂些,这里想要发展经济,条件比那些地方也艰苦许多,宋侯爷镇守西域二十多年,把早已荒凉的甘肃,再建成塞上江南,内平外靖,着实不易。”

    夏浔颔首道:“不错,这些情况我也了解过了,宋将军着实的叫人佩服。”

    黄真道:“西域回回众多,甘凉一带,有西域商贾往来时,常有士兵私相交往甚至提供方便,偷放出关的情况的确是有,但是比京里得到的情报上所说的情况要轻的多。下官这些日子扮作寻常行商,各处堡寨关隘,很是走了一些地方,发现很多士兵虽与西域胡人信仰相同,且有同宗同族的亲近感,不过如果外敌挥军来侵,他们还是会站在朝廷一方的。

    他们的亲人家族,毕竟都世居于此,战乱是他们所不想看到的。军队中,也的确有些回教的狂热份子,好在以前他们对此并不掩饰,因此不难查出,这些士兵眼下并未犯错,如果帖木儿大军东来,他们到底如何抉择,现在也不好判断,因此这些人暂时都被调离要隘,暂时调到了后方。”

    黄真喝了口茶,又道:“以前跟吐蕃跟畏兀尔跟瓦剌作战,这些人都很勇敢,并无二心,眼下大敌将近,为求万全,也只好先把他们调出重要关隘,安顿在后方。这种清洗和安置,宋侯一直在做。以下官了解的情况看,宋侯镇守西域二十多年,在此已根深蒂固,内部来说,少数一些回教的狂信徒,是很难在宋侯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的。”

    夏浔道:“嗯这一点,宋侯对我也说过。这方面的准备,他一直在做,他曾在给皇上的奏章上谈及针对帖木儿大军的举措,说:敌之虚实,臣已尽知,若敢来犯,必痛击也呵呵,我相信这不是一番虚言。”

    夏浔顿了顿,又道:“四川河南和京营大军已经做好准备,一旦帖木儿大军进入西域,他们就会迅速赶来。守西域,还是得以宋将军为主,由宋将军节制诸军。”

    黄真忙道:“国公,下官只是担心宋侯的身体。这两年,宋侯已经很少出现在众人面前,许多重要公文,都是送到他的内室由他审阅签署,不瞒国公,这一次,宋侯居然披挂整齐,冒风雪亲迎国公,都是出乎下官预料的。宋侯的身体,真的是老病不堪了,一旦帖木儿大军来犯,下官担心宋侯的病躯难以应对繁重的军务”

    夏浔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老黄啊,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黄真忙欠身道:“请国公指教”

    夏浔缓缓站起,负手踱到门口,院中,一树腊梅,绰约如画。树下,一大一小两个美人儿,站立雪中,正对着枝上梅花指指点点。

    夏浔道:“帖木儿汗,今年六十有九,比宋将军还老许多。可是这一次长途跋涉,万里远征,帖木儿仍是不辞辛苦,御驾亲征。是帖木儿的军队不善战么是帖木儿麾下缺少精兵良将么都不是,原因只有一个,只因为:帖木儿就是他军队的灵魂

    只要他在,他的军队就士气如虹,只要他在,他手下不管多少骄兵悍将,都会死心踏地,唯命是从帖木儿,已经不需要亲自挥刀驰骋沙场,他手下有无数智勇双全的勇将,甚至不再需要他亲自指挥亲自策划每一场战役,但是他的作用,无人可以取代,只要他在那里,他的军队他的所有人马,就是一只握紧的铁拳”

    黄真慢慢站起,深深点头道:“下官明白了,难怪国公坚持由宋侯挂帅宋侯,就是西凉军的帖木儿”

    这时,院中梅花树下,唐赛儿雀跃着,叫西琳抱她起来,从树上摘下了一朵梅花,插在鬓间,正向夏浔调皮地晃着螓首。夏浔向她一笑,缓缓转过身来,对黄真道:“不错只要宋将军在这里,西凉军民就能众志成城只要宋将军在这里,那些宵小就不敢轻举妄动,你得相信,有时候,一个杰出的领袖,仅凭他的威望,就足当十万大军

    宋将军的无敌威望,是他镇守西域二十多年,才牢牢扎根于西凉军民心中的,无人可以取代也许,换一个人,给他五七八年功夫,利用宋将军已经给他打好的基础,也能拥有宋将军今日的军心民望。但这需要时间,明年开春,帖木儿的前锋大军可能就要杀到哈密了。

    时间不等人,眼下没有人能取代宋将军的作用,也没有时间来培养第二个宋晟宋景阳,正如此刻的帖木儿帝国,没有人可以取代帖木儿本人一样而帖木儿,绝对是我大明最强大的敌人,以前现在今后,我大明都不可能再有第二个敌人像他一样强大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严阵以待”

    茫茫雪原上,一支浩荡的大军滚滚前进着,大军过处,如同巨轮辗过,在一片无垠的雪白大地上,便出现一道乌黑的道路,马踏人踩车轮辗压,地上那么厚的积雪,竟也裸露出了土地。

    军队行进的速度并不快,但是大地却有一阵有节奏的轰隆声,声音不大,带些沉闷,却足以把方圆十里雪中觅食的一切鸟兽吓得逃之夭夭。

    这是帖木儿的中路军,帖木儿本人就在这支军队中。

    三十二头牛拉着的一顶巨大可汗毡帐,在千军万马的拱卫下,缓慢而沉稳地前进着。这辆车子,集合了东西方第一流的能工巧匠打制,结实平稳,坐在帐中,只有微微的颤抖感,让你知道它正在前进,而绝不会有颠簸的感觉。

    帖木儿大帝右手执一支鹅毛笔,左手拿着一块书写板,板上夹了一张雪白的信笺,正刷刷地书写着什么,他倚坐在榻上,倚得却不是靠枕,而是一个体态婀娜肤腻如雪的妖娆美女。这是奥斯曼帝国一位高贵的公主,此刻,她却只是帖木儿的一具靠枕。

    她背对着帖木儿,跪坐在榻上,一双薄纱下娇嫩肌肤若隐若现的玉臂撑着,务必始终保持叫可汗最舒适的坐姿,这一来她就辛苦了,额头已沁出细汗,双臂也有些酸软,可帖木儿大帝正在专注地写信,她必须坚持着,不能打扰了可汗的思路。

    帖木儿的腿上搭了一条雪白而轻软的毛毯,毛毯边上铺出一榻金发,两张妩媚俏美的少女脸庞一左一右,贴着他的大腿。这两个美丽的少女同这条毛毯来自同一个地方:波斯。她们唯一的用处,只是给帖木儿大帝暖和他血脉不畅因而发凉的一双腿脚。

    这就是她们唯一的任务。帖木儿睡觉的时候,还有专门负责给他暖床的少女,她们必须年轻美丽肌肤充满弹性,而且必须得是c女,当帖木儿要休息的时候,她们就得脱光,紧偎着帖木儿苍老枯干的身体,用自己的体温来让他休息的更踏实。

    帖木儿年纪大了,有体寒的毛病,尤其那断过的瘸腿,潮湿阴冷的天气,会让他非常不舒服,就和朱棣的老寒腿一样,非常痛苦。可是火炭烧得太旺的话,空气又会过于干燥,他的呼吸系统就会出毛病,这世上还有什么保暖设备比香馥馥的少女胴体更恒温更柔软更舒适呢

    于是,帖木儿大帝身边就有了这样一群专门负责给他暖被窝的美丽少女,她们不止要年轻美丽肌肤富有弹性,

    锦衣夜行第241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